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及其在修复学领域的应用

何帅;陈吉华

关键词:氧化锆, 陶瓷, 修复
摘要:本文对各种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及其机械性能作一简单介绍,并回顾了试用于临床的氧化锆瓷桩冠修复系统的操作及临床效果,结论认为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有着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002.镍钛根管锉的表面处理对其抗磨与切削效率的影响

    [英]/Rapisarda 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0,89(3).-363~368根管锉能否有效地去除牙本质决定于其表面是否由不锈钢或镍钛(NiTi)构成.镍钛根管锉作为一种有效的根管预备器械,其表面特征影响其机械性能.由于NiTi器械与含氧和碳的空气接触,所以器械表面至中心的镍钛成分依次升高.高压灭菌可增加NiTi表面氧化量,降低其切削能力.近,学者们引进各种表面工程技术,通过生成表面硬质涂层而改变器械硬度和耐磨性能.本研究目的是评价热氮和氮离子植入技术能否提高NiTi根管锉的耐磨性能和切削效率.材料和方法 30只新的ProFile锉(包括15只锥度为0.06的15号锉和15只锥度为0.04的30号锉),平均分为3组.A组暴露在剂量为1×1017/cm2离子150千伏特氮离子环境中5 h,进行氮离子植入;B组暴露在500℃热氮中480 min;C组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采用X线光电子分光技术分析其表层化学成分.切削效率的比较是通过测定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每种表面处理前后切割下的树脂模拟根管的碎屑重量,每次测定重复3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和B组根管锉表层化学构成与C组大不相同:C组N:Ti小于0.1,A组N:Ti约等于1.2,B组N:Ti约等于0.5.这是因为A组与B组有一层氮化钛,它主要分布于表面(10 nm深度),但其60nm深度氮原子仍多于对照组.A组与B组切割效率也大于对照组.本文结果表明,热氮和氮离子植入表面技术提高了NiTi根管锉的切削能力和耐磨性能.将氮融入NiTi器械中可能是其耐磨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氮化钛也能提高切削边缘的硬度.因而,对NiTi根管锉进行表面处理能够减少切割时间,且经久耐用.[王学侠吴洪敏摘姬广国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α-1,6-葡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葡聚糖酶是一类能水解葡聚糖的酶.其中α-1,6-葡聚糖酶因能水解并修饰葡聚糖,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葡聚糖酶的分类、生化特征、功能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等情况.

    作者:谭海平;边专;樊明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图像图形处理技术在头影测量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头影测量分析是口腔正畸临床为常用的辅助诊断和科研技术,它推动了口腔正畸学和正颌外科学的发展.计算机图像图形处理技术与头影测量分析的早期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的头影测量系统和扫描头影测量系统.今后,随着数字化X线技术的应用和图像图形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型数字化头影测量自动分析系统必将进入口腔正畸临床,并把头影测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周继祥;罗颂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视黄酸诱导腭裂的研究进展

    视黄酸作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生理水平时它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致畸原,视黄酸又可以诱导多种生物的多种组织器官畸形.缺乏和过量的视黄酸可以诱导腭裂畸形形成,而目前其诱导腭裂的分子发病机制仍不确切,本文从动物实验、配体-受体-基因以及胚胎发育的角度就视黄酸诱导腭裂畸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吕宝辉;黄洪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4.含远缘链球菌GTF的生物附着性D,L-乳酸乙交脂微粒的免疫应答

