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琪
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Alpha-2-macroglobulin(A-2-M)是人类血浆中一种分子量为718kDa的四聚体糖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A-2-M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确诊并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7例及正常体检者20例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选取血清标本中A-2-M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应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期及III、IV期患者组别均较正常人组别血清A-2-M浓度高;I期患者组别较III、IV期患者组别血清A-2-M浓度低。Kaplan-Meier分析显示A-2-M高表达患者较中、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Cox回归分析显示,A-2-M浓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2-M可能在正常人、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提示可能被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A-2-M可能是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吴正清;童文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145例病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发现145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中有16例出现恶心呕吐,皮下气肿,肩部及双下肢酸痛,胆漏,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对此给予精心的护理,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及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娟;康丽阳;安如俊;黄辉;易琦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保留迷走神经行胃底重建术后的胃功能。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手术阻断迷走神经,未进行胃底重建,观察组50例患者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变、上消化道压力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食管体部静息压明显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且行胃底重建术的患者能够保持正常的胃功能,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宋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贴补术的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我院行贴补术治疗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29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在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外伤性鼓膜穿孔贴补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愈合率高,且无复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波;安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报道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采取的干预措施。分析2011-2012年输液病人中常见的护理风险: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护士在工作中语言不当;输液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穿刺部位血肿。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和语言修养;选派综合素质高的护士担任巡回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完善各项制度,改善工作流程;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降低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护理纠纷从2011年12起降至2012年2起,护理差错从2012年8起降至2012年2起,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结合笔者的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工作实际,提出培养学习兴趣,完善教学内容和结构,注重实践活动,培养操作能力,以人为本,改变教学中与现代教学不相适应部分,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中医骨伤科人才。
作者:易红赤;于清云;甘吉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尿量、下床活动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皮下气肿、低体温、肢体疼痛、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3/9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78%(9/92)。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腹痛是一种常见却又非常复杂的病症,导致腹痛的原因非常多。本文就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进行分析,介绍了一些发生腹痛的原因和与其他疾病的联系,仔细介绍对比不同原因导致腹痛的临床表现,并介绍确立腹痛病因的一些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对腹痛的确诊速度,对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于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局部注射属于微创整形之一,因其微创整形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的应用特点,在美容外科中逐步拓宽了应用空间。本文介绍近年来局部注射治疗所常用的药物、材料,逐一分析药物及材料的特性,阐述了局部注射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修复中的应用意义。
作者:张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阑尾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护理,以增强患者的心理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以利机体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陪同并指导阑尾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必要时予以协助。结果:180例患者均临床痊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阑尾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护理,可以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或杜绝并发症。
作者:张音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牙隐裂的临床特点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1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牙隐裂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分成牙髓异常隐裂牙组,设为b组(25);牙髓正常隐裂牙组,设为a组(25),按照治疗牙隐裂的原则,并与患者意愿以及身体状况相结合,选取全冠修复、充填修复以及调颌等治疗方式,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成功概率。结果:在a组中,全冠修复治疗成功概率为90.00%,明显高于充填治疗成功概率37.50%与调颌治疗成功概率14.29%(P<0.05)。在b组患者中,采取根管完善治疗以后,全冠修复治疗成功概率为93.00%,充填治疗成功概率为60.00%,两种治疗方法成功概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隐裂牙采取全冠修复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治疗牙周、牙髓以及牙体等并发症。
作者:沈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社区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出现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护理后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满意度和血糖值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的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的优良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控制好血糖,值得在社区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庆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细胞外基质为三维纳米网络结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发展方向正趋向于模仿这种天然构造。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连续性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并能通过调节其工艺参数而制备出不同直径(纳米或亚微米)的纤维,这与骨组织基质中的胶原等生物大分子的尺寸相近。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可以为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等提供理想的微环境,有利于骨组织的再生。本文总结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常用电纺材料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李正强;甘抗;王丽丽;李娜;卢浩;孙莹;王冠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比较金属烤瓷冠与全瓷冠两种方式在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及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烤瓷冠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瓷冠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修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瓷冠的牙齿修复方式易出现桥体断裂情况。结论全瓷冠牙齿修复方式的效果虽优于金属烤瓷冠,但两种方式均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取合理适宜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
作者:朱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辛伐他汀片测定按照技术标准不同,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加以测定,且两种测定方法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本文结合某具体试验案例,对辛伐他汀片有关物质测定中涉及到的两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单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医疗器械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在给医疗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维修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医疗器械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因此,如何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有效维护与管理,越来越成为当下医疗工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儿、家长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方法:分析我院2012~2013年度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从护理风险识别、衡量与评价、处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论述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高,患儿家长反应强烈。以院内意外伤害、用药错误为主。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障患儿安全,同时能保证医院的声誉和护理人员的士气,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讨论研究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对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与意义,寻找适合的烫伤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烧伤科100例烧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患者对烧伤残余创面应用常规药物涂抹后进行包扎,B组患者使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对参与创面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处理创面药物后愈合时间,菌株清除率以及药物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使用德莫林患者其愈合时间为显著短于使用常规药物组(P<0.05)。用药后一周及两周后使用德莫林患者创面愈合率为(71.3±7.2)%,(96.3±4.2)%,显著优于常规药物组(52.2±8.3)%,(83.1±9.2)%(P<0.05)。结论临床应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对烧伤残余创面疗效显著。该药物能够有效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并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可促进创面在短时间内愈合并降低产生疤痕产生及遗留其他后遗症可能性。该药物换药简便且使用后患者疼痛感小,可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华;苏开新;刘哲伟;姚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护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是进行手术和抢救病危患者的主要场所,其地位尤为重要,因而,手术室工作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要求很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本文联系所学知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和护理要点进行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减少工作风险及保障其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作者:甘纪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在抢救过程中使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整理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护理的43例患有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的资料,治疗过程中随机将患病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病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上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操作过程中,干预组治愈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9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病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患病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当中应积极推广和使用。
作者:钟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