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代佳音;林江;毕良佳;焦丽宁;王强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摘要: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感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大鼠VSMC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CAM-1基因的表达。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VSMC8、16、24h后,ICAM-1表达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6h达高峰,感染8h与感染16、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可引起VSMCICAM-1高表达,这提示牙周致病菌可能参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1BBL-B7-H3基因对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荷瘤鼠的抑瘤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人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荷瘤鼠嵌合模型来探讨4-1BBL-B7-H3基因在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CID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Tca8113细胞;B组(Ad4-1BBL-B7-H3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人4-1BBL-B7-H3基因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C组(空载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空载体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D组(非免疫重建组)不给予小鼠免疫重建,注射Tca8113细胞;E组(非肿瘤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PBS。每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IgG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人CD3+、CD56+淋巴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和Toll样受体2(TLR2)在肿瘤中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BBL-B7-H3mRNA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分子(M1C)A、B及TLR2的表达。结果1)B组小鼠肿瘤体积小(P<0.05);2)A、B、C、E组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到人IgG、CD3+、CD56+淋巴细胞,B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A、C和E组(P<0.05);3)B组NKG2D和TLR2的表达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强;4)人4-1BBL-B7-H3基因在B组小鼠肿瘤中稳定表达;5)B组M1CA、M1CB和TLR2的表达高于A、C、D组(P<0.05)。结论4-1BBL-B7-H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能成功诱导人CD3+、CD56+细胞增殖,直接或间接活化TLR2,上调NKG2D及其配体M1CA、M1CB的表达,从而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作者:邬腊梅;杨宏宇;罗娟;苏铭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牙龈愈合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牙龈愈合达到稳定的时间,为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修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9例已植入种植体(共60枚)并达到骨结合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种植二期手术,术后测量每枚种植体的颊侧牙龈高度2次。术后第1周测量所有种植体的牙龈颊侧低点,并设为初测点;其后按照观察时间随机分组,分为1、2、3、4组,每组15枚种植体,分别于术后第2、3、4、5周时进行第2次测量。观察4组第2次测量与初测点的牙龈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牙龈变化量分别为(-0.25±0.66)、(-0.04±0.52)、(-0.70±0.77)、(-0.74±1.09)mm。第1、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第4周牙龈呈退缩趋势,平均退缩0.66mm;第3、4组间的牙龈变化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即牙龈愈合状态稳定。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4周,种植体周围牙龈愈合达到稳定,可以进行取模修复;根据牙龈变化量可以指导种植基台的选择。

    作者:齐佳妮;岳丽新;兰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婴儿。获取A组PNAM矫治前及PNAM矫治后唇裂术前、B组唇裂术前和C组的标准腭部模型正位照片,对模型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A组PNAM矫治后与矫治前相比,患者的牙弓宽度(AW)、牙弓周长(AC)、腭部面积(PA)明显增加(P<0.05),腭部裂隙宽度(CPW)、牙槽突裂隙宽度(CWA)、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CWAS)与水平向距离(CWAH)、前颌突倾斜度(PMD)、裂隙面积(CA)明显减小(P<0.05);但与C组相比仍有差距(P<0.05);B组AW、CPW、CA及PA较A组矫治前均明显增加(P<0.05)。多元方差分析表明,3组上颌结节间距离(T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NAM矫治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腭部原发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钟渝翔;李万山;李远贵;陈梦苇;廖礼姝;梁丽;左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双生子儿童口腔微生物群组结构分析

    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双生子儿童中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口腔微生物群组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双生子儿童20对,其中同卵双生子10对,异卵双生子10对;乳牙列10对,混合牙列10对;有龋者17人,无龋者23人。采集唾液样本后,提取细菌DNA,经通用引物扩增16srRNA基因和PCR-DGGE分析后,计算PCR-DGGE条带数及多样性指数。结果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均表现出明显的聚类分布,但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牙列组中,有龋儿童的PCR-DGGE条带数(11.00±1.56)及多样性指数(1.05±0.36)低于无龋儿童(14.00±2.74,1.44±0.37),两者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牙列组中,有龋儿童的PCR-DGGE条带数(11.88±4.05)及多样性指数(1.18±0.36)低于无龋儿童(14.31±5.71,1.28±0.47),但两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亲缘之间口腔微生物组群结构更为相似,环境的影响可能大于遗传的影响。有龋儿童的微生物种类较无龋儿童有所减少。

