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莉;凌均棨
葡聚糖酶是一类能水解葡聚糖的酶.其中α-1,6-葡聚糖酶因能水解并修饰葡聚糖,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葡聚糖酶的分类、生化特征、功能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等情况.
作者:谭海平;边专;樊明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由于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的特殊性,在固定种植义齿设计中,应考虑种植义齿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机械相容性.本文对固定种植义齿设计中影响负荷的有关因素进行综述.包括种植体的数目、排列及植入部位;修复体设计制作中应考虑咬合因素、力臂设计和联合支持设计等.
作者:施斌;王贻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牙周韧带细胞是一群具有异质性的多能干细胞,在牙周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及细胞移植学方面对牙周韧带细胞的异质性进行了综述.
作者:葛少华;杨丕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O'Sullivan EA…∥Caries Res.-2000,34.-82~87本研究的目的是测量酸蚀症儿童的唾液流率、缓冲力和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并与同年龄、性别的无龋和龋活跃个体比较,以确定酸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实验组选择3~16岁常规检查出酸蚀症的103个儿童,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儿童组成的无龋组和龋活跃组.所有试验对象唾液收集均在早晨及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采集前2 h禁食禁饮,测定唾液变链菌数、菌斑pH值、唾液流率和唾液pH值、缓冲力.变链菌用压舌板法采集后接种于培养皿,以Joyce Loebel Magiscan分析系统计数.非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取坐位,低头流入刻度管5 min;刺激性唾液收集时,儿童在咀嚼1 g石蜡后吐入刻度管3 min.唾液流率、pH值、变链菌计数的差异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缓冲力用卡方检验.计算各因素的未校正概率,评估其危险性,大于95%认为相关.结果刺激性唾液流率增高,pH值增高(仅有0.3个单位提高).试验组约一半刺激性唾液缓冲力低.变链菌平均计数:试验组大于龋活跃组大于无龋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龋组唾液流率高,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H值则无龋组大于龋活跃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唾液缓冲力为试验组低缓冲力的个体百分数高,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表明变链菌数、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的pH值、缓冲力是酸蚀症的危险因素,非刺激性唾液pH值低于6.5则酸蚀症易感性提高5倍,低缓冲力可提高易感性2倍.[杨德琴摘刘天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Yusa H…∥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9,57(1).-41~48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决定头颈癌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触诊、CT、MRI和超声(US)检查.触诊的准确率低,结果不可靠.CT及MRI可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淋巴结及隐匿转移,但其花费昂贵,难以重复应用.US具有花费低、可反复使用的优点,能发现小淋巴结,诊断出颈部转移淋巴结.在超声检查方面,过去已提出过多种判别指标,例如大、小直径,形状,内部回声特点,有无回声门.这些参数对于确定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价值,但作为单一指标使用均有缺陷.一些学者提出综合利用多种参数,但对其可靠性尚缺乏前瞻性研究.作者在本研究中建立了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标准,并对所得标准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回顾性研究对41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原发灶部位分别是舌18例,牙龈10例,上颌窦6例,口底和咽各2例,下唇、颊粘膜和舌下腺各1例.颈清前2周进行多方位颈部超声检查,选取大、小直径,形态参数,边缘特征,内部回声类型和程度,有无回声门作为评价指标,然后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资料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非配对t检验、Fisher准确概率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106个与超声检查相关的淋巴结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相应公式:Y代表预测值,以0.5作为判断转移与否的标准.λ亦代表预测值,转移为正值,非转移为负值.X1代表回声门,0-存在,1-不存在.X2代表内部回声类型,0-均匀,1-不均匀.X3代表小直径的实际预测值(mm).39个转移淋巴结中,32个λ为正值,Y>0.5.67个非转移淋巴结中,62个λ为负值,Y<0.5.在λ=0水平,106个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1%、92.5%和88.7%,误诊12个淋巴结(7个转移,5个未转移).