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于脊柱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研究

韦柳雪

关键词:脊柱外科, 优质护理, 临床应用, 服务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脊柱外科的护理实例进行分析,来探讨在脊柱外科开展优质护理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方法对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脊柱外科就诊的病人分组进行实验研究,一组开展优质护理,一组给与常规的护理方式。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知道,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加适合用于脊柱外科的护理中。结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如果条件允许,一定玩尽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增强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医患之间和谐的关系,从多方面促进患者痊愈,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肺栓塞致反复发作性晕厥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发作性晕厥1年,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次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口唇无紫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听诊无罗音,心率92次/分,律齐,第二心音分裂,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及头颅 CT 扫描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65mm57mm,肺动脉收缩压91 mmHg,三尖瓣中-重度返流,胸片示:右肺中外带血管纹理稀疏、纤细,肺透亮度增加。追问病史,既往3年前有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史。故考虑不排除肺栓塞可能性,建议其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 MRI 示:双肺动脉及其分支弥漫性血栓形成。经肺动脉造影检查可见左、右肺动脉主干明显增粗,肺动脉高压,左肺动脉舌叶、中叶,右中下肺动脉基底段血管栓塞,远端分支不显影。确诊为肺栓塞,经溶栓及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敏 C 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概况

    C 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超敏 c 反应蛋白(超敏 C 反应蛋白质)是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 CRP,被称为超敏“CRP(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超敏 C 反应蛋白质)”。目前对超敏 C 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已相当普遍和深入,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的诊断和预测。本文对超敏 c 反应蛋白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陆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节镜监视下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0月对25例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髌骨环治疗,结果:应用王亦璁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结果:本组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5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周,平均6.5周。依王亦璁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髌骨环能有效对抗膝股关节的张应力、维持膝关节正常的旋转中心范围和股四头肌的力臂,应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良好。

    作者:田红军;赵金铭;朱金华;丁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在麻疹患儿中的应用体会

    麻疹患儿因高热、腹泻严重失水,血管充盈度差;全身红色斑丘疹、肥胖,静脉显露不清晰;年龄偏小,尤其4个月~2岁的患儿穿刺时不能配合等多种原因影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引起家长不满,既造成医患矛盾,影响孩子治疗,又增加护士工作量。

    作者:朱灵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诊疗中,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92例,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且临床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8.26%),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对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诊治方法。

    作者:沈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60例疗效分析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中药对脑血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针对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所有脑血栓患者中的60例患者的治疗资料作为研究材料。终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本研究采用我院西医治疗的方法,而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本研究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调理的方式进行治疗。终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3%,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32%,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结论:本研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表明,西医与中药治疗相结合对脑血栓的康复有着及其显著的增强作用,在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恢复上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极其明显。

    作者:王亚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单次单侧硬膜外阻滞用于阑尾切除术效果

    目的:提高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减少其牵拉反应。方法选择40例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20)和对照组(n =20),观察组实行单次单侧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实行连续硬膜外阻滞。结果观察组均产生了右单侧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优良率占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6%)麻醉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单次单侧硬膜外阻滞用于阑尾切除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

    作者:楼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患者为2012年2月~2014年8月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多潘立酮组和西沙必利组,每组40例,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和胶体果胶铋治疗,西沙必利组给予西沙必利和胶体果胶铋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下检查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及比较。结果多潘立酮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高于西沙必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潘立酮组治疗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西沙必利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潘立酮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其治疗效果优于西沙必利,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西沙必利,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崇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散光的验光

    论近视、远视,还是散光,实际操作都应该遵从成人配镜的“保守”原则:对已配戴某处方较久的成年人,如新的眼镜处方与原眼镜的度数相差较大时,新的配镜处方的原则是“保守”:即在原处方的基础上,新处方做出的变动要尽量少,患者年纪越大,越要倾向保守。比如,如果患者原来的眼镜处方可以使用,新的配镜处方就不要轻易改变;但如果患者原来的眼镜处方已不合适,就要给予新的眼镜处方。对患者配镜处方的处理要把握正确、适当、适度的原则。同单纯近视和单纯远视一样,不同年龄的散光的患者,所遵循的配镜处方原则也有所不同。

