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涛;赵青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镜探查的价值。方法研究近3年来本院进行的5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在术中均进行详细的腹腔镜探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胆囊本身病变外,探查出腹腔内其他病患79例,探查阳性率为15.1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68%(22/206);女性患者探查阳性率为18.10%(57/315)。男女探查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324,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组,39岁以下探查阳性率为7.14%(7/98),40~5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16.23%(37/228),6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为17.95%(35/195),39岁以下年龄组患病率与其他两组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46和6.202,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仔细的探查十分必要。且女性患者探查阳性率大于男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探查阳性率大于39岁以下患者。
作者:薛林;李伟;张铭;杨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给予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选择一种相对佳的重建方式,以期减轻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法以任意词“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等,通过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近4年文献。结果总共检索出文献42篇,其中临床研究18篇,前瞻性研究12篇,综述8篇,基础性研究4篇。结论(1)RY是全胃切除术后常使用的重建方式,空肠间置及双通道重建效果较RY更佳,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2)对于能根治性切除且可能长期生存的患者,可尽量选择保持十二指肠通道连续的“贮袋”代胃重建方式,晚期胃癌患者可选择尽量简单的重建方式或者给予单纯的短路手术;(3)各种“贮袋”代胃重建可以改善病人术后早期的营养状态,维持体重,提高生活质量。而对于是否保留十二指肠通道的连续性仍有争议。
作者:王明佳;周航宇(综述);姜淮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正畸治疗带来的疼痛一直困扰着正畸医生,如何有效减轻正畸疼痛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弱激光照射在正畸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对弱激光照射减轻正畸疼痛的生物效应、缓解疼痛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荟忆(综述);袁小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段脊髓的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作者:秦慧慧;王文春;葛杜鹃;庞日朝;李蓓;袁青;柯晓华;刘素贞;刘建成;崔银洁;张安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Bcl-2(B细胞淋巴瘤因子2)是重要细胞凋亡基因及调节蛋白,它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细胞增生的调控,对于延长细胞寿命起重要作用。其激活或超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多重耐药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Bcl-2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付倩梅(综述);李晓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军队护理人员是军队医院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部队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管理和使用这些人才,使之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发挥大效率,在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之际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及管理谈几点看法。
作者:段玉琴;李嘉颖;陈邱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托下颌法辅助光棒气管插管作一初步评价。方法100名实施择期骨科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光棒下经口气管插管:A组托下颌法辅助组和B组常规光棒插管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后行插管操作。观察指标:(1)术前测量张口度(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并评定Mallampati分级。(2)操作情况:置管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气管插管所致并发症:口齿损伤,咽喉疼痛等。(3)纤支镜通过鼻咽通路观察咽喉部组织对插管操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终均获成功,三次以内尝试操作的总成功率均为100%。未见明显并发症。置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 P<0.05);一次成功率A组高于B组( P<0.05);纤支镜评分A组影响插管操作情况明显低于B组( P<0.05)。结论托下颌法辅助光棒经口气管插管可显著的提高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
作者:左安定;颜勇军;钟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皮肤色泽取决于色素颜色及量的多少,色素沉着是皮肤或黏膜的色素颜色加深和色素量的增加。若色素沉着位于暴露部位,给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学习质量。现就近年来对遗传性色素性疾病的基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朱羽君;陈德宇;刁庆春;杜宇;史丙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AR流行率有全球性逐年增加的趋势,影响全球10%~25%的人群[1],我国11个中心城市电话问卷调查显示,AR患病率约为11%[2]。临床上AR以鼻塞、鼻痒、频繁发作的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为主要特征,症状持续发作或伴有鼻息肉及黏膜息肉样变的患者还会引起头痛、嗅觉减退的症状。AR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依照患者发病有无季节性特点可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治疗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致敏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3月采用综合性手术治疗难治性AR,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云峰;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符合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入院后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4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的治疗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降低了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骆艳杰;王维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合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肩负使命与新疆特殊地理、人文环境,总结边疆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急救训练模式。包括医疗救援队的迅速组织、强化团队协作、熟悉抢救预案、按计划体能训练及模拟不同灾害环境下的批量伤病员急救处置运送训练,从而提高医疗救援队应急救治能力。
