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武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透析患者的长期性血管通路,患者借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故血管通路又称为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肢体邻近动静脉血管通过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管通道,通常选择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通过血管通道,动脉血转流到静脉,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多,压力增高而扩张,形成动脉化血管逐渐变得粗大,透析时直接穿刺比较容易,为透析治疗提供方便,并保证足够的血流量。
作者:杨桂霞;吴清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肺炎采用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的应用的推广。
作者:浦江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难治性青光眼是指常规的滤过手术成功率低,手术预后较差的青光眼,又称为顽固性青光眼或复杂性青光眼。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性青光眼、、外伤的青光眼、无晶体或人工晶体性青光眼、视网膜脱落术后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等。难治性青光眼对一般青光眼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均不敏感。我院眼科采用巩膜间层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由于治疗方法先进,配合以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治疗效果较满意。术后患者的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稳定在正常范围的眼压达71.5%,而且部分患者的视力较前有所改善,我的个人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瑞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一一般护理.1迅速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前提,对口服中毒意识清醒者立即进行催吐,插胃管,清水彻底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异味,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并彻底清洗皮肤,以免毒物继续吸收,必要时手术切开洗胃,不应放弃洗胃;洗胃液的配置;生理盐水加入0.001%和0.008%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洗胃,可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并由此减少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生理盐水洗胃液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洗胃前后动脉压的下降。能有效地减少胃内毒物的进一步吸收,胃黏膜出血和并发症,,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无不良影响。洗胃夜温度在32至38摄氏度。快速和有效地插入胃管实施洗胃是抢救的关键。。胃管插入法是护理基本操作之一,广大护理工作者都能熟练掌握,在这就不在论述了。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体位因胃大弯位于左侧,水流方向与其一直,能充分稀疏胃壁上的毒物,使洗胃更彻底。对于清醒患者,患者自感不适时,可以变换体位。洗胃时注意经常适度压力逆时针按揉胃部,避免冲击式按压,避免在机器“进胃”时按压;血压稳定时方可经常变换体位。对于昏迷患者,应当经常观察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情况,及时更改体位解除或减少对气道的干扰,避免分泌物过多阻塞气道。要有预见性的准备抢救,操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心率,呼吸的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杨小玲;张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从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选取32例,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均接受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均很成功,仅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及时救治后都顺利出院,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9d。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是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玉;陈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甲亢突眼症属疑难病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依照“痰毒瘀郁诸邪致生本病”这一认识,根据“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的理论,运用化痰散结,活血消肿法组方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克谦;谢曜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收治的心脏病患者手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218例接受心脏病手术的患者中在住院期间重返重症监护室135例患者为实验组,没有重返监护室4083例为对照组,对患者心脏手术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伤口疼痛情况、肺部感染、心包填塞、心脏骤停、活动性出血以及神智情况等。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心脏手术后的实际情况得出,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原因包括患者出现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神智发生改变、产生活动性出血以及低氧血症等。结论:伤口疼痛情况、肺部感染、心包填塞、心脏骤停、活动性出血以及神智情况等因素是患者再次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原因,需要根据具体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办法。
作者:沈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螺旋CT小肠造影及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我院收治的45例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小肠造影及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敏感性为100%,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的敏感性为95%,两者联合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准确性为99%。结论:联合螺旋CT小肠造影及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同涛;马砚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重点探讨“医闹”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医闹”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于鹏;范俊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分析了超声在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的鉴别与诊断,为临床治疗女性盆腔以及卵巢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结合某医院真实病例,通过对50例患者的治疗以及愈后跟踪随访,对超声治疗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以及卵巢疾病的声像图例进行了总结。结果:盆腔结核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超声鉴别与诊断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时,声像图也较为复杂,超声诊断盆腔结核病理符合率较高。结论:超声可以有效的判断出盆腔结核病变波及周围组织与血管的关系,而且有着良好的疗效,还具有无创、安全等优点。盆腔结核的超声图像无特异性,对鉴别与诊断女性盆腔结核有着较高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影像依据。
