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春华;林显秀
本文搜集1986年至2000年期间,诊断明确并经本院CT检查的胰腺结核4例,重点讨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作者:张玉明;刘魁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36例经CT检查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结果CT表现为盆腔血管影增多151例(占64.1%);卵巢增大、密度不均或形成小脓肿108例(占45.8%);盆腔积液91例(占38.6%);宫旁炎性包块、软组织影增厚52例(占22%);子宫表面粗造40例(占16.9%);输卵管增粗或脓肿24例(占10.2%);子宫增大22例(占9.3%);盆腔结节状钙化7例(占3%).结论①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密切相关,CT可为本病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②本病的CT征象多样,缺乏特异性,多以2种或2种以上的征象同时出现,本组184例(占78%).③本病的主要CT征象为盆腔血管影增多、附件增粗或增大、盆腔积液及宫旁炎性包块.④本病CT检查前应常规清洁肠道、阳性造影剂保留灌肠、保持膀胱充盈、填塞阴道并常规行增强扫描.
作者:陈惠恩;廖利群;钟永青;李瑞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改良的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后子宫及卵巢血供的变化.方法对22例行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的血流变化并测定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小血流速度(Vmin)、时间平均高血流(TAMX).结果22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后子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血流量降低,RI、PI无变化.结论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血流量降低,但性激素分泌正常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王晓岩;周秀芬;左常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成因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的矫正效果.方法对100例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别测量关节面夹角、胫骨平台角和胫内翻角度.结果全部膝内翻患者内翻角度平均为9.2°±3.1°(5°~30°),其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占内翻总角度比例为53.2%,而胫骨机械性内翻角度只占总内翻角度的22.8%,胫骨平台关节面磨损及胫骨平台倾斜占总内翻角度的24%.术后测量表明,平均胫骨平台截骨矫正度数为4.3°,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27.9%.通过软组织平衡方法矫正的度数为10.7°,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72.1%.结论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有两方面:骨结构性内翻和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其中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大于骨结构性内翻.因此在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松解与平衡与切骨同等重要.
作者:周殿阁;吕厚山;杜湘珂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介入医学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大型放射诊疗设备的研制、各种介入器械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微创治疗的观点更加接受、医疗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日益提高等等.在介入和血管腔内治疗方面,没有优秀的移植物,剩下的只能是空谈.下面简要回顾一下国外血管移植物研究的开拓者们的标志性成就,这些内容对于专注于介入学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学的研究者可能有所启发.
作者:赵珺;景在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64例连续就诊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随机分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对照组(32例)和先常规治疗3~4周后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2周的实验组(32例).结果实验组总的改善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9.4%(χ2=6.488,P<0.05).实验组1年、2年的生存率以及症状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5%vs 50.0%,68.8%vs 40.6%,56.3%vs31.2%,46.9%vs21.9%),而放射治疗相关的疾病发病率除食管炎外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作者:段永建;韩晓莉;吴大鹏;唐文春;戚丽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38岁.6岁时出现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时有排尿困难.十年来,该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曾在基层医院多次肛诊和B超诊断为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经消炎治疗可缓解症状.
作者:周荣林;周卫东;闫丹;贾晓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影像学检查在Alzheimer病(A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磁共振成像具有显示精细解剖结构的能力,有较大应用价值,专家们力图应用MRI在患者尚无明显临床症状、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作出AD诊断.现对本专题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蕊;李坤成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提高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的CT表现.年龄26~61岁,中位年龄41岁.原发为胃肿瘤6例,结直肠肿瘤15例.结果21例患者CT共检出卵巢病灶36个,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病灶32个,实性成分表现以较大团块为主,占86.1%(31/36).强化后密度不均,表现为:①厚壁及分隔的强化较实性团块明显4个;②强化肿物内裂隙状低密度6个;③分隔条索状强化4个;④肿物周边强化2个;⑤肿物内囊壁明显强化2个.结论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常表现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病变,增强后强化明显不均,与病变的组织结构有关.
作者:周纯武;王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危及移植肾的存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很大.排异反应是同种肾移植术后导致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而且早期排异的发生与一年后移植肾的存活率有密切联系.我们就22例移植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分析,评价在监测移植肾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贵生;任福林;曹金红;杨兴政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本院及外院44例(48个)乳腺小实质肿块(大径线≤1.5cm)术后病理结果,将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乳腺小实质肿块良恶性特点.
