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阐明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杂种健康犬40只,建立心肌缺血动物模型:L组送入导管室,进行标准前降支部位PMR操作,C组对照;两组分别于SPECT心肌灌注扫描后处死,取心肌组织制作病理标本.结果PMR后L组改善率68.3%,明显高于C组,未改善率和变坏率明显低于C组;病理组织切片显示激光孔道通畅率各时间点分别为89%,53%,42%,34%和25%.结论PMR治疗缺血的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马潞娜;周云飞;王骁;孙晓丽;李立伟;金泉;张淑梅;刘京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显微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将47例人胃癌标本移植裸鼠胃黏膜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侵袭和转移,对P53、C-erbB-2、raSP21癌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学特征.结果从47例胃癌标本中筛选出人胃腺癌、鳞癌、鳞腺癌三株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对三种癌蛋白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生长方式、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超微结构观察移植瘤与来源人胃癌细胞相似.结论此模型可用于胃癌的分子发病机理、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
作者:刘秋珍;吴泽全;常大鑫;王明耀;脱朝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影像学检查在Alzheimer病(A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磁共振成像具有显示精细解剖结构的能力,有较大应用价值,专家们力图应用MRI在患者尚无明显临床症状、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作出AD诊断.现对本专题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蕊;李坤成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螺旋CT已经普及到亚秒级,现已进入头足方向具有4列探测器的多层螺旋CT时代.每幅图像的时间分辨率也已缩短至0.4~0.25s.而且随着多层螺旋CT所谓扇形或斑状扫查,可使一层面的数据重建由多列探测器分担采集,时间分辨率已进一步缩短至百余毫秒甚至数十毫秒.各CT厂家也正努力开发Z轴方向多列探测器的螺旋CT,以进一步提高时间分辨率.
作者:李世国;刘玉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脑血管细且迂曲,颅内解剖结构复杂,其成像技术及应用较复杂,本文对脑血管SCTA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左长京;田建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测定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圆度、长短轴比五项参数的变化及其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导管-腺泡不典型增生及前列腺癌细胞核的上述五项参数,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表明,前列腺癌各组的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圆度四项参数均大于前列腺良性增生(P<0.05),长短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及圆度均值及标准差呈逐渐递增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四项参数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前列腺导管-腺泡不典型增生是真正的癌前病变,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徐妙生;王丽霞;王盛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观测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腹痛就诊小儿,另一组为在校儿童查体;采用高分辨率彩超全面检查小儿腹腔,重点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并测量其大小.结果因腹痛就诊小儿1072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739例(占68.94%);查体儿童258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167例(占64.73%),两组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和单一大截面指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2例病理结果证实,肿大的淋巴结为炎症.结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数是淋巴结急性或慢性炎症引起,大截面指数可用于肿大的判断.
作者:戚胜杰;马端兰;王雪梅;于诗香;赵雅萍;赵忠;刘艾蓓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 一般资料及检查方法166例不同眩晕证型的患者,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按郑铁涛《中医诊断学》对眩晕的诊断标准做出诊断,本文共观察常见的四型的变化:①肝阳上亢证型25例,男19例,女6例;大年龄74岁,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4.56±9.74岁.②阴虚阳亢证型32例,男21例,女11例;大年龄75岁,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9.78±9.32岁.
作者:殷镜海;韩同璋;苗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胆囊窝扩大MRI征象对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本文收集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61例;同时收集同期无肝硬化病史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将病变组和对照组的病例随机混合,不提供临床病史分别由两位有多年MR诊断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确定有无胆囊窝扩大征;计算胆囊窝扩大的MRI征象对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检值和阴性预检值.结果①医师I阅片结果显示:胆囊窝扩大的MRI征象对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为86%、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8%、阳性预检值为96%;②医师Ⅱ阅片结果显示:胆囊窝扩大的MRI征象对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为84%、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93%、阳性预检值为88%.结论胆囊窝扩大MRI征象在肝硬化中较常见,可以作为肝硬化诊断的特异征象.