    [英]/Smith D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0,15.-124~130本实验通过鼻内、胃肠道或皮下途径给予一种有生物附着性的多聚D,L-乳酸乙交脂(PLGA)GTF微粒,观察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材料和方法 GTF源于远缘链球菌株6715,经分离培养、亲和层析、FPLC液相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而得.PLGA(W/W为75/25)复合体经凝胶渗透层析测定分子量.微粒由10%远缘链球菌GTF和1%明胶与PLGA干混后经高压提炼而成.选鼠龄45d的SD大鼠作研究对象,鼻内免疫组和胃肠免疫组给予GTF明胶/PLGA微粒、PLGA/明胶微粒或GTF明矾,初次免疫4周,每周1次共4次,再次免疫3周,每周1次共3次.皮下注射组在唾液腺附近进针,给予GTF/明胶微粒/PLGA或GTF明矾,共2次.初次免疫后第1、3、7、11周和再次免疫后第1、3、7周分别取尾静脉血和唾液,ELISA测量血清IgG和唾液IgA抗体水平.结果体外实验表明2 h后GTF从PLGA微粒中释放至大值,此时释放的GTF活性占总量的26%.远缘链球菌GTF诱导的唾液IgA抗体水平在鼻内注射后第28天后明显升高.6只鼠中的5只在鼻内给予GTF/明胶/PLGA微粒诱导唾液IgA抗体产生,该鼻内组平均唾液IgA抗体水平是其他胃肠组或皮下组的30倍,并且初次免疫后至少维持10周,仍然显著高于其他组.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更高,超过初次免疫的抗体峰值后持续约42d.而血清IgG,皮下注射2组诱导的IgG抗体水平均较高.在鼻内给予GTF微粒后,6只鼠中的4只初次免疫后第4周血清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再次免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升高超过10倍,与皮下注射2组水平相近,并且整个实验中,持续该高水平.讨论采用压缩、提取和研磨等技术使GTF进入PLGA微粒中,该制备程序并不影响GTF结构,GTF微粒诱导的免疫包括对某些构象依赖的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体外实验表明GTF与PLGA结合后酶活性释放仅1/3,故粘膜免疫中PLGA微粒较明矾的GTF剂量高3倍,但微粒中的GTF并不会全部释放出来.本实验中皮下注射PLGA-GTF微粒比皮下注射GTF明矾(前者GTF是后者3倍)诱导的血清和唾液抗体水平均较低,间接表明鼻内注射组中PLGA-GTF微粒释放的GTF水平并不高于可溶性GTF即GTF明矾.鼻内给予PLGA-GTF微粒诱导的IgA抗体水平远远高于其他途径,也较GTF明矾高,这可能是由于肠较鼻/扁桃区域抗原易稀释或快速裂解,隔室现象的程度也可能导致该差异,因为鼻/扁桃体诱导IgA抗体水平较肠相关淋巴组织高,后者更利于诱导抗体在肠的表达.微粒的生物附着性使GTF微粒与粘膜表面接触时间增长,从而使抗原更有效诱导局部免疫应答.鼻内注射GTF-PLGA微粒再次免疫诱导的IgA抗体水平极高,甚至超过初次免疫峰值持续约42 d.说明反复鼻内给予适当抗原诱导免疫应答是可行的.在粘膜或系统途径中鼻内注射GTF生物活性微粒诱导了高和为持久的唾液免疫反应,有希望成为诱导粘膜免疫的又一种有效途径.[陈舟摘刘天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近30年牙周疾病认识模式的转变

    近30年来对牙周疾病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对牙周疾病的病因、病理及治疗的认识较从前有了很大不同.基于目前已获得的新认识,将对牙周病患者提供新的诊断、预防、早期阻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庞若愚;陈开云;胡德渝;章锦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脂质体及生物降解性微颗粒防龋疫苗的研究进展

    龋病是细菌性疾病,采用疫苗防龋应成为预防龋病的重要手段.防龋疫苗的剂型、免疫途径、佐剂和配体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脂质体及生物降解性微颗粒防龋疫苗安全、高效、靶向性好,具有缓释效应.本文将对这两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胡晓莉;凌均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6.影响儿童牙齿酸蚀症的唾液因素

    [英]/O'Sullivan EA…∥Caries Res.-2000,34.-82~87本研究的目的是测量酸蚀症儿童的唾液流率、缓冲力和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并与同年龄、性别的无龋和龋活跃个体比较,以确定酸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实验组选择3~16岁常规检查出酸蚀症的103个儿童,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儿童组成的无龋组和龋活跃组.所有试验对象唾液收集均在早晨及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采集前2 h禁食禁饮,测定唾液变链菌数、菌斑pH值、唾液流率和唾液pH值、缓冲力.变链菌用压舌板法采集后接种于培养皿,以Joyce Loebel Magiscan分析系统计数.非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取坐位,低头流入刻度管5 min;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在咀嚼1 g石蜡后吐入刻度管3 min.唾液流率、pH值、变链菌计数的差异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缓冲力用卡方检验.计算各因素的未校正概率,评估其危险性,大于95%认为相关.结果刺激性唾液流率增高,pH值增高(仅有0.3个单位提高).试验组约一半刺激性唾液缓冲力低.变链菌平均计数:试验组大于龋活跃组大于无龋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龋组唾液流率高,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H值则无龋组大于龋活跃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唾液缓冲力为试验组低缓冲力的个体百分数高,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表明变链菌数、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的pH值、缓冲力是酸蚀症的危险因素,非刺激性唾液pH值低于6.5则酸蚀症易感性提高5倍,低缓冲力可提高易感性2倍.[杨德琴摘刘天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增强DNA疫苗免疫效果的方法(Ⅱ)