在-1≤λ<1的预测范围,转移与非转移之间存在交叉.18个在此范围的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各半.平均小直径为6.1mm和5.8 mm,内部回声均匀,无回声门.当限定88个在-1≤λ<1范围以外的淋巴结后,18个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96.6%.前瞻性研究为了验证所得公式的准确性,对38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进行前瞻性评价.测定所有超声指标后,代入公式,计算λ值.23例患者进行颈清扫术,共获得254个淋巴结标本.术后病理证实,30个淋巴结发生转移,224个淋巴结呈阴性.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91%和88%.17个淋巴结的预测值在-1≤λ<1之间,6个阳性,11个阴性.超声检查示,转移淋巴结的平均小直径为10.7 mm,67%内部回声不均,96%无回声门.非转移淋巴结的平均小直径为5.3 mm,98%内部回声均匀,67%有回声门.作者认为,该公式对于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可靠的标准,因为以往尚无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超过75%的参数.但是对于预测值在-1≤λ<1范围内的淋巴结,其判断价值有限,需结合其它检查方法作出决定.[郑家伟摘邱蔚六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Bartlett DW…∥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0,89(3).-312~315上颌牙齿酸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食管返流症(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引起的胃液返流.造成GER原因很多,何种食管因素在牙齿酸蚀中起着重要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进行了探讨.材料和方法选择39位(15~74岁)上颌牙齿有酸蚀症的患者和10位(26~46岁)无GER也无牙齿酸蚀症的健康者,采用静止食管压力测定技术测量了他们的食管下端括约肌长度(LES,包括全长TLS和腹腔内括约肌长度ALS)及压力(LESP)和食管能动性,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Mann-whitneyU检验分析.结果和讨论存在牙齿酸蚀者的平均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为9 mmHg(0~26mmHg),平均括约肌总长(TLS)为4cm(2~5 cm),腹腔内平均括约肌长(ALS)为2 cm(0~3 cm).健康者LESP为9.5mmHg(0~14 mmHg),TLS为3cm(2~4 cm),ALS为1 cm(1~2 cm),以上相对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食管的异常蠕动平均为8%(0~100%)、对照组平均为0%(0~1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牙齿酸蚀症和GER病理学非常复杂,LESP、LES和食管能动性均在其中起着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内LES及LESP在有症状GER的患者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口腔酸蚀症的患者,食管运动则起主要作用.健康食管能够通过蠕动将酸液经食管下端括约肌输送至胃而清除食管内的生理性酸液,防止损伤周围粘膜和其它组织.而GER者有异常的食管蠕动,从而使酸液返流进入咽部和口腔,引起牙齿酸蚀.[王世文摘王学侠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龋病是细菌性疾病,采用疫苗防龋应成为预防龋病的重要手段.防龋疫苗的剂型、免疫途径、佐剂和配体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脂质体及生物降解性微颗粒防龋疫苗安全、高效、靶向性好,具有缓释效应.本文将对这两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胡晓莉;凌均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具有分辨率高、标本制备简单、可以对活细胞进行无损伤性动态观察和三维重建、空间定位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涉及细胞研究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组成、基本原理并对其在口腔微生物学的具体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马瑞;刘正;朱敏;李鸣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Myoken Y…∥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29(2).-128~130病例报告女性患者,54岁,因尖锐的头痛和轻度视觉障碍做头颅CT,发现一涉及枕骨斜坡的肿瘤包块,组织活检诊断为无功能的脑垂体腺瘤.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经随访1年后,患者头痛加重并伴复视,磁共振(MRI)发现颅底巨大边界不清的包块,占据整个蝶鞍和蝶窦并向上扩展至下丘脑区.手术切除肿瘤已成为必然,经口腔插管麻醉后,首先从中线处切开下颌骨,然后行上颌骨Le Fort I型骨切开术,并用牵引钩向下牵拉,同时切除下鼻甲和鼻中隔,这时已获得一个宽敞的空间,成为接近枕骨斜坡的佳途径.暴露充分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切除肿瘤,然后复位上、下颌骨,用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患者头痛及复视症状消失,无神经损伤,咬合关系正常.复查MRI见肿瘤大部分被切除,术后局部放疗,目前已术后3年,患者状况良好.讨论对颅底蝶鞍附近的巨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基本有3种进路,一种是经唇下颌骨切开术后可进入到1~4颈椎前部,但很难暴露斜坡,而且留有明显的皮肤瘢痕.另一种是利用半侧上颌骨切开的上颌进路,它可以暴露蝶骨到第五颈椎范围的颅底中线区,但留下了面部瘢痕.