作者:邓生德;陈敏;卞光蔚;王文超;蔡葵;周诚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诊断电镜(DEM)对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分型诊断,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瘤细胞DNA含量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分析41例脾原发性淋巴瘤超微结构和瘤细胞DNA含量.结果41例脾原发性淋巴瘤中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5例占12.20%,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21例,占51.22%:非霍奇金T免疫母细胞淋巴瘤11例,占26.83%;脾组织细胞性淋巴瘤3例,占7.31%;伴毛细胞淋巴瘤1例,占2.34%.FCM范围在0.77~2.06,DI均值1.12±0.37,其中二倍体肿瘤13例,占31.7%;异倍体肿瘤28例,占68.3%.低恶性组为13例,DI为1.12±0.37,中恶组17例,DI为1.45±0.25,高恶组11例,DI为1.71±0.19.低、中与高恶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DI和超微病理组织学分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DEM为脾原发性淋巴瘤超微病理诊断提供了形态学标准,FCM脾淋巴瘤细胞DNA倍性,增殖活性的检测有助于脾原发性淋巴瘤恶性度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脱朝伟;刘秋珍;王斌;吴泽全;王明耀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成因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的矫正效果.方法对100例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别测量关节面夹角、胫骨平台角和胫内翻角度.结果全部膝内翻患者内翻角度平均为9.2°±3.1°(5°~30°),其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占内翻总角度比例为53.2%,而胫骨机械性内翻角度只占总内翻角度的22.8%,胫骨平台关节面磨损及胫骨平台倾斜占总内翻角度的24%.术后测量表明,平均胫骨平台截骨矫正度数为4.3°,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27.9%.通过软组织平衡方法矫正的度数为10.7°,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72.1%.结论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有两方面:骨结构性内翻和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其中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大于骨结构性内翻.因此在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松解与平衡与切骨同等重要.
作者:周殿阁;吕厚山;杜湘珂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操作和临床经验.方法7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的方法,进行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采用聚乙烯醇(PVA)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观察术后反应和症状变化.结果栓塞治疗成功率98.61%,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增粗改变及肿瘤染色.肌瘤均有缩小(100%),直径缩小1/3或以上者达72%.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成熟的和安全的治疗手段,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对于不宜或不愿手术切除者尤为适用.
作者:詹松华;王国良;李翊;韩洪杰;张弋;张国华;李怀芳;杨振燕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是移植成败的关键.本文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心脏移植后病人,并比较排斥期和稳定期的心脏超声改变,以寻找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斌;姚祖武;韩涛;郭薇;陈德伟;卢荔红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脑囊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CT和MRI的表现为脑囊虫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尤其MRI看到头节就可作出定性诊断,我们回顾性研究了45例脑实质型病例,着重探讨其MRI表现分期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王波;戴敏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64例连续就诊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随机分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对照组(32例)和先常规治疗3~4周后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2周的实验组(32例).结果实验组总的改善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9.4%(χ2=6.488,P<0.05).实验组1年、2年的生存率以及症状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5%vs 50.0%,68.8%vs 40.6%,56.3%vs31.2%,46.9%vs21.9%),而放射治疗相关的疾病发病率除食管炎外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作者:段永建;韩晓莉;吴大鹏;唐文春;戚丽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31例.CT采用双期、部分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结果动脉期73%(11/15)肿瘤呈高密度;门静脉期65%(20/31)呈低密度,35%(11/31)呈高或稍高密度,其中8例延迟后平衡期呈低密度.11例有低密度区.16例手术病理报告肿瘤包膜完整,56%(9/16)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20%(3/15)无包膜者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结论门静脉期肿瘤呈高密度时加扫平衡期扫描有助于小肝癌的定性诊断.
