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牙合)非手术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赵艳红;王春玲;郭杰;朱鲲;魏福兰

关键词:骨性Ⅲ类错(牙合), 成人,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
摘要:目的 探讨非手术矫治对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13例严重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男5例,女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固定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指数分析,并拍摄双侧闭口矫正薛氏位片和X线头颅侧位片,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手术矫治后,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重新分布,Ai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间隙分析表明;矫治前,髁突处于关节窝过前位;矫治后,关节前间隙线距和面积增大(P<0.01),后间隙线距和面积减小(P<0.05),线性百分比由20.81%减小为8.04%,面积比P'/A'由1.62减小为1.01,关节前后间隙基本相等.髁突及下颌骨发生后移.结论 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牙合)非手术矫治后,髁突由下前位向后移至中位范围,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舌鳞癌及正常黏膜中同源异型盒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目的 研究人舌鳞癌及正常黏膜中同源异型盒基因(Homeobox gene)的表达差异,认识该基因与舌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设立7组舌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定制的含232条人类Homeobox基因探针的Oligo芯片进行分析,Agilent扫描仪扫描芯片结果,归纳两组间差异基因信息.结果 在舌癌/癌旁组织中共同上调同源异型盒基因为NANOG基因,且同时出现在5张芯片中;共同下调的同源异型盒基因中,出现在7张芯片中的为PHTF2基因,出现在5张芯片中的分别为CRX、PITX1和OTEX.结论 同源异型盒基因是细胞正常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元丁;黄业翔;李龙江;夏辉;温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例勒雪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

    勒雪病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类型,临床罕见,本文对收治的1例勒雪病进行报道.患儿男性,2003年7月5日因口腔溃烂、牙齿松动、脱落1月,双耳道溢脓2周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检查见全身皮肤散在红色皮疹、瘀点,头皮与躯干尤为明显;双侧中耳炎;腭部及下颌牙龈出现增生性溃疡并伴有病损区牙齿的松动、脱落,X线片显示左下颌骨破坏;肝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伴顽固性念珠菌病.病理检查显示组织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CD1a蛋白阳性,S-100蛋白染色阳性.诊断:勒雪病.本文根据本病例的特点及相关文献对勒雪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作者:高峰;林梅;周红梅;曾昕;陈谦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选择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牙周膜骨保护素及配体的mRNA表达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OPGL)在炎性牙周条件下参与牙移动及牙周改建的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牙周炎大鼠磨牙移动过程中OPG及OPGL在牙周组织内表达情况.结果 牙周受压后,牙周炎大鼠加力组OPG及OPGL mRNA的阳性信号强度与牙周炎大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平均光密度值在2 d组中两者均达到峰值.结论 OPG及OPGL在炎症及正畸力联合效应下的牙周改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肖立伟;陈扬熙;白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和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模拟Magnedisc 800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3种强度(12.5、125、250mT)、持续不同时间的静磁场加载,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成骨细胞加载3种强度的静磁场1、3、5、7、9 d后,细胞增殖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各组细胞生长趋势基本一致,静磁场作用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成骨细胞加载1、3、5、7 d后,未发现静磁场对G0/G1期、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增殖指数及细胞凋亡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在闭合磁路、磁体和衔铁的闭合过程中以及开放磁路下,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未改变细胞的周期分布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赵煜;李冰雁;巢永烈;杜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色号体瓷材料等量混色的研究

    目的 探索陶瓷材料颜色匹配中色调变化及明度变化的规律.方法 制作镍铬合金片15片,于其上烧结不同色号的VINTAGE系列套装瓷粉,样本组的瓷样本依次由A1和A2、A2和A3、A3和A4、B1和B2、B2和B3、B3和B4色号的瓷粉按体积比等量混色后烧结而成;对照组瓷样本则依次由A1、A2、A3、A3.5、A4、B1、B2、B3、B4色号的瓷粉烧结而成.在PR 650分光光度仪上对瓷样本行色度学测试,利用Photo Research颜色分析软件进行色度学参数分析.结果 相同色系不同色号瓷样本的L* a* b*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色号陶瓷材料等量混色后其色度学参数a*、b*值的变化是一种非线性关系,这种颜色的改变可为人眼辨别.结论 VINTAGE系列套装瓷粉中A色系的明度变化梯度大于B色系;相同色系不同色号等量混色时,2号色和3号色的明度梯度大;A色系红-绿变化明显,B色系黄蓝-变化明显.

    作者:楼北雁;张彦;罗云;孙俊;巢永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脱落酸对Tca8113细胞诱导分化影响的体外实验

    目的 探讨植物激素中脱落酸(ABA)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脱落酸处理Tca8113细胞,观察Tca8113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SABC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Involucrin、RARβ及原位杂交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变化,并比较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Caspase-3 mRNA表达两者间相关性.结果 Tca8113细胞经ABA作用后,细胞生长抑制明显(P<0.05),Tca8113细胞表现出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趋势.脱落酸作用24h时细胞Involucrin、RARβ蛋白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增高,不同浓度实验组中其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10-2 mmol/L ABA作用12 h和24 h时,Involucrin、RARβ和Caspase-3 mR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脱落酸可通过提高Involucrin、RARβ表达水平,激活Caspase-3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及凋亡.

