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

郭志刚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住院所用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48%);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指标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双腔气管插管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喉麻管表面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双腔气管插管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6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并需要行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S)和对照组(D)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行右美托咪定0.75μg/kg静脉泵注10 min,并在插管时用喉麻管将2%利多卡因1 mg/kg行声门上,声门下表面麻醉.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应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10 min,并在插管时用喉麻管将2%利多卡因1 mg/kg行声门上,声门下表面麻醉.观察两组入室后(T0)、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 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诱导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在T 1、T 2、T 3和T 4的HR、SBP、DBP和MAP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0、T5时段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2%利多卡因1 mg/kg喷喉表面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0.75μg/kg静脉泵注10 min能够降低双腔气管插管引发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古学东;钟祖凌;陈亮;古小平;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晚期妊娠合并胆道包虫病致胆总管穿孔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4岁,系西藏堆龙德庆县农民,因停经8月余,腹痛、腹胀5 d,心慌气促3 d,于2016 年7月10日入院(孕2 产1 存1 ,末次月经:2015 年11月? 日,预产期2016 年8 月,孕期行不定期产检3次). 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肛门排气正常. 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及处理不详,腹痛加重并扩散至全腹,伴下腹阵发性疼痛,无阴道流血、流液. 3d前出现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转至拉萨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晚期妊娠并心衰,给予强心、利尿处理后,心慌、气促稍有缓解后转至我院. 患者既往无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史,发病前无外伤史. 入院查体:体温:37. 4℃,脉搏 122 次/min,呼吸 26 次/min,血压108/75 mmHg,急性痛苦面容,贫血貌,精神差,不能平卧. 巩膜无黄染,心率122 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 腹部膨隆明显,全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微弱. 宫底脐与剑突之间,宫高28 cm,腹围96 cm,可扪及不规律宫缩.HGB:94 g/L, WBC 8. 94 × 104/L, N 92%, CRP >200 mg/L,DBIL 16 μmoL/L,ALB 23g/L,AKP 349 Iu/L, TBA 12. 9 μmoL/L. 腹部彩超:显示部分肝脏,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内未见占位,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腹腔积液. 产科B超:宫内单活胎、胎盘位于后壁厚约7 cm(正常胎盘厚度为1~3 cm [1] ) ,臀位、孕约8月;羊水偏少(羊水指数6. 3 ). 胎儿电子监护:胎心180次/min. 入院诊断:( 1 )孕8月余孕2产1存1臀位宫内单活胎;(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先兆早产;(4)妊娠合并心衰;(5)胎儿宫内窘迫;(6)羊水偏少;(7)胎盘早剥? (8)低蛋白血症;(9)感染性休克?

    作者:魏建耿;黄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舒敏之星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敏之星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观察组(给予舒敏之星联合红光治疗)41例,对照组1(给予舒敏之星治疗)29例,对照组2(给予红光治疗)20例.5周后观察临床效果,随访1个月追踪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5.37%,对照组1有效率62.07%,对照组2有效率60.00%.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4.88%,对照组1复发率10.34%,对照组2复发率15.00%,3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舒敏之星联合红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杨洪秋;何国慧;邓映;杜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住院所用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48%);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指标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包装温泉泥疗联合电疗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包装温泉泥疗联合电疗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骨关节炎患者156例,采用小包装温泉泥疗加电疗进行治疗10天(一个疗程),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4%(152/156).结论 小包装温泉泥疗联合电疗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韩畅;刘增宇;何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初探跨区基地化训练中野战病历的管理

    野战病历是病历的特殊形式,是战时军队医疗后送机构记载和传递伤病员信息、伤病情况、处置措施及救治过程的医疗文书.我院野战医疗队参加跨区基地化训练,发现目前使用的制式野战病历在运用与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野战病历进行修改补充,在同期考核中取得很好效果.野战病历的设计及管理应适应现代战争模式及医疗技术、病案管理的发展.依据病历书写、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补充完善,以达到及时、快速、准确、便捷、全面及可利用性的目的.

    作者:倪静;蔡文军;孟艳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ETV组,n=57)和拉米夫定(LVD组,n=57).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g,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给与拉米夫定片100 mg,口服,1次/d,两组分别治疗4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点测定两组的ALT和HBV DNA值,记录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例数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ALT、HBV DNA定量值均下降;与LVD组比较,治疗12、24周时ETV组的ALT、HBV DNA定量值下降,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但拉米夫定耐药性高,恩替卡韦在恢复肝功能及降低HBV复制的效果优于拉米夫定.

    作者:程波;普布扎西;柏争鸣;郭鹏涛;大单增;王绍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

    目的 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对照A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治疗,对照B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在一般手术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优于对照A、B两组患者(P<0.05),对照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显著区别于其余两组(P<0.05);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和对照B组患者手术一次成功率均达100.00%,高于对照A组患者的64.00%(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100.00%且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区别对照A、B组患者(结石清除率84.00%、90.00%,并发症发生率16.00%、24.00%)(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A、B组患者的84.00%、88.00%(P<0.05).结论 RLU、URL、MPCNL均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途径.URL损伤较小,但一次成功率较低;MPCNL成功率高,但手术风险大;RLU则同时兼备损伤小、成功率高的优点,且治疗费用低、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吴保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技巧的探讨

    目的 探讨LISS钢板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LISS钢板微创切开复位固定股骨远端C型骨折24例,对复位固定技术、术后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24例全部愈合,按照Merchan评分标准:优3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5%.结论 运用手术技巧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是膝关节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章维新;孔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BIS监测指导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3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5~80岁,ASAⅡ~Ⅲ级,受教育年限≥6年,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7分,随机分为3组:BIS监测指导麻醉浅麻醉组(B1组)、BIS监测指导麻醉深麻醉组(B2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每组各45例.B1组患者维持麻醉深度指数在50~60,B2组患者维持麻醉深度在40~50,C组患者按照麻醉医师的传统经验实施麻醉.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麻醉,通过对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空浓度的调控,使患者麻醉深度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于术前1d、术后第1d、术后第3d对3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量表测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况.结果 B1组患者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维持过程中脑电监测指导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麻醉组,适合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BIS监测区间可能是50~60.