作者:周纯武;刘尚梅;赵心明;孙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对典型的肝脓肿,超声可作出准确的诊断,而不典型的病例声像图上诊断较困难.本文分析1993年至2001年3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谭杰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利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CDCFI)观测X综合征患者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评价冠脉血流的变化及冠脉血流储备(CFR).方法利用CDCFI结合潘生丁药物负荷分别测量20例X综合征患者(A组)和22例健康者(B组)的前降支中远端静息及大充血状态时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CPV)及减速时间(DT),以大充血状态与静息时的比值计算冠脉血流储备(CFR),并对时间参数DT以R-R间期进行校正.结果静息时两组的CPV无明显差别(P>0.05);A组DT明显低于B组(P<0.05).大充血状态时,两组的CPV均明显增快,但A组增加的程度低于B组(P<0.001);A组的DT明显低于B组的DT(P<0.05).两组的CF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是一种能够准确有效测量X综合征的冠脉血流储备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对临床确诊X综合征及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润青;李治安;王新房;吕清;谢明星;李爱莉;卢晓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的特征.方法应用CDFI检查了10例正常人和1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8例肝移植术后经过正常,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血流术后1~24个月逐渐恢复正常.4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动脉血流速度低于28cm/s,血流呈扑动状,同时RI增至0.78,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静脉波形变钝呈单项血流并结合临床表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须及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在肝移植术前后可有效地监测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发现一些致命并发症,为临床及早处理提供准确依据,对保证肝移植成功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胡淑芳;林红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76处乳腺病灶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乳腺病灶MRI平扫和增强图像表现以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以B超、钼靶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93.3%,优于B超和钼靶摄片.结论乳腺MRI增强扫描能提高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红鹰;汤伟军;蔡端;邹强;任长才;顾斐;周坚;张延龄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常规胎盘超声分级与自动分级评价胎盘成熟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9例正常妊娠胎盘图像,分别进行常规分级及自动分级,分娩后胎盘固定并作石蜡切片,定量分析胎盘绒毛血管合体细胞膜(VSM)形成百分比和绒毛个数.结果两种方法在胎盘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9例胎盘通过自动分级法分为1.0000级~2.3366级,其相应VSM从2.06%~6.6%,其绒毛个数也逐渐增长.结论胎盘自动分级结果对VSM及绒毛计数有一定量化作用,胎盘自动分级法在反映胎盘成熟度的连续性上更有效.
作者:刘智;常才;周先荣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危及移植肾的存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很大.排异反应是同种肾移植术后导致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而且早期排异的发生与一年后移植肾的存活率有密切联系.我们就22例移植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分析,评价在监测移植肾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贵生;任福林;曹金红;杨兴政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结合二维超声对60例宫外孕进行了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像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霞;郭玲;郑传立;周玉兰;周兰英;刘凤照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扫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将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与MRI平扫及增强改变进行分析.结果MRI平扫脊髓信号为I型12例,Ⅱ型24例,Ⅲ型20例,增强为A类38例,B类7例,C类11例,手术治疗显效I型/A类10例,Ⅱ型/A类6例,Ⅱ型/B类2例.结论Gd-DTPA增强扫描可进一步对脊髓受损部位、血供及血管通透性改变进行评价.
作者:张丽雅;李亚伟;周英杰;周旭峰;卢超;张薇;刘晓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于AT1拮抗剂(Losartan)服用前和服用12周后,对26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尖左心长轴切面上,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和E峰减速时间,并计算E/A比值;在左室长轴切面上,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室重量.结果服用Losartan 12周后,E/A比值(1.20±0.32)明显高于服用前(1.07±0.31,P<0.0001),E峰减速时间从185±32 ms下降到164±29 ms(P=0.002);左室重量从220±53g减低为194±53g(P=0.003).结论AT1拮抗剂losartan具有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好意;邓又斌;黎春蕾;毕小军;常青;潘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本院及外院44例(48个)乳腺小实质肿块(大径线≤1.5cm)术后病理结果,将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乳腺小实质肿块良恶性特点.
作者:洪凤珍;李品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1994-2000年我院住院急性胰腺炎(AP)患者185例,按Balthazar标准对CT扫描结果进行评分,计算CT严重指数(CTSI),比较CTSI与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需要手术治疗之间的关系.结果CTSI与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需要手术治疗均密切相关(P<0.05~0.005),CTSI>5的病人死于AP的可能比CTSI<5的病人大9倍,延长住院时间的可能比CTSI<5的病人大35倍,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能比CTSI<5的病人大15倍.结论CTSI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清明;彭铁立;王小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2例肝硬化和12例ITP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两组患者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脾动脉栓塞术后可见脾实质内梗塞坏死灶的回声.结论本法可以定量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观查脾实质的二维影像对比,从而对脾动脉栓塞术进行有效的评价.
