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统医学治疗棘球蚴病的研究进展

袁庆;夏先明;多吉;李波

关键词:包虫病, 中医, 中草药
摘要:包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我国传统医学对于该病有着很深的认识,并在治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健康检查应注重体检者的心理需求

    职业健康检查和一般的门诊检查有所不同,健康人群多且集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疾病,以单位为团体体检.要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就应该掌握职业健康检查中体检者的心理需求特点.近2年来,我们体检科在深入基层体检服务中,调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中体检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在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的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龙妍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富血小板血浆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富血小板血浆( playlet - rich plasma,PRP)是通过离心获得的,高于生理浓度数倍的血小板血浆,主要是通过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 - like growth factor,IGF)等细胞因子[1],发挥修复作用.现在认为PRP中的血小板浓度至少要高于生理全血中浓度4倍,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Weibrich等通过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缺损,发现其浓度与生物学效应并不完全成正比,佳治疗浓度在4~7倍之间[2].自Marx[3]等于1998年首次用PRP复合植骨来修复下颌骨的骨缺损以来,国内外已经将其应用于口腔、骨科、整形等多个领域.PRP在动物和临床实验中表现了良好的促进骨修复的特性.

    作者:邓勇;葛建华;鲁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上颌窦异位脑膜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7岁,云南彝族.因“左面颊部肿块逐渐增大伴鼻塞8月”入我院五官科.患者于8月前无意中触及左侧面颊部肿块,略有压痛,未重视,随后肿块渐长大,3个月后肿块已明显高出面部,伴左侧鼻塞,近1月病情加重,面部畸形,明显不对称.发病后无脓涕、头痛,无发热.专科检查:左侧鼻膨隆畸形,肿块自鼻腔外侧壁向鼻腔膨胀生长,推移下鼻甲内移,占据整个鼻腔导致鼻中隔向右侧偏曲移位,鼻腔通气不良,表面粘膜光滑,鼻道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左侧上颌窦前外侧骨壁明显膨隆突出,在面部形成隆起包块,质硬,轻微压痛,其余各副鼻窦区无压痛.

    作者:欧晓平;魏永敬;周雪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和点突变及治疗

    FLT3受体是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成员.FLT3突变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一种常见基因改变,1/3的AML患者有该基因突变,主要的突变包括FLT3近膜区(JM)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和“活化环”处点突变(TKD).这些突变导致FLT3下游信号通路持续活化和变异细胞增殖[1].本综述总结了FLt3活化后其下游分子信号通路效应的新认识,重点阐述转录因子效应.描述了新的FLT3靶向抑制剂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治疗FLT3 -ITD突变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新的应用前景[2].

    作者:刘元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腔二囊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目前三腔二囊管在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呕血症状并经胃镜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53例,200人次.分成A、B两组.A组治疗措施包括垂体后叶素加H2受体阻断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B组包括SS(生长抑素)加PPI(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统计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止血时间、治疗结果以及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情况.结果 止血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腔二囊管使用例次及第1次出血时的使用率已明显降低,三腔二囊管的压迫时间明显缩短;三腔二囊管止血成功率在A、B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组死亡率高于仅用药物治疗组.结论 SS和PPI的联合使用能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三腔二囊管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药物治疗可作为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伤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早期干预的护理并与常规护理作回顾性比较.结果 早期干预组104例患儿中,发生智力低下4例,确诊为脑瘫4例,IQ> 100分为8例;对照组102例患儿中发生智力低下14例,确诊为脑瘫10例,IQ> 100分2例;早期干预组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智商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创面局部应用进展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 - CSF)是一种能调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的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内GM - CSF浓度很低,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体血液内是查不到GM - CSF的;5% ~ 10%的GM - CSF受体结合GM - CSF即可达到大增殖刺激效应的一半,很少的剂量就可达到治疗效应.

    作者:曾静达;郭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以“军卫一号”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医疗平台建设的几点体会

    按照总后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军范围内推广“浙大中控新版电子病历系统”.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在医护一体化工作站集成、电子病历数据查询,以及医疗数据综合展示方面具有特色,能够为临床医教研提供更具有深度的支持和服务.一体化医疗平台的搭建,可以融合PACS、LIS、合理用药系统、医保系统等,创建一个整合、统一的平台.我院是新版电子病历试点单位之一,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多见,是内科急症,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升高,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也逐渐增多,但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所以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青年人AMI患者75例,其中误诊12例,现将12例青年人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广大临床医师对青年人AMI的重视,提高对青年人AMI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作者:王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完全离断伤断指再植48例临床体会

    断指再植术是我院开展较早的一项手术,其适应证凡指体较完整、温缺血时间在10h以内[1],再植术后可获得一定功能者.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技术也不断提高.本文总结我科2010.01 ~2011.01年48例断指再植的临床体会.

