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宣教

徐蓉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饮食治疗, 脂代谢紊乱, 控制高血糖, 护理工作者, 生活质量, 减轻体重, 基础治疗, 高血压, 发病率, 低血糖, 并发症, 马车
摘要: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五架马车”治疗,其中饮食治疗是重中之重,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1]。合适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而如何给糖尿病患者做好饮食宣教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和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来自我院90例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做统计和分析。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浅述

    急性阑尾炎治疗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目前公认的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阑尾和处理其并发症。急性阑尾炎虽是外科常见病,但因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他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多变,治疗又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降低,常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不十分明显,误诊率也高,而且手术后护理不好易发并发症,因此对患急性阑尾炎老年人的护理,在我们山区农村的基层乡镇卫生院显得比其他病人更重要。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做了认真的总结和探讨,从入院接诊、手术治疗、出院指导都要把好护理关口,才能使老年人尽早的康复。入院时对老年人要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确诊、早做好心理安抚、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精心护理、加强心理调节,减少患者疼痛、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住院期间小结的同时,从饭食、休息、运动等多方面给予老年人详细的讲解,避免因注意不当造成术后并发症。只要从入院的早诊断,手术治疗中的精心护理,出院时的细心指导,老年急性阑尾炎病人就能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曾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护患沟通及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及应用

    人是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满足人身心需要,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与病人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正确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诊断治疗。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机体抵抗力。

    作者:章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们收治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应临床推广。

    作者:陈秀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媒体教学查房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提升骨科临床护理查房教学的效果和相关方法;采用方法:对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的相关教师进行全面的骨科护理查房知识及全面的多媒体技术培训,教师将先前选好的病例制作成 PPT 的形式,利用骨科病人查房前的十分钟左右时间,给带教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授课,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骨科临床护理查房方式,教师将查房程序改变之前与改变之后的查房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学生对于整个骨科临床教学满意度从采用传统的顾客临床教学方式的百分之八十二提升到采用多媒体教学查房之后的百分之九十三,对于相关教师的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结论:在进行骨科临床护理查房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空洞教学方式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更能够认识并学生骨科临床护理查房中应注意的相关要点和必要的技能,这对提升骨科临床护理查房工作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邹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护理路径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所提示来完成各项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内容。护士每班对患者进行护理整体评估。主要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意识状态、药物疗效的观察、尿量情况、进食情况等阳性资料及专科护理体征。并对已执行护理的内容打勾并签名。由护士长每天亲自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情况,对于不足方面及时进行督导和评价,对于没有达标的部分,及时查找原因,再次改进实施,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

    作者:王敏红;赵彦辉;赵秀;于秀玲;李岩;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品管圈与护士分组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品管圈与护士的分组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本院手外科分院两个病区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60例患者,自然分组到各病区每组13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与护士分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普通的骨科常规护理。通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来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对护理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士长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自身状况以及对于病房的硬件环境的满意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品管圈与护士分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和调动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乃至参与管理意识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程振平;赵欣;张明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再通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冠脉再通率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患者预后好,值得借鉴。

    作者:魏启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的护理方法探讨及术后并发症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00例。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的心率失调和恶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有1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有 2例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现象,有6例出现皮下血肿,另有4例出现电极脱位现象。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过程中应该配合严格规范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刘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体位管理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产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头已入盆衔接孕妇取自由体位和臀高位在产程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足月妊娠、头先露、胎头入盆衔接的胎膜早破住院孕妇352例。自愿分组 A 组198例。临产后取自由体位,鼓励下床活动直至宫口开全。B 组154例。临产后予臀高位至宫口开全5cm 后,取平卧位到宫口开全。观察两组产程变化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 A 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 B 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较 B 组短,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产妇满意率高。结论足月头位已入盆衔接胎膜早破孕妇采取自由体位安全可行,有效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提高满意率。