作者:张闻平;卢金生;张蕾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提高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的CT表现.年龄26~61岁,中位年龄41岁.原发为胃肿瘤6例,结直肠肿瘤15例.结果21例患者CT共检出卵巢病灶36个,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病灶32个,实性成分表现以较大团块为主,占86.1%(31/36).强化后密度不均,表现为:①厚壁及分隔的强化较实性团块明显4个;②强化肿物内裂隙状低密度6个;③分隔条索状强化4个;④肿物周边强化2个;⑤肿物内囊壁明显强化2个.结论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常表现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病变,增强后强化明显不均,与病变的组织结构有关.
作者:周纯武;王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排卵期及受孕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B超对76例育龄妇女92个月经周期进行卵泡发育监测,观察排卵期,测其孕囊大小来推测受孕时间.结果排卵期及受孕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表现为:排卵期为月经周期减14天.孕囊平均直径(mm)=停经天数-月经周期+5.结论在一个规律的月经周期内,卵泡发育成熟时间与月经周期长短成正比,而黄体期则比较恒定,基本上为14天.
作者:刘思怡;罗梅;吴钟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亚秒级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段与亚段肺动脉的能力及分析不同观察者间评阅图像的变异程度.方法对20名非胸肺和肺动脉疾病临床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进行回顾性研究,共分析400个段动脉和800个亚段肺动脉.由两名具有不同临床经验的放射医师分别阅读图像,测量主肺动脉强化程度,记录显示清晰的段与亚段肺动脉,评价其显示情况,分析不同医师所得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5%的肺段动脉和77.5%亚段肺动脉显示清晰,观察者间一致性好(K=0.68).主肺动脉平均CT值为278±30Hu.结论亚秒级螺旋CTPA能清晰显示段与亚段肺动脉,可用于外周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作者:李永忠;李坤成;刘健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改良的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后子宫及卵巢血供的变化.方法对22例行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的血流变化并测定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小血流速度(Vmin)、时间平均高血流(TAMX).结果22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后子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血流量降低,RI、PI无变化.结论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血流量降低,但性激素分泌正常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王晓岩;周秀芬;左常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脊椎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对其术中出血,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征象,并对肿瘤供血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前栓塞处理.结果脊椎巨细胞瘤的典型征象为具有溶骨性破坏边缘,破坏区有一定的膨胀性并呈皂泡状或分隔状骨嵴等特点.供血动脉栓塞后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①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基本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②CT及MRI能确定病变范围、大小、内部结构及软组织肿块,对X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具有特殊诊断价值.③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作者:刘璋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36例经CT检查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结果CT表现为盆腔血管影增多151例(占64.1%);卵巢增大、密度不均或形成小脓肿108例(占45.8%);盆腔积液91例(占38.6%);宫旁炎性包块、软组织影增厚52例(占22%);子宫表面粗造40例(占16.9%);输卵管增粗或脓肿24例(占10.2%);子宫增大22例(占9.3%);盆腔结节状钙化7例(占3%).结论①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密切相关,CT可为本病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②本病的CT征象多样,缺乏特异性,多以2种或2种以上的征象同时出现,本组184例(占78%).③本病的主要CT征象为盆腔血管影增多、附件增粗或增大、盆腔积液及宫旁炎性包块.④本病CT检查前应常规清洁肠道、阳性造影剂保留灌肠、保持膀胱充盈、填塞阴道并常规行增强扫描.
