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煜;罗世高;黄定明
目的 探讨无睡眠呼吸暂停老年男性上气道及周围组织与体重、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1名无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的老年男性(年龄70~84岁)为研究对象,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在MRI图像上,将上气道划分为鼻咽、腭咽、舌咽和喉咽4段,测量上气道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对上气道及其周围组织与体重、BMI的关系进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1)无睡眠呼吸暂停老年男性的鼻咽体积与体重呈负相关(P<0.05).2)腭咽前后径小值与体重、BMI呈正相关,腭咽前后径/左右径大值与体重呈正相关;脂间距小值与体重、BMI呈负相关;升支间距小值和平均值与体重、BMI均呈正相关;脂间距/升支间距小值与体重、BMI呈负相关;腭咽左右径/侧壁厚小值与BMI呈负相关;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舌体积、软腭体积、脂肪垫体积、咽壁厚度与体重、BM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无睡眠呼吸暂停老年男性上气道腭咽段容易受到体重和BMI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随着体重、BMI的增加,腭咽截面形状趋于圆形,腭咽受到咽旁脂肪组织的挤压作用增大.体重、BMI通过影响气道周围组织而影响腭咽形态.
作者:郭泾;高雪梅;曾祥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突变基因(ATM)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标本共6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ATM蛋白表达与基因杂合性缺失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上皮异常增生组平均染色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鳞癌中,22例(68.8%).ATM蛋白表达正常或升高,10例(31.3%)ATM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经统计学分析,ATM蛋白表达正常或升高组与ATM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组两组分别在病理分级与淋巴结转移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表明,上皮异常增生中未发现异常改变,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3例(9.38%)发生杂合性缺失,2例(6.25%)发生微卫星不稳定,发生杂合性缺失的3例病例ATM蛋白表达均缺失.结论 ATM在上皮异常增生中表达升高可能有利于消除基因组不稳定,阻止癌变发生;而ATM基因失活可能是促使口腔鳞癌恶性演进的基因改变之一.
作者:何园;陈谦明;吴兰雁;李秉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CRAU)患者溃疡期和间隙期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病损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有无缺陷.方法 选择27例在溃疡期和间隙期均成功获取唾液样本的轻型RAU患者作为RAU1组,采集33例正常人的唾液样本作为对照1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唾液样本中EGF质量浓度.另外选择31例轻型RAU溃疡期患者在溃疡基底部剪取小块组织样本作为RAU2组,采集35例无RAU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2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组织样本EGFR的RNA表达情况.结果 RAU1组溃疡期患者唾液EGF质量浓度高于RAU1组间隙期和对照1组,而间隙期EGF质量浓度低于对照1组(P<0.05).HAU1组和对照1组唾液EGF质量浓度在不同性别间差别不大,与年龄也没有相关性(P>0.05).RAU2组EGFR的RNA表达强度高于对照2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RAU患者口腔溃疡的复发性可能与间隙期唾液EGF质量浓度减少有关;口腔溃疡的自愈性可能与溃疡期唾液EGF质量浓度增加和溃疡区EGFR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顾杨;张纲;林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微渗漏的二维形态.方法 去除磨牙(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分别用3种粘接剂(Prime & Bond NT、Contax和Adper Prompt)粘接牙本质,其上制作复合树脂冠.顺牙齿长轴,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片切牙齿,制备条状试样.每个牙齿制备的试样为两组,一组进行冷热循环10 000次,另一组不冷热循环,之后相继浸泡于氨化硝酸银溶液及显影液中,然后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界面破坏和混合破坏试样的断面.结果 粘接界面微渗漏的二维形态呈各种不同的树枝状,从边缘伸向中心,冷热循环后的微渗漏程度明显加重.结论 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微渗漏并非是从外到里齐头并进,而是星树枝状,其程度与粘接剂种类和是否进行冷热循环有关.
作者:赵信义;何惠明;刘芳;王俊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国龋病临床研究的质量水平.方法 通过电子和手工检索1950-2005年我国龋病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我国1950-2005年公开发表的龋病临床研究文献共有3201篇,其中高质量研究文献为46篇,仅占1.44%.3201篇文献中,142篇(4.44%)提到了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法,26篇(0.81%)对双盲的措施进行了描述,256篇(8.00%)对治疗期退出与失访的病例进行了描述.结论 我国龋病临床研究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彩;郝玉庆;周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为制定龋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在四川省3个城市、3个农村随机抽样选取调查点,共调查780名5岁儿童的患龋情况,并将调查结果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8.72%,龋均为2.77,龋齿充填率为2.32%;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在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乳牙龋齿充填率则存在性别和地区间的差异.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相比,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龋齿充填率有所下降(P<0.05).结论 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仍然较高,而龋齿充填率相对较低,今后儿童龋病防治工作应加强乳牙保健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乳牙龋充填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乳牙的治疗.