    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为了加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和调控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水平,以取得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贾荣;樊明文;边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牙周韧带细胞的异质性

    牙周韧带细胞是一群具有异质性的多能干细胞,在牙周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及细胞移植学方面对牙周韧带细胞的异质性进行了综述.

    作者:葛少华;杨丕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纤维一树脂复合材料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纤维增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FRC)作为一种结构性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的优点.本文就FRC在口腔固定修复领域,包括牙周夹板的制作、无金属冠、桥修复、核桩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作了主要介绍,认为FRC在口腔固定修复领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华;周永明;施长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固定种植义齿设计中的力学因素分析

    由于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的特殊性,在固定种植义齿设计中,应考虑种植义齿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机械相容性.本文对固定种植义齿设计中影响负荷的有关因素进行综述.包括种植体的数目、排列及植入部位;修复体设计制作中应考虑咬合因素、力臂设计和联合支持设计等.

    作者:施斌;王贻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20.假性Ⅲ类错的诊断标准

    [英]/Rabie ABM…∥Am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0,117(1).-1~9本文研究了假性Ⅲ类错的牙颌面特征,从而总结出假性Ⅲ类错的诊断标准.材料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A组为假性Ⅲ类错组,B组为I类错组.A组36例(女15例,男21例),平均年龄为10.6±2.0岁,选择标准:①习惯位时至少2个切牙为反 ;②下颌可后退;③通过牙齿的移动即可纠正反而未用矫形力;④青春高峰期后无复发.B组31例(女17例,男14例),平均年龄为11.2±1.4岁,选择标准:①牙、颌骨关系均为I类,覆、覆盖正常;②轻或中度拥挤;③直面型.两组均为中国南方儿童,对研究对象从家族史,磨牙、尖牙关系,颅颌面的头影测量分析三方面来评价,并进行A,B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①家族史:A组中72%无家族史.②磨牙关系:A组中75%在习惯位时为I类关系,正中关系位时为Ⅱ类关系;B组在正中关系位时均为工类关系.③尖牙关系:A组81%在大牙尖交错位时为I类关系,正中关系位时为Ⅱ类关系;B组在习惯位时均为I类关系.④头影测量分析:a.骨骼方面:Co-A,SNPg,SNB角,ANB角,面轴角等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与B组相比,A组的面中1/3矢状向长度短,B点靠前,下颌位置前移,下颌有水平生长趋势,但两组SNA、SNB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下颌骨体长度两组也无明显差别.b.牙体方面:上、下切牙倾斜度A、B两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与正常标准相比,A组的上切牙更直立,并且A组上切牙舌侧倾斜率比B组高.c.软组织:A组上唇更靠后,鼻唇角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假性Ⅲ类错的诊断特征如下:①大部分无遗传史,主要由局部环境因素造成.②尖、磨牙关系在习惯位时为I类关系,在正中关系位时为Ⅱ类关系或终末平面平齐.③面中份长度减小.④下颌位置前移,但下颌体长度正常.⑤上切牙舌倾,下切牙正常.[李江宁摘张孟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5.食管因素与牙齿酸蚀症