作者:陈惠恩;廖利群;钟永青;李瑞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中晚期妊娠并发胆石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998年至2000年间,在我院建孕卡,产前检查,且在我院生产,原无胆系疾病的孕妇共592例,其中孕16~20周210例,孕21~30周196例,孕31~40周186例,行空腹胆囊定期超声检查.结果210例孕16~20周孕妇中,1例胆囊胆固醇结晶,无1例胆结石.196例孕21~30周孕妇中,胆囊胆固醇结晶2例,胆囊结石2例.186例孕31~40周孕妇中,胆囊结石2例,胆囊胆泥1例.胆囊大小随孕龄增加而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孕16~20周与孕31~40周孕妇的胆囊大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晚期妊娠是诱发胆石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作者:陈苏宁;陈建忠;陆雯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本文搜集1986年至2000年期间,诊断明确并经本院CT检查的胰腺结核4例,重点讨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作者:张玉明;刘魁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应用MRI技术研究人脑运动区域范围的图像显示方法.方法采用Siemens 1.5T MR仪对13例受检者行fMRI检查和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运动功能区.结果所有受试者均清楚显示运动皮层区域图像.结论FID-EPI-Mosaic序列是fMRI检查的佳选择.
作者:金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初步表现和作用.方法选择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和动态观察.造影剂选用Levovist,浓度为400mg/m1,以团注形式经肘部浅静脉注入.结果6例病人证实为原发性肝癌2例,肝血管瘤2例(3个),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脏炎性假瘤1例.除肝脏炎性假瘤外,其余病灶经造影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早期呈不均匀强化,消失较快;肝血管瘤增强速度较慢,呈周边强化;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亦早期增强,但维持较长时间.结论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对提高肝肿瘤的诊断有其实际意义.
作者:王文平;丁红;齐青;毛枫;张韵华;徐智章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为初产妇,26岁,孕1产0,孕24周,产前查体.二维超声检查,宫内见分离的2个胎头,保持恒定关系,胎头光环完整,胎儿双顶径分别为55mm,56mm.胎头纵轴切面,见双胎胸腹融合,胸腔内见一较大心脏,两侧各见一条脊柱,脊柱光带排列规则、完整,横切胸腹部,见胸腹腔横径明显增宽,其中央表面向内凹入(如图),可见4条分离的上肢及4条分离的下肢.
作者:赖春华;林显秀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53岁,自述左颈外侧肿物3天,咳嗽后增大.查:左颈部肿物约5cm×5cm,表面光滑,边界清,中等硬度,不活动,无明显压痛.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ATL超9 HDI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于左颈部甲状腺外侧可见一5.2cm×5.2cm×3.35cm之椭圆形囊性肿物,内为液性无回声杂以细密浮动光点(图1).
作者:李飞;张益民;刘瑞芳;谢鑫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女,72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一包块,约核桃大小,质韧,不移动,大小便正常,未给予任何治疗.包块生长较快,半月前感全腹阵发性绞痛,遂到外院就诊,CT示腹部巨大包块,后来我院检查.外科查体:腹平坦,无腹肌紧张,右下腹触及一约8cm× 7cm质韧包块,不规则,表面光滑,固定,无明显压痛.
作者:吴梅;李艳;郭恒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49岁,腹痛、腹胀1年,近1个月食后加重.既往无手术及外伤史,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查体:右上腹触及1 2cm×15cm压痛包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质硬,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差.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示:腹腔内囊实性肿物.
作者:金文华;闫少威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45岁,近期自觉右侧阴囊内一核桃大肿块,无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B超检查见:双侧睾丸大小正常,边界平滑,实质回声均匀,附睾头厚均为0.8cm,边界平滑,实质回声均匀,于右侧睾丸下方见一与睾丸回声相同之肿物,大小为4.6cm×3.2cm,边界平滑,与睾丸相邻不相连,内部无彩色血流信号.
作者:孙爱华;谌海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17岁,8天前无诱因左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左腰背部放射痛,无发热,腹泻,恶心呕吐.既往曾有多次类似的症状发生.查体左上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提示左腹部肠管充气扩张
作者:张笑魁;牛淑祥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女,36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膝部疼痛,否认外伤史,近日加重.体检:左膝部无明显肿胀,肤色正常,肤温不高,股骨外髁轻压痛,左膝关节活动可,步态正常,下蹲活动正常,左大腿肌肉轻度萎缩.
作者:程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38岁.6岁时出现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时有排尿困难.十年来,该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曾在基层医院多次肛诊和B超诊断为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经消炎治疗可缓解症状.
