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佩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4.6%,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骨折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骨折固定效果显著,减少对患者造成的疼痛,术后患者骨折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田增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分析分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对实施分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与不实施分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施分层管理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与不实施分层管理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明显不同,实施分层管理后,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提升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分层管理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比不实施分层管理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好。
作者:金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晚期甲状腺癌的学科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甲状腺癌症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晚期甲状腺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和学科优势。结果:本科第一次诊治收到住院患者7例,从别的科室转到本科室的患者有6例,其他科室放弃治疗的2例患者后转到我科室进行诊治,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术后随访的患者有13例,手术过程中死亡的患者有2例,仍然健在的患者有11例,患者生存期为10年的有2例,生存期为7年的有2例,生存期为6年的有2例,生存期为5年的有2例,生存期为3年的有1例,生存期为1年的有1例,所有患者都没有并发现象。结论:对那些晚期甲状腺患者来说,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更好,手术过后服用甲状腺素可以有效抑制病情发展,在手术过程中保存好甲状腺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晚期甲状腺癌有更明显的学科优势。
作者:肖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医经验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手麻肿胀兼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见高血压;缓进行高血压。疗效都很好。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肛肠科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高位肛瘘患者纳入A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大收缩压(AMCP)、肛管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等直肠肛门反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RRP、AMCP、ARP等指标有所下降,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B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可引起肛管内外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直肠肛门反射下降,尤其对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熊寿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正常子宫20例、子宫肌瘤28例、子宫内膜癌8例、葡萄胎5例、子宫畸形23例进行三维成像。结果:三维超声能够准确评价子宫肌瘤与宫腔的关系、宫腔病变形态及范围、子宫畸形内膜走向,三维血流图能明确显示血管的空间构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有助于子宫疾病的诊断,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
作者:刘彦丽;靳元;邓锁琴;韩秋;李万荣;王宇;陈伟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皮肤科所接收治疗的100例湿疹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湿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更加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夏芳;黄进华;曾庆海;丁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CTA检查中,2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诊断为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ey embolism,PE)高危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即(Smart prep监控技术)扫描;B组:30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由3名CT主治医师阅片,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所得的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两组图像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右上下肺动静脉的CT值,计算上下肺动静脉CT值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1例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不成功, B组患者全部一次成功,肺动脉及肺静脉的CT值差异无明显差异性区别,无统计学意义,影像质量均良好,符合诊断要求,A.B两组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CTA检查中,自动跟踪触发技术与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扫描比小剂量团注技术扫描减少了对比剂剂量及辐射剂量。
作者:高薇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优势。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的42例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诊断检查,将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以及诊断敏感性进行对比。结果:42例患者中检查出共97个椎体受累,其中胸椎8例,胸腰椎10例,腰椎24例,并且以连续两个椎体受累的比例多(21/42,50%);CT诊断钙化以及死骨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诊断硬膜、脊髓受侵的敏感性则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对脊柱结核的不同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不相同,通过两种方法结合可以相互弥补,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薛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消毒供应室承担医院大量的临床医疗物品处理供应工作,在回收、洗涤、消毒、灭菌过程中接触各类感染性物质,随时会发生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等造成的暴露性感染和职业性伤害。该文就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加以探讨,旨在提高医院高危科室职业安全教育,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作者:赵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室各种的风险因素,明确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制订合适的防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总结统计不同风险相关因素导致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及病人满意、投诉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护理差错。
作者:李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隐蔽而且缓慢,病程较长,诊治复杂,治疗难度大,可能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各个风湿病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锻炼,矫形,手术等。我科两年以来收治1000余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加外用,以院内自制穴位贴敷,超声波,电针,TDP,改良隔物灸等治疗,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田绍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创伤性浮膝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12年4月68例损伤性浮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35例,外固定组33例。不同的分型及有无合并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时机,并由此决定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和方法,将两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8个月到5.6年的随访(平均2.6年),肢体功能参照Karlstrom和Olerud[3]制定标准评价,35例内固定者,优11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86%(29/35);33例外固定手术者,优9例,良12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63.64%(21/33),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采取内固定并结合CPM治疗创伤性浮膝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建军;杨志刚;朱新晨;阿里木;萨木克·塔西铁木尔;王顶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旨在介绍汪世强教授的临床经验,汪世强教授以肝郁论治闭经,疏肝一法贯穿治疗始终,兼以养血,健脾,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米绍平;廖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 CT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对照分析,以提高周围型肺癌 CT诊断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穿刺、病理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所有患者经 CT扫描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其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病灶大小和其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针、阻塞性肺炎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征在鳞癌病灶中较多见;毛刺征在腺癌病灶中较多见;肺泡癌病灶的空泡征多于其他组织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病灶平均 CT值、增强60 s 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征象对周围型肺癌的鳞癌、腺癌及肺泡癌等病理组织学类型进行区分,能有效提高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并应用于临床。
作者:尹新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相关业务技能等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了专业业务技能,降低了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生命质量,1152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确保医护人员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慧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压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尤其是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这样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影响护理质量。若溃疡久治不愈,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日常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
作者:刘期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医学科学和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腔镜外科手术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新手术、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为了适应微创手术的发展,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1]。我院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从2013年6月提出腔镜手术专业护理人员的固定和相对固定。于2013年10月全面实行,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腔镜手术专业护理组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2例在ICU存活超过24小时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同将它们分为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组)26例和对照组(多巴胺组)26例,两组患者均在经过积极液体复苏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个小时内达到复苏目标的成功率、升压治疗后12小时、24小时动脉血pH值、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6小时内达到复苏目标为21例,成功率为80.77%,对照组为12例,成功率为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39<0.05);治疗后12小时、24小时观察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多巴胺比较,去甲肾上腺素更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组织器官低灌注状态、逆转组织缺血缺氧,有利于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赵千文;卓怀书;陈引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