第三种是利用Le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进路,它是暴露从蝶鞍至寰椎椎弓区域的好路径,它的缺点是必须切除鼻甲和损坏鼻中隔.本病例独特地采用了下颌骨正中切开,不但为口腔内的气管插管提供了空间,而且能使Le 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骨充分向下牵移,彻底暴露了从蝶鞍到寰椎椎弓的手术区域,这种进路面部不留瘢痕,没有不良并发症.[程晓兵赵晋龙摘毛天球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Takamori K…∥J Endod.-2000,26(2).-95~99Er:YAG激光切割牙体硬组织后表面形态改变已有报道,但对牙髓的影响研究很少.本研究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活性(CGRP-IR)纤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Er:YAG激光和高速牙钻备洞后该指标变化,来揭示这两种方法对牙髓损伤与修复的影响.采用66只雄鼠按制备后1 d、4 d、7 d、14 d、21d、35 d分6组,每组11只,其中9只用Er:YAG激光和高速牙钻备洞,另2只未处理作对照.激光组所用剂量为100mJ、10 pps,牙钻组用#1204、300000r/min,2组均有冷却装置.每只鼠左上第一磨牙为激光组,对侧同名牙为牙钻组,备洞深度精确控制.髓底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垫底,洞腔用Cleafil AP-X修复.按预定时间麻醉动物,心内灌注固定,取上颌标本,牙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10%EDTA-2Na脱矿,连续石蜡切片,分别用3种方法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2组剩余牙本质厚度及牙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用链亲合素-过氧化酶法,免疫荧光染色用链亲合素结合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法,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单位面积(CGRP-IR)纤维数目差别.结果显示2组剩余牙本质厚度无统计差异.剩余牙本质厚度是研究牙体备洞后牙髓变化的主要指标.作者通过预实验确定100mJ、10 pps为Er:YAG的佳剂量,通过牙钻选号和标记掌握备洞深度,使2组结果均衡可比.HE染色2组组织病理变化:除术后14 d激光组较牙钻组成纤维细胞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更早、更多外,其他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标本显示:备洞后4 d牙钻组CGRP-IR纤维较对照组分布范围广、数目多.免疫荧光标记的CGRP-IR纤维计数:牙钻组较激光组CGRP-IRF在牙髓各层分布数目多.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术后4 d牙钻组较对照组增加2.7倍,到7 d渐降,21 d恢复到对照水平;激光组术后1 d增加1.5倍,4 d渐降,7 d恢复到对照水平.2组在术后7 d、21 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主要分布在外周无髓神经纤维,是神经源性损伤和修复的重要指标.它在牙髓的作用是:牙髓受刺激后,分泌增加,使局部血流增加和组织胺释放,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同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控制增生时间和分布,其结果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此外还参加牙痛感觉信息的传入.作者研究指出:用Er:YAG激光较高速牙钻备洞对牙髓的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贺慧霞摘刘鲁川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对各种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及其机械性能作一简单介绍,并回顾了试用于临床的氧化锆瓷桩冠修复系统的操作及临床效果,结论认为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有着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何帅;陈吉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Kan JYK…∥J Prosthet Dent.-1999,82(3).-307~311上颌窦底升高术的应用,使牙槽嵴吸收明显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成功率得到较大提高.吸烟已被确定为影响种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吸烟与否及吸烟量对植入上颌窦底升高术区域的根状骨内种植体的成功率的影响.60例患者(16例吸烟者和44例非吸烟者)在共计84处上颌窦底升高术区内植入228枚种植体,其中吸烟组在26处上颌窦底升高术区植入70枚种植体,非吸烟组在58处相对应区域植入158枚种植体,经过平均41.6月(2~60月)的追踪观察,总的绝对种植体成功率为89.9%(205/228),累积种植体成功率为76%.其中非吸烟组的累积种植体成功率(82.7%)明显高于吸烟组的累积种植体成功率(65.3%)(P=0.027).在吸烟组中,未发现种植体失败率与吸烟量存在相关关系.香烟中所含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等成份会严重影响种植术后组织的愈合.有学者研究表明,吸烟患者在种植术前1~2周至术后2~8周期间戒烟,能明显提高种植成功率.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吸烟者在上颌窦底升高术区域植入种植体的成功率低于非吸烟者;②种植体失败率与吸烟量间未发现相关关系.[陈岩摘高卫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前中草药防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具有抗致龋菌,抑制菌斑形成的中草药作一综述,对中草药的防龋作用机理、佳浓度以及某些中草药的有效药理成分分别作了介绍.
