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
目的:探究在重度烧伤后期其残余创面的临床处理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59例重度烧伤患者,对患者的残余创面进行水疗以及创面部分暴露和百多邦软膏外用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植皮治疗,观察探究患者的残余创面愈合和恢复情况。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探究得到,多数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残余创面均愈合,有2例患者的创面有顽固性不愈合,经过反复治疗后,2例患者创面经植皮治疗愈合。结论:在重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处理中,综合水疗、药敷和植皮等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东;魏婷;李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青少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以锁钉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3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青少年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用锁钉加压钢板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安全性高、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重睑成形美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以便于为美容整形手术提供有权威的参考。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重睑成形美容手术治疗的患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操作法,改善其眼部肌肤的松弛、下陷、睫毛内翻等情况并除去眼眶中疝出的多余脂肪,治疗结束一年后随访跟踪患者,调查治疗的满意度。结果:30名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对于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6.67%、16.67%和6.6%,,而且采用切开法进行整容的患者较采用埋线法和缝线法的患者更容易满意,手术结束后,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面部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形更加美观,更富有立体感。结论:重睑成形美容手术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成功率非常高,在改善患者眼部肌肤衰老方面效果显著,在该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并着力推荐切开法。
作者:郭云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睑外伤合并颅眶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36例(37眼)上眼睑挫伤及破裂伤的临床资料。均为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结果:25例(26眼)眼睑挫伤中合并眶壁骨折18例(18眼),其中伴有脑脊液鼻漏10例(10眼),视力减退8例(8眼);11例(11眼)上睑破裂伤中有异物存留7例(7眼),合并眶上壁骨折4例(4眼)。结论:额部眉弓部外伤导致上眼睑肿胀、出血或瘀血时,应注意视力改变及前颅底骨折的合并症。
作者:杨特度;孙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较为特殊的场所,主要接收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病房的康复医学治疗对危重症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疾病治疗,而且可以加快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本文将结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实际情况,对其康复医学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崇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运用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持续蓝光照射;50例研究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其总有效率为92.0%,研究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后其总有效率为94.0%,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运用间歇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封春霞;纪小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人员出现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的100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法师进行研究,对临床护理人员出现的意外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一年内共有45名护理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针刺伤,意外针刺伤发生率达到45%;针刺伤发生时机高率为注射器用后损毁,占26.7%;针刺伤发生主要部位为手部,占53.3%;不规范操作28名,占62.2%。结论为有效降低临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发生率,需要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并注重进行职业防护管理,严格根据规范章程操作执行。
作者:楼松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自体软骨移植填充鼻尖在隆鼻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隆鼻术的142例患者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假体硅胶置入隆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软骨联合硅胶假体隆鼻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18%,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50.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术后对照组出现软骨排斥2例,软骨感染2例,假体外漏2例,后宫内陷复发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68%;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隆鼻手术的患者来说,应用假体隆鼻同时应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雕塑鼻尖,可避免出现排斥反应,更接近正常鼻生理解剖结构,更容易满足患者需要,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谭朝中;黄挺;黄江山;欧阳霞;靳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入院时 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性,入院15d后比较差异显著,P <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韦漫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卵磷脂络合碘与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玻璃体混浊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给予观察组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给予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评分为(0.93±0.31)分,总有效率为93.75%,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卵磷脂络合碘应用于玻璃体混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患者依从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闫文彬;陈雪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都为劳力性心绞痛,诱发因素明确(一般与劳力有关),发作性质、部位、程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心肌需氧与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导致心肌一过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作的性质通常1至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每周发作疼痛发作的次数,诱发因素,程度大致。每次发作的部位,性质大致相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基本相同。
作者:叶凤;汲长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溃疡穿孔52例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无出血,幽门梗阻,再次穿孔出现,无死亡病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严重的急腹症,需要紧急处理。近年来,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断增加,所以,精湛的诊疗护理技术仍是现代护理的主旋律。
作者:朱亚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辽东学院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的现状,为指导大学生口腔保健提供资料,以提高大学生口腔保健的意识和行为。方法随机抽取辽东学院非医学专业学生27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辽东学院非医学专业学生主要是为了保持口气清新和蛀牙而刷牙,在刷牙次数和时间上实践行为较好,多数人会在饭后和吃甜食后清洁口腔,发生口腔溃疡时大多数人会用药,但大学生对含氟牙膏和牙线的使用较少,60%以上的学生会在出现蛀牙和牙痛时就医,而在出现牙周病症状时就医意识淡薄,大学生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检查和洁牙的习惯。结论辽东学院非医学专业学生口腔保健行为有待提高,发生疾病时就诊意识薄弱,所以在高校提高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张成扬;陈鑫;陈颖;林亚男;林黎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奥硝唑在牙周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12例牙周牙髓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奥硝唑,地塞米松合剂等做根管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管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情况以及患者牙本质过敏及念珠菌感染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的治疗有效率为94.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牙本质过敏及念珠菌感染的情况发生的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在牙周牙髓病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应用。
作者:罗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资料与方法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提出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血管性头痛102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近3年来诊治的病人,均经头颅CT,颈椎CT,TCD(经颅彩色多普勒)等项检查,排除脑,颈器质性疾患引起的头痛。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18~55岁,平均40.5岁)和对照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16到52岁,平均34.6岁)。其中治疗组合并失眠、精神紧张、焦虑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单用灯盏花素注射液,用法:5%的葡萄糖250ml加灯盏花素0.6~0.8,每天一次静滴:对照组采用调节植物神经药、扩血管药及镇痛药,两组均不采用镇静剂,7天为1个疗程。
作者:汲长丽;叶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对其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精神科诊治的184例精神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9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9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几率为15.22%,对照组为34.78%,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的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组方联合维生素E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08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行气活血组方治疗,并在治疗1月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改善DPN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或减退等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2.0%,较对照组63.0%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气活血组方联合维生素E对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永洪;钱龙江;杜永;卜晓宏;张爱花;牛永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184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分为全程健康教育组(n=92)与对照组(n=92),后者采用传统护理法,前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疗效、知识掌握程度与满意度。结果:全程健康教育组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35、34、23;对照组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23、31、38,全程教育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上,全程健康教育组良好、一般、差分别为43、27、22,对照组良好、一般、差分别为12、43、37,全程教育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4.8%(78/92)、64.1%(59/9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该种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 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 GST的 CT和相关临床表现资料。结果 GST的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可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的密度均或不均匀,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增强后,肿块均或不均匀强化,可见中心出血囊变坏死。本组病例共检出病灶18个,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胃体部9例,胃窦部5例,同时累计胃体胃窦1例,胃底部3例;腔内生长9例,腔内外生长5例,腔外生长4例;良性12例,CT所见瘤体大径均≤5.0cm,11例密度均匀,明显均匀强化,形态多规则,1例密度欠均,呈不均匀强化;恶性或潜在恶性6例,CT表现为肿块较大,5例大径>5.0cm,1例≤5.0cm,形态多不规则,内可见出血囊变坏死,部分见斑点状钙化,增强不均匀强化。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对GST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彭生才;严芳;袁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根据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症状及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对笔者所在医院62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评估、分析,根据病情进行护理分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护理风险评估,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朱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