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以病人多,急、重、危、人流量大、工作量繁重为特点,护患之间容易引起摩擦。此外患者及家属对急救知识缺乏,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由此决定急诊科护理具有高风险性,也是护患纠纷高发区,怎样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医院管理层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分析急诊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作者:郭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77例,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健康教育等,与家属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指标等。结果:干预后患者语言(11.2±1.7)分,粗大动作(18.6±0.4)分,精细动作(13.2±0.7)分,生存质量指标(34.2±1.6)分,焦虑-抑郁程度(7.7±0.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动作恢复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冷衍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基层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医院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患者更好地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层医院 CT 设备使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实现基层医院 CT 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后就基层医院 CT 设备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希望对实践的管理有所帮助。
作者:黄显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BNP、hs -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对9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连续静脉应用1周,比较两组患者 BNP、hs -CRP 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 BNP、hs -CRP 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 BNP、hs -CRP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潘欢军;徐丹蕾;徐云根;林扬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临床观察与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先兆子痫、子痫、剖宫产、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高血压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明显降低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率,有效提高母婴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尚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喉癌需术后放疗患者40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法,观察其护理后效果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自主接受治疗92.5%,经过疏导后接受治疗7.5%,大部分患者未发生放疗后并发症,其中发生白细胞下降2例,干性皮炎1例,3例患者在及时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为100%。结论:我院综合护理干预法对于喉癌患者术后放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放疗效果。
作者:黄胜平;陈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了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作者:徐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肺栓塞是指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所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死率高。开胸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大,卧床时间长,缺乏活动,使用止血药物,原发下肢血管性疾病或并有慢性心肺疾病等原因,血液循环处于淤滞状态,使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抗凝物质抑制而形成纤维蛋白,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栓子即脱落而发生肺栓塞。2009年3月-2014年3月本科实施胸部手术151例,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药学中的意义,还有就是对用药的影响。方法: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工作的意义以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药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医院药学要开展的临床医学工作以及提高静脉药物治疗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的是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以及管理模式,这不仅对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也加快了医院要学的发展进程,而且还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陈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输液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便于临床用药。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如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固定方法、封管液的选择与封管技术、药物因素等等。在临床工作中,我科针对相关因素,采取了相应护理对策,从而延长了留置时间,保护了血管,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马振华;肖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 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后,行 PFNA 治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心率、血压波动较小。结论: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稳定心率和血压,减少并发症。
作者:任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正压接头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静脉留置针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抢救病人时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为确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安全又能延长留置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物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1]。
作者:池佳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10例女性甲减患者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同时检测正常女100例为对照组。结果甲减组女性患者 FSH、LH、PRL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P <0.01),而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甲减可导致女性性激素水平紊乱,可能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连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随着医院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静脉采血检查已成为体格检查,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之一。采血室作为体检中心窗口单位,是体检人员流量大,护患接触频繁的地方,也是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场所。
作者:冯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眼压、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降低眼压,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急诊医学就正式进入了专业的医学领域当中,占据了第23个专科位置。80年代初,我国首个急诊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至今还在不断挖掘存在的作用与未来发展方向。在急诊医学的服务体系当中,包括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以及加强治疗等方面,在实际的运用当中能够体现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特点,包括时效性、临床决策特殊性、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关联性等。本文将针对发展当中的急诊医学提出建议,改进政府以及医院运用急诊医学的临床应用举措,通过政策的改良、制度的建立、专业医师的培养、风险的分摊以及保障制度等,将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积极的促进与推动。
作者:吕飞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分析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晚期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晚期孕妇74例,将这些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孕妇37人,两组孕妇均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但用药方法不同。每天早上七点为对照组中的孕妇提供米非司酮,连续口服3天,第四天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治疗组中的孕妇在第一天早上七点口服米非司酮,第三天早上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并用氯化钠将伍米索前列醇湿化后,放进孕妇阴道内。使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出血量、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86.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中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临床终止早孕晚期妊娠孕妇时,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有效,具有花费时间少、疼痛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出血量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米索前列醇对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为医院在此类操作的药物选择上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我院进行绝经取环的患者中,选择宫颈萎缩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实验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取环术前,患者阴道给米索前列醇600 mg,在3-4小时进行常规的取环手术;对对照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取环手术前,不做处理,直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取环。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环成功率、取环所使用的时间、患者在取环手术中的出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两组患者进行取环的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患者的子宫穿孔等等手术并发症,实验组的40患者在与对照组40患者在手术时间、取环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出血量方面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取环成功率更高,出血量更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米索前列醇妇女的绝经后取环,能够提高取环手术的成功率,以及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值得医学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克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符合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手术方法与效果。结果:8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率为85.00%(68/80),生命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1例突发急性心梗、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12.50%,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等,皆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针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与治疗时机,可取的比较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李术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