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江蕊;马慧慧;苏燕
目的:对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4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找出感染的原因,针对找出的感染原因加强基础护理工作。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的400例患者为观察组,统计这400例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并与对照组的统计结果做比较,得出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结果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25%,针对找出的感染原因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75%,与对照组相比,其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可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使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使就医环境让患者安全放心。
作者:候艳;高雅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分析了超声在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的鉴别与诊断,为临床治疗女性盆腔以及卵巢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结合某医院真实病例,通过对50例患者的治疗以及愈后跟踪随访,对超声治疗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以及卵巢疾病的声像图例进行了总结。结果:盆腔结核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超声鉴别与诊断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时,声像图也较为复杂,超声诊断盆腔结核病理符合率较高。结论:超声可以有效的判断出盆腔结核病变波及周围组织与血管的关系,而且有着良好的疗效,还具有无创、安全等优点。盆腔结核的超声图像无特异性,对鉴别与诊断女性盆腔结核有着较高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影像依据。
作者:于铭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研究长沙地区中学生的吸烟行为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长沙城区和郊区各抽取两个区的学校在校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区各抽取初中两所、高中两所,每所学校各年级分别抽取一班内50人,共计四区16所中学48个班级2400名学生。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中学生的个人基本资料、家庭基本资料以及吸烟动机、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长沙地区中学生吸烟率为8.7%(200/2290),其中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13.1%(169/1290)和3.1%(31/1000),吸烟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中学生吸烟的动机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心情郁闷、同伴唆使和好奇心,分别有88例、50例和48例,分别占44.0%、25.0%和24.0%。对吸烟中学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可见自我孤独感、高年级、男生、父母文化程度低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地区的中学生吸烟比例相对较高,且以存在自我孤独感的高年级男生为主。中学生吸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学历水平高低对于中学生吸烟的影响程度不同,周围亲朋和社会氛围支持是影响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对中学生吸烟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控,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作者:周瑛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近2年1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50例和开放手术组50例。分别采取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评价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中淋巴结清理数量、淋巴结阳性率、切缘阳性率。结果: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5±1.9小时、365.2±147.6ml、7.9±1.6天)、(5.3±0.7小时、874.5±254.6ml、9.4±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中淋巴结清理数量、淋巴结阳性率、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5±1.9个、24.2%、3.1%)、(5.3±0.7个、11.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相对于开放手术,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切缘阳性率低,淋巴结清除彻底。
作者:彭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有高压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死,脑出血等。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的全世界患者数高达1500万人,仅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另外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如何做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预防的研究与探讨,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促进人们的健康,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圆;姚家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原发性或继发性损伤所产生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症。作为目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认识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病因,发病机制,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闪玉珍;张云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取诺和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下降幅度明显更大,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用药后出现7例(15.22%)低血糖症状,观察组出现1例(2.17%),观察组的低血糖情况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降血糖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可有效控制糖尿病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张树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并随访成功的448例采用胸腔镜技术治疗的原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448例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组依据为术后有无复发。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等和患者的手术情况如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联合胸膜固定术的进行与否和患者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P <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发病部位、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时间和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术后的复发不具有关联性(P >0.05)。结论患者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是影响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气胸术后的密切因素。
作者:缪寿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龄初产妇妊娠及分娩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疾病及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初产妇妊娠及分娩过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而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徐巧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通过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颈部肿块有初步的诊断印象,如:①肿块所处的分区;②单发或多发;③实质性或囊性;④先天性或后天性;⑤原发性或转移性;⑥良性或恶性。同时,为判明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应注意是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作者:王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介入性治疗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指通过外周血管,将特殊的导管及装置,沿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部位,进行药物治疗或替代外科手术治疗。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前的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愉快地接受介入治疗和心理护理[1]。介绍了心内科介入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介入病人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和人性化护理。
作者:鲁雪梅;瞿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随着交通负荷及国民车辆使用数量的急增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严重创伤患者也呈急速增长态势。本文就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研究分析。方法首先本文针对限制性液体复苏给出了详尽的概念,而后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的研究、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得出结果,并在后给出在此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本研究方向指明继续前进的目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应于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休克病人将获得更好的全面效果。结论虽然对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休克病人治疗中的应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对它的研究和认识仍停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将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究。
作者:司金春;白二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软组织挫伤的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软组织挫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消炎散组(n=30)与对照组(n=30),前者应用消炎散,后者使用消炎止痛膏,对比两组患者止痛时间、消肿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消炎散组患者消肿时间与止痛时间分别为(4.84±1.12)d、(3.65±0.97)d,对照组患者消肿时间与止痛时间分别为(6.88±1.43)d、(5.76±1.23)d;消炎散组痊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6、12、2,对照组痊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1、14、5,前者治疗有效率为93.3%,优于后者的83.3%,无论是在消肿时间、止痛时间还是在治疗有效率上,消炎散组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软组织挫伤患者,采用消炎散可以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挫伤位置的疼痛与肿胀,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杜友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和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检测各项血液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血液检验,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正常人群,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相关血液检验指标作为基本依据,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刘伟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10例产后出血的孕妇,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2小时内出血的孕妇有87例,24小时内出血的孕妇有100例,孕妇的年龄越低,产后出血的几率也越低,阴道分娩的孕妇产后出血的几率只有4.06%,而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几率达到了14.59%,而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胎盘滞留、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妊娠高血压等,都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能够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子宫手缩乏力是主要的因素,在实际的生产中,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产后出血。
作者:罗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文致力于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作为临床应用依据。方法:笔者从本院中选取100例患者,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B组5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A组适用,腰硬联合复合麻醉在B组适用。采用指标有术前、术后以及术中指标,并进行跟踪监测。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比较指标之间的区别,并且根据不同的时间点,对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掌握。结果:进行对比的指标有组心率、呼气二氧化碳,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数据,可发现,A组即全麻组两项指标均高于腰硬联合麻醉。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HR、PET-CO2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气腹5分钟、气腹10分钟HR、PET-CO2的值,都高于腹前。
作者:谭美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科共开展各种心血管介入治疗术650例,现就其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陶春容;王捷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状况,为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9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评估,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统计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95例患者中,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91.6%和78.9%;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98.6%,无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85.0%。结论: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不合理。NRS2002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可以指导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使用。
作者:楼巧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因素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6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随访1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ort-mann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Port-mann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Port-mann 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11%vs76.3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建伟;边双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36例眼科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11例,护理有效的6例,护理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5例,护理有效的7例,护理无效的6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胡家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