作者:王少虎;樊明文;边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为了加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和调控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水平,以取得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贾荣;樊明文;边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Kahn J…∥J Prosthet Dent.-1999,82(10).-410~415许多因素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如结构异常、压力所致肌肉活动过度、以及创伤所致关节负载过重等.但是对于牙齿咬合因素一直不清楚.文献报道对于特殊的导(尖牙保护与组牙功能 )、磨牙关系以及非工作侧接触与TMD产生之间的关系是有争议的.本文目的是对有症状囊内TMD患者的磨牙关系、侧导以及非工作侧接触与无症状志愿者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63名有症状TMD患者和82名无症状志愿者.无症状志愿者符合下列条件:①主观调查问卷表明无颌骨疼痛、关节杂音、锁和TMD阳性病史.②临床牙科检查无与TMD有关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症状患者均有局部关节疼痛和运动时疼痛或咀嚼时疼痛.让受试者在牙椅上坐直,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并嘱受试者从正中开始向左和向右移动3 mm,使用咬合纸、牙线或肉眼观察记录侧方移动和非工作侧接触.将1个上、下尖牙接触的定为尖牙保护 ,2个或2个以上牙齿接触的定为组牙功能 .磨牙关系根据安氏分类进行划分.第一磨牙缺失者无分类.安氏Ⅱ类中1分类和2分类的区分是通过临床检查和头部测量法测定上颌切牙长轴倾斜度和水平覆盖大小进行划分.所有受试者均作MRI扫描,根据有无盘移位(disk displacement,DD)分为四组:①组:无症状志愿者,正常MRI;②组:无症状志愿者,MRI表明DD;③组:有症状患者,正常MRI;④组:有症状患者,MRI表明DD.结果 4组磨牙关系均以安氏I类关系多见.④组与①组相比,左侧磨牙关系以安氏Ⅱ类1分类多见,二者间有显著差异.④组右侧以尖牙保护多见,与①组有显著差异.①组的一点或多点非工作侧接触比③组和④组多见,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没有系统的牙齿咬合差异能够明确区分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研究结果表明磨牙关系、侧导、非工作侧接触这3种因素与囊内颞下颌关节紊乱之间的关系是不明显的.[张玉玮摘刘顺利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Wong TY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9,57(11).-1297~1299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致命.本文对台湾地区1996年来近3年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死亡情况作了研究.材料和方法所有入选的研究病例仅限于台湾地区63所医院,均因严重口腔颌面部感染而在口腔颌面外科或牙科住院,根据台湾地理位置将病例分为北、中、南和东等四个区.结果 3年内因口腔颌面部感染而住院的病例总计2790例,分别为台湾北区11个科1239例,中区10个科834例,南区8个科501例,东区4个科216例.3年内死亡18例,分别是北区3例、中区5例、南区9例和东区1例.总死亡率0.65%,以南区高(1.8%),其次为中区(0.6%)、东区(0.46%)和北区(0.24%),其中北区和南区组病例的死亡率呈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7).所有死亡病例年龄均大于40岁,其中41~65岁8例,10例大于65岁;14例伴有免疫功能损伤,以合并糖尿病为多见(12例,66.7%),合并应用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机能减退各1例.在死亡的感染病例中,深颈部感染5例,Ludwig's咽峡炎和脑脓肿各2例,感染性放射性骨坏死、毛霉菌病和颊蜂窝织炎各1例,坏死性筋膜炎和不明原因感染各3例(所有坏死性筋膜炎和毛霉菌病均发生在台湾南区).病例死亡的直接原因中,10例因败血症致死,6例先前存在器官衰竭,上呼吸道梗阻和麻醉后并发症死亡者各1例.在病例死亡的时间上,9例死于住院后3~7 d,8例死于住院后8或8 d以上,仅1例死于2 d内,死亡原因为先前合并器官衰竭.在回顾这些致命病例时,9位医生中的7位认为死亡的原因是机体防御功能的损伤,另2位医生认为是感染太严重难以控制.