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康复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罗海兰

关键词:舒适护理, 康复科,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康复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患者14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区别将146例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质量效果进行对比,护理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分类抽样法,对已经治疗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以常规护理为辅;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患者知晓率、自我护理技巧以及自觉遵医行为等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健康知识合格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既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指数。

    作者:梅彩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法。方法对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综合疗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六个月,总有效率9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法效果满意。

    作者:李彩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20例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日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4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9.09%,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哮喘次数、喘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人际沟通技巧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量也有所增加。在体检护理过程中,沟通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才能不断优化体检流程,实现与体检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发生纠纷。本文结合健康体检护理的实际情况,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作者:郑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影响因素,为有针对的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改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倦怠状况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采取 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对我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结果被调查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类别低、参与工作时间短、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单位管理制度差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尤其是情绪衰竭上,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职业倦怠程度严重的人员,需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

    作者:周维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手法复位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诊的肱骨髁上骨折94例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中药辅助治疗。观察和评估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治愈78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合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谢勇庆;马盈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归纳总结我院外科2002年8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2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情况。结果:本组32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化脓性阑尾炎18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穿孔性阑尾炎2例。全部实行阑尾切除术。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必须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尽早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邱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痛经临床治疗

    原发性痛经指功能性痛经,表现为月经期痉挛性疼痛,常集中在下腹部,多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只发生于经期和行经前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无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常伴发血紫暗有血块、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厥冷等。临床多采用口服止痛药或应用抗生素输液治疗。

    作者:王艳;李军霞;王冬蕊;官莉;裴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

    目的: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及时解除患者痛苦、药物镇痛、技术性镇痛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VAS 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的天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的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120例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 DSA 表现及分流速度情况采取不同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分析患者分型、封堵情况及临床疗效等。结果:DSA 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流情况进行分型后针对性治疗,患者一次封堵并成功率71.67%(86/120),肿瘤情况改善总有效率80.00%(96/120)。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应用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封堵效果较好,且患者肿瘤改善情况较明显。

    作者:胡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时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93例首次行鼻咽癌放疗的患者,判断其放疗后皮肤反应的临床分度,比较不同临床分级间的护理治愈疗效以及相关观察指标与皮肤反应临床分度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中,61例(65.6%)患者发生皮肤1级反应,25例(26.9%)发生皮肤2级反应,6例(6.6%)发生皮肤3级反应,1例(0.9%)发生皮肤4级反应。1级反应和2、3、4级反应患者在护理治愈显效率方面以及放疗剂量、放疗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放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促进损伤皮肤的愈合,放疗次数、放疗剂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是导致放疗后皮肤反应程度加重的高危因素。

    作者:秦曼;黄胜平;陈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严重多发伤并闭合性肾损伤3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肾损伤38例临床资料,总结多发伤合并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结果本组38例闭合性肾损伤中,肾挫伤21例,肾裂伤12例,肾蒂血管伤1例,其他4例,38例均伴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血尿36例,占94.74%,B 超阳性率84.21%,CT 阳性率100%。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6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肾损伤易忽视,抢救时应常规留置导尿,尿液检查,床旁 B 超检查应作为诊断和筛查肾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病情允许 CT 是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脏损伤类型、伤情程度及合并伤情况。保守治疗是多发伤合并肾损伤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莫志强;李玉玲;韩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社区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社区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将某社区86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干预组实施积极的健康宣传、心理辅导、饮食指导等措施,对照组未干预,半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病率。结果干预组心绞痛发生5例,发病率11.62%;对照组心绞痛发生17例,发病率39.53%。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社区的预防和干预,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率,对患者重拾信心,恢复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德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壶揭盖法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提壶揭盖法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根据取象比类的原理引入中医学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学术思想,通过开通上焦气机以通利下焦之闭塞。本文将从理论及临床应用两方面探讨此理论在便秘治疗中的指导应用。

    作者:刘进财;刘德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成功率。结果首次止血成功率百分之百,使用止血夹147枚,在完成止血的七十二小时中出现再出血患者2例,再出血率3.33%,所有患者皆未转自外科治疗,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消化道出血通过内镜下止血夹实施止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再出血率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有效提升止血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红;徐银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根管内封药方法对慢性牙根尖周炎瘘管闭合疗效的比较

    目的:对碘仿和甲醛甲酚两组根管内封药方法治疗慢性牙根尖周炎瘘管闭合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科治疗的慢性牙根尖瘘管闭合患者共180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根管预备后置碘仿糊剂的封药方法,对照组采取甲醛甲酚封药方法,观察1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完全闭合55例(61.1%),瘘管缩小21例(23.3%),瘘管仍存在14例(15.6%),对照组闭合28例(31.1%),瘘管缩小21例(30.0%),瘘管仍存在14例(38.9%),观察组的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用碘仿糊剂的封药方法对慢性根尖周炎瘘管闭合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成观察组(预后不良)和对照组(预后良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情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脑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破入脑室例数均比对照组等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加严重(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患者较多,患者发病时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多少,发病至入院时间的长短,病变时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临床治疗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王国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阑尾炎性包块的早期手术诊治体会

    阑尾炎性包块的经典观点主张非手术治疗2~3个月后再择期手术。但其存在炎症消散时间长、易复发、需再次手术等情况。但主要认为是由于阑尾急性炎症反应后阑尾周围出现脓肿和炎性包块,多由细菌感染。阑尾炎性包块粘连型、脓肿型和肿块型。一般临床诊断较为容易,患者多有转移的疼痛,且腹痛是常见的早症状、胃肠道症状、乏力、发热,且病程在48h 以上者,经查体可触及右下腹包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阑尾炎性包块治愈的关键。本院为加强临床诊治手段,对30例阑尾炎包块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张险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六神丸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六神丸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份到7月份收取的80例口腔溃疡患者,对其分别通过涂抹六神丸和服用维生素 C 治疗。涂抹六神丸组为实验组,共40例患者,口服维生素 C 组为对照组,共40例患者。两组患者接受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患者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实验组治疗期间,患者溃疡面积不断缩小,一个疗程后有24例患者溃疡面消失,疼痛消失,10例患者有明显好转,治疗无效患者只有6例,总体有效率达到了85%。对照组患者痊愈只有12例,有效有9例,无效19例,总体有效率52.5%。两组患者治愈效果差异显著,实验组治愈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神丸在治疗口腔溃疡上能够促进溃疡面愈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夏勇;戴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替沙星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测定技术分析

    目的:测定注射用加替沙星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C18,ψ(乙腈∶甲醇∶醋酸-三乙胺缓冲液∶十二烷基磺酸钠)=30∶40∶30∶0.25 g 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加替沙星在8.05~161.0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RSD 为0.4%。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可靠,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李锴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