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并获得高类别资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编辑部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英文科技期刊, 国际影响力, 提升, 国际化发展, 医学类期刊, 核心竞争力, 组织实施, 资助, 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 教育部, 工程院, 财政部, 评审, 国家
摘要:为了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自2013年起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通过六部委组织的严格评审,成为医学类期刊组的第1名,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获得高类别(A类)资助。每年资助200万元,连续3年,以加快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婴儿。获取A组PNAM矫治前及PNAM矫治后唇裂术前、B组唇裂术前和C组的标准腭部模型正位照片,对模型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A组PNAM矫治后与矫治前相比,患者的牙弓宽度(AW)、牙弓周长(AC)、腭部面积(PA)明显增加(P<0.05),腭部裂隙宽度(CPW)、牙槽突裂隙宽度(CWA)、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CWAS)与水平向距离(CWAH)、前颌突倾斜度(PMD)、裂隙面积(CA)明显减小(P<0.05);但与C组相比仍有差距(P<0.05);B组AW、CPW、CA及PA较A组矫治前均明显增加(P<0.05)。多元方差分析表明,3组上颌结节间距离(T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NAM矫治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腭部原发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钟渝翔;李万山;李远贵;陈梦苇;廖礼姝;梁丽;左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获第3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2014年1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北京召开第3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大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本届在全国共评出50家先进出版单位奖,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获第3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是获奖单位中为数不多的期刊单位之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髁突骨软骨瘤的正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髁突骨软骨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正颌外科方法治疗12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进行LeFortⅠ型截骨术修正上颌骨,采用口内入路患侧升支垂直截骨术切除病变髁突,健侧行升支矢状切开术及颏成形术矫正咬合及偏斜。结果12例患者术后面型均得到矫正,随访2年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利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髁突骨软骨瘤,可以避免常规口外切口面部留有的瘢痕,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矫正了面型。

    作者:马晓辉;王昊;张熙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敬告读者作者Ⅱ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自2013年第4期起开设“争鸣”栏目,目的是对口腔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典型病例等展开学术讨论,活跃学术氛围,为广大同行答疑解难。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总结在临床上遇到的经验教训、特殊病例以及大家关注的研究热点难点,由作者本人撰写“题目”或者“题目加观点”。一经采用,本刊还会专门为来稿邀请相应的知名专家参与讨论,答疑解惑。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牙体充填后继发龋的产生和预防

    继发龋是充填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牙体组织所发生的龋病,它伴随着充填的产生而产生,是修复体被替换的主要原因。目前,无论选择何种充填材料都不能完全避免继发龋的产生。无论恒牙还是乳牙,充填后发生继发龋的比例均较高。发生继发龋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充填后微裂隙形成,当微裂隙宽度超过50μm时,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会有微量的唾液进入,唾液中存在致龋微生物,当微裂隙的环境合适时,致龋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产生继发龋。预防继发龋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控制微裂隙,局部使用氟化物,清洁牙齿,治疗龋病和牙周病以及定期检查等。

    作者:冯希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并获得高类别资助

    为了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自2013年起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通过六部委组织的严格评审,成为医学类期刊组的第1名,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获得高类别(A类)资助。每年资助200万元,连续3年,以加快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作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SOPROLIFE荧光龋齿观察仪--蓝色革命

    作为全球口腔影像的领先制造商,法国艾龙集团摄谱乐影像分公司应用专业的技术知识,与科研和临床人员一起,研发出一项基于荧光原理的专利技术。这一努力的结果为牙科领域引入了革命性的新设备--SOPROLIFE荧光龋齿观察仪,此设备可用于诊断和治疗龋齿。基于Sopro荧光专利技术上的SOPROLIFE荧光龋齿观察仪,在2009年德国科隆IDS展会上首次推出,现在已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应用,被很多科学家和医生选作临床诊断的工具,并获得了很多业内奖项,一些知名大学还把SOPROLIFE作为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种植体周围炎对颌骨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条件下炎性微环境对颌骨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和纯化种植体周围炎来源和正常组织来源的人颌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和检测,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骨钙素(OCN)、Runx2、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 Western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蛋白OCN的表达。结果从培养第4天起,种植体周围炎来源的成骨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组织来源的成骨细胞(P<0.05)。培养7d时,与正常组织来源的成骨细胞相比,种植体周围炎来源的成骨细胞相关基因OCN、Runx2、ColⅠ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蛋白OCN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的炎性微环境降低了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能力。