作者:敖其;列才华;李志枚;雷权;沈开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均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吸痰,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第3天复查血常规、第7天复查胸片,对比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氧合指数、抗生素疗程、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天后实验组血常规及氧合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7(78.3%)人肺部阴影面积缩小≥50%,与对照组29(43.3%)人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抗生素疗程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脑卒中后吸人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吸痰管吸痰,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护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370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护理,为日后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帮助。结果男女之比为1.4:1,在本次研究中,消化性溃疡183例(49.5%),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94例(25.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6例(15.1%),恶性肿瘤21例(5.7%),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1例(3.0%),血管畸形5例(1.4%)。其中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恶性肿瘤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其中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的病因。此外,及时采取正规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李倩;张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川藏公路运输线(简称川藏线),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被称为全国十大夺命路段之一。其平均海拔高、山高坡陡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恶劣、风力强、气候变化急骤、自然灾害多的自然条件造成了川藏公路运输线交通事故伤的多发性,同时,其沿线医疗技术水平薄弱、医疗资源有限、伤者运输环境复杂等情况,增加了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救治难度。我们结合多年的交通事故伤救治体会对交通事故伤急救中心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玉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措施对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条灸其定喘穴,比较两组的疗效、气道功能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功能的改善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作者:余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预约门诊的现状分析,探讨制约预约门诊挂号发展的原因,提出较为合理的门诊预约挂号方法。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现地查看和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获取挂号患者的各项信息及挂号数据并分析。结果传统就医思想与预约门诊发展不协调、硬件基础设施与病患日益增多不适应、医生出诊时间与考核机制完善不统一和预约门诊失约率与资源优化配置不匹配等诸多因素造成预约挂号率低。结论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多措并举优化预约挂号流程、完善机制激励医生积极出诊和创新手段改善门诊失约现状能够有效提高预约就诊率。
作者:鲜龚雪;王魁英;刘建华;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12年11月,我们收治了一例右大腿截肢术后残端碎骨残留、感染、髋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3岁,因右大腿截肢术后残端伤口红肿、疼痛、流脓5个月于2012年11月13日收入我科。6月前患者不慎右小腿受伤,外院急诊在全麻下行右小腿清创、胫腓骨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右小腿坏死,一周后在全麻下行右大腿截肢术,术后反复出现伤口流脓、疼痛,且从伤口内挤出两块约米粒大小的碎骨块,为彻底治疗,遂到我院就诊。专科情况:右大腿中段以远缺失,残端有一长约1.5cm伤口,周边皮肤红肿,内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流出;髋关节轻度挛缩畸形;X线片提示:右股骨残端有碎骨块残留。入住我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伤口换药等对症处理;于2012年11月2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大腿残端碎骨清除、修整术,手术顺利,病变部位处理彻底,达到术前预期效果;术后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局部理疗、抗感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功能锻炼等治疗与护理。2012年12月2日转康复病房治疗,2013年1月10日出院回家自行做康复锻炼,2013年4月5日前来复查,残端伤口已完全愈合,挛缩的关节已矫正,考虑装配义肢。
作者:王潇;高玲;丁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例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抗感染、中医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对EPII的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24例,治愈患者中有2例中转手术治疗,其中1例经二次手术后出现肠瘘,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16±2)天。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保守治疗疗效肯定,是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云钊;张海;林大东;杨和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死亡,手术过程顺利,脑及右上肢停循环6~7 min,左上肢及降主动脉停循环29~40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90~106 min,体外循环时间135~200 min。术后64排CTA显示2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外左侧少量血流流向降主动脉,3个月时已经消失;二次开胸止血2例,与血管吻合无关。术后1周及3个月CTA显示支架血管位置满意,各头臂血管血流通畅。结论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术中置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易冰;于凤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整个作战体系较传统作战发生了深刻变革,随之带来卫勤保障的与时俱进。我院依据常规导弹部队机动作战、跨区作战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精心筹划组建应急医疗队,提升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快速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完善总结出常规导弹部队应急医疗队卫勤保障应具备快速、机动、重点、整体保障能力。
作者:吕耀龙;宗大伟;贺军;靳巍;张志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