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开;姜志丹
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相对繁琐,一方面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步实施,社会法律意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投诉和诉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临床经验总结根据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作者:夏世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Pilon 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和康复治疗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 Pilon 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牵引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护理的情况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愈合时间对照组患者的踝关节的功能的优良率为78.13%,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6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 Pilon 骨折疗效更好,如果再辅以合理的护理方式,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郑明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炎症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分成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和胃肠减压护理,对照组进行一般腹部手术后的护理,观察并且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严密的腹痛腹胀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均痊愈,第1周内治愈 6例,第2周内治愈 8例,第3周内治愈 8例,第4周内治愈 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8d。对照组28例患者护理干预,痊愈24例,4例出现并发症现象,治疗时间上第1周内治愈 4例,第2周内治愈 6例,第3周内治愈10例,第4周内治愈 8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4.8d,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期间进行严密的观察,合理有效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病程、提高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及减少再次手术率。
作者:许桂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钻颅血肿碎吸收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间55例采用钻颅血肿碎吸收术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2例,一般的11例,总有效率为23.6%;护理后生活质量高的15例,一般的21例,总有效率为65.5%,两组比较 P <0.05。55例患者有8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4.5%。结论: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按时监测患者血糖、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护理中的重点工作。
作者:吴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并评价优质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2013年对我院手术室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优质护理,调查实施优质护理半年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正确评价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中,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实施效果。结果患者总满意率为96.50%。结论优质护理是营造人性化环境。满足患者需要,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程亚娜;李荷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8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以以期前收缩为常见,其次为心房颤动和扑动,其中42例患者合并两种及其以上心律失常症状;其中以合并冠心病者多,其次为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危险性高,且表现复杂,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心律失常的转复。
作者:薛世虎;李华;刘敬兰;黄春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穴位注射、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口服中药“牵正散”,每日量18g,分2-3次服用,连服15天;配合患侧面部三穴位(翳风穴.牵正穴.颊车穴)注射西药;患侧内颊车穴点刺放血,每3天一次,连续3—5次。15天后统计疗效。结论:痊愈和显效49例,占81.7%;好转8例,占13.3%;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
作者:刘步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儿童静脉输液中常见问题及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疾病的儿童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依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护理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实验组患儿依从性良好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统计学上有意义(p <0.05)。结论: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解决儿童输液中的常见问题,能确保儿童输液护理质量,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患儿恢复身心健康。
作者:吴正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经过统计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57%,其中右肝管烧灼伤1例,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部分离断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胆漏2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和皮下气肿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予以重视,并分别于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作者:罗祥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发达国家人群的第三位、我国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极易导致病人永久性残疾。在英国,每年将近十万人发生卒中,其中15%~28%的病人在一年内死亡。2011年,大约有741亿美元直接或间接花费在治疗卒中上。在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所有脑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全部脑卒中一半以上。静脉使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欧洲及美国、加拿大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用于卒中发病在三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据美国急性卒中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表明,当卒中发病后4~5个小时内进行静脉注射 rt -PA 同样有效。2011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推荐对症状出现3小时内(一级推荐,A 级证据)与3~4.5小时(一级推荐,B级证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应该严格筛选病人并尽快静脉注射 rt -PA 进行治疗。
作者:胡娉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3000例教职工 B 超体检结果。方法选取3000例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教职工均接受 B 超检查,分析3000例教职工的 B 超检查结果。结果①教职工疾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囊肿、结石、胆息肉、脂肪肝、脾大、其他,检出率分别为14.03%、8.43%、2.90%、1.77%、1.40%、1.10%。②男性在上述疾病的检出率上所占比例更好,与女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年龄年龄低于55岁的囊肿、结石、胆息肉、脂肪肝、脾大、其他疾病检出率均低于年龄超过55岁的教职工,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教职工因受到其职业特殊性的影响,多因不良生活习惯诱发慢性疾病,为此,他们必须改正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医院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便于使教职工保健意识得以提升。
作者:刘雪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所提示来完成各项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内容。护士每班对患者进行护理整体评估。主要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意识状态、药物疗效的观察、尿量情况、进食情况等阳性资料及专科护理体征。并对已执行护理的内容打勾并签名。由护士长每天亲自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情况,对于不足方面及时进行督导和评价,对于没有达标的部分,及时查找原因,再次改进实施,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
作者:王敏红;赵彦辉;赵秀;于秀玲;李岩;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功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7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患者,对其开展术前术后护理,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是提升治愈率的关键,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做好护理工作有现实性应用价值。
作者:储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方法在于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对患儿的护理重点应由治疗转变为预防和保健,做到全方位护理。结果运用整体护理法后,患儿的住院日明显缩短,患儿的治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家属的满意度也非常高。结论整体护理法适用于儿科病房,能够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整体护理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战春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针对乙肝五项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250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核心抗体呈现的阳性数目是205例,阳性率为82.0%。乙型肝炎容易发生的年龄段在26~36岁和36~46岁,占总人数的31.2%和40.40%。结论将乙肝五项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检验,可以使医生更加准确的对病情进行判断,这对于治疗乙型肝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警醒治疗的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析其临床治疗特征及治疗措施。结果:经过积极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本组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好转出院87例(68.50%),病情恶化而放弃治疗9例(7.08%),治疗无效而死亡11例(8.66%)。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一个慢性病理过程的发生,其病情相对复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积极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另外,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定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中高分子聚合物分离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色谱柱为 Sephadex G -10(300 mm x 10 mm,40-120,,流动相A 为0.075 mol /L,磷酸盐缓冲液 ph7,流动相 B 为水;流速为1.5 ml /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在2.897一144.9 N,g/ml 范围内样品浓度与聚合物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注射头孢美唑钠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分析。
作者:王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中被大量应用,至今已经发展四代,每一代的研发都优于前者,无论是肾毒性,还是抗菌活性都有显著的进步,也正是由于其优势越来越明显,所以其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该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在这方面,发展比较迅速是美国与日本,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也在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使其我国的人们群众的生命健康更有保证。本文主要通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展历程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合成工艺,希望为相关医药研发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刘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模拟教学法在产房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产房实习的护生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两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模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应用模拟带教方法充分调动了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操作技能水平,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品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在我国人口全部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且35岁以下的低龄化肿瘤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的年轻肿瘤患者更需要包括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肿瘤患者给与人性化的护理在临床的治疗、预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