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用于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

张元清

关键词:芬太尼,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镇痛, 下肢骨科, 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口服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病房近2年共10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在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5%罗哌卡因3ml联合芬太尼5μg,手术完毕前30min 使用0.5%罗哌卡因5ml(含芬太尼10μg)。对照组在脑脊液流出后,予0.5%罗哌卡因3ml,手术完毕前30min使用0.5%罗哌卡因5ml。比较(1)两组患者在术后12h、24h和48h患者卧床静息时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总杜冷丁使用剂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h、24h和48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3±1.3分、3.1±0.5分、0.8±0.2分)、(6.2±1.4分、4.8±1.2分、2.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总杜冷丁使用剂量分别为14.6±5.7mg、27.5±6.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镇痛较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能更好的减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并减少杜冷丁的用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临床带教实习护士的体会

    为适应新的护理教学改革,提高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她们走出校园,迈向神圣的“白衣天使”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根据我院的情况,在带教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章丽君;黄广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花环、爱母环及Tcu220c三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避孕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收集自愿放置IUD避孕而无禁忌证的妇女480例,随机分为3组(花环组、爱母环组和TCu220c组),每组各160例,放置IUD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随访避孕效果及术后副反应情况。结果3组避孕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副反应比较,花环组副反应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IUD中避孕效果相似,其中花环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芬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腹胀的临床观察及处理体会

    总结应用尤创呼吸机患者并发腹胀的临床观察及处理体会。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并发腹胀的主要原因为患者配合不佳、肠蠕动减弱、低氧血症、感染及应用抗生素、低血钾。经积极对症护理后,43例腹胀明显缓解,4例腹胀无缓解,因病情危莺。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作者:魏方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家系报告

    目的:总结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rimary infantile glaucoma)的特征,常突变的基因,供同道借鉴。方法通过临床发现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rimary infantile glaucoma)家族性系统性疾病,分析发病特征,病情。结果与PCG相关的候选基因为CYPlBl、LTBP2和MYOC,已经明确4个PCG的致病基因位点,位于2q21上的GLC3A、位于1p36上的GLC3B、位于14q24上的GLC3C以及位于14q24.3上的GLC3D。结论PCG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要更多的PCG家系以便发现新的候选基因并且进行研究,探究PCG的发病机制,以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并终实现基因治疗。

    作者:付何云;李才锐;孙曙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且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目前约70%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而且大多数的IUD长期放置到绝经后才行取出。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体内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阴道、宫颈、子宫等都不同程度地萎缩,取器时因扩宫困难无法进入宫腔造成取器困难或取器失败。本院对96例绝经后要求取器的妇女,在术前给予舌下含服0.4mg米索前列醇片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高美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整体护理

    目的:评价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溃疡穿孔52例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无出血,幽门梗阻,再次穿孔出现,无死亡病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严重的急腹症,需要紧急处理。近年来,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断增加,所以,精湛的诊疗护理技术仍是现代护理的主旋律。

    作者:朱亚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黄疸运用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运用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持续蓝光照射;50例研究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其总有效率为92.0%,研究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后其总有效率为94.0%,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运用间歇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封春霞;纪小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HP相关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d;克拉霉素分散片1000mg/d;阿莫西林分散片2000mg/d,上述药物剂量均分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三联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7天,随后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d至1个月,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及HP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提高,优于单纯的西医三联疗法。

    作者:吴小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酶法和苦味酸法对朗道质控肌酐测定值的计较

    目的:分析苦味酸法和酶法哪种方法更加值得推广。方法:用苦味酸法和酶法对朗道898质控分别连续测定一个月肌酐值,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法相对于苦味酸法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酶法测定肌酐是当前实验室一种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鼻骨骨折诊断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经X线和二维扫描确诊为鼻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随后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影像图片观察诊断的精确性,并与二维扫描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二维扫描相比,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程度等。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鼻骨骨折的诊断中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的骨折状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勇;刘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于儿童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的研究综述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发展,在终末期肾脏病的患儿中接受血液透析人数在增加。在儿童进行血液透析前,准备好良好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重要的一步。本文现将作一篇关于儿童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及其进展方面的综述,尤其详细介绍———儿童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的分类、各种血管通路应用的优缺点、选择原则、护理发展方向。

    作者:梅彩云;高弼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巨大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巨大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巨大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总结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性将鼻息肉组织切除并顺利完成副鼻窦手术;术后复查出现并发症5例,经治疗均取得痊愈;全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1年以上门诊复查均未见鼻息肉复发。结论:在鼻内镜下运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减少巨大鼻息肉手术中及术后换药的出血、手术视野清晰、结构层次清楚、对鼻腔正常黏膜和结构损伤小,使术后鼻腔粘连和鼻息肉的复发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中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取西药抗感染联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BUN、SCr、CCr、血β-MG、尿β-MG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肾孟肾炎的疗效要优于单纯西药抗感染治疗,且肾功能恢复情况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芳;程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8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68例患者的护理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取合适的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玉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而提高我院整体的医疗水平。方法:本次研究病例,随机选择了在2013年8月—2014年10月这段时期内接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和分组,依次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从血糖控制状况、基本知识掌握度和患者满意度这三个方面对本次结果进行判定和比较。结果: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比实验组差,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也差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也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加入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建议推广。

    作者:邢丽;阿米娜·麦麦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防治进展

    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和治疗进展。结果,通过在孕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新生儿大剂量应用氨溴索等方法,可有效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的发育,促进PS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或者可在出生后及时补充外源性PS,都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NRDS。

    作者:聂宗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00例产妇产后访视结果分析

    产后访视是社区卫生机构做好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产后访视密切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各项体征变化,探讨产后访视在产后中的作用,协助做好产褥期保健,产妇和新生儿在产后访视中需要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发病率。方法:选500例产妇,产妇出院后,由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在产妇出院后3日内、产后14日和产后28日分别作3次产后访视,观察产妇的情况与婴儿的情况。结果:500例患者中共有15例发生了并发症,切口感染患者5例(1%),产后出血患者4例(0.8%),乳房相关疾病6例(1.2%);500例新生儿中有疾病者100例,其中新生儿黄疸(30例,6%)、湿疹(23例,4.6%),红臀(20例,4%),消化不良(15例,3%)与脐炎(12例,2.4%)。结论:产后的产妇与新生儿均有一定的特点,应针对特点进行防治。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一次性宫腔吸引套管用于初孕妇女无痛人流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一次性宫腔吸引套管用于初孕妇女无痛人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64例初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无痛人流术采用金属吸头,观察组无痛人流术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一次性宫腔吸引套管。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妇女术中麻醉剂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术中观察组的麻醉剂使用量、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要比对照组短,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孕妇女进行无痛人流时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一次性宫腔吸引套管疗效显著,该法能够有效改善妇女术中的相关临床指标,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作者:唐四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将近年到我院行剖宫产术的70例产妇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产科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增加舒适护理,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护效果。结果:施护后,观察组母乳充足者占88.57%,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68.5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泌乳时间、术后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全面、规范的舒适护理,可有效缩短泌乳时间、确保母乳充足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陈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抚触一种通过科学的指导来进行有技巧的触摸。新生儿护理人员运用自己的双手对婴儿全身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一定手法技巧的按摩,通过刺激皮肤的感受器来调整大脑皮层以及各脏器的生理功能,从而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抚触顺序为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后为臀部,良好的抚触手法有利于刺激全身的体表感觉器官、调整大脑皮层以及体内脏腑器官的各项机能,进而达到增加食量、促进生长等作用。

    作者:施小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