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时琳;王晓光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 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肢体障碍, 康复, 护理
摘要:有机磷农药(OPS)是我国生产和使用多的农药,也是引起急性中毒和致死的主要农药.急性有机磷中毒经积极治疗成功后,一般无后遗症,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2-4周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称为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OPIDP).OPIDP是较严重的中毒性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疗程长、恢复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其临床特征为:(1)起病缓慢,均以肢体远端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呈手套、袜套样分布且逐渐向近端发展、加重;(2)四肢远端无力、瘫痪,尤以下肢常见,可伴有肢体远端肌肉萎缩,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3)运动障碍较感觉障碍明显,下肢较上肢重,远段较近段重;(4)神经-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治疗能促进受损神经再生,以促进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随着整体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植入,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加强[1].2014年4月我科收治一名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经综合治疗及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和护理学的发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优秀护理人员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临床带教也是现在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也是课堂学的深化和延续.带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我们采用带教护师评价实习生,实习生评价带教护师的双向性评价方法考察带教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院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的管理,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

    作者:吴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1月我院开始对ICU患者CRBSI发生情况实施目标性监测,分析其发生原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6月CRBSI发生率为9.73%,千导管日感染率为7.97‰;2013年1月-2014年6月CRBSI发生率为2.81%,千导管日感染率为2.04%‰,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纳入目标性监测,从患者、导管、医务人员、操作及护理方面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作者:梁东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卫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正确洗手和手卫生消毒的重要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规范正确洗手,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结果: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洗手意识薄弱,没有足够重视,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有了明细改进.结论:规范正确洗手,是有效改善手部卫生,保证洗手与消毒效果,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石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护理要点分析及对产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护理要点及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胎膜早破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妇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特殊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护理时,采用常规的妇产科护理与特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降低感染率.

    作者:倪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后康复仪联合自拟生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产后康复仪联合自拟生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选取10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产后康复仪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产后康复仪联合自拟生乳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4(88%)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96%,显著优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仪联合自拟生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

    作者:李能霞;王国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128名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4名患者.常规组采取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观察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将两组的患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腹部超声检查的常规组64名患者中54例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84.38%;采取阴道超声检查的观察组64名患者中59例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2.19%.阴道超声能够较好的检查出患者的卵黄囊、附件区包块、胎芽、胎心搏动以及宫内假孕囊和卵巢,检查效果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能够准确的检查宫外孕,明显优于腹部超声检查,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l ~2013-6收住院的异位妊娠破裂合并腹腔内出血患者55例,对所有患者给予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统计分析患者异位妊娠破裂的类型、急救治疗的成功率、腹腔出血量、术后护理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无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100%,85.45%为输卵管妊娠破裂,12.72%为卵巢妊娠破裂,1.83%为宫角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量500-2000ml不等,平均(1141.25±165.88)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4±1.28)天,所有患者在有效的术后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异位妊娠破裂是临床急症,护理人员的丰富知识和强烈的急救观念,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助于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开展,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龙金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豨莶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腺豨莶和毛梗豨莶草的干燥地上部分[1].豨莶草中主要含有二萜类、倍半萜类、黄酮类(萜类、苷类、有机酸、长链烷醇、豨莶苷和苷元)等成分[2].豨莶草味辛、苦、性寒,小毒,归肾肝,能祛风湿,利关节,解毒.主治四肢麻木,筋骨冷痛,腰膝无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风疹湿疮等症[3].豨莶草及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可用于治疗高血压[4]、脑血栓[5]、风湿性关节炎[6]和糖尿病[7]等疾病.近年来,学界对豨莶草的研究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对豨莶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炳伟;金范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片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64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口腔粘膜扁平苔癣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片治疗),每组64例患者,对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存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2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对口腔粘膜扁平苔癣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谢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锁骨临床解剖学研究进展

    锁骨呈“S”形,是重要的骨性标志,是上肢与躯干连接的唯一骨骼,其后方为胸廓上口主要为肺尖所占据,上肺沟为锁骨下动脉越过胸膜顶,胸廓上口的其他结构从前向后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喉返神经,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因胸膜顶向上突入颈根部,其上缘在锁骨上约3 cm,外侧缘距胸锁关节约5 cm.分布至上肢的大血管和神经均在锁骨中段后方通过.锁骨易骨折,多见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

    作者:彭阳阳;李楠;陈夏夏;石家林;吴洁;伏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硝唑和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不同的甲硝唑和替硝唑给药途径,是否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四组,每组各30人.四组治疗模式分别为甲硝唑口服治疗组、甲硝唑外用治疗组、替硝唑口服治疗组以及替硝唑外用治疗组.结果:甲硝唑与替硝唑两种药物的口服使用均具有显著的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效果,且与两种药物的外用疗效差异数据进行对比,可确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 <0.05).结论:甲硝锉和替硝唑的滴虫性阴道炎口服治疗比之两种药物的外用治疗有着更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俊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孕期合理营养

    为了指导孕妇怀孕期间合理营养,降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我院通过加强孕期合理营养的指导及孕妇合理营养的意识;使我院低体重儿、早产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孕期营养是产前保健的重要内容.

    作者:贺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在颅损绿色通道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护理程序在颅损绿色通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绿色通道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受伤至就诊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护理程序运用在颅脑损伤绿色通道中,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主动性皮肤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主动性皮肤护理干预在降低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2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主动皮肤护理干预、传统皮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情况、放疗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断放疗患者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放疗不同阶段,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差异显著(P<0.05);随着放疗的进行,两组皮肤损伤Ⅰ度、Ⅲ度及Ⅳ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性皮肤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6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工作,而针对实验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并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专业性护理工作后血糖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控制作用(P<0.05);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糖尿病护理工作后,对糖尿病整体的掌握率已经高达96.25%,而对照组在同等基础上掌握率仅为776.28% (P <0.05).结论: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发展,较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保障患者的健康,对护理工作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伍盈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肛肠科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肛肠科患者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排尿排便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接收的肛肠科患者160例,并且随机分为2组,一组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是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的方式对肛肠科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排尿排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肛肠科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刘保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运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运用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知识掌握合格率、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在知识知晓合格率上,对照组为72.5%,观察组为95%,p <0.05;在护理配合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7.5%,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5%,p <0.05.结论:健康教育的有效执行可以有效的提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与知识知晓度,同时得到更好的护患和谐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代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压疮护理的新进展

    压疮又被称作压力性溃疡,乃是当前今后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当病患局部组织在长时间内处于受压状态时,其血液循环会出现一定障碍,在缺乏营养的基础上,就会使病患皮肤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并导致组织破坏或者是组织坏死等情况的出现.鉴于此,文章以压疮的防治及护理新进展为主要研究视角,在分析和叙述压疮的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介绍压疮病患的护理对策,期待能够有效提升压疮病患防治及护理效果.

    作者:蒙志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层卫生院妇科门诊育龄期妇女阴道炎患病率调查

    目的:对育龄期妇女阴道炎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我院妇科门诊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27例已婚育龄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其阴道炎患病情况以及阴道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27例已婚育龄妇女中,共有148例(34.66%)患有阴道炎.其中,发病率高的为细菌性阴道炎(96例,22.4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25~29岁、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1年内性伴侣数≥2、无避孕套使用经历、分娩及流产≥2次均为细菌性阴道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相对严重,应注意加强相关宣教工作,以提高广大育龄期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从而更好的实现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工作目标.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d-1在子宫颈癌促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常发生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估计每年超过14万妇女患病,超过5万妇女因该病导致死亡.其发生发展快,易发生浸润、转移.虽然近年来由于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得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但其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数十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也一直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程玲;梅又文;肖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