    作者:吴昊;刘洪臣;鄂玲玲;刘娜;张博;高羽萱;冯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的非对称性分析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指标的非对称性。方法选取不同程度颜面不对称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治疗前测量指标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进行比较,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归纳出颜面不对称患者倾向于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测量指标,并得出其参考值。同时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测量指标非对称率的差异。结果有14项指标治疗前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中与Me[X]具有较高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为Ag[X]。28例患者以下颌骨体部不对称为主,15例患者以下颌升支不对称为主,2例患者同时存在下颌体部和下颌升支的不对称。Me[X]等15项测量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面部的不对称主要集中在面下1/3,以下颌体部不对称为主要表现。当与Me[X]具有高度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Ag[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11.31%,Go[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9.79%,且Me[X]大于参考值下限5.2mm时,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倾向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作者:刘奕;陈燕;包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影响因子再次位列口腔医学类期刊第1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入选2013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13年12月10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共同发布“2013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发布报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杂志凭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2013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作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模拟重度楔状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重度楔状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的影响,为临床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按不同的牙体预备和修复方法分组,按照颊侧楔状缺损方悬突牙体去除与否(不去为A,去除为B)和颊侧楔状缺损下方是否制备牙本质肩领(未制备为C,制备为D),以及铸造桩核修复(设为E)或纤维桩核修复(设为F)随机分为A1-1(A+C+E)、A1-2(A+C+F)、A2-1(A+D+E)、A2-2(A+D+F)、B1-1(B+C+E)、B1-2(B+C+F)、B2-1(B+D+E)、B2-2(B+D+F)共8组,每组8颗,建立重度楔状缺损牙模型,各组按分组内容进行桩核冠修复,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测试各组的抗折载荷,观察折裂模式。结果1)抗折载荷的比较:A1-1组>B1-1组,A1-2组>B1-2组,B2-1组>B1-1组,B2-1组>B2-2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2、B1-2组可修复性折裂比例均为37.5%,其余各组均为0,A1-2组和B1-2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重度楔状缺损患牙桩核冠修复时保留颊侧悬突牙体对承受抗折载荷有利,修复时不建议颊侧设计牙本质肩领;纤维桩较铸造桩更有利于牙体折裂后的再修复。

    作者:冯丹丹;祁冬;林雪芬;丁婷婷;汲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r:YAG激光对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经Er: 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并与不伴全身疾病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1例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的13对患牙(26个位点)作为试验组,分别进行Er: YAG激光治疗和超声治疗,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龈下菌斑;同时收集11例牙周状况相近的不伴全身疾病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3个位点的龈下菌斑作为对照组,分析试验组是否有菌群种类变化。提取龈下菌斑DNA,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及条带回收测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牙龈下菌斑的优势致病菌存在差异,分别为中间普雷沃菌和福赛斯坦纳菌。激光组治疗前后龈下菌群构成也发生改变,治疗后1个月,有的条带表达减弱或消失,并有新条带出现;测序结果表明,新出现的条带为放线菌的一种,减弱、消失的为福赛斯坦纳菌。结论 Er: 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构成发生变化,治疗后1个月是关键时期;治疗后3个月,激光治疗在阻止细菌再定植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作者:郭斌;梁倩倩;吕岩;付敏;陈媛媛;袁一芳;李颖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颊黏膜微生物群落年龄相关性演替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人群颊黏膜菌群组成在不同年龄及牙列阶段的动态演替过程。方法25例健康受试者根据年龄及牙列情况分为5组: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分别提取各样本的细菌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QuantityOne软件对扩增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颊黏膜菌群的组成具有个体差异性。2)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DGGE指纹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21.2±4.0、17.8±3.9、15.8±4.3、16.8±3.7、22.2±6.5,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颊黏膜优势菌群的数量在各个年龄阶段保持相对稳定。3)5组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1.73±0.2、1.43±0.1、1.05±0.2、1.45±0.2和1.63±0.3,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提示颊黏膜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儿童至青少年阶段呈下降趋势,在青年至老年阶段呈上升趋势。4)群落结构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同组内大部分样本聚类位置相近,群落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不同组的大部分样本未聚类在一起,群落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颊黏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青少年期可能是颊黏膜微生物多样性改变的重要转折点。

