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虹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普外科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75例患者介绍普外科常规护理措施,75例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前者病例满意度明显优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质护理使得患者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必要再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周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眼恶性肿瘤如结膜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眼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等,可损害眼球及视功能,并可向通过视神经孔或眶上裂向颅内扩展生长或全身转移。目前临床治疗方法通常为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光凝疗法、化学疗法以及综合治疗等。I125巩膜敷贴近距离放射治疗[1-2]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局部放射治疗方法,由于其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小,目前在国内也已逐渐应用起来。采用中药治疗肿瘤以及增进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础,于是我们自拟消肿明目汤进行治疗。因此为探讨I125巩膜敷贴近距离放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眼恶性肿瘤的疗效,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作者:栗凯;李佃学;谢守民;田雷;李昌玉;狄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为衡量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本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阴性16例(13.3%),阳性104例(86.7%),超声心动图诊断特异性为81.25%,诊断敏感性为62.5%。且经冠脉造影诊断阳性104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出有68例患者出现心肌壁运动减低,其中检出在后壁、下壁者13例(19.1%)明显低于室间隔及左室前壁者55例(80.9%)。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尤其是多支病变以及左前降支病变,但其诊断灵敏度较低,提倡应用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在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时运用玻璃纤维桩例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160例进行残根残冠修复的患者,共184颗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为92颗牙。对照组患者运用铸造金属桩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运用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均采用烤瓷冠对牙体外形进行修复,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龈黑线、桩核折断、桩核脱落、根折以及继发的龋、牙周根尖炎症。结果: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的牙齿为76颗,占82.61%;观察组修复成功的牙齿为88颗,占95.65%,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残根残冠的修复效果中,玻璃纤维桩的效果较为显著,明显优于铸造金属桩。
作者:郭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产科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母儿围产期死亡率及发病率均高。1对孕产妇的危害1.1出血1.1.1产前妊娠晚期,由于子宫下段伸张,附着于子宫下段的胎盘发生错位剥离,导致反复出血,患者可突然大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作者:周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院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窗口,医务人员接触面广、交流多,且医院员工的文化层次较高,接收信息能力强、参与意识高,这些都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毫无疑问要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医院管理者要如何应对这些难题,加强对员工新形势下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为员工输入强大正能量,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本文就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
作者:王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探究护理对策。方法:将3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护理效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通过护理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66.6%,观察组患者效果较优(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结果可知,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全面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护理方法。
作者:曾苑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检查肩锁关节间隙正常,均骨折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等现象。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本组40例患者中,优32例,良8例。结论:锁骨钩钢板利用杠杆原理和钢板自身的强度固定牢固,创伤小,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发病率约占全脑卒中的60%一80%。该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其中脑梗死所致的偏瘫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致使患者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在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对患者的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笔者通过对8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娟;王耿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期望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被诊断为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5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比单独使用氯沙坦钾治疗效果好,并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炳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和腺苷脱氨酶(ADA)在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和AD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白蛋白在各肝病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AD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见联合检测血清PAB和ADA有助于肝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人体解剖学》作为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由于该课程知识繁琐,专业名词多,学生知识接受度不高,用传统的高职类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本文探讨康复治疗专业中解剖课程如何进行新型实训体系改革,旨在开创一种能够针对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教学实训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高职高专医学专门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施荣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65例行腹腔镜切除胆囊患者手术时配合精心的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5例利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防治及健康指导,能够让患者树立抗击病魔的信心,提高手术依从性,康复更快速。结论:腹腔镜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伤口微型、痛苦小、康复快等优点,加强了手术的整体配合,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蔡璇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影响老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的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以及所采用的预防对策。结果影响老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考虑患者健康情况,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兼顾暂时性保守治疗制定长期修复计划等措施能有效地提高牙列缺损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明确影响老年牙列缺损修复的因素,在临床修复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能极大程度提高修复效果,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邓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身体健康方面引起了倍加的关注。其中掌握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对人类尤为重要,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使患者获得健康的体魄。
作者:孙国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达到“一针见血”,这是儿科护士乃至广大患儿家长极为关注的重要环节。本科室2012年1月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就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穿刺前1.1营造良好的穿刺环境:①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治疗室,一般明亮,自然光线佳。需借助灯光时,以100~150 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约40~50 cm为宜。②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坐姿优于站姿。根据护士的坐高来调整坐椅的高低,以穿刺静脉与护士心脏相水平为宜。③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护士保持沉着心境,如请未排到的家长及患儿到等候室就坐,这样即使没有一次穿刺成功也不会被其他家长见到,对穿刺护士失去信心,造成护士有心理压力。
作者:黄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妇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导尿率和尿潴留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熊秋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防治所是国家传染病工作的基层单位,承担着传染病病例报告、统计等工作,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及时报告疫情是防治所防止疫情扩散,控制疫情蔓延的前沿任务,同时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个案病例调查、重点传染病检测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包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胃癌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营养支持后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相比于术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效、经济且实用,利于促进患者肠功能早期恢复,相比于肠外营养更利于胃癌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云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医院输血安全与当今诊疗事业发展关系,旨在为了探索出减少输血反应的先进措施与方法,并分析了临床输血的反应与有关种类。方法:本文通过对120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回报单》以及该院的输血记录单发生的3例输血反应患者做了分析,并且对这3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反应类型、发生情况、发生比例等情况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在该院的1200例患者当中,其中有4例患者为血浆输血,其发生反应率为0.33%;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3例,占据输血总数的0.25%;而首次输血的750例患者当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溶血性发热反应病例为3次,占据整个发病率的0.13%;过敏反应人数为2例,占据整个发生率的0.27%。结论:经过对某医院的1200例临床输血患者的输血情况分析,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反应多的是输注血浆,其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本质、基本的变化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其中影响反应的关键因素在于血液制品的种类以及血液输血的次数。
作者:迟佳庆;韩丽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