    [英]/Bartlett DW…∥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0,89(3).-312~315上颌牙齿酸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食管返流症(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引起的胃液返流.造成GER原因很多,何种食管因素在牙齿酸蚀中起着重要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进行了探讨.材料和方法选择39位(15~74岁)上颌牙齿有酸蚀症的患者和10位(26~46岁)无GER也无牙齿酸蚀症的健康者,采用静止食管压力测定技术测量了他们的食管下端括约肌长度(LES,包括全长TLS和腹腔内括约肌长度ALS)及压力(LESP)和食管能动性,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Mann-whitneyU检验分析.结果和讨论存在牙齿酸蚀者的平均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为9 mmHg(0~26mmHg),平均括约肌总长(TLS)为4cm(2~5 cm),腹腔内平均括约肌长(ALS)为2 cm(0~3 cm).健康者LESP为9.5mmHg(0~14 mmHg),TLS为3cm(2~4 cm),ALS为1 cm(1~2 cm),以上相对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食管的异常蠕动平均为8%(0~100%)、对照组平均为0%(0~1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牙齿酸蚀症和GER病理学非常复杂,LESP、LES和食管能动性均在其中起着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内LES及LESP在有症状GER的患者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口腔酸蚀症的患者,食管运动则起主要作用.健康食管能够通过蠕动将酸液经食管下端括约肌输送至胃而清除食管内的生理性酸液,防止损伤周围粘膜和其它组织.而GER者有异常的食管蠕动,从而使酸液返流进入咽部和口腔,引起牙齿酸蚀.[王世文摘王学侠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病理性瘢痕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生物学基础逐步得以揭示.研究表明,病理性瘢痕与表皮异常、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多种细胞成份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同时,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是该病理过程的必需条件;胶原代谢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亦是其重要因素

    作者:漆雪梅;刘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5.高强度全瓷冠的临床评价

    [英]/Haselton DR…∥J Prosthet Dent.-2000,83(4).-396~401虽然全瓷冠修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其临床性能评价方面的资料却较少.本研究旨在对In-ceram(Vita Zahnfabrik)全瓷冠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检查Iowa大学牙学院1993~1994年间41位患者(男性16名,女性25名;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7.3岁)口内的共80枚In-ceram全瓷冠修复体.冠修复牙的分布百分比为:前牙单冠67%,后牙单冠26%,前牙种植体上部修复单冠6%,后牙种植体上部修复单冠1%,研究主要检查指标有冠-牙之间结合部的完整性、冠与相邻天然牙色泽匹配性、牙预备体继发龋、冠及对牙列的磨耗和冠的可见裂纹.对各指标的检查结果按USPHS标准进行分级(A、B、C).临床检查还涉及口腔卫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等项目.采用SAS软件中的常危险函数模型计算冠的4年成功率和相应的可信区间.结果 88%全瓷冠的边缘完整性评定为A、B级;99%的冠色泽匹配性达到B级或更好;仅1%的冠修复基牙有龋坏发生;1个冠表现出面磨耗;1个双尖牙的全瓷冠修复体的饰面瓷有小裂纹;1个后牙冠因核冠破裂而重新制作.所有患者(100%)对其冠修复体表示满意.4年成功率(A级或B级)对于边缘完整性、色匹配性、继发龋、磨耗及裂纹等指标在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依次约为:83.5%(65.7%~94.6%);95.8%(82.9%~99.8%);95.5%(81.6%~99.7%);100%(88%~100%);100%(88%~100%).结论本研究的临床调查显示In-ceram全瓷冠的临床表现是令人满意的,适于推广使用.[柴枫摘巢永烈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3.10%过氧化脲处理银汞合金汞释放的离体研究

    [英]/Rotstein I…∥Oral Surg Oral Med OralPathol.-2000,89(2).-216~219过氧化氢和过氧化脲是常用的牙齿漂白药物,局部应用相对安全,对全身副作用不大.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它能使牙科汞合金表面汞水平升高,而在漂白溶液中不存在汞.本研究目的是测定和比较10%过氧化脲对4种牙科汞合金汞释放的作用能力.材料和方法 4种商业用牙科汞合金:Megaloy、Megat、Nongama 2、Valiant Ph.D,各取16个样本调拌后压缩至带有10 mm×5 mm×3mm洞腔的硅酸盐印模中,60min后,生理盐水冲洗.16个样本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以10%过氧化脲处理眄(pH6.5),对照组以0.1 mol/L磷酸(pH6.5)缓冲液处理,37℃48 h后冷蒸气原子吸附汞分析器进行分析,并经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和讨论 48 h后,10%过氧化脲处理的汞样本溶液中汞浓度明显高于磷酸盐处理组,P<0.001;Megaloy和Valiant Ph.D的汞浓度高于Megat和Nongama 2,P<0.001;Megat高于Nongama 2,P<0.05;Megalloy与Valiant Ph.D间无差异.本组研究结果表明,10%过氧化脲能够增加汞合金中的汞释放量,且因汞合金品牌不同而不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过氧化脲去除了合金表面保护膜,使合金易于降解,从而暴露出银汞基质.当未受保护的汞合金表面进一步被氧化后可导致汞相发生化学性溶解并释放汞至周围溶液中.由于银汞合金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前磨牙和磨牙充填材料,牙齿漂白虽然主要用于前牙,但漂白剂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汞合金修复的后牙,使其受到腐蚀并释放汞至口腔中,损害机体组织.因而,临床医师进行牙齿漂白时应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汞释放.[赵光华摘王学侠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9.自然头位15年可重复性的研究