其中2名医生承认在1例脑脓肿和1例毛霉菌病中存在误诊,治疗毛霉菌病的医生也承认治疗不当.1例病例被认为死于麻醉后并发症.讨论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病例需住院,应警惕若不接受快速有效治疗,则会引起死亡.本研究18例死亡病例占住院病例1/150,其危险性决不能低估或忽略.死亡病例的突出表现为:年龄大于40岁,常合并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如糖尿病;大多数病例为严重感染,如深颈部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脑脓肿和Ludwig's咽峡炎等.调查研究中77.8%的医生认为口腔颌面部感染重要的死亡原因为机体防御功能损伤,这与本文调查结果一致.[陈建军摘陈筱玲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Haselton DR…∥J Prosthet Dent.-2000,83(4).-396~401虽然全瓷冠修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其临床性能评价方面的资料却较少.本研究旨在对In-ceram(Vita Zahnfabrik)全瓷冠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检查Iowa大学牙学院1993~1994年间41位患者(男性16名,女性25名;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7.3岁)口内的共80枚In-ceram全瓷冠修复体.冠修复牙的分布百分比为:前牙单冠67%,后牙单冠26%,前牙种植体上部修复单冠6%,后牙种植体上部修复单冠1%,研究主要检查指标有冠-牙之间结合部的完整性、冠与相邻天然牙色泽匹配性、牙预备体继发龋、冠及对牙列的磨耗和冠的可见裂纹.对各指标的检查结果按USPHS标准进行分级(A、B、C).临床检查还涉及口腔卫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等项目.采用SAS软件中的常危险函数模型计算冠的4年成功率和相应的可信区间.结果 88%全瓷冠的边缘完整性评定为A、B级;99%的冠色泽匹配性达到B级或更好;仅1%的冠修复基牙有龋坏发生;1个冠表现出面磨耗;1个双尖牙的全瓷冠修复体的饰面瓷有小裂纹;1个后牙冠因核冠破裂而重新制作.所有患者(100%)对其冠修复体表示满意.4年成功率(A级或B级)对于边缘完整性、色匹配性、继发龋、磨耗及裂纹等指标在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依次约为:83.5%(65.7%~94.6%);95.8%(82.9%~99.8%);95.5%(81.6%~99.7%);100%(88%~100%);100%(88%~100%).结论本研究的临床调查显示In-ceram全瓷冠的临床表现是令人满意的,适于推广使用.[柴枫摘巢永烈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Castelnuovo J…∥J Prosthet Dent -2000,83(2).-171~180瓷贴面的主要临床破坏模式是破裂,而关于牙体预备方式是否会影响瓷贴面的强度的问题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对4种不同牙体预备方式的上颌中切牙进行瓷贴面修复后,在体外进行瓷贴面断裂强度和破坏模式的测定和评价.材料和方法将收集挑选的50枚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均分为5组,各组样本按下列方案进行牙体预备:1组,不磨除切缘;2组,切缘磨除2 mm但无腭侧浅凹(对接式);3组,切缘磨除1 mm并备1 mm腭侧浅凹;4组,切缘磨除4mm,腭侧备1 mm浅凹;5组,不预备修复(对照组).制取各预备体的超硬石膏代型,统一采用IPS-Empress技术制作瓷贴面修复.再将瓷贴面粘固于离体牙后,采用Instron万能测试机对瓷贴面进行断裂强度的测试记录.并对测试后的样本进行破坏模式的宏观评价.结果各组样本断裂强度的均值(及偏差)依次为:1组23.7 kgf(6.11);2组27.4 kgf(9.63);3组16.4 kgf(3.44);4组19.2 kgf(6.18);5组31.0kgf(10.38).经ANOVA统计分析仅1、2、5组间,1、4组间及3、4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瓷贴面及牙预备体破坏模式的分析显示:1、2组无瓷贴面破裂,3、4组则分别有3个和6个瓷贴面破裂.结论同对照组相比,1、2组样本断裂强度高,这意味着采用无腭侧浅凹牙体预备的对接式瓷贴面不仅简化临床操作,也不影响瓷贴面的强度.[柴枫摘巢永烈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 Mizukawa N…∥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0,90(1).