    作者:赵洪伟;李龙江;潘剑;韩波;温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分布

    目的 研究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分布.方法 选择2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选取牙周袋深的两个位点作为观察位点,采集龈下微生物样本,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反杂交的方法对伴放线菌嗜血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和齿垢密螺旋体五种微生物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在所检测的54个位点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8.15%、92.59%、100%和98.15%;伴放线菌嗜血菌检出率较低,为20.37%.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坦纳菌的检出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微生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多存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同时感染,且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坦纳菌的感染量较高.

    作者:周婷;徐屹;丁一;赵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被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收录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诱导成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后体内骨诱导能力.方法 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将转染BMP-2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鼠肌卫星细胞吸收到胶原支架上,然后将细胞胶原支架复合物移植入野生型129sv小鼠的后小腿肌肉中,应用X线片观察、组织学检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的诱导成骨能力.结果 用BMP-2基因转染的肌卫星细胞复合胶原支架移植入野生型小鼠后小腿筋膜下肌肉后会产生异位骨形成,移植2周后其中有GFP阳性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3周后形成良好的骨组织,4周时已形成成熟的骨组织,而且骨组织具有GFP荧光.对照组用胶原支架和未转染的肌卫星细胞移植,未出现诱导性异位骨形成.结论 Ad-BMP2转染的肌卫星细胞以胶原为支架可以在肌肉内诱导骨组织形成.

    作者:张风河;黄萍;魏奉才;孙树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制取固定义齿印模的临床评价

    目的 对藻酸盐印模法和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法制取固定义齿印模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将237例固定义齿患者分为A、B组,A组81例患者207颗基牙,采用藻酸盐印模法制取印模;B组156例患者392颗基牙,采用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法制取印模.用放大镜观察两组印模,记录基牙数目、印模缺陷类型与数目.结果 藻酸盐印模中有118颗(57.0%)基牙存在缺陷,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法中有141颗(36.0%)基牙存在缺陷,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颈缘气泡、龈沟及肩台不清晰两个方面,两种印模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颈缘处的撕裂或缺损方面,两种印模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琼脂/藻酸盐联合印模法较藻酸盐印模法制取的印模缺陷少.

    作者:石连水;王立凯;张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良修复体导致双侧舌下腺肿大1例

    患者因舌下区肿痛3 d就诊,检查见双侧舌下腺肿大,1(T)1为不良修复体,舌侧边缘下方有约2 mm×2mm不规则溃疡面,水肿及触痛明显.去除1(T)1不良修复体,碘甘油涂抹溃疡面,维生素B1、维生素B2、强的松、阿莫西林口服,2 d后舌下腺肿胀消退.

    作者:陈卓;李国华;吴永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饮料与染色瓷粉比色板色度的匹配性研究

    目的 通过孟塞尔表色系研究饮料与染色瓷粉比色板色度的匹配性,为技工制作陶瓷修复体时选择染色瓷粉模拟天然牙的着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谱仪测量Vita Akzent、Vita Interno、Shofu Vintage & Unibond和Noritake Super Porcelain EX-3染色瓷粉比色板各比色片和15种饮料的孟塞尔色参数,比较其邻近色相、邻近明度和邻近彩度的差异,用双向无序行列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结果 15种饮料与4种染色瓷粉比色板邻近色相的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邻近明度和邻近彩度的频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染色瓷粉模拟15种饮料的着色除色相外没有区别,通过适当的色相、明度和彩度调配,4种染色瓷粉能够与15种饮料的色度大致相匹配.

    作者:姚江武;李水根;林金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环境光和邻牙对前牙接触式测色仪测色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环境光和邻牙对接触式测色仪测量牙齿颜色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10颗离体上颌中切牙固定,MI-150光源从牙齿的唇面(切缘朝下)3点钟和12点钟上方45°入射,入射强度分别为0、50、75、100、125、150 W,在有邻牙和无邻牙时分别测量10颗离体中切牙中1/3正中点的CIE L* a* b*值,测量结果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入射光及邻牙存在与否对颜色测量结果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环境光源和邻牙对接触式测色仪的测色结果没有影响,临床上在牙椅外源辅助灯光下可以采用接触式测色仪直接测色.