    作者:杜芹;王艳;徐欣;李雨庆;李明云;邹静;周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模拟重度楔状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重度楔状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的影响,为临床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按不同的牙体预备和修复方法分组,按照颊侧楔状缺损方悬突牙体去除与否(不去为A,去除为B)和颊侧楔状缺损下方是否制备牙本质肩领(未制备为C,制备为D),以及铸造桩核修复(设为E)或纤维桩核修复(设为F)随机分为A1-1(A+C+E)、A1-2(A+C+F)、A2-1(A+D+E)、A2-2(A+D+F)、B1-1(B+C+E)、B1-2(B+C+F)、B2-1(B+D+E)、B2-2(B+D+F)共8组,每组8颗,建立重度楔状缺损牙模型,各组按分组内容进行桩核冠修复,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测试各组的抗折载荷,观察折裂模式。结果1)抗折载荷的比较:A1-1组>B1-1组,A1-2组>B1-2组,B2-1组>B1-1组,B2-1组>B2-2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2、B1-2组可修复性折裂比例均为37.5%,其余各组均为0,A1-2组和B1-2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重度楔状缺损患牙桩核冠修复时保留颊侧悬突牙体对承受抗折载荷有利,修复时不建议颊侧设计牙本质肩领;纤维桩较铸造桩更有利于牙体折裂后的再修复。

    作者:冯丹丹;祁冬;林雪芬;丁婷婷;汲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SOPROLIFE荧光龋齿观察仪--蓝色革命

    作为全球口腔影像的领先制造商,法国艾龙集团摄谱乐影像分公司应用专业的技术知识,与科研和临床人员一起,研发出一项基于荧光原理的专利技术。这一努力的结果为牙科领域引入了革命性的新设备--SOPROLIFE荧光龋齿观察仪,此设备可用于诊断和治疗龋齿。基于Sopro荧光专利技术上的SOPROLIFE荧光龋齿观察仪,在2009年德国科隆IDS展会上首次推出,现在已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应用,被很多科学家和医生选作临床诊断的工具,并获得了很多业内奖项,一些知名大学还把SOPROLIFE作为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感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大鼠VSMC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CAM-1基因的表达。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VSMC8、16、24h后,ICAM-1表达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6h达高峰,感染8h与感染16、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可引起VSMCICAM-1高表达,这提示牙周致病菌可能参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代佳音;林江;毕良佳;焦丽宁;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甲状旁腺激素与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牙槽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与雌激素单独和联合应用对去势雌性大鼠牙槽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66只,分成两组,分别为伪手术组(n=18)和去势组(n=48)。8周后各处死8只证实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剩余的伪手术组(A组,n=10)Wistar大鼠作为对照;将剩余的去势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去势组(B组)、去势加雌激素组(C组)、去势加甲状旁腺激素组(D组)、去势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组(E组),每组10只。A组和B组注射生理盐水(1mL·kg-1);C组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0μg·kg-1);D组注射甲状旁腺激素(20μg·kg-1);E组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0μg·kg-1)和甲状旁腺激素(20μg·kg-1)。隔日腹腔注射1次,用药8周。治疗后处死大鼠并测定牙槽骨骨密度,观察每组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去势手术8周后,去势组大鼠牙槽骨密度明显低于伪手术组(P<0.05)。用药8周后,C、D、E组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b.Ar)、骨小梁宽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较B组均有明显提高,其中E组提高明显(P<0.05)。各组血清钙磷值无明显改变(P>0.05),B组ALP值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间歇性、小剂量注射甲状旁腺激素能增加去势大鼠牙槽骨的骨密度和改善骨结构,与雌激素联合使用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有协同作用。

    作者:孙哲;林志勇;白广亮;狄婧;姜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荣获四川出版物奖?期刊奖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要求,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开展了2013年“四川出版物奖”评选活动。通过“四川出版物奖”评选规定和评奖办法,经组织评审,在全省数百种期刊中评选出10种期刊为四川出版物奖?期刊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荣获四川出版物奖?期刊奖,是这10种获奖期刊中唯一的科技学术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下颌骨前段骨折伴发髁突骨折的诊治现状