    作者:赖玉娥;陈小佳;刘军叶;覃梅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对提高脑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对提高脑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间隔1-3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预后为优的患者14例(56.0%),为良的患者10例(40.0%),为差的患者1例(4.0%),预后优良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预后为优的患者6例(24.0%),为良的患者11例(44.0%),为差的患者8例(32.0%),预后优良率为68.0%;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能让脑外伤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晓斌;熊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按照就诊方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予以规范性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组35例采取注射用利福平治疗,对照组30例以利福平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 FPG 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痰菌转阴率以及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价值高。

    作者:覃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强调,应坚持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具体的治疗措施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结合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标准体重,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本文以此为背景,试从饮食护理的角度来谈谈对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王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氨溴索注射液辅佐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静滴及雾化吸入两种途径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支气管肺炎120例,治疗组60例,除常规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外,加用盐酸氨溴索静滴及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临床观察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无论在临床疗效、肺功能疗效,还是副作用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静滴及雾化吸入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朱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患者为2012年2月~2014年8月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多潘立酮组和西沙必利组,每组40例,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和胶体果胶铋治疗,西沙必利组给予西沙必利和胶体果胶铋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下检查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及比较。结果多潘立酮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高于西沙必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潘立酮组治疗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西沙必利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潘立酮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其治疗效果优于西沙必利,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西沙必利,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崇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针灸康复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对针灸康复护理在肢体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所收治的肢体功能存有障碍的患者中选取92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原理把92名患者平均分为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都为46名。为了更好的探究针灸康复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两组康复护理的方式有所不同,把利用传统的康复护理的组别划分为对照组,把在进行传统康复护理的基础之上加以针灸护理的组别划分为研究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定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的评定以及对其恢复级别的评定等。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在研究组中患者肢体出现较大幅度恢复的人数有24名,是研究组总人数的52%,患者出现肢体恢复迹象的人数为18名,是总研究组总人数的39%,没有出现肢体恢复迹象的患者人数为4名,是总研究组人数的9%。对照组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明显的患者的人数为16名,是对照组总人数的35%,出现肢体功能恢复迹象的患者人数为20名,是对照组总人数的43%,在治疗后没有出现肢体功能恢复迹象的患者人数为10名,是对照组总人数的22%,就整体的有效率来看,研究组整体上高于对照组11%。结论:针灸康复护理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上效果明显,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其的推进与应用。

    作者:宾嫦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盆骨折合并左侧输尿管损伤1例

    我院于2014年11月诊治1例骨盆骨折并左侧髋臼骨折伴左侧输尿管损伤,经救治疗效满意,现报到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50岁,患者入院前1小时被汽车撞到,翻滚着地,感全身多处疼痛,不能活动,当即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急诊来院。入院查体:T:36.4℃, P:9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 氧饱和度92%,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射减弱,胸廓无畸形,右侧胸部压痛,可扪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右侧呼吸音减弱,左侧腰背部稍显肿胀,局部压痛,腹软,左侧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移动性浊音,会阴部稍显肿胀,尿道口见有新鲜血液流出,双侧腹股沟区明显肿胀,压痛,耻骨上支有明确的骨擦感,骨盆挤压及分离征(+),全身多处皮肤擦挫伤,少许出血。辅助检查:尿液常规分析(尿沉渣+干化学):BLD 3+ Ca200 Ery/uL 、RBC 8885.33/μl↑、WBC 405.42/μl↑、BACT 5.67/μl,肾功:UREA 6.18 mmol /L、CREA 108.1 umol /L↑。胸部 CT 检查提示:右侧第9肋后段骨折,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10%;骨盆 CT 检查提示:左侧髋臼骨折及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折分离并软组织肿胀,左侧髋臼中心性脱位。头颅 CT 及上腹部 CT 提示:未见明确异常。入院初步诊断:多发伤:1.左侧髋臼粉碎性骨折伴股骨头中心性脱位,2.双侧耻骨上下支粉碎性骨折,3.右侧气胸,4.右侧第9肋骨折;5.尿路损伤,6.全身多处软组织伤伴皮肤擦伤。

    作者:周建平;谢勇;张良;杨万里;唐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9月到2014年10月收治12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喹硫平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AMA 评分均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评分开始显著下降时间节点早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罗西汀联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灿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单双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春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对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9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6例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以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是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