-78~81防御因子是一族较小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碱性肽,含有29~34个氨基酸,带有保护性的二硫键,它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和抗肿瘤细胞及内皮细胞毒性的能力.人类防御因子α1(HNP-1)存在于人类中性粒细胞中.本研究中,作者采用逆向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从颌骨囊肿囊液中测定HNP-1、分离提纯和鉴定HNP-1,并对不同颌骨囊肿囊液中的HNP-1浓度进行了测定.材料和方法收集22例患有颌骨囊肿患者的囊液,应用逆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所含肽成份,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分子称重技术鉴定HNP-1的存在,同时测定其浓度.结果和讨论 HPLC显示颌骨囊肿囊液有3个峰,停滞时间大约为3、12和14 min,峰3氨基酸序列为A-Y-RIPA-IAGERRYGT-IYQGRLWAF--,分子称重为3443.4 D,与HNP-1相一致.峰1和峰2则不是肽或非N末端阻滞肽.HPLC也证实合成HNP-1与提纯的峰3物质停滞时间为均为14.4 min,为相通物质.HNP-1在不同囊液中的浓度分别为根尖囊肿:1480.4 μg/ml,牙源性囊肿:451.0μg/ml,牙源性角化囊肿:196.0μm/ml,切牙管囊肿:29.4μg/ml.大和小浓度分别为3725.4μg/ml和27.0μg/ml.HNP-1在血浆中的浓度仅为0.04μg/ml,严重感染者(如脓肿)浓度仅高于0.12μg/ml.本文作者首次从各种颌骨囊肿囊液中测出HNP-1,且浓度很高(低27.0μg/ml).它在颌骨囊肿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王学侠朱淑云摘刘军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英]/Bondemark L…∥Eur J Orthod.-2000,22(1).-53~60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OSAS)是人群中较常见的疾病.OSAS可以引起高血压,夜间心律不齐,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甚至猝死.使用下颌前移类 垫治疗鼾症和OSAS的同时,也可能增加口面部的负担,对TMJ和口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对用下颌前移类垫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年后患者TMJ和咀嚼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选择鼾症和OSAS患者共32名.制作每个患者的下颌前移类口腔矫治器,下颌前移占下颌大前伸量的50%~70%,垂直向打开至上下切牙切缘间5 mm的间隙,用后牙卡环固位,矫正器垫覆盖所有牙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MJ和症状的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下颌运动和TMJ功能的临床检查,并在模型上测量前牙覆、覆盖和磨牙关系.结果 2年间所有患者均能接受下颌前移矫治器的治疗,并能坚持每天戴用6~8 h,每周5~7d.对比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检查显示2年后下颌运动正常,无下颌运动痛,TMJ、咀嚼肌触诊和治疗前无区别.但是关节弹响者从治疗前的9人增加至2年后的12人.测量模型表明前牙覆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更偏近中.提示下颌前移及切牙唇倾度改变.讨论使用下颌前移垫治疗鼾症和OSAS是否会增加口面部负担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戴用此种垫2年后并未发现对颅颌系统有副作用,治疗前TMJ和肌肉健康的患者口颌系统能很好地耐受这种治疗.模型测量表明下颌近中移动,切牙唇倾,但是变化量很小,临床检查和患者本人并未发现.这些变化可能是因为TMJ改建或神经肌肉的适应性使下颌位置产生变化.研究中发现患者头痛减轻,原因可能是睡眠中憋气减少,睡眠质量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提高,因此戴用垫对头痛是有益的治疗.尽管治疗2年后关节弹响的患者有所增加,但并无显著性,可能仅仅反映了关节弹响的正常变化.结论戴用下颌前移垫并未对TMJ和口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说明此种治疗是可以耐受的.但是关系的确发生了微小变化,特别是垫治疗要持续终身,因此需要对TMJ、牙面形态、牙齿移动、牙周组织进行更长期、进一步的评价.[张士杰摘贾培增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