    作者:李玉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双能量 CT 诊断外周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双能量 CT 诊断外周性肺栓塞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外周性肺栓塞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双能量CT 扫描,并采用工作站双能量软件对患者的扫描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获得肺和肺动脉的解剖、灌注信息。结果58例疑似外周性肺栓塞的患者经双能量 CT 扫描被诊断为外周性肺栓塞的有49例,其中42例患者可见各亚段肺动脉栓子211处,以两肺下叶亚段栓子多,以完全闭塞型和中心型所占比例大,7例患者经扫描未见明确的肺栓塞栓子,但在 Lung PBV 上有明显的亚段肺动脉充盈缺损图像。经定量分析,外周性肺栓塞患者的栓塞区域与肺栓塞区域的 CT 强化值分别为(32.3±9.5)HU 和(42.2±11.7)HU,栓塞区域显著低于非栓塞区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能量 CT 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地显示肺栓塞引发的灌注、充盈缺损,诊断外周性肺栓塞的敏感性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忠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儿童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本院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期间200例儿童胃镜检查前后护理工作(术前对儿童患者的心理辅导,术中帮助患者配合检查摆好体位,固定好口垫,做好胃镜及活检钳等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教授患儿及家长的卫生护理知识等)的回顾性分析,整理出儿童进行胃镜检查的护理方法要点。结果:200例小儿胃镜检查中,3例患儿因术前哭闹经全麻后行无痛胃镜完成检查,1例出现口唇紫绀,吸氧后好转。其余196例皆顺利完成检查,且无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结论:良好完善的护理方案对儿童能够顺利完成胃镜检查十分重要。

    作者:李钟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方法采用统一的表格、问卷以及必要的检查方式对基层医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规范化治疗与非规范化治疗使患者的花费具有显著的差异,有87.26%的患者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导致治疗不规范,其中17.29%的患者使用吸入激素治疗,71.37%的患者病情复发后给予输液以及抗生素治疗,76.35%的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结论基层医院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不规范,应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降低误诊率,规范化治疗支气管哮喘。

    作者:金万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8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40例,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后,就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水平与实施对策前相对比。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主要有手术室环境及个人因素等相关,实施后手术室护理差错、纠纷以及锐器损伤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实施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90.0%>67.5%),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众多,明确危险,有利于正确措施的实施,更有利于职业防护的高效进行,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邱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在医学临床治疗中,更先进的技术以及一系列活动逐渐被引用,并且在其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本文将就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与分析。

    作者:周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碱普罗菲登斯菌致腹泻1例

    2012年7月,我院从一腹泻病人的粪便中先后两次分离出产碱普罗菲登斯菌(P. alcalifaciens),现报告如下。一 病历摘要患者,男,43岁。因食用生菜后出现腹痛、腹泻,3-5次/d,发热伴轻度脱水,服用黄连素效果不明显,于第3日就诊。血常规 WBC12.0×109/L,N 0.78,L0.22。粪便外观水样,粘液+,镜检 WBC5-7/HP。做大便培养2次均为产碱普罗菲登斯菌纯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用氨苄青霉素治疗,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一般情况好转。用药10天大便培养转为阴性。

    作者:王春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七氟烷麻醉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麻醉和丙泊酚麻醉对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行七氟烷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麻醉,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AST、ALT、BUN、肌酸酐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但变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实施低剂量七氟烷麻醉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肝肾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杨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凝胶色谱法测定头孢菌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应用心得

    实际上,所谓的凝胶色谱法也是一种凝胶色谱技术,更是一种十分快捷、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其由于具备分离效果理想,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喜爱,并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测定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因此,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采用凝胶色谱法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测定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简单介绍了相关操作流程,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同行业人员参考交流。

    作者:祝飚;李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尽可能少地出现不良反应(ADR)。根据 WHO 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地使用药物。

    作者:狄万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42岁;均采用预防性措施处理,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行标准的手术操作,对手术切口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44例 7 天拆线,切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感染,结果表明切口愈合率占95.65%,切口感染率占4.35%。结论: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要及早手术,规范操作,术后切口采用有效的防御措施,合理引流,甲硝唑液冲洗污染的组织,可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促使切口愈合,从而提高临床救治的效果。

    作者:彭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症出血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骼内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予以治疗,经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子宫切除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治疗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优于对照组的76.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妇产科急症出血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提高了子宫保留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