作者:于铭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肺气肿并发肺炎高分辨率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肺气肿并发肺炎和30例单纯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CT和HR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气肿并发肺炎组与单纯肺炎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肺气肿并发肺炎病人中15例吸烟,占71%;单纯肺炎病人中5例吸烟,占17%。21例肺气肿并发肺炎病人的CT和HR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实变,实变内伴有假蜂窝征,少见支气管充气征;30例单纯肺炎病人表现为单发的叶段实变,实变内伴有空气支气管征,实变周围伴有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结论肺气肿并发肺炎与单纯肺炎有不同的HRCT表现,认识这些影像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晓如;闫达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手术室里所潜在的安全隐患与其相应影响因素,同时提出相关的改变方法,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主要根据在手术中所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我院收取的各类手术病患80例进行研究,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安全管理。结果:经过对比之后就会发现实验组中所发生的不良现象比对照组少,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更高。结论:手术室护理对于手术能够顺利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刘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PP方案化疗与单用P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 ce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紫杉醇175mg/㎡ d1+顺铂25mg/㎡ d1-3联用艾迪注射液100ml +5%GS 250ml静滴 d1-14, Q3w。对照组:紫杉醇175mg/㎡ d1+顺铂25mg/㎡ d1-3,Q3w。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评价生活质量,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5.71%和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78.57%和5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肝功能损害三方面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PP方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相关毒副反应。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据近年来统计,中国剖宫产率高,为46.2%[1],无指征剖宫产比例增多,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又称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以经期延长为主,伴随痛经、盆腔痛症状[2],目前没有统一的诊疗规范,手术治疗是根除本病的有效方法,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及阴式手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术式,本研究通过对阴式手术进一步改良,添加宫腔镜辅助,并对改良后术式及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进行了临床相关指标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成丽;曲凤占;赵小辉;刘海燕;张士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利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观察其对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采用鼻面罩,对两组患者全部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实施疾病治疗,同时观察组利用具备全面整体性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数变化状况、脱机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及焦虑情况等方面做出效果观察和比较,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经比较,P<0.05,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干预护理之后,观察组PaCO2为(6.8±1.3)kPa,PaO2为(10.7±1.6)kPa;对照组PaCO2为(8.7±1.6)kPa,PaO2为(8.8±1.6)kPa,经比较P<0.0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0%,对照组则为62%,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脱机时间为(33.15±8.94)d,观察组为(14.67±6.54)d,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观察组为0,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34.2%,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次效果观察得出,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针对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提升依从性,减少治疗所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升,被广泛应用。
作者:周月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内分泌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内分泌科患者的病历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内分泌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分泌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内分泌科患者护理满意度(8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分泌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仅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加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调动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雅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妊娠期亦称怀孕期,。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的过程。从妇女卵子受精开始至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除之间的一段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妊娠通常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约为280天。妇女妊娠后由于胎儿生长的需要,在胎盘激素的参与下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呼吸道、泌尿系的感染等。有的孕妇错误地认为胎盘是天然屏障,可以随意用药,妊娠期用药直接关系到母婴以后的健康。在此期间,妊娠母体由于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可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作用时间、药物在血液或组织内的半衰期,有导致药物蓄积和药物中毒的危险;而对于胎儿。由于尚处于发育过程的初阶段,器官功能不完善,如选择药物不合理,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胎儿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优孕、优生、优育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妊娠期用药需特别谨慎。而有些孕妇谈药色变,患病不肯用药,延误病情。孕妇要慎用药。但在妊娠过程中,患了疾病仍需合理治疗,否则延误病情,也会造成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妊娠期间,要正确对待用药问题。执业药剂师,临床医生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能及对孕产妇、胎儿的不良影响。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杨景娟;吴承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蛹虫草和枸杞口崩片的制备工艺。方法:进行制备工艺的选择、辅料筛选、发泡剂、矫味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方法。结果:确定蛹虫草和枸杞口崩片的制备工艺,采取直接压片法,优化处方为:蛹虫草和枸杞粉末各占25%,采取崩解剂MCC/CMC-Na/L-HPC/PVPP比例为2:2:1:3,占片剂43%,发泡剂枸橼酸:NaHCO3配比为0.8:1占药剂5%,矫味剂采用橙味和薄荷1:1比例,占片剂2%。结论:口崩片可以达到崩解要求,并且口感适宜。
作者:宋佳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妇科患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个人隐私,一些患者的个人隐私在治疗过程中十分容易泄露出去,为尊重患者及保护其隐私,不只是患者的权利,更是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的职责。医疗作为比较特殊的一个领域,难免会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为此,在确保医疗质量的情况下,保护好患者个人隐私,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已逐渐成为医护人员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妇科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对于广大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翟名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感染及交叉感染疾病的基本特点,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医院口腔科感染情况,总结口腔感染及交叉感染疾病的特点,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出现口腔感染及交叉感染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的医务人员没有树立强烈的消毒隔离意识,无菌观念不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在全面了解口腔感染以及交叉感染疾病特点的情况下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同时应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做到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降低口腔感染以及交叉感染疾病发生率。
作者:戴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