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了解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能够阻断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高效、安全的进行,通过对手术护理质量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对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集可能发生差错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对手术室的概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概括了护理差错的含义和预防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
作者:曹志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正畸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相关评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牙齿功能复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文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国家基本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的现状及用药特点,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统计17家医院2012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集中采购数据,采用购药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 defined daily doses ,DDDs)排序法和限定日费用( defined daily cost,DDC),对不同级别医院用具体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基本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购药金额占全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99.45%,一级医院以口服剂型为主99.04%;二、三级医院以注射剂型为主,分别为74.30%和84.62%;三个不同级别医院DDDs排序第1均是头孢呋辛酯(口服剂型)一级医院高为48.17;一、二、三级医院口服与注射的DDC分别是5.04元/4.93元;6.03/元/47.81元和5.99元/64.11元。结论配备与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为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符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作者:金蕾;储继志;魏新萍;杨耀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行冠脉造影的心内科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一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5例冠心病患者中,49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5.4%;非冠心病组27例中有8例(29.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作者:吾尔克孜·伊明;努尔买买提·吐尔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刺络放血疗法是针灸医学中传统的刺法之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外治方法,刺法适宜对伤科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疗效尤为显著。
作者:牟成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根据骨伤科门诊病员多、骨折复杂多样性,本人总结了多年来门诊工作的护理心得,认为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娴熟的专科技能操作、高度的责任心及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技巧,从而得到患者的认可,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
作者:把秀华;李桂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四种植物药物参与干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病人102名,同时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植物药治疗者(治疗组)52例,未用者(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5年间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治疗组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终点事件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脑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到的副作用主要有过敏性休克、皮疹、发热、消化道症状等。结论:导致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应用植物药参与干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病率明显减少;而且药物不同,副作用的发生率也不同。
作者:柯景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并对实施前后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整治后,我院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指征、给药时间明显趋于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能够明显改善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抗菌药物的应用趋于合理。
作者:罗廷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感染、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肌梗死等不同疾病心肌酶的差异。方法:通过对296例大于0-5岁的心肌损伤小儿和27例急性心肌梗死成人五种心肌酶的统计,计算各种疾病心肌酶的百分比,用百分比大小作定性分析。结果:CK-MB在所有研究疾病中都超过正常值范围;AST、LDH、@-HBDH 三种酶在正常高线1-3倍包含了多数病例;各种酶的较高倍数值的高百分比均是急性心肌梗死。结论:CK-MB是早期诊断心肌损伤或梗死的敏感指标;CK、CK-MB在心肌损伤中增高的正常高线培数更为明显,且CK与骨髂肌损伤关系密切;心肌梗死是造成心肌损害严重的疾病。
作者:王志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行择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平均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辅助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基础生命体征的波动。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麻醉药总量。麻醉辅助用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B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与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是一种安全。效果确切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丽;张新花;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西药处方用药情况,以提高临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3567张门诊处方,并统计分析西药应用的合理性;结果:3567张处方中,合理用药的处方有3139%,用药的合理性为80.0%,不合理用药处方有428例,占全部抽调处方中的12.0%,抗菌类处方1248张,占全部处方的35%。结论:应充分了解西药的不良反应症状,医生要能第一时间做好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并做到合理安全的使用西药治疗,从而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西药处方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发病率日趋上升,它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死亡率高。中医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病机为气虚阳衰,血瘀水停,病位以心为主,并涉及肺、肾、脾、肝、等其他脏腑,证属本虚标实。并且在中医药辨证论治、专法治疗、专方治疗及动物实验进行有效的研究,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郭敏;王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疗卫生单位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于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人事管理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卫生系统人事档案是对卫生人才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的记载,是重要的人事信息资源,也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是促进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有效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促进医院发展的有力保证。
作者:赵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36例,3例接受保守治疗,33例根据突出椎间盘、离断骨块与椎管之间的关系选择术式进行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3例症状较轻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余3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4例无效,29例痊愈或好转,总有效率为88.9%。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如症状较轻可实施保守治疗,如治疗无效,应及时根据临床表现选择相应术式治疗。
作者:胡一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大于6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0.5g,tid,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 TNF-A)和白介素( IL)-6的含量。结果:⑴治疗8周后,两组LVEDD与LVESD均有缩小、LVEF值均有增加、NT-proBNP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⑵炎性因子TGF-β、TNF-A和IL-6的含量经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进一步降低。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人CHF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并能降低血清TGF-β、TNF-A、IL-6水平,其作用机制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周智;李旭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X线在胸外伤中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7例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病理表现予以X线检查。结果在对127例患者进行诊断后,96例肋骨骨折,68例肺挫伤,29例胸腔积血,19例创伤性肺气囊,13例肺血肿,9例液气胸,9例气胸,1例支气管断裂,1例膈肌破裂。结论 X线检查快捷、方便,在临床胸外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作者:潘云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IL-6、CRP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 HD)、血液透析滤过( HDF)、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HDP)组,每组30例。检测透析前及透析2月后血清IL-6及CRP浓度。令选取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所有透析患者透析前后IL-6及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透析后HDP组IL-6及CRP均显著下降,且均低于HD及HDF组。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改善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作者:叶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4期内痔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11年2月以来对诊断明确的46例患者采用细化的外剥内扎切除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切口均正常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天,无术后继发感染,无术后大出血,无术后肛门狭窄发生,术后至今无复发病例。结论:对4期内痔该手术方法效果确切,能避免术后常见各种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蔚;高炳豪;张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和免疫功能异常。 MM起病缓慢,早起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作者:郑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县自2006年至2013年各级医院内发现的18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发现HIV阳性后立即给予管理治疗,采用抗病毒治疗,辅助其他治疗,包括给患者提供免费HIV咨询及检测等,孕期联合应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及克力芝,至产后42d;新生儿给予应用齐多夫定,新生出生后3、6、9、12、18月龄进行HIV检测。结果:在新生儿出生3、6、9、12、18月进行HIV体检,未发现感染HIV病毒,全部归为正常儿童,阻断成功率100%。结论:采用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作者:郑启岚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