    作者:杨红梅;夏炳春;唐毅;陈赐波;吴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波理疗联合PPI、助胃动力药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波治疗联合PPI、助胃动力药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效果.方法 选取NER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PPI+助胃动力药治疗NER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超声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症状积分减少,显效率达20%,有效率达83.3%;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症状积分明显减少,显效率达33.3%,有效率达93.3%.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并且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波治疗联合PPI、助胃动力药治疗NER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静;黄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析高原红细胞增多与血尿酸的关系

    目的 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对血尿酸(UA)水平的影响,为高原地区研究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刚进藏新兵99名,将其分为0月(对照组)和1、2、6、12个月(观察组),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GB)及血尿酸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各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观察组血尿酸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尿酸水平变化与高原红细胞增多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因素之一.

    作者:刘成海;吕国志;吴彦民;杨聪;杨五洪;文朝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胆管囊腺瘤诊治进展

    肝胆管囊腺瘤是一种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罕见良性肝脏肿瘤,虽然它被称为良性肿瘤,但是它有向恶性肿瘤转化的潜能.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1887年先由Hueter报道,目前治疗该病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前诊断该疾病仍存在困难和争议.全文将从肝胆管囊腺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技术、病理学诊断、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田志良;秦春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对患者术中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对患者术中满意度、舒适度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手术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专科护士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术中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29.53±7.20)显著低于对照组(33.45±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舒适度评分(8.63±1.76)显著高于对照组(6.3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总满意度(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术中满意度.

    作者:朱丽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武宁县300例孕前优生检查与婚前检查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孕前优生检查和婚前检查对于优生优育发展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服务站2014年7月-2015年7月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和婚前检查人员各150例进行分析,婚前检查主要是对生殖器官、遗传病、基本健康情况等检查,孕前检查指的是在计划怀孕前5个月对夫妻身体状态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150例婚前检查人员发现:4例乙型肝炎、2例肺结核、5例高血压.150例孕前检查人员发现:阴道炎11例,宫颈糜烂3例,巨细胞病毒阳性1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阳性2例.对于检验出疾病的人员要给予对症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劝导其等待疾病治愈后再结婚;备孕夫妻要严禁烟酒,避免接触农药、放射性物质、猫狗等绒毛宠物,从而减少细菌感染,避免化妆、烫染发等,可以在怀孕前服用叶酸治疗.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对于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意义,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婚检、孕检率,从而提升新生儿出生的安全性.

    作者:夏琳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甲状旁腺全切加胸锁乳突肌内移植治疗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胸锁乳突肌内移植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资料,比较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PTH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术后3个月、6个月PTH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1天血钙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血钙稳定,术后1天临床病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甲状旁腺全切加胸锁乳突肌内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且无明显后遗症.

    作者:熊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检测BNP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肝硬化患者检测BNP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4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型钠尿肽(BNP)水平检测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BNP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肝功能Child分级来看,级别越高BNP水平越高,C级和A级、B级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消化道出血、贫血、肾功能异常以及肝硬化腹水会使肝硬化患者的BNP的水平提高.结论 BNP水平能够反应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BNP水平会受到消化道出血、贫血、肾功能异常以及肝硬化腹水的影响,需对这些因素引起重视.

    作者:黄耀东;陈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社区护理对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社区护理对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4—2016年我院为7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提供优质社区护理服务,对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值、FCV(用力肺活量)值、SpO 2(血氧饱和度)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后,第1个月和第2个月患者FEV1值、FCV值、SpO 2值无明显改善,第3个月、第6个月患者FEV1值、FCV值、SpO 2值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优质社区护理服务能明显改善高原地区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

    作者:刘艳;刘美亚;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肉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是一种多因素和多基因协同作用、经过多个阶段终形成的极其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对骨肉瘤的认识逐渐上升到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探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外已有大量的相关文献提出了骨肉瘤多个可能的信号通路,靶向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等.本文主要从骨肉瘤的分子机制,免疫系统分子靶向治疗,骨代谢涉及的细胞外及细胞间的信号通路,以及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运输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

    作者:陈校国;肖扬;伍旭辉;张朝贵;李健;潘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肿瘤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职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防护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工作的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超过2年以上,B组护理人员无接触化疗药物史.对两组护理人员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损害、脱发、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异常生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护理人员神经系统症状(30.0%)、皮肤损害(47.5%)、脱发(55.0%)、骨髓抑制(25.0%)、消化道症状(20.0%)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护理人员神经系统症状(10.0%)、皮肤损害(20.0%)、脱发(25.0%)、骨髓抑制(5.0%)、消化道症状(2.5%),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人员异常生育发生率(7.5%)与B组护理人员异常生育发生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对肿瘤化疗药物防护教育,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能有效减少肿瘤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危害,保障护理人员健康安全.

    作者:肖玉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