    作者:张洋洋;何金枝;周学东;曹森;吴腾;曹阳佩;徐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牙龈愈合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牙龈愈合达到稳定的时间,为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修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9例已植入种植体(共60枚)并达到骨结合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种植二期手术,术后测量每枚种植体的颊侧牙龈高度2次。术后第1周测量所有种植体的牙龈颊侧低点,并设为初测点;其后按照观察时间随机分组,分为1、2、3、4组,每组15枚种植体,分别于术后第2、3、4、5周时进行第2次测量。观察4组第2次测量与初测点的牙龈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牙龈变化量分别为(-0.25±0.66)、(-0.04±0.52)、(-0.70±0.77)、(-0.74±1.09)mm。第1、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第4周牙龈呈退缩趋势,平均退缩0.66mm;第3、4组间的牙龈变化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即牙龈愈合状态稳定。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二期术后4周,种植体周围牙龈愈合达到稳定,可以进行取模修复;根据牙龈变化量可以指导种植基台的选择。

    作者:齐佳妮;岳丽新;兰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入选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评审标准,同时综合考虑多种学术评价指标,经评审委员会评议,并由WHO西太平洋地区期刊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于2013年8月入选WPRIM。为了促进卫生信息的全球共享与利用,WHO于2005年启动了全球卫生图书馆(GHL)项目,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卫生虚拟图书馆,便捷地向全世界提供卫生相关信息。GHL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全球医学索引(GIM),提供全世界的医学文献题录及文摘。WHO将成员国分为非洲区、美洲区、中东区、欧洲区、东南亚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共6个区,每个区分别建立各自的医学索引,共同组成GIM,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联合搜索引擎查找、下载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作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下颌骨前段骨折伴发髁突骨折的诊治现状

    下颌骨前段骨折(包括正中联合及旁正中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常见的类型之一,且常常与髁突骨折同时发生。受解剖因素的影响,这类骨折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包括面下部增宽,咬合紊乱,甚至关节强直等多种并发症。本文就这类骨折的特点、常见并发症、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徐晓峰;徐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感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大鼠VSMC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CAM-1基因的表达。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VSMC8、16、24h后,ICAM-1表达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6h达高峰,感染8h与感染16、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可引起VSMCICAM-1高表达,这提示牙周致病菌可能参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代佳音;林江;毕良佳;焦丽宁;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网站荣获第2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

    2013年11月4-7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7次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年会上颁发了第2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网站获此殊荣。这次评奖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目的是为推动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水平。评奖过程按照评选方案,评委对评价指标链接清单中的各项指标逐一到参评网站上审查,按统一标准赋分,后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全国范围共选出66家优秀网站。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EC-SOD)、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例组)及75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EC-SOD和ALDH2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EC-SOD(C/G)和ALDH2变异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27%、69.47%,对照组则为21.07%、44.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SOD(C/G)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2),ALDH2变异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OR=2.85)。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 EC-SOD(C/G)/ALDH2变异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7%和6.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SOD(C/G)/ALDH2变异基因型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8.13)。病例组的饮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70),EC-SOD(C/G)及ALDH2变异基因型与饮酒有协同作用(OR=25.00)。结论 EC-SOD及ALDH2变异基因型和饮酒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易患因素,三者联合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超贤;郭李柯;史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