    作者:王思钱;Sean S. Lee;Wu Zhang;Yiming Li;麻健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DNA3.1-hBMP2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 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 基因片段为人BMP2-cDNA.结论 本实验成功克隆了hBMP2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作者:周诺;黄旋平;廖妮;韦山良;梁飞新;麦华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检测

    目的 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探讨福赛斯坦纳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经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福赛斯坦纳菌为阳性的6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2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菌斑的细菌总量和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进行定量检测,构建含有福赛斯坦纳菌和真细菌靶基因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结果 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位点的福赛斯坦纳菌数量和细菌总量均高于牙周健康者的健康位点,且福赛斯坦纳菌在龈下菌斑中的比例也比健康位点高(P<0.05);龈下菌斑的细菌数量与探诊深度呈正相关(P<0.001);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所占比例在不同的探诊深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与牙周状况有密切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研究牙周病病因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禾;孟姝;赵蕾;徐屹;吴亚菲;赵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氯离子通道ClC-5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氯离子通道ClC-5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从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鼠牙胚中提取总RNA和蛋白,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lC-5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lC-5在牙胚发育的过程中存在时空特异性表达,其mRNA和蛋白都主要在牙胚发育的钟状晚期表达.结论 ClC-5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这种时空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可能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侯晋;段小红;司徒镇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材料桩核对IPS-Empress 2全瓷冠颜色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桩核对IPS-Empress 2全瓷冠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规律.方法 制作全瓷桩核、氧化锆桩树脂核、金合金桩核、镀金镍铬合金桩核和镍铬合金桩核各3个,用PR-650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不同桩核背景下IPS-Empress 2全瓷冠唇面切1/3、中1/3和颈1/3的L*、a*、b*颜色参数,研究不同材料桩核对全瓷冠颜色的影响.结果 全瓷桩核和镀金镍铬合金桩核背景的L*、a*、b*值均高于其他桩核背景,氧化锆桩树脂核背景的L*、a*值较高,b*值较低,金合金桩核背景的L*、a*、b*值较低,镍铬合金背景的L*、a*、b*值低.结论 应用IPS-Empress 2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上前牙时,推荐使用全瓷桩核和氧化锆桩树脂核,也可以考虑使用镀金镍铬合金桩核或金合金桩核,不推荐使用镍铬合金桩核.

    作者:李东方;杨静远;杨醒眉;杨柳;徐强;管红雨;万乾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鼓室置管对婴儿期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目的 比较鼓室置管和鼓膜穿刺术治疗婴儿期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探讨腭裂中耳功能障碍的佳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时机.方法 19例患SOM伴听力损失的婴儿期腭裂患儿的38耳在唇裂修复术同期行鼓室置管术,平均置管年龄为6.9月龄;15例患SOM的婴儿期腭裂患儿30耳行鼓膜穿刺术,平均穿刺年龄为6.6月龄.术后1周至12个月内于每个月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声导抗检查作为判断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38耳鼓室置管术前ABR Ⅴ波平均阈值为55.41 dBnHL,术后1周~12个月的平均值为28.48 dBnHL,术后听力提高26.93 dBnHL.置管术后峰压点平均升高90.72 daPa,坡度;比值法升高0.01,压力范围法降低84.00 daPa,静态声顺值平均升高0.04 mL;B型鼓室图(24耳)转化为A型者19耳,转化率为79.17%.30耳鼓膜穿刺术前ABR Ⅴ波平均阈值为40.63 dBnHL,术后1周为26.50 dBnHL,听力提高14.13 dBnHL.穿刺后1周B型鼓室图(22耳)转化为A型者9耳,转化率为40.91%;穿刺后1月和3月ABR Ⅴ波阈值和鼓室图与穿刺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鼓室置管术治疗婴儿期SOM,听力恢复快且疗效稳定,虽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但仍是较好的治疗手段;鼓膜穿刺术在1周内的疗效较好,但复发率高,好不作为婴儿期腭裂SOM的常规治疗手段.

    作者:李薇;尚伟;于爱华;张哓恒;刘玉欣;万秀明;贾暮云;李宁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瓷贴面基底烧结饰面瓷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瓷贴面基底烧结饰面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2例患者的54颗着色牙进行全瓷贴面修复,根据着色原因不同将其分为四环素牙组、氟斑牙组和死髓牙组.应用MarkⅡ瓷块制作贴面基底,在其上烧结饰面瓷,制作全瓷贴面.分别在牙体预备前、贴面基底在白背景和基牙上试戴时、全瓷贴面在白背景和基牙上黏固后采用Shade Eye电脑比色仪进行颜色测量,测量结果采用CIE1976L*a*b*标准色度系统表示,计算色差.全瓷贴面黏固后每3个月检查1次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颜色以及折裂、脱落情况.结果 瓷贴面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基牙的颜色,其中四环素牙组和死髓牙组的贴面基底和瓷贴面在白背景和基牙背景下有明显的颜色差异,而氟斑牙组贴面在白背景和基牙背景下的颜色差异较小,肉眼几乎无法察觉.全瓷贴面黏固后3~12个月复诊,贴面边缘密合良好,无食物嵌塞、继发龋、牙龈炎等,也无1例发生修复体脱落或折裂.结论 全瓷贴面修复着色牙具有较好的效果,氟斑牙是较理想的适应证,而中度以上的四环素牙和变色较重的死髓牙在设计全瓷贴面时应选择色度较深的基底瓷以增加贴面的遮色能力或应用不透明材料制作基底.

    作者:刘天爽;陈小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