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侯峰岩
目的:探讨乙酰吉他霉素制备中,不同工艺条件对产品的性状、产品在丙酮中的溶解性及产品重量得率的影响。方法:在乙酰吉他霉素粗品的制备过程中,保持醋化反应的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液的滴加速度、结晶时间不变,选择不同的结晶温度,进行了9个批次的对比实验;在乙酰吉他霉素湿品的制备过程中,选择不同结晶温度条件下制备的乙酰吉他霉素粗品,进行了6个批次对比实验。结果:乙酰吉他霉素粗品的较好结晶温度为(18±2)℃。结论:粗品的结晶温度对粗品的性状及其在丙酮中的溶解时间影响较大,尤其是产品的重量得率影响较大。
作者:赵禾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联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气滞血瘀证患者疼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气滞血瘀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吸氧,抗凝,扩管,发病12小时以内溶栓或者介入治疗。同时,给予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观察治疗前后 VAS 评分,MAP、HR 、SPO2及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心率减慢明显,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氧饱和度增幅更明显,VA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高位硬膜外阻滞能有效缓解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氧供,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功能,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心梗患者恢复。
作者:陈美;刘雅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 IMS 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结果:IMS 发生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后9—108h,发生率为3.43%,其特点是屈颈肌、肢体近端肌、部分颅神经支配肌和呼吸肌无力以至麻痹。发生呼吸肌麻痹需立即机械通气,通气时间1-27天。结论:IMS 应重点观察肌力改变,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抢救的关键,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基础。
作者:韩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系统量化分析临床护理方法,对临床中的病例实行分组处理,并观察静脉输液减轻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搜集杂志上已发表的文章,以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作为检索,同时结合静脉输液与局部疼痛,选取我院临床护理中采用三个角度326例进行统计,分为数据汇总、纳入标准,并结合数据加以分析。结果临床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效度指标是-0.4312(P <0.05),如果临床实验对比中出现 P <0.01,这就要求采用更多指标进一步检测,同时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两组对象生理与心理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的生活护理为65.2%,明显比对照组的41.5%高。结论临床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比较重要,且心理护理是主导,所以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于静脉输液减轻疼痛的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
作者:吕立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正常的呼吸包括摄取足够量的氧并清除多余的二氧化碳,这才能使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各自的正常水平。一般认为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时呼吸室内空气,动脉血 PO2低于8kPa(60mmHg),伴或不伴有 PCOPaCO2高于26.77kPa(50mmHg),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在实验室对动脉血液进行气体分析对呼吸衰竭的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莉敏;刘元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性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2~2013年期间,收治12例急性酒精中毒性昏迷病例均采用纳洛酮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与结论?用纳洛酮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性昏迷是当前较为理想药物之一。
作者:祝慧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 PDCA 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处理,研究组采用 PDCA 循环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 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雷飞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解除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对安全隐患的分析评估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引起思想重视,主动服务,措施得力,将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解除患者的安全隐患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倪颖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当前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症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特点,需要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给予患者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干预,以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护理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缓解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作者:陈燕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未加用稳心颗粒。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郎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取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10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1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接受治疗,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的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取的是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共有70例有效,6例无效患者,其中出现 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30例有效,6例不小,8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中采取针灸治疗,其效果比较好,患者得到了安全有效的治疗。
作者:关乃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 C 局部注射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3年我院诊断为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入院后给予相同抗病毒和抗生素抗感染,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维生素 C 局部注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治疗时间及复发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及复发率分别为(94%、0%)、(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2.6±3.6天、16.9±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维生素 C 局部注射配合抗病毒和抗生素使用后,能明显提高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治疗疗效,缩短时间时间,减少复发率。
作者:田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给予观察组产妇优质护理,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实施护理后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护理后疼痛程度为重度疼痛的仅3例,占6.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较轻,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中能够有效对产妇的术后疼痛进行缓解,大大降低了产妇的痛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呼衰合并肺性脑病临床特征及治疗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3例呼衰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患者和治疗组1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3.75g)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纳洛酮(2mg)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神志、喘、呼吸频率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对于呼衰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实施纳洛酮配合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紊乱症状,治疗效果比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久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婴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5年1月收治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5例婴儿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骨髓学检查的特点。结果婴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仅有皮肤出血点表现,治疗仍以激素和 IVIG 为主,预后一般良好。
作者:方潇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的4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措施,提升护理文化建设水平,使护理理念得以强化,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结果实施人文关怀管理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前,对比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使护理人员工作潜能得以激发,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构建良好的诊疗环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娉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手术室的护士看似“小角色”,实需真功夫。她不仅是手术医生的有力助手,更是抢救危急病人的主力军。在培养和选拔手术室护士时,应当考虑到其潜质,激励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作者:付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后镇痛。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处理术后疼痛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减少伤害性刺激,避免机体躯体性和内分泌不良反应,加速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本研究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镇痛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赵素彬;赵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发展性照顾在重症监护室内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观察组,55例 NICU 内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方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抚慰抚触护理、体位护理及“鸟巢”护理。对照组,40例同期早产儿,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日睡眠时间、日进奶量、体重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体重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日进奶量增加、日睡眠时间变长。结论发展性照顾会使早产儿发育恢复正常,促进早产儿生长。
作者:余静;许艳;程露;杨后华;张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衰老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衰老表现和老年健康问题十分复杂,具有多维性特点,其表现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系统,研究方法已经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延伸,研究体系由单因素、单指标、单学科向多因素、多指标和多学科方向拓展。
作者:梁治学;胡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