作者:周荣林;周卫东;闫丹;贾晓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男,31岁,右第5肋肿块6年,患者6年前体检发现右第5前肋腋中线处有红枣大小肿块,无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情况,未做任何治疗.近半年来偶感胸闷及右胸部隐痛而来我院诊治.
作者:刘光俊;陈卫国;曾行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胎儿脐带绕颈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0%~25%,如系绕缠过紧或绕缠周数增多,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之一.尽管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符合率很高,但由于受胎位、羊水量以及体形等诸因素的制约,难免出现误差,为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现将自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随机的52例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友;袁安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女,43岁.因2月前偶然发现左颈前肿物,近来自觉左颈部有胀闷感来诊.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居中,左颈前扪及一4.0cm×3.0cm肿物,质韧,边界清,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表面无明显血管杂音,无疼痛、发热,无心悸、胸闷及性格改变.彩超检查:左侧甲状腺体积增大,中部示2.6cm×1.8cm×4.0cm低回声种块,呈椭圆型,边界清,周边有声晕(图1),CDFI示肿块内血供极丰富,周边有血流包绕,脉冲Doppler为动脉血流频谱,Vmax 45.3cm/s,Vmin 26.0cm s,Vmean 35.3cm/s,PI 0.54,RI0.42(图2).超声诊断:左侧甲状腺实性占位(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诊断:左侧甲状腺髓样癌.
作者:隋向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女,14岁,两年前因腰痛、血尿在当地医院做超声检查,被诊断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结石.两年间反复发作,一直未能治愈.近日又加重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显示:左肾及输尿管正常;右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正常,肾盂漏斗部变宽,内径12mm,右输尿管中下段内径15mm,至膀胱壁间段内径变细,管壁略厚,内壁凹凸不平,回声毛糙,至右输尿管出口处并见细小颗粒状低回声(见图).B超提示诊断:右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该病人后经手术证实.
作者:郑静华;杜兴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女,24岁,孕20周,第一胎.非近亲结婚.家族无多胎及畸胎史.常规B超检查:宫内见一胎儿.双顶径4.4cm,脊柱、四肢正常.胎心规律.胎动良好.胎盘前壁,羊水大深度4.8cm.
作者:刘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动脉腔内移植物是指通过表浅动脉送入病变动脉段起到治疗作用的外来植入物,如针对动脉瘤的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针对动脉闭塞病的动脉支架、针对房缺的封堵器以及针对出血、肿瘤的栓塞金属弹簧圈等.近年来,血管外科各种微创的腔内疗法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发展,随之各种新型的腔内移植物产品也不断问世.动脉腔内移植物的研制和应用需技术科研人员与医疗工作良好的协作,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不断总结、提高.结合国际上的习惯,对开发应用动脉腔内移植物的研究规范总结如下:
作者:赵珺;景在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目前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不同移植物的特点.方法股动脉切开,移植物系统沿导丝进入髂动脉,经腹主动脉送入降主动脉夹层裂口附近,DSA及透视下将移植物释放,封闭夹层裂口.结果32例患者中应用了3种移植物系统.出现4例近端内漏,3例经增加延伸移植物而封闭,1未处理.胸背疼痛3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移植物有多种分类方法,特点各异.目前常用的移植物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良好的移植物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
作者:赵珺;景在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介入医学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大型放射诊疗设备的研制、各种介入器械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微创治疗的观点更加接受、医疗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日益提高等等.在介入和血管腔内治疗方面,没有优秀的移植物,剩下的只能是空谈.下面简要回顾一下国外血管移植物研究的开拓者们的标志性成就,这些内容对于专注于介入学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学的研究者可能有所启发.
作者:赵珺;景在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相关器械的应用技术.方法对85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腔内隔绝术,主要采用主体-单肢嵌接式移植物,相关器械主要有DSA及附属设备,各种造影导管、多用途导管、导丝、圈套器、球囊等.采用双侧腹股沟下方纵切口,经股总动脉将输送器导入预定位置,释放移植物,在瘤腔内将移植物单肢与主体连接形成分叉型新的血流通道,将动脉瘤隔绝.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采用上述介入器械.结果采用球囊导管扩张8例,加用裸支架3例,钢圈栓塞右侧髂内动脉6例,应用