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菊
目的:三七粉口服治疗脑出血350例时机选择的临床观察。方法3组均进行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制动等对症治疗。A组患病当日即给予三七粉口服,疗程为14;B组患病7日后给予三七粉口服,疗程为14天;C组不给予三七粉,按照常规对症治疗。结果3组对比:A组无论在疗效、功能恢复及血肿吸收方面都是佳治疗方案,B组次之,C组一般。结论在临床观察中,应用三七治疗脑出血的时间窗选择则是应用越早疗效越好,可尽早止血,促进血肿吸收,加快疾病的康复。
作者:胡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小口径中心静脉导管与传统大口径胸膜腔引流管用于气胸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病人分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各60人,所选对象在病情、年龄等普通情况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6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B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大口径胸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不良反应(0)、卧床时间(2.6±0.9)d、住院总时间(6.8±1.3)d、引流时间(12.2±4.3)min、创口范围(0.2±0.04)cm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更佳,操作方便快速、创伤小、安全,与传统大口径胸管治疗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海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手术患者150例,将其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段血压及心率检测值相比较: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恢复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应用于患者手术治疗中,其能够有效调节给药浓度与控制药效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速,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曾柏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发病率高的一种疾病,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现已成为老年人卫生保健的一个主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静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着人们,其中的冠心病就存在较大的危害。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俗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基本病变是供血心脏血氧的冠状动脉发生内膜增厚,脂肪沉积和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官腔边窄,影响心肌血氧供应,产生一系列心脏病变,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塞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怎样才能有效的做好冠心病的预防呢?就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医生进行临床研究与探讨。对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重要的项目。冠心病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对未发生冠心病疾病的危险人群而言)、二级预防(对冠心病早期的患者而言)和三级预防(预防冠心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措施无论对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发危险人群都十分必要。冠心病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防止冠心病复发。冠心病的预防应该是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的进行防治,以下几点冠心病的预防有效。
作者:刘丽;王传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儿童糖尿病就是指儿童在15岁之前患的糖尿病。对于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护理和照料。本文将对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儿童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作者:马绍芳;白丽萍;尹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卵磷脂络合碘与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玻璃体混浊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给予观察组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给予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评分为(0.93±0.31)分,总有效率为93.75%,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卵磷脂络合碘应用于玻璃体混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患者依从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闫文彬;陈雪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腹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剖腹产的产妇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降低住院时间,减少护理工作的重复和失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上广泛应用。
作者:申屠晓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修复材料,分为陶瓷组20例、金属组20例、树脂组20例,对比三组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结果3个月、6个月后,陶瓷组口腔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00%、90.00%,明显高于金属组的85.00%、80.00%,树脂组的80.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陶瓷组松动或脱落、畸形、牙根纵裂、牙龈出血、牙周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金属组的30.00%、树脂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金属、树脂等口腔修复材料各摩擦性能各具优势,但陶瓷材料在磨耗方面表现优异的性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首选口腔修复材料。
作者:杨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难治性青光眼是指常规的滤过手术成功率低,手术预后较差的青光眼,又称为顽固性青光眼或复杂性青光眼。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性青光眼、、外伤的青光眼、无晶体或人工晶体性青光眼、视网膜脱落术后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等。难治性青光眼对一般青光眼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均不敏感。我院眼科采用巩膜间层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由于治疗方法先进,配合以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治疗效果较满意。术后患者的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稳定在正常范围的眼压达71.5%,而且部分患者的视力较前有所改善,我的个人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瑞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睑外伤合并颅眶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36例(37眼)上眼睑挫伤及破裂伤的临床资料。均为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结果:25例(26眼)眼睑挫伤中合并眶壁骨折18例(18眼),其中伴有脑脊液鼻漏10例(10眼),视力减退8例(8眼);11例(11眼)上睑破裂伤中有异物存留7例(7眼),合并眶上壁骨折4例(4眼)。结论:额部眉弓部外伤导致上眼睑肿胀、出血或瘀血时,应注意视力改变及前颅底骨折的合并症。
作者:杨特度;孙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骨折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骨折固定效果显著,减少对患者造成的疼痛,术后患者骨折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田增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从研究患者依从性的概念范畴出发,进而将其与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相结合,试图寻找将两者融合的佳点。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及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以及所制定的评价标准,绘制出患者依从性呈现出的曲线图,即PBC曲线。结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典型的PBC曲线呈现出双峰双谷的特性,在入院治疗初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治疗一段时期后会呈现相对的波谷状态,在进入主要治疗阶段之前,则会呈现出一个快速的波峰状态。在手术治疗以后又会出现快速下降趋势;经过一段时期的修养后开始逐步回升直到离院。结论患者依从性概念在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的各项工作均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
作者:张文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研究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将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骨科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40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40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5、24、72小时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各项指标的差异不明显,在麻醉之后的短期的认知功能方面出现差异。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顾客手术患者水平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张林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评价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治疗浅表慢性窦道伤口中的应用及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5月期间行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的60例浅表慢性窦道伤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在行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后均得到良好的效果并康复出院。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浅表慢性窦道伤口效果良好,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人费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优于常规换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病变,原因不明,随着病程延长,出现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闷胀感[1]。有损健康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本文应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内淋巴囊减压术前与术后MD患者的QOL,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提供及时、针对的心理行为干预,从而提高 MD 患者的QOL。
作者:谢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回顾分析349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寒战的主要原因有:术中、术后大量热能散失,造成体温下降;麻醉因素;手术室及复苏室温度偏低;输入室温中未加热的液体;心理及生理因素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在接触产妇时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尽量能在手术前做好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以消除恐惧心理;在秋冬及初春气温偏低季节,增加室温以预防热量丢失;术后返回病房时注意保暖,加盖被褥,并尽量缩短产妇返回病房途中的时间,缩短术前消毒时间,以减少热量散失;术前根据产妇具体情况给予镇静、催眠药,如手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以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热量散失;及时处理输液或输血过程中所致的致热源反应。
作者:孟繁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入院时 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性,入院15d后比较差异显著,P <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韦漫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缺陷不再进展48 h后,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使其功能尽早得到大限度的康复,有效降低致残率。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试验组FMA和M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能使残障的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作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急性危重病例,有全身症状并常伴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关节炎、皮肤损害、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病症。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有针对性的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干预方案报道如下。
作者:夏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