    [英]/Li P…∥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9,116.-82~85在自然头位下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是长期稳定的,本研究首次为这一结论提供了依据.样本为20名居住在香港的中国人,其中10名男性,10名女性,他们在12岁时拍摄了初始的自然头位X线头颅侧位片,15年后又重复拍摄了自然头位X线头颅侧位片.本研究以蝶鞍点-鼻根点连线与真性垂直线所形成的角(SN/Vert)评价自然头位的可重复性.自然头位可重复性以方法误差(method error,ME)表示,ME=√∑d2/2n.研究结果显示15年后方法误差是2.2°,方差(ME2)是4.8°(2.22).而以往常规采用的解剖头位的颅内参考平面,如前颅底平面(SN),与真性垂直线所形成的角的标准差是5°~6°,方差(SD2)是25°~36°.自然头位的方差显著较小.很显然,即使在15年后自然头位也是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的一个稳定参考位.因此自然头位下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是可行的和稳定的.[罗文摘王晴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腔肿瘤术后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口腔恶性肿瘤所致的颌骨缺损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研究问题,而组织工程学是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本文就口腔癌与下颌骨缺损的关系、组织工程学再造骨的重要内容及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慧勇;吴求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22.Er:YAG激光用于鼠牙窝洞制备后牙髓及牙髓神经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英]/Takamori K…∥J Endod.-2000,26(2).-95~99Er:YAG激光切割牙体硬组织后表面形态改变已有报道,但对牙髓的影响研究很少.本研究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活性(CGRP-IR)纤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Er:YAG激光和高速牙钻备洞后该指标变化,来揭示这两种方法对牙髓损伤与修复的影响.采用66只雄鼠按制备后1 d、4 d、7 d、14 d、21d、35 d分6组,每组11只,其中9只用Er:YAG激光和高速牙钻备洞,另2只未处理作对照.激光组所用剂量为100mJ、10 pps,牙钻组用#1204、300000r/min,2组均有冷却装置.每只鼠左上第一磨牙为激光组,对侧同名牙为牙钻组,备洞深度精确控制.髓底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垫底,洞腔用Cleafil AP-X修复.按预定时间麻醉动物,心内灌注固定,取上颌标本,牙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10%EDTA-2Na脱矿,连续石蜡切片,分别用3种方法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2组剩余牙本质厚度及牙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用链亲合素-过氧化酶法,免疫荧光染色用链亲合素结合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法,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单位面积(CGRP-IR)纤维数目差别.结果显示2组剩余牙本质厚度无统计差异.剩余牙本质厚度是研究牙体备洞后牙髓变化的主要指标.作者通过预实验确定100mJ、10 pps为Er:YAG的佳剂量,通过牙钻选号和标记掌握备洞深度,使2组结果均衡可比.HE染色2组组织病理变化:除术后14 d激光组较牙钻组成纤维细胞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更早、更多外,其他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标本显示:备洞后4 d牙钻组CGRP-IR纤维较对照组分布范围广、数目多.免疫荧光标记的CGRP-IR纤维计数:牙钻组较激光组CGRP-IRF在牙髓各层分布数目多.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术后4 d牙钻组较对照组增加2.7倍,到7 d渐降,21 d恢复到对照水平;激光组术后1 d增加1.5倍,4 d渐降,7 d恢复到对照水平.2组在术后7 d、21 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主要分布在外周无髓神经纤维,是神经源性损伤和修复的重要指标.它在牙髓的作用是:牙髓受刺激后,分泌增加,使局部血流增加和组织胺释放,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同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控制增生时间和分布,其结果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此外还参加牙痛感觉信息的传入.作者研究指出:用Er:YAG激光较高速牙钻备洞对牙髓的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贺慧霞摘刘鲁川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