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祥;林珠;党平
目的构建人釉原蛋白(AMG)编码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secTaq2A-AMG.方法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AMG完整分泌肽编码区.将扩增产物与PsecTaq2A分别用BamH I和Xhol I行双酶切,将获取的AMG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双酶切后的PsecTaq2A,构建重组质粒PsecTaq2A-AMG,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①PCR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大小约519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②重组克隆PsecTaq2A-AMG酶谱分析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的人釉原蛋白序列完全一致.结论用此方法可成功构建AMG编码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secTaq2A-AMG.
作者:杨爱玲;徐琛蓉;章锦才;钟良军;殷春一;赵川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热疗对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和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比较41 ℃及37 ℃下Tca8113及K562/ADM细胞株在体外接受短期化疗后,在mRNA水平上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变化.结果热疗化疗联合应用对Tca8113及K562/ADM细胞株抑制作用明显提高;41 ℃下热疗可在mRNA水平部分逆转K562/ADM细胞中MDR1和MRP的表达,并明显升高了K562/ADM细胞内药物浓度.结论热疗不仅抑制肿瘤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同时还有增加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拮抗耐药蛋白的作用,从而逆转耐药.
作者:张萍;王大章;郑光勇;刘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细胞过度增殖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长期以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多集中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面.近年发现,细胞凋亡(apoptosis, APO)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APO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1,2].本文比较24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经VM(vincristine methotrexate)方案化疗前后APO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变化,以探讨VM方案的抗癌机理.
作者:余东升;黄洪章;李金荣;熊世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Fr(a)nkel Ⅱ型功能矫治器对儿童上气道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经Fr(a)nkel Ⅱ型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20例,其中男、女各10例,年龄9~10岁,比较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中上气道矢状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儿童骨性鼻咽(PNS-Ba)、Mcnamara线、软腭-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舌咽部小距离(P-T)和喉咽部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明显增大,与腺样体有关的两项测量指标(Ad1-PNS,Ad2-PNS),以及悬雍垂-中咽壁距(U-MPW)、舌咽后气道间隙(TB-TPPW)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r(a)nkel Ⅱ型矫治器能明显增加儿童上气道的矢状径宽度.
作者:高辉;肖丹娜;赵志河;王军;吴勇;赵美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对颈淋巴清扫术的安全性、彻底性及术后颅内和面部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 20例口腔鳞癌患者均采用联合根治术并保留颈神经丛深支.按保留颈外静脉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的面部组织间质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淋巴管并计数其密度,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后主观症状.结果保留颈外静脉组术后面部组织间质压的升高及持续时间均低于不保留组.颈部不同结构淋巴管密度的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外静脉和颈丛深支.结论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不影响颈淋巴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彻底性,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颅内和面部的静脉回流,保存肩功能.
作者:黄欣;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韩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在预测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106例舌鳞癌患者原始资料为基础,取病灶大直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及组织学恶性度分级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灶直径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意义;而浸润方式及组织学恶性度分级与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舌鳞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是浸润方式及组织学恶性度分级.
作者:胡晓文;孙宏晨;王淑艳;欧阳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术前三联化疗(PYM+5-Fu+DDP)配合手术治疗口腔鳞癌的临床疗效及与多药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术前三联化疗合并手术综合方案治疗口腔鳞癌患者102例,全部患者均经活检确诊.对所有患者的化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综合治疗的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02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2.4%.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2例,存活69例,3年生存率为67.6%.结论本三联化疗方案在口腔鳞癌综合治疗中具有用药剂量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口腔鳞癌患者术前化疗方案之一.
作者:刘曙光;廖楚航;王大章;赵建江;艾伟健;郑俊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面神经爆炸伤的动物模型.方法麻醉下在距犬面部5 cm、10 cm、15 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致伤效应,并在雷管爆炸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致犬同侧咬肌切线伤以模拟破片致伤.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动物心、肺、脑观察动物伤情,并检测面神经及其核团的病理改变,分析不同距离条件下全身和局部的创伤效应.结果 5 cm致伤时动物伤情较重,尤其是心肺脑等脏器损伤严重,不能存活较长时间;10 cm致伤时动物经过抢救仍可存活,受伤的面神经干肿胀,外膜不光滑,神经干内弥漫性出血;15 cm致伤时伤情较轻,局部神经的损伤程度随距伤道的距离增加而减轻,镜下表现为广泛的神经纤维断裂、坏死,同时神经元也变性、坏死,并有大量炎细胞弥散浸润.结论所建立的犬破冲复合伤模型重复性好,各项致伤条件可控,因此可作为研究面神经爆炸性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
作者:王彦亮;周树夏;雷德林;李兵仓;赖西南;张良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人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sIL-1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IL-1R,为研究骨关节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人sIL-1R基因的RT-PCR纯化产物及质粒pcDNA3.1(+) DNA经KpnI和Xho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酶切片段后,体外连接酶切片段,使其定向重组,再将重组DNA转化E.coli Competent Cells JM109,经复苏后,在含Ampr的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出阳性克隆.结果挑取的LB固体培养基上的6个单菌落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均为阳性克隆,即sIL-1R与pcDNA3.1(+)体外重组成功.结论采用体外重组技术,成功地将人sIL-1R cDNA插入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
