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贵;张令
目的:分析研究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感染的临床使用效果,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各种普外科手术的3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26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行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326例患者中,一共出现了切口感染患者9例,切口感染率为3.06%,通过分析得知,在术前、术后行抗生素比术中行抗生素的感染率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药预防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必须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在未中行抗生素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姚精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骨科创伤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诊骨科创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一周的疼痛评分都下降,与术后第一天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治疗依从性,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骨科创伤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好,缓解患者焦虑和疼痛,精神状态比较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海燕;莫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46例腹型过敏性紫瘢患儿纳入本研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46例患儿分为综合护理组(n=23)与对照组(n=23),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采用系统的皮肤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胃肠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9 6%,前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儿的恢复非常有益,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并调查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6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对患者急救情况以及康复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21例,有效率为30.9%;护理后生活质量高的49例,有效率为72.1%,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空腹血糖为(6.27±1.31) mmol/L;餐后血糖为(9.25±1.28) mmol/L,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的生活质量,若患者出现低血糖表现则要立刻采取急救措施,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作者:刘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兼腹部外敷芙蓉教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方法:选择盆腔炎性包块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盆腔炎灌肠方内服,联合运用中药保留灌肠及芙蓉散腹部外敷,对照组单一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联合疗法与单纯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各6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疗法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多途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和深入研究.
作者:张敏;曹保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护士长主要是护理管理者和领导者,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人员.其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和服务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和理论不断扩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护士长不仅需要接受培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与护士沟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大局和团队意识,还应准确使用护士长权力,实现管理.
作者:刘敏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腹内压(IAP)是指腹腔封闭腔隙内稳定状态下的压力,它是诊断和治疗腹内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必需指标和可靠依据.动态的监测IAP为及早发现干预IAH/ACS提供了科学数据,是治疗MODS的关键,并可防止MODS进一步的发展[1].膀胱压(UBP)作为监测腹内压方法之一,较好地反应了腹内压的变化,已成为测量腹内压的“金标准”.临床上常采用经膀胱内途径间接测定腹内压,这是目前ICU内常规监测常使用的方法[2].
作者:何世会;付斌;李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部治疗的DN患者86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联合组,各组43例,贝那普利组单纯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在贝那普利组基础上应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及24hUAER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24 h UAE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联合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联合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见那普利组(P<0.05).贝那普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联合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Scr、Bun、UAER,降低蛋白尿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而且其安全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的细菌展开检验,得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情况,从而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收治的150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感染标本展开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操作.结果:从伤口感染患者标本中一共分离出了98株病原菌,阳性率为65.3%.其中,检出率位于前四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6%)、金黄色葡萄球菌(23.5%)、表皮葡萄球菌(12.2%)、鲍曼不动不动杆菌(10.2%).其中,MRSA占检测出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2.2%(12/23),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8.4%(15/31),此外,实验分离出来的大部分病原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的特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非常高的耐药率.结论:目前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以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用,在降低耐药菌产生的基础上,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耿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微泵注射替罗非班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把本院同期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PIC术治疗,每组例数分别为38例,研究组患者以微泵注射的方式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微泵注射肝素,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二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电图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IC术后以微泵注射的方式使用替罗非班,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液供应情况.
作者:王思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鼻整形中耳软骨移植物的应用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11例鼻整形患者,通过对下外侧软骨穹隆部的分离、修正及合,切开耳后颅耳沟,切取相应的耳廓软骨,并将其修剪成盖板移植物,共2-3块,呈长遁形,在鼻尖塑形中进行应用.结果:术后对11例患者予以6-24月随访,整形效果比较好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将耳软骨移植物修剪成多层盖板与长遁形,可以更好地对鼻尖进行修饰,由于取材便捷、操作简单,整形效果好,在临床应用中得推广.
作者:虞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彩超检查,对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有26例在术前彩超检查中观测到SMV和SMA的位置关系异常,诊断敏感性可达86.7%,其中有18例表现有“漩涡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快捷准确、无放射性、价格廉价,且不需要特殊造影剂,诊断准确率高,为筛查本病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王静;鞠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介绍1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探讨心理护理的技巧、方法及在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取加强基础生活护理,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细心观察患者的每一个变化,微笑服务、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音乐疗法等心理护理手段.结果 患者打开心扉,主动与我们倾诉,积极配合治疗.后康复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时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系统化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心理关怀要体现和融入在每次操作、治疗、护理以及护患沟通中.加强基础生活护理,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有利于心理干预护理的进行.
作者:党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的差异.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各项并发症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能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恐惧心理,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尽早康复,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任花娟;赵军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在老年人、伴有生命器官严重疾患的病人病死率相当高.我科室通过对6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出一套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常规,为以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急救护理方案.
作者:徐燕;崔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自动摆药机引进前后住院药房摆药工作的对比,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动口服摆药机的优点.方法:以我院住院药房中午的长期口服摆药工作为例,选取1056个住院病人,共需调配长期口服药3582包,分别以传统手工模式摆药和用自动口服摆药机模式摆药,对比分析两种摆药模式优缺点.结果:自动口服摆药机大大地提高了口服摆药的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口服摆药的准确率.结论:引进口服摆药机是我院实行药房自动化的第一步,药房自动化的实行有助于减轻药师的工作负担,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能更好地让药师为患者服务.
作者:许开成;林振健;范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在全髋关节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F组)和静脉自控镇痛(C组).F组在手术结束后髂筋膜间隙导管连接镇痛泵,药物配置:0.2%罗哌卡因250ml,背景剂量5ml/h,PCA5ml,锁定时间30min,C组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药物配置:舒芬太尼100u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共100ml,背景剂量2ml/h,PCA1.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6、12、24、48小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h 、48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Ramsay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肌力评分.结果:F组在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方面明显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P<0.05).F组患者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肌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更安全有效.
作者:宁军宏;王桂荣;白耀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 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疗效、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丽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主要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对护理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主要选择了200多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醉患者,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和护理.同时还对肺部的感染进行预防.在拔出气管之后对水肿以及支气管等疾病和并发症进行应对.结果:在这200多例患者中,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经过手术之后可以撤离呼吸器机,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可以顺利出院,但是有3例患者已经死亡.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来说,在手术之后撤离呼吸机,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可以促进并发膈肌麻痹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针对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就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腹部外科疾病患者300例进行研究,这300例患者均采用胃肠减压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护理研究分析可了解到,患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80例患者中,采用胃肠减压治疗后,其中的32例患者在3-4天之内病情好转;患有不全性肠梗阻的20例患者,在接受胃肠减压治疗后,患者在1-3天的时间内,病情痊愈;患有急性胰腺炎的25例患者,在接受胃肠减压治疗后,患者在7-10天内症状有所缓解;患有麻痹性肠梗阻的30例患者,在接受胃肠减压治疗后,患者在2-7天内病痊愈;患有原发性腹膜炎的25例患者,在接受胃肠减压治疗后,患者在5-7天内,病情有所好转.结论:就研究的结果可以知道,针对腹部外科疾病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使得患者的康复速度大大提升,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胃肠减压及护理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伟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