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朝辉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原发性或继发性损伤所产生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症。作为目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认识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病因,发病机制,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闪玉珍;张云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组方联合维生素E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08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行气活血组方治疗,并在治疗1月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改善DPN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或减退等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2.0%,较对照组63.0%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气活血组方联合维生素E对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永洪;钱龙江;杜永;卜晓宏;张爱花;牛永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的相关性,为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探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并通过CT灌注进行诊断扫描,分析诊断扫描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和特点。结果:180例脑梗塞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证和中脏腑证二证型,其中中经络证患者共138例,所占比例为76.67%,明显高于中脏腑证患者(p<0.05);CT扫描和中医辨证分型脑在病灶数目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经络证患者,常发生单发腔隙梗塞,中脏腑证患者中,常发生大面积梗塞(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可结合头颅CT扫描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检查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洁;邹文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发病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CRF 的病因非常多,不是一种疾病导致,同时病情复杂,症状也呈多样性,所以治疗难度大,预后不好,笔者采用肾衰Ⅰ号、Ⅱ号汤治疗40例CRF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门志琨;李传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我院地理位置处在农村包围的煤矿区,冬季时很多人在蜂窝煤,热水器等取暖时,常有因煤气泄漏,、燃烧不充分、通风不畅使用不当等原因引发的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患者来院就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短时期内吸人过量的一氧化碳所造成的脑及全身组织缺氧性疾病。终导致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死亡护理人员如何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是每个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
作者:王瑞娟;陆世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治疗,对照组行全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化力学稳定性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小于观察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优于全麻方式。
作者:李素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作者:程龙燕;孙方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呼吸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从护士自身和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能为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作参考。
作者:陆君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在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38例有剖宫产史妊娠14~24周引产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对照组单用依沙吖啶引产。观察两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情况、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及引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早、产程短,胎盘胎膜剥离完整率高,产后出血量少,软产道损伤小,引产成功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药联合应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显著,方法安全,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软产道损伤,可提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导致心、脑、肾损害以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应重视个体化治疗和管理,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本文根据目前有关文献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社区管理作如下综述。
作者:欧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降低静脉输液中护理纠纷事件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液的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未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2组护理疗效。结果干预后的研究组,其护理纠纷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静脉输液护理中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纠纷,提高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黄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耐受性、并发症。方法对6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45例胶囊内镜下发现异常,36例明确为出血病灶。包括克罗恩病15例,间质瘤5例,晚期肿瘤3例,新鲜出血10例,血管瘤3例,62例受检者均耐受良好,6例出现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率,易耐受,胶囊滞留是其主要并发症,易发生于克罗恩病患者。
作者:毛秀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药剂科中麻醉药品的管理分析。方法:分析我院药剂科2013年麻醉药品管理现状,总结在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我院2013年麻醉药品处方共计4165张,注射剂5种、普通片剂2种,缓释片1种,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提高重视。结论:药剂科麻醉药品的管理必须科学、规范、有效,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度94.2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供护理满意度,而且对提高护理舒适度和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7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表现以大便习惯改变和粘血便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II-III期患者居多(II期占45.95%,III期占43.24%),70例患者实施了根治性手术(94.59%);74例患者中有57例合并其他疾病(77.03%),以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及糖尿病为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45例(60.81%);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19%、68.92%和20.27%。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一般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但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需视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才能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姚雨君;周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相关业务技能等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了专业业务技能,降低了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生命质量,1152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确保医护人员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慧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重合林M30和优泌林70/30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治疗的0周-12周A组接受重合林M30治疗,B组接受优泌林70/30治疗,12周-24周A组停用重合林M30治疗,改予优泌林70/30治疗;B组停用优泌林70/30治疗,改予重合林M30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和24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也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合林M30和优泌林70/30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具有生物等效性。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低血糖事件,重合林M30和优泌林70/30的安全性相当。
作者:陆帅;邢寅;秦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化疗及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术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VC—RI)率为2%~4%。与导管相关的医院菌血症发生率为2%~12%。因此,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袁会平;李茂恒;刘凯军;席树强;翟思敏;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2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产妇行常规产检,观察组在产检后对孕妇开展以孕期保健为主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束后的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期保健通过系统的健康知识讲解和防范,能够显著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低,保障了产妇的顺利生产,有利于产妇安全。
作者:王碧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的病理学基础,为进一步做好相关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认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8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病理证实评估,判定结节结果共91个,经超声检查,对超声的现象特征及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82个(90.11%)、边界及部分不清晰76个(87.36%)、内部微钙化54个(59.34%)、低回声81个(89.01%)、内部血流信号丰富48个(52.75%)。在所有结节中,共有83个(91.21%)结节为浸润式生长,非浸润式生长6个(6.59%),内部以细胞成分为主的结节共43个(47.25%),内部构成与间质成为为主的结节共32个(35.16%),内部细胞成分和间质成分相当的结节共27个(29.67%),52个(57.14%)结节出现钙化。镜下呈现非浸润式生长的6个结节中,形态均呈规则状,其中10个结节在超声下出现声晕,有7个结节周边呈现出纤维状包膜包绕。在52个钙化的结节中,超声表现钙化的有28个(53.85%),在未发现钙化的39个结节中,超声表现却测出27个(69.23%)钙化。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存在特定的病理学基础,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当重视病理学基础与超声表现的关系。
作者:陈晓晓;陈炽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