作者:李克增;李雪;胡德渝;范旭;聂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评价3种常用排龈药物引起牙龈炎症程度的大小,为临床选择佳的排龈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将4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硫酸铁组、氯化铝组、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0颗牙齿,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25%氯化铝、15.5%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作为排龈药物,于排龈前及排龈后1、3、5、7、9d测定龈沟液中龈沟液(GCF)量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的水平,计算排龈前后GCF变化量.结果 排龈后,GCF变化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生理盐水组、肾上腺素组、氯化铝组、硫酸铁组.肾上腺素组在排龈后第1、3天龈沟液中AST水平与排龈前基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硫酸铁组及氯化铝组在排龈后第1、3、5天龈沟液中.AST水平与排龈前基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只有硫酸铁组排龈后第1、3天龈沟液中AST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健康成人的口腔固定修复患者,推荐使用体积分数为0.1%肾上腺素作为排龈药物;对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口腔固定修复患者,体积分数为25%氯化铝可作为0.1%肾上腺素的替代排龈药物;硫酸铁需降低体积分数才能临床应用.
作者:孙学武;孙桂兰;肖丽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测试无机抗菌剂的添加对新型实验自酸蚀处理剂(ESP)全身毒性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6种无机抗菌剂分别加入ESP中,进行经口途径大鼠短期全身毒性实验.并采用受试材料与NIH3T3细胞直接接触培养的方法,观测其对细胞增殖、活力和形态的影响.结果 抗菌剂添加比为5.0%时,为期2周的大鼠全身毒性实验中未发现临床毒性体征,各组间大鼠体重相对增长率无显著差异.经含质量浓度为0.5%不同抗菌剂的处理剂处理固化后的各实验组细胞活力比率和细胞增殖率与ESP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仅样本覆盖区及样本边缘邻近区域细胞可观察到毒性表现,远离样本覆盖区的细胞密度未受明显影响.结论 以适当的质量浓度添加受试的无机抗菌剂对受试ESP的全身毒性和细胞毒性无显著影响.
作者:方明;陈吉华;柴枫;贾敏;HILDEBRAND Hartmut F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 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2的表达.结果 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 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作者:李晓峰;王美青;储岚岚;于世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和评价自酸蚀粘接剂XenoⅢ(XO)和Adper Prompt(AP)以及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2(SB)三者的细胞毒性大小.方法 将3种牙本质粘接剂XO、AP和SB涂布于直径为5.0 mm、厚度为0.5 mm的牙本质圆片的两面,置于DMEM培养液中获得材料的浸提液,然后将培养液稀释成100.0%、50.0%、25.0%和12.5%四种体积分数.选用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人牙髓成纤维细胞,并将不同体积分数的材料浸提液与第5代人牙髓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通过MTT法评价材料24、72、120 h的细胞毒性.结果 牙本质粘接系统XO、AP和SB在体外对人牙髓成纤维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细胞毒性,两种自酸蚀粘接剂XO和AP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全酸蚀粘接剂SB,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酸蚀牙本质粘接剂XO和AP的细胞毒性小于全酸蚀牙本质粘接剂SB.
作者:张明;冯岩;黄晓晶;雷丽珊;郑碧琼;卢友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牙周炎患者与正常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骨改变和全身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在60例牙周炎患者和60例牙周健康者的下颌骨数字曲面体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用灰度值表示)和骨高度、颏孔区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厚度(CW)、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MI).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牙周炎组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CW和PMI分别为106.08±23.95、(8.76±2.27)mm、(3.80±0.82)mm和0.31±0.06:牙周健康组的4项测量指标分别为113·33±23.79、(11.85±1.62)mm、(4.27±0.70)mm和0.33±0.0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和CW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MI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PMI与CW均有相关关系(P<0.05),而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与PMI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建立在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的计算机灰度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与正常人相比,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骨高度和骨密度有所降低,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吸收变薄.
作者:林梓桐;王铁梅;林华;葛久禹;吴文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和应用.方法 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例行手术辅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按照治疗计划先行定位针植入,根据CT扫描,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将125I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靶区,即刻再次CT扫描,并验证靶区及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剂量.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12根定位针有5根需要进行位置和深度调整,即刻剂量验证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结论 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精确地实施治疗计划,同时可以对术后剂量进行即刻验证.
作者:张杰;张建国;朱铁砾;郑磊;黄明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在重点回顾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情况、影响治疗的主要生物学和病理学因素、综合治疗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在肿瘤的综合治疗设计中.应在客观承认肿瘤生物学治愈缺乏可靠依据、肿瘤生物学转移是必然规律、机体存在着自身平衡调节系统的前提下,确立以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和减少患者身心痛苦为目标的妥协性平衡治疗方案,使治疗不过度损害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治疗后残存的肿瘤细胞能在免疫监测下与荷瘤机体和平共处,而使肿瘤真正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使肿瘤治疗成为一种不因医源性原因危及治疗对象安全的平和治疗.
作者:杨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乳猪肢体牙痕形态变化,深入了解咬痕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用万能试验机和自制上颌中切牙压头在乳猪肢体上形成牙痕损伤模型.利用数码细目拍照、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激光光学三维测量观察24 h内不同生存状态下牙痕淤斑及凹痕变化.结果 生存组乳猪肢体牙痕形态变化快于死亡组;24 h内牙痕淤斑变化不明显;牙痕深度和面积在形成初期迅速下降,而后变化缓慢.结论 乳猪肢体牙凹痕变化迅速,提示在实际案件中应及早尽快地搜集咬痕证据.