    作者:王凯;葛建华;薛兆龙;邓勇;鲁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生儿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减少并发症的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8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四组,每组200例.A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断脐法后让脐带自然脱落.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法为观察组(B1-3组),各组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时间分别在出生后的24 h(B1组)、48 h(B2组)、72 h(B3组).对各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渗血),感染发生率及脐带脱落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1-3组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1,2组感染发生率低于A、B3组(P<0.01);B1组渗血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新 生儿二次剪脐法较传统方法比较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缩短,感染发生率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减少渗血发生率二次剪脐佳时段为48h左右.

    作者:叶晓辉;冉琼;崔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联合伽马刀治疗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经外科手术后再联合伽马刀放射治疗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复习,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检查,预后不理想,且受较多因素影响.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术前确诊困难,治疗仍以外科手术联合伽马刀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终生随访是必要的.

    作者:李平;孔宾;杨晓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胃安平(复方石菖浦碱式硝酸铋)、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分散片(简称三联疗法,以下同)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方法 本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16 ~ 35岁.全部胃镜确诊,门诊治疗;胃安平,口服,3片/次、3次/d,饭后服用,嚼碎温开水送服,两个月为1个疗程;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两个月为1个疗程;阿莫西林分散片0.5g/次,3次/d,半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服药两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缓解,两个月后胃镜复查,56例溃疡消失,治愈率为93.3%;3例好转,1例无效.追踪1年,1例复发.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较好.

    作者:平天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恐惧评分、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好于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脊液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颅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颅内细菌感染的150例患者的脑脊液检测结果,探讨各项检测指标对颅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临床确诊的150例颅内细菌感染患者的初次脑脊液葡萄糖测定、氯测定、脑脊液总蛋白、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IgG、脑脊液IgM、脑脊液IgA、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总蛋白显著升高,脑脊液氯测定、葡萄糖测定及脑脊液葡萄糖与血液葡萄糖比值显著降低(P<0.01).(2)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及IgM均显著升高(P<0.01).(3)检出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结核杆菌.(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 MRCoSA)为主(77.78%),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结论 脑脊液的生化和常规检查对颅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脑脊液特定蛋白测定对颅内细菌感染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病原学检查有助于颅内细菌感染的确诊.

    作者:邹自英;朱冰;汤雪晴;曾平;汪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况及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卒中患者在卒中发生后抑郁症的发生及诊疗概况.方法 对188例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症的患者连续入组进行调查.筛查量表选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结果 入院后,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表现的比例为50.0%,用药的构成比中,盐酸舍曲林使用频率高.结论 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但是经常被忽视或者治疗失当,耽误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杜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室周器官在神经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室周器官(circumventricular organs,CVOs)是位于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室壁上,主要由特化的室管膜细胞组成的缺乏血脑屏障结构的微小器官,包括终板血管器(organum vasculosum of the lamina terminalis,OVLT)、穹隆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正中隆起(median eminence,ME)、连合下器(subcommissural organ,SCO)、后区(area postrema,AP)、松果体(pineal gland,PIN)、脉络丛(choroid plexus,ChP)、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NH)等八个器官,其功能涉及调节脑脊液分泌、在脑与脑脊液和血液之间传递信息等[1].大量研究表明CVOs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节,并与中枢神经系统许多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内分泌调节方面,对CVOs在神经免疫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免疫学和细胞组织化学等学科的进展,室周器官在神经免疫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旨在对室周器官在神经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8月于本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后将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肿胀、脱出、液体外渗发生率、输液中再次穿刺率、住院期间总穿刺次数、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穿刺部位肿胀、脱出、液体外渗发生率、输液中再次穿刺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总穿刺次数小于对照组,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较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作者:谢明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盐酸伊托必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8例

    目的 观察盐酸伊托必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20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给予盐酸伊托必利及小剂量艾司唑仑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84例,单用盐酸伊托必利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餐后胀满、早饱、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的变化.结果 用药2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63.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伊托必利联合小剂量艾司唑仑治疗FD疗效好,耐受性好,是一种可靠可行的治疗FD的方案.

    作者:王保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疗效,以便选择佳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住院部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0例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手术60例为观察组.开腹手术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而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差.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长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