    下颌骨前段骨折(包括正中联合及旁正中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常见的类型之一,且常常与髁突骨折同时发生。受解剖因素的影响,这类骨折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包括面下部增宽,咬合紊乱,甚至关节强直等多种并发症。本文就这类骨折的特点、常见并发症、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徐晓峰;徐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铁蛋白下调脂多糖激发的人牙周膜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乳铁蛋白(LF)对经脂多糖(LPS)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表达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hPDLCs,鉴定后取第4代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LPS组、LPS+LF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LPS组加入0.1μg?mL-1LPS;LPS+LF组在加入0.1μg?mL-1LPS2h后,加入10μg?mL-1LF。以加入LF时开始计算时间,4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PDLCs中TLR4mRNA的表达,24h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LPS+LF组TLR4mRNA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LPS+LF组TLR4蛋白的表达强度较LPS组减弱(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LF可以下调LPS激发的hPDLCs中TLR4的表达,在牙周炎症TLR4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詹雪灵;高杰;刘影;胡娇;薛延香;吴补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种植体周围炎对颌骨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条件下炎性微环境对颌骨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和纯化种植体周围炎来源和正常组织来源的人颌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和检测,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骨钙素(OCN)、Runx2、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 Western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蛋白OCN的表达。结果从培养第4天起,种植体周围炎来源的成骨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组织来源的成骨细胞(P<0.05)。培养7d时,与正常组织来源的成骨细胞相比,种植体周围炎来源的成骨细胞相关基因OCN、Runx2、ColⅠ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蛋白OCN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的炎性微环境降低了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能力。

    作者:吴昊;刘洪臣;鄂玲玲;刘娜;张博;高羽萱;冯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网站荣获第2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

    2013年11月4-7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7次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年会上颁发了第2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网站获此殊荣。这次评奖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目的是为推动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水平。评奖过程按照评选方案,评委对评价指标链接清单中的各项指标逐一到参评网站上审查,按统一标准赋分,后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全国范围共选出66家优秀网站。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颊黏膜微生物群落年龄相关性演替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人群颊黏膜菌群组成在不同年龄及牙列阶段的动态演替过程。方法25例健康受试者根据年龄及牙列情况分为5组: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分别提取各样本的细菌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QuantityOne软件对扩增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颊黏膜菌群的组成具有个体差异性。2)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DGGE指纹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21.2±4.0、17.8±3.9、15.8±4.3、16.8±3.7、22.2±6.5,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颊黏膜优势菌群的数量在各个年龄阶段保持相对稳定。3)5组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1.73±0.2、1.43±0.1、1.05±0.2、1.45±0.2和1.63±0.3,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提示颊黏膜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儿童至青少年阶段呈下降趋势,在青年至老年阶段呈上升趋势。4)群落结构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同组内大部分样本聚类位置相近,群落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不同组的大部分样本未聚类在一起,群落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颊黏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青少年期可能是颊黏膜微生物多样性改变的重要转折点。

    作者:张洋洋;何金枝;周学东;曹森;吴腾;曹阳佩;徐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并获得高类别资助

    为了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自2013年起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通过六部委组织的严格评审,成为医学类期刊组的第1名,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获得高类别(A类)资助。每年资助200万元,连续3年,以加快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作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入选2013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13年12月10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共同发布“2013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发布报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杂志凭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2013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作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制作方法对钴铬合金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铸造钴铬合金与选区激光熔化(SLM)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差异。方法用铸造法和SLM技术制作钴铬合金试件各10个,在中间1/3区域熔附瓷粉,采用剪切力试验测试金瓷结合强度并观察断裂类型。采用SPSS13.0软件中的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铸造组、SLM组剪切力分别为(33.11±4.98)、(30.94±5.98)MPa,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的断裂类型为复合断裂。结论SLM钴铬合金修复体精密度较高,其金瓷结合强度与铸造钴铬合金相近。

    作者:刘洁;迟帅;许谨;王彦岩;战德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牙体充填后继发龋的产生和预防

    继发龋是充填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牙体组织所发生的龋病,它伴随着充填的产生而产生,是修复体被替换的主要原因。目前,无论选择何种充填材料都不能完全避免继发龋的产生。无论恒牙还是乳牙,充填后发生继发龋的比例均较高。发生继发龋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充填后微裂隙形成,当微裂隙宽度超过50μm时,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会有微量的唾液进入,唾液中存在致龋微生物,当微裂隙的环境合适时,致龋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产生继发龋。预防继发龋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控制微裂隙,局部使用氟化物,清洁牙齿,治疗龋病和牙周病以及定期检查等。

    作者:冯希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敬告读者作者Ⅰ

    作者:《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颌骨囊肿术后并发左下肢静脉栓塞1例

    深静脉栓塞是骨科、妇科和产科的常见并发症,然而口腔颌面部术后引起深静脉栓塞的病例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术后并发左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对下肢静脉栓塞高危因素和预防进行讨论。

    作者:余永春;余伟明;杨征毅;张树标;孙洁;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