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波
目的:通过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在公立医院整形就诊过程中享有私立的服务,从而提高就诊满意度。方法:对在整形外科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选取2013年10月-12月随机选取门诊就诊患者500例实施一站式服务,就诊过程环环相扣。结果: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归满意度和便捷性得到提高。结论:通过一站式服务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减少陌生感,可增进医患理解与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贾菲;刘志荣;杨琼;汤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康宣教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健康管理护理干预,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肾功能衰竭、昏迷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项分值都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健康宣教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脾虚气虚是较为常见的中医泌尿科疾病,该类疾病根源多来自脾肾和肝肾。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型的用于诊断的泌尿内科疾病脾虚气虚证量表,因此,制定标准、规范的泌尿内科脾肾气虚证量表意义重大,可使脾虚气虚疾病的诊断客观化、定量化,为中医学发展开创新天地。
作者:丁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归纳总结我院外科2002年8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2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情况。结果:本组32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化脓性阑尾炎18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穿孔性阑尾炎2例。全部实行阑尾切除术。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必须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尽早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邱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预防医学课程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学科。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采取老师讲授、实训操作、期末考核的方式。多年的预防医学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讲授知识,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单调,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被动学习,师生间、同学间无良好交流互动,教学效果差,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将新的的知识信息同先前的医学知识有机结合,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郑琳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全过程的健康宣教指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3例接受全程放射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形体外放射治疗与腔内放射治疗,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0例出现骨髓抑制,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8例出现皮肤及阴道炎症反应,5例出现泌尿系统反应,经健康宣教指导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均得以有效治疗。结论:采用健康宣教指导方法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全过程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大大降低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臣旭;葛荣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致康胶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脂肪液化组44例、感染组42例)纳入研究,再将上述2组分别分为致康胶囊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以治疗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评价其疗效。结果:致康胶囊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致康胶囊治疗能确切地促进切口愈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伤口炎症,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及时间,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芦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其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应用情况,了解其感染性与非感染并发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患者中,86例无营养风险,总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低于有营养风险者。在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营养支持组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结论有营养风险病人应用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有巨大裨益。
作者:蒲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穴位注射等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驱虫斑鸠菊穴位注射,外用祛白灵、卤米松乳膏,并配合照射窄波紫外线;对照组仅外用祛白灵、卤米松乳膏及窄波紫外线照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67%,痊愈率为42.86%;对照组有效率为62.5%,痊愈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驱虫斑鸠菊穴位注射联合自制祛白灵搽剂、卤米松软膏外涂及窄波紫外线照射,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有效。
作者:程传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绝经期妇女在取环手术中相关的困难因素以及原因分析,制定应对机制、完善取环手术的内容。方法:根据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98例绝经期行取环手术妇女的临床手术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术中相关问题、取环成功率、取环困难因素等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98例患者中,一次性取环成功者69人,二次手术成功者26人,取环失败3人。术中常见困难原因以及问题有:宫体收缩、环体粘连、断裂、包裹、嵌顿等。结论:绝经期妇女取环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在术中应对常见问题有所预见,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手术外也提高带环女性对节育环的认识,注意观察自身的体质变化,营造良好的宫腔环境,及时取环。
作者:陆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度达93.75%;上述患者住院时间9至21天,平均住院时间(10.05±1.01)天,护理效果良好,均治愈出院。结论: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同时予以特殊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极大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自身满意度也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盛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采用放松激励式心理护理在整形手术疼痛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接受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在术后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接受放松激励式心理护理的患者组,其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其镇痛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p <0.05。结论:对于接受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来说,在术后对其实施放松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美容整形手术效果。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多有常年的高血压病史,有肾小球、肾小管的损害,临床可出现血压高伴随双下肢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症状,日久失治,将会出现心脑血管的损害及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之险症,该病可归属于中医的“水肿”“眩晕”“心悸”“虚劳”等范畴,多表现为阳亢于上而阴亏或阴脱于下致阴阳不相携之态,病因多端,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湿热瘀阻等等,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笔者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多采用近代中医学大家张锡纯先生自创之既济汤进行加减,以制已亢之阳,敛既脱之阴,达阴阳既济之的,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呈现于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艳萍;洪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扶正安神通督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病例,观察组采用扶正安神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3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采用扶正安神通督针刺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定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为34例外科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在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外科手术。结论为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在行外科手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不仅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也能降低围手术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徐容;梁李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 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后,行 PFNA 治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结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58例患者中护理满意度为98.28%。结论:对手术室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
作者:杜宜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选择不同切口对乳腺癌根治术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使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患68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34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使用横行切口,为对照组中的病患使用纵行切口,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中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中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横行切口手术适合使用在各分期乳腺癌病患中,可以满足各种根治要求,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为术后病患乳房再创造提供良好条件,在临床治疗中应推广使用。
作者:倪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57%,且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为10%~20%,死亡率高达2%[1]。有效医疗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 DVT 发生。现将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苏荣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 SPARC 蛋白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及5例对照组结膜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胬肉及正常结膜组织内 SPARC 蛋白的表达及空间分布,并探讨 SPARC 蛋白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SPARC 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66.67%,平均计分为2.47±1.30,与结膜组织无显著性差异(U =25.00,P =0.261)。SPARC 分布于结膜组织上皮基底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少量内皮细胞也存在染色。SPARC 与微血管密度存在负相关性(rSPARC =-0.551,P =0.0333)。结论 SPARC 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血管生成。
作者:宋寅伟;陈冬玲;张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