学术投稿

Fahr病1例分析

王海深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疾病, 钙质沉着症, 病例报告
摘要:Fahr病又被称为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症,是一种散发性或家族性特发性双侧基底节钙化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临床属于罕见疾病,该病临床表现极其复杂,主要包括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及锥体外系综合征。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某地50岁以上老人对AIDS知识等相关问题的知识态度的调查

    目的:了解十堰市老年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知晓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十堰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十堰市各社区对老年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472份,有效问卷422份。结果男女之间差别显著(x2=22.67、p =0.00),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性(x2=12.85、p=0.05),不同文化程度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性(x2=107.65、p =0.00),不同职业群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x2=98.18、p =0.00);结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和职业都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的因素,女性、高龄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农民应该是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重点对象。

    作者:余亚平;张璇;张炜禞;张帅;王建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诊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针对48例(52只眼)患者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情况,采用颞侧隧道式切口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不同程度有所提高,术后视力≥0.2者达到74.4%,眼压平均12.53mmHg±3.16mmHg(1mmHg=0.133Kpa)。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瘢痕化。结论:熟练掌握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方法,针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颞侧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滤过功能。

    作者:任娜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科病人疼痛护理要点分析

    骨科病人术后常见的问题是疼痛,而造成疼痛的原因有多种,而有研究表明术后的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现就对骨科患者进行术后的疼痛护理做简要分析。

    作者:韦日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6例重症颅脑损伤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颅脑损伤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6例,对其临床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且总结。结果:所选3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17例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结论:临床诊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时,应给予一定重视,积极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作者:谢冰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1]。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达72%-96%[2]。心律失常可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将心律失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威胁病人生命。我院在2011.2-2012.4这期间共收治重症心律失常病人23例,经过系统的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效的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奥美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在活动时、激动时、用力排便等时刻发病,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部分病人需开颅手术治疗,术后常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益。如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可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作者:宋四艳;董超;平艳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30例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析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对比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的3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照组,其中实验组患儿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比照组患儿在气管通气以后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合并症,也被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情况的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的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以后,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实验组的PO值明显小于比照组患儿(P>O.05);其中实验组患儿PCO的值大于比照组(P<o.05);其pH值小于比照组(P<0.05),但是相对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发生率明显小于比照组患者(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作者:黄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皮肤瘙痒应用组合型人工肾进行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皮肤瘙痒患者32例,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并进行心理、生活以及皮肤护理,对比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的情况。结果:应用组合型人工肾进行治疗,32例患者原来平均VAS评分为8.75分,在治疗1个月以后,平均VAS评分是1.90分。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皮肤瘙痒患者,实行心理疏导,进行皮肤护理,改善预后,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形势下医院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医院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必须强化超前意识,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要关注医院的发展,这是责任使然。医院班子成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医院发展目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风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靠人才发展战略,在不断创新中打造品牌,走有特色的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韩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论证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收录了我院在2011年~2013年间的急诊患者800名,将这8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一组为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运用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验组病人配合度较高且乐观开朗康复快,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则表现一般。结论: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大大的减少医院的医疗纠纷,促进医院急诊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赵玲;陈爱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康妇消炎栓联合甲硝唑治疗阴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观察及案例分析

    目的:分析康妇消炎栓联合甲硝唑治疗阴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单纯甲硝唑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康妇消炎栓联合甲硝唑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2.09%)、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甲硝唑可以显著提高临床阴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形势下做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途径研究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做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途径。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使用计生药具的3000人作随访和问卷调查,根据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现状,对参与人员进行单独访谈和小组讨论,对当前形势下的计生工作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参与调查的3000人中计生药具使用避孕有效率达到95%,因计生用具管理不当导致避孕失败的原因为计生药具管理机制落后,用户用药知识欠缺,计生服务内容单一,服务项目少,计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等。结论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计生药具的管理工作优化途径要从药具管理制度、药具质量、计生观念、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效率。

    作者:郑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80例疗效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口服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口服对慢性胆囊炎有独特的、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毅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典型骨斑点症一例

    目的: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斑点症的认识。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是一种极其少见的良性疾病。它以结节状骨质硬化为影像学表现。又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点状致密骨病等。

    作者:刘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60例,采用气管插部管全身麻醉,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性反应、粘连程度、电凝钩分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止血,剑突下穿刺孔取出胆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5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B超定位胆囊底、胆囊颈部的位置,切口长约4~6cm,常规进入腹腔后切除。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MC组34.6#(χ2=5.86,P<0.05)。结论:LC和MC治疗胆结石均是理想术式,可根据情况选用。

    作者:胡建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议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护理

    目的:了解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其恢复健康。方法:与病区内40名患者进行交谈,了解其睡眠质量并对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查,并询问病人的主观需求。结果:40名患者均表示其睡眠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9名患者表示难以入睡,3名患者甚至彻夜难眠。结论:对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王小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体检中实施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与总结健康体检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体检人员980例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490例。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达满意程度以上人数较对照组多,多25.3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的满意人数较多,更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值得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者:葛雪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盆腔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目的:分析盆腔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盆腔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达标率和满意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8例达标,达标率为90.48%,40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5.24%;对照组中有30例达标,达标率为71.43%,3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3.81%,试验组患者的达标率和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达标率和满意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周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治疗,对照组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商品名:必可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评分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0例(66.7%),显效6例(20.0%),有效2例(6.7%),无效2例(6.7%),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33.3%),显效10例(33.3%),有效4例(13.3%),无效6例(20.0%),有效率80.0%。两组临床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FVC、FEV1.0、MMF、PEFR、V50、V25均有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和PEF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促进康复。

    作者:李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模式与临床路径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效果及管理前后SBP、DBP及尿微量白蛋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管理前后血液中的SBP、DBP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管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未见明显改善,但观察组随访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改变显著。结论: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章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