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高玲;丁文莉
皮肤色泽取决于色素颜色及量的多少,色素沉着是皮肤或黏膜的色素颜色加深和色素量的增加。若色素沉着位于暴露部位,给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学习质量。现就近年来对遗传性色素性疾病的基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朱羽君;陈德宇;刁庆春;杜宇;史丙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鹏;杨华;程翔;王川;梁尚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合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肩负使命与新疆特殊地理、人文环境,总结边疆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急救训练模式。包括医疗救援队的迅速组织、强化团队协作、熟悉抢救预案、按计划体能训练及模拟不同灾害环境下的批量伤病员急救处置运送训练,从而提高医疗救援队应急救治能力。
作者:敖其;列才华;李志枚;雷权;沈开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科研工作是推动医学学科发展、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促进医疗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边防部队医学科研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边防部队卫生工作的整体建设水平。为改善边防部队医学科研工作现状,应不断更新理念,大力培养边防部队科研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边防部队卫生工作的需求。
作者:赵东海;曲海燕;叶常青;胡赟;李全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锐30治疗,观察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法停用原治疗方案,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结果未联合口服降糖药占53.2%,联合1种口服降糖药占19.7%,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占18.0%,联合3种口服降糖药占9.1%。结论采用诺和锐30每日3次皮下注射治疗,安全、迅速、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钟玉萍;陈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护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370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护理,为日后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帮助。结果男女之比为1.4:1,在本次研究中,消化性溃疡183例(49.5%),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94例(25.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6例(15.1%),恶性肿瘤21例(5.7%),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1例(3.0%),血管畸形5例(1.4%)。其中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恶性肿瘤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其中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的病因。此外,及时采取正规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李倩;张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例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抗感染、中医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对EPII的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24例,治愈患者中有2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1例经二次手术后出现肠瘘,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16±2)天。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保守治疗疗效肯定,是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云钊;张海;林大东;杨和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Fas/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蛋白质,在体内多种细胞均有表达,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可诱导表达Fas的靶细胞凋亡,该系统在人体细胞凋亡、免疫自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紊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现就Fas/FasL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燕(综述);李晓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段脊髓的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作者:秦慧慧;王文春;葛杜鹃;庞日朝;李蓓;袁青;柯晓华;刘素贞;刘建成;崔银洁;张安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川藏公路运输线(简称川藏线),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被称为全国十大夺命路段之一。其平均海拔高、山高坡陡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恶劣、风力强、气候变化急骤、自然灾害多的自然条件造成了川藏公路运输线交通事故伤的多发性,同时,其沿线医疗技术水平薄弱、医疗资源有限、伤者运输环境复杂等情况,增加了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救治难度。我们结合多年的交通事故伤救治体会对交通事故伤急救中心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玉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死亡,手术过程顺利,脑及右上肢停循环6~7 min,左上肢及降主动脉停循环29~40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90~106 min,体外循环时间135~200 min。术后64排CTA显示2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外左侧少量血流流向降主动脉,3个月时已经消失;二次开胸止血2例,与血管吻合无关。术后1周及3个月CTA显示支架血管位置满意,各头臂血管血流通畅。结论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术中置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易冰;于凤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脊柱内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切口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和局部疼痛等,血液学及细菌学检查确定有无细菌性感染;所有患者在诊断切口深部感染明确后,全部行切口拆开,清创,闭式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的治疗。结果随访4个月~3年,平均2.1年。闭式冲洗引流后7日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后拔管4例,7~14日拔管13例,14~21日拔管9例;引流后21日,全身症状消失、血常规、CRP、血沉正常后停用抗生素13例,36日停用抗生素13例。5例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1年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断钉与断棒。结论联合敏感抗生素加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有利于及时控制感染,疗效肯定且没有必要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材料。
作者:周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约占卒中患者的15%,有早期神经功能不稳定和恶化的倾向及风险,1个月内死亡率40%,1年后75%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残疾或死亡[1-2]。脑出血(ICH)赋予了更高的死亡率,其治疗干预措施,目前主要集中在支持治疗和二级预防,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任何一个急性干预、改善功能的措施[3]。血肿扩大是患者早期恶化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4]。识别和预防血肿扩大对治疗脑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5]。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文献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任泗昌(综述);曾宪容(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已经失去功能的关节切除和修整,放置特定的人工关节使其重新获得功能,解除病人疼痛,多用于骨性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部位的骨肿瘤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性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1%~85%[1],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患者,在抗凝、溶栓等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栓脱落引起心、脑、肺栓塞等并发症[2-3],危险性较高。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分析,全身危险因素评估,采取恰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显得非常有必要。现将我科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敏;孙丽娟;阳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整个作战体系较传统作战发生了深刻变革,随之带来卫勤保障的与时俱进。我院依据常规导弹部队机动作战、跨区作战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精心筹划组建应急医疗队,提升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快速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完善总结出常规导弹部队应急医疗队卫勤保障应具备快速、机动、重点、整体保障能力。
作者:吕耀龙;宗大伟;贺军;靳巍;张志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行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放射防护等。结果所有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其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及术后短期穿刺部位疼痛、麻木,但经过适当的护理均可减轻或消除。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微创介入法,我们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确保治疗成功。
作者:吴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是评价主动脉瓣病变的新方法。本文综述RT-3DE评价常见主动脉瓣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研究进展,总结现有RT-3DE技术评价不同类型主动脉瓣病变瓣膜形态、运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研究结果与主动脉瓣病变治疗相关研究现状。
作者:张魁(综述);尹立雪(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此文提出了卫生士官培训应进行分类分级培训的观点;总结分析了当前卫生士官分级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规范卫生士官有关概念、普及提高法规制度的认识、完善顶层规划、建立培训内容分级体系、严格贯彻落实制度法规等。
作者:许崇亮;支国成;贺森;刘洪亮;彭海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预约门诊的现状分析,探讨制约预约门诊挂号发展的原因,提出较为合理的门诊预约挂号方法。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现地查看和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获取挂号患者的各项信息及挂号数据并分析。结果传统就医思想与预约门诊发展不协调、硬件基础设施与病患日益增多不适应、医生出诊时间与考核机制完善不统一和预约门诊失约率与资源优化配置不匹配等诸多因素造成预约挂号率低。结论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多措并举优化预约挂号流程、完善机制激励医生积极出诊和创新手段改善门诊失约现状能够有效提高预约就诊率。
作者:鲜龚雪;王魁英;刘建华;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P27及AIF都能促进细胞凋亡,其在细胞内表达的高低及表达的位置不同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P27及AIF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在肿瘤中表达的情况及其对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对策。
作者:赵正飞(综述);徐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