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张眉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措施对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条灸其定喘穴,比较两组的疗效、气道功能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功能的改善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作者:余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Fas/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蛋白质,在体内多种细胞均有表达,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可诱导表达Fas的靶细胞凋亡,该系统在人体细胞凋亡、免疫自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紊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现就Fas/FasL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燕(综述);李晓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s)为一种跨膜转导蛋白,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及某些上皮细胞表面,通过识别体内、外特异性配体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由此可见,TLRs信号激活本是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但如果其信号过度活化则可打破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TLRs的种类、配体及相应的信号通路,主要探讨了TLR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及治疗前景。
作者:钟大鹏(综述);艾智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鹏;杨华;程翔;王川;梁尚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人类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病,2011年全球DM患者约3.66亿人,2030年可能会增加到5.52亿[1]。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居世界首位[2]。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在全球呈高速增长的趋势,已成为21世纪全球大的卫生挑战。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β细胞分泌缺陷是T2DM发病机制的两个主要环节。了解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是进行T2DM预防及治疗的前提。本文对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廷伟;陈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合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肩负使命与新疆特殊地理、人文环境,总结边疆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急救训练模式。包括医疗救援队的迅速组织、强化团队协作、熟悉抢救预案、按计划体能训练及模拟不同灾害环境下的批量伤病员急救处置运送训练,从而提高医疗救援队应急救治能力。
作者:敖其;列才华;李志枚;雷权;沈开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周围支撕脱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和两年内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4%和56.8%(P<0.05)。结论采用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吕道志;陈安;玉丽建;覃毅;周进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各75例,防治组出生后24 h内开始口服茵陈五苓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疗程为5d,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TCB值、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情况。结果防治组第3d开始TC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防治组黄疸持续时间及胎便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茵陈五苓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有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作用。
作者:李波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死亡,手术过程顺利,脑及右上肢停循环6~7 min,左上肢及降主动脉停循环29~40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90~106 min,体外循环时间135~200 min。术后64排CTA显示2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外左侧少量血流流向降主动脉,3个月时已经消失;二次开胸止血2例,与血管吻合无关。术后1周及3个月CTA显示支架血管位置满意,各头臂血管血流通畅。结论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术中置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易冰;于凤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例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抗感染、中医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对EPII的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24例,治愈患者中有2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1例经二次手术后出现肠瘘,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16±2)天。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保守治疗疗效肯定,是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云钊;张海;林大东;杨和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此文提出了卫生士官培训应进行分类分级培训的观点;总结分析了当前卫生士官分级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规范卫生士官有关概念、普及提高法规制度的认识、完善顶层规划、建立培训内容分级体系、严格贯彻落实制度法规等。
作者:许崇亮;支国成;贺森;刘洪亮;彭海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行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放射防护等。结果所有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其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及术后短期穿刺部位疼痛、麻木,但经过适当的护理均可减轻或消除。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微创介入法,我们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确保治疗成功。
作者:吴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段脊髓的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作者:秦慧慧;王文春;葛杜鹃;庞日朝;李蓓;袁青;柯晓华;刘素贞;刘建成;崔银洁;张安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都低于8分,除2例死亡外,32例患者进行开颅减压、清除血肿、颅骨碎片、去骨瓣减压。结果恢复较好的患者19例(63.3%);轻度残疾8例(25.0%);重度残疾4例(12.5%);植物生存1例(3.0%)。结论对高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应抓紧时间,尽快行开颅减压手术,早期改善脑水肿。术后加强观察,合理药物治疗,及时调整给氧方式,尽早开展高压氧治疗,防止二次脑损害的发生,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耿涛;赵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约占卒中患者的15%,有早期神经功能不稳定和恶化的倾向及风险,1个月内死亡率40%,1年后75%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残疾或死亡[1-2]。脑出血(ICH)赋予了更高的死亡率,其治疗干预措施,目前主要集中在支持治疗和二级预防,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任何一个急性干预、改善功能的措施[3]。血肿扩大是患者早期恶化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4]。识别和预防血肿扩大对治疗脑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5]。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文献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任泗昌(综述);曾宪容(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整个作战体系较传统作战发生了深刻变革,随之带来卫勤保障的与时俱进。我院依据常规导弹部队机动作战、跨区作战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精心筹划组建应急医疗队,提升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快速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完善总结出常规导弹部队应急医疗队卫勤保障应具备快速、机动、重点、整体保障能力。
作者:吕耀龙;宗大伟;贺军;靳巍;张志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军队护理人员是军队医院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部队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管理和使用这些人才,使之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发挥大效率,在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之际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及管理谈几点看法。
作者:段玉琴;李嘉颖;陈邱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12年11月,我们收治了一例右大腿截肢术后残端碎骨残留、感染、髋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3岁,因右大腿截肢术后残端伤口红肿、疼痛、流脓5个月于2012年11月13日收入我科。6月前患者不慎右小腿受伤,外院急诊在全麻下行右小腿清创、胫腓骨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右小腿坏死,一周后在全麻下行右大腿截肢术,术后反复出现伤口流脓、疼痛,且从伤口内挤出两块约米粒大小的碎骨块,为彻底治疗,遂到我院就诊。专科情况:右大腿中段以远缺失,残端有一长约1.5cm伤口,周边皮肤红肿,内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流出;髋关节轻度挛缩畸形;X线片提示:右股骨残端有碎骨块残留。入住我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伤口换药等对症处理;于2012年11月2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大腿残端碎骨清除、修整术,手术顺利,病变部位处理彻底,达到术前预期效果;术后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局部理疗、抗感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功能锻炼等治疗与护理。2012年12月2日转康复病房治疗,2013年1月10日出院回家自行做康复锻炼,2013年4月5日前来复查,残端伤口已完全愈合,挛缩的关节已矫正,考虑装配义肢。
作者:王潇;高玲;丁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后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4月竞聘责任组长前、后8个月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考评。结果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后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合格率、重危病人及一级护理合格率、病区环境管理合格率、护理文书质量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急救器材药品合格率、住院病人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陪护率、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护士专业理论考核合格率11个方面的护理工作质量都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优质护理在病房中开展。
作者:孙丽娟;阳娟;叶敏;杨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4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天入院诊治。患者于4天前吞服大量异物,3天前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并逐渐出现头昏、全身乏力、出冷汗,无寒颤高热。查体:T 36.0℃, P 124次/分,R 26次/分,BP 75/50mmHg,精神差,全身湿冷,面色苍白,腹部饱满,未见明显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中腹部及左侧腹部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10~12次/分,无明显气过水声。门诊腹部立位片:中上腹部见多个液气平面,大液气平面长约4cm,左侧降结肠区肠腔内见明显异物影。影像学诊断:(1)考虑体内藏毒;(2)肠梗阻,建议短期复查。经门诊胃肠减压,反复结肠灌洗后症状无减轻,遂于静脉补液同时急诊行肠镜检查。进镜见:降、乙状结肠、直肠有30余粒2cm×5cm的条柱状异物,肠镜下经圈套器取出,肠腔内剩余异物由患者自行排除体外。经肠镜下异物取出术后,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第二日复查腹部立位片示:与前片比较,未见明显肠梗阻。
作者:李春霞;侯文锋;孙佳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