作者:吴珺华;陈新民;刘伟才;黄承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活菌细胞内感染牙髓成纤维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 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牙髓细胞以100∶1比例共同孵育0.5、1.0、2.0h,倒置显微镜观察牙髓细胞形态.加入双抗和甲硝唑杀死胞外细菌,牙髓细胞用蒸馏水裂解后厌氧培养细胞裂解液,观察活细菌是否进入牙髓细胞胞内.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牙髓细胞以多重感染比(MOI)100、50共同孵育1.0 h,采用MTT法检测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后牙髓细胞存活率.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显示,被胞内感染的牙髓细胞培养2.0 h未见胞膜破裂,形态完整.采用双抗能彻底杀灭胞外培养基中的细菌而对胞内细菌无影响,共同孵育1.0 h和2.0 h活细菌能进入牙髓细胞.MTT法显示细菌感染后牙髓细胞仍有一定存活率,其存活率分别是MOI 100组74.43%、MOI 50组99.07%.结论 成功建立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对牙髓成纤维细胞胞内感染的模型.
作者:卢煜;罗世高;黄定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微型种植体支抗(MIA)在固定矫治中的应用.方法 在83例应用钛钉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择4例单侧后牙正锁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IA压低伸长的上颌后牙,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胎.MIA植入部位为上颌后牙颊侧和腭侧根尖区,以及下颌后牙颊侧根尖牙槽间隔;上颌磨牙的压入力约0.833 N,下颌舌向倾斜牙的颊向牵引力约0.559 N.观察植入术后钛钉周围组织的反应;植入术后和钛钉取出前拍摄全景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磨牙压入情况.结果 采用多部位植入钛钉TMIA、上下颌同时牵引的方法可有效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钛钉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其周围仅有轻微炎症.结论 作为骨性绝对支抗,MIA能有效压低上颌后牙,扶正舌倾的下颌后牙,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作者:王增全;周辉霞;陈桂玲;艾毅龙;黄春活;卢钰;唐开红;杜丽鹃;曾华彬;黄晓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结合现行高等学校教材<牙周病学>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叙述和临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分型的理解,提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不再分型的思考.
作者:王凯;周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磷灰石-多孔纤维素复合物,评价该复合物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通过化学修饰将磷酸根接枝于天然多孔纤维素玉米芯表面,经预矿化处理后,在模拟体液中进行仿生矿化,X线衍射检测磷灰石-多孔纤维素复合物表面磷灰石微晶的形成,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物表面形貌.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乳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经传代培养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复合物表面进行培养.采用MT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SEM观察细胞在复合物表面生长、增殖与分化情况.结果 仿生矿化后玉米芯表面形成了磷灰石晶体.成骨细胞在磷灰石-多孔纤维素复合物表面吸附、铺展,具有较好的增殖及合成ALP的能力.结论 磷灰石-多孔纤维素复合物与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仿生构建骨再生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作者:叶咏梅;李全利;陈治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人釉原蛋白(AMG)成熟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和纯化的技术路线.方法 利用已构建并经鉴定的重组质粒pGEX-4T-1/AMG转化大肠杆菌BL21,分别对诱导时间、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和诱导温度进行优化,在佳诱导表达条件下,分别对菌液上清、周质、胞质和包涵体中的目的 蛋白表达进行分析,在可溶性蛋白中发现大量目的 蛋白,随后利用GSTrapFF亲和层析柱进行人AMG融合蛋白的过柱纯化.结果 pGEX-4T-1/AMG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和测序鉴定结果和预期一致.佳诱导时间为14.5 h、佳诱导剂浓度为1.0mmol/L、佳诱导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目的 蛋白的表达量达到峰值.在佳诱导条件下,胞质蛋白和包涵体中都有大量的目的 蛋白.提取大量胞质蛋白,经GSTrapFF亲和层析柱纯化,收集纯化液,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成功纯化TAMG融合蛋白,在提取液洗涤2次后,可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结论 利用pGEX-4T-1/AMG原核表达体系成功获得纯化的人AMG融合蛋白.
作者:张雪洋;赵华;赵红宇;王春先;章锦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建立埋伏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加载力下埋伏牙的牙周应力,从而为临床上正畸牵引治疗埋伏牙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实验模型,进行双螺旋CT扫描,应用Ansys软件建立埋伏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埋伏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添加牙周膜模型.对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3种工况下的力学加载,分别计算其牙周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 加载1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较小,大应力值较小,应力分布比较平均.加载3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垂直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较大,大应力值较大,但应力分布集中于加载指向的一侧.加载2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45°角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和大应力值中等,牙周应力分布居于二者之间.结论 牵引力的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埋伏牙的大牙周应力较小,分布比较平均,有利于埋伏牙的牵引萌出.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一定角度时,随着角度的增大,大牙周应力变大,分布更加集中,不利于埋伏牙的牵引萌出.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牵引力的方向,以使埋伏牙终达到其正常位置.如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角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支抗来抵抗较大的牵引力.
作者:张君;王旭霞;马士良;步捷;任旭升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