作者:洪凤珍;李品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螺旋CT已经普及到亚秒级,现已进入头足方向具有4列探测器的多层螺旋CT时代.每幅图像的时间分辨率也已缩短至0.4~0.25s.而且随着多层螺旋CT所谓扇形或斑状扫查,可使一层面的数据重建由多列探测器分担采集,时间分辨率已进一步缩短至百余毫秒甚至数十毫秒.各CT厂家也正努力开发Z轴方向多列探测器的螺旋CT,以进一步提高时间分辨率.
作者:李世国;刘玉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 一般资料及检查方法166例不同眩晕证型的患者,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按郑铁涛《中医诊断学》对眩晕的诊断标准做出诊断,本文共观察常见的四型的变化:①肝阳上亢证型25例,男19例,女6例;大年龄74岁,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4.56±9.74岁.②阴虚阳亢证型32例,男21例,女11例;大年龄75岁,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9.78±9.32岁.
作者:殷镜海;韩同璋;苗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31岁,右第5肋肿块6年,患者6年前体检发现右第5前肋腋中线处有红枣大小肿块,无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情况,未做任何治疗.近半年来偶感胸闷及右胸部隐痛而来我院诊治.
作者:刘光俊;陈卫国;曾行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操作和临床经验.方法7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的方法,进行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采用聚乙烯醇(PVA)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观察术后反应和症状变化.结果栓塞治疗成功率98.61%,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增粗改变及肿瘤染色.肌瘤均有缩小(100%),直径缩小1/3或以上者达72%.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成熟的和安全的治疗手段,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对于不宜或不愿手术切除者尤为适用.
作者:詹松华;王国良;李翊;韩洪杰;张弋;张国华;李怀芳;杨振燕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女,24岁,孕20周,第一胎.非近亲结婚.家族无多胎及畸胎史.常规B超检查:宫内见一胎儿.双顶径4.4cm,脊柱、四肢正常.胎心规律.胎动良好.胎盘前壁,羊水大深度4.8cm.
作者:刘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的特征.方法应用CDFI检查了10例正常人和1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8例肝移植术后经过正常,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血流术后1~24个月逐渐恢复正常.4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动脉血流速度低于28cm/s,血流呈扑动状,同时RI增至0.78,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静脉波形变钝呈单项血流并结合临床表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须及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在肝移植术前后可有效地监测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发现一些致命并发症,为临床及早处理提供准确依据,对保证肝移植成功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胡淑芳;林红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利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CDCFI)观测X综合征患者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评价冠脉血流的变化及冠脉血流储备(CFR).方法利用CDCFI结合潘生丁药物负荷分别测量20例X综合征患者(A组)和22例健康者(B组)的前降支中远端静息及大充血状态时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CPV)及减速时间(DT),以大充血状态与静息时的比值计算冠脉血流储备(CFR),并对时间参数DT以R-R间期进行校正.结果静息时两组的CPV无明显差别(P>0.05);A组DT明显低于B组(P<0.05).大充血状态时,两组的CPV均明显增快,但A组增加的程度低于B组(P<0.001);A组的DT明显低于B组的DT(P<0.05).两组的CF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是一种能够准确有效测量X综合征的冠脉血流储备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对临床确诊X综合征及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润青;李治安;王新房;吕清;谢明星;李爱莉;卢晓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31例.CT采用双期、部分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结果动脉期73%(11/15)肿瘤呈高密度;门静脉期65%(20/31)呈低密度,35%(11/31)呈高或稍高密度,其中8例延迟后平衡期呈低密度.11例有低密度区.16例手术病理报告肿瘤包膜完整,56%(9/16)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20%(3/15)无包膜者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结论门静脉期肿瘤呈高密度时加扫平衡期扫描有助于小肝癌的定性诊断.
作者:周纯武;刘尚梅;赵心明;孙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17岁,8天前无诱因左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左腰背部放射痛,无发热,腹泻,恶心呕吐.既往曾有多次类似的症状发生.查体左上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提示左腹部肠管充气扩张
作者:张笑魁;牛淑祥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