作者:李鹏;徐艳;张蕴惠;章锦才;王大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MSCs)在TGF-β诱导下形成软骨的能力,以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MSCs,消化后移入离心管中,离心使之成为细胞团,每个细胞团含1×106个MSCs,将细胞团暴露于含20 ng/ml TGF-β的培养液中7 d,然后进行连续培养,观察细胞团的变化,于培养的14 d、28 d取出细胞团,通过体视显微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 TGF-β作用后约14 d,细胞团出现收缩,在离心管底部呈圆球状,以后逐渐增大,28 d后直径大可达1.8 mm,表面光滑,为亮白色;HE染色显示14 d可见大量活细胞,并有细胞外基质形成,某些局部可见细胞位于陷窝内,28 d可见较多细胞位于陷窝中;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周围有大量胶原基质形成.结论 MSCs在TGF-β作用下可以形成软骨团块,表明其可以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能够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陈富林;毛天球;丁桂聪;陈书军;陶凯;顾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结核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近20年随着结核发病率的降低,肺外结核亦逐渐减少.因此,口腔结核在初次诊断时往往被漏诊.目前国内少见口腔结核的报道.近来作者诊治1例软腭和舌腭弓结核溃疡和软腭穿通缺损极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新华;薛新民;毛祖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加热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在不同加热温度下(37 ℃、40 ℃、43 ℃、45 ℃)UPA表达情况.结果与37 ℃组相比,40 ℃、43 ℃组加热后Tca8113细胞UPA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45 ℃组UPA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鳞癌局部热疗不会促进侵袭、转移,还会对肿瘤的侵袭、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梁新华;肖贵州;毛祖彝;吴军楼;何永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表达载体pEGFP对MSCs的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为利用pEGFP构建骨形成蛋白(BMP)表达载体并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扩增并酶切鉴定pEGFP质粒;抽取兔骨髓,应用贴壁法培养MSCs;质粒与脂质体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pEGFP,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转染效率与脂质体和质粒的比例有关,绿色荧光蛋白在基因转染24 h后开始表达,48~72 h高,1周后表达逐渐减弱,但3~4周后仍有少量表达.结论按照合适的质粒和脂质体比例,pEGFP转染MSCs的效率可达到30%,并能持续表达3周以上,是转染MSCs较为理想的瞬时表达载体.
作者:蒋欣泉;张志愿;曹俊;陈传俊;王明国;周晓健;陈万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正畸治疗后,为防止错(牙合)复发,固位十分必要.目前应用的固位器可以分为两类.活动式固位器以Hawley式保持器为代表.固定式固位器以flexible spiral wire(FSW)为代表,即采用多股细丝弯制成一定形状,顾及美观粘于前牙舌面的固位装置,用于扭转牙、牙列间隙、唇腭裂和成人正畸治疗后的保持,效果较好[1].
作者:赖文莉;山添清文;花田晃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对13例平均年龄为24.3岁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Tip-Edge技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主要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并探讨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机制.结果 13例患者经平均疗程为16.2个月的治疗后,均获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牙合)关系,侧面形也得到明显的改善.X线头影测量显示,患者治疗后的上下中切牙切缘距AP线的距离分别缩短3.72 mm、1.03 mm,覆盖减少3.73 mm,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除下中切牙明显压低外,下磨牙还出现了一定量的伸长(P<0.05). 结论 Tip-Edge技术可通过差动机制作用于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牙及牙槽骨,使之在维护牙周健康的同时快速而有效地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刘晓君;姚霜;杨霜;张琼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ICAM-1/LFA-1单抗阻断对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及分泌TNF-α的影响.方法从15例口腔鳞癌组织中分离TIL并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分离和激活的TIL细胞上ICAM-1和LFA-1的表达水平;比较用ICAM-1/LFA-1单抗阻断前后TIL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及产生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激活的TIL较新鲜分离的TIL细胞ICAM-1和LAF-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阻断ICAM-1,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改变;阻断ICAM-1和LAF-1后,TIL分泌TNF-α无显著差异(P>0.05),但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anti-LFA-1单克隆抗体(McAb)可能通过干扰抗原非特异性的粘附过程而发挥作用.
作者:杨宏宇;罗娟;李金荣;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甲苯胺蓝试剂盒Oratest诊断口腔粘膜病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疑为癌或癌前病变的口腔粘膜病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用Oratest试剂进行活体局部涂擦和含漱染色,观察其着色情况,并对照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Oratest染色对口腔癌和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9%和42.9%,而含漱法与局部涂擦法活体染色检测癌变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 Oratest活体染色可以应用于口腔癌的临床诊断,但对筛选口腔癌前病变的临床可行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程斌;杨灵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制备猪釉质蛋白多克隆抗体,为釉原蛋白的检测提供条件.方法选择1月龄乳猪,分离埋于上下颌骨内的牙胚,刮取牙胚表面干酪样尚未完全矿化的釉质基质,通过盐酸胍抽提及SephadexG-200柱层析分离纯化猪发育期牙胚釉原蛋白,联合免疫家兔,抗血清经DE-52纤维素纯化,并经ELISA测定抗体效价.结果 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采用SephadexG-200葡聚糖凝胶过滤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釉原蛋白分离纯化效果,用所提纯的猪釉原蛋白免疫家兔,成功地制得兔抗猪釉原蛋白抗血清,抗血清稀释达1∶32 000时,采用ELISA法仍有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得到抗釉原蛋白多克隆抗体,为釉原蛋白的检测提供了条件.
作者:徐琛蓉;杨爱玲;章锦才;殷春一;张蕴惠;张静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1岁零3月,因腭部裂开15个月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治疗.患者出生时腭部裂开、舌根部有肿物,对进食影响不大,偶有呛咳、鼻返流,大声哭闹时唇青紫.3个月前院外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肌部筛孔状缺损.
作者:陈艳;高岩;顾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偏侧咀嚼1、2、 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与对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偏侧咀嚼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和对照组同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而咀嚼侧关节窝未发现明显变化.偏侧咀嚼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有向内的移位.各个时间实验组大鼠咀嚼侧关节窝与对照组对比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偏侧咀嚼会造成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向前,向内的改建.偏侧咀嚼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病因之一.
作者:张非煜;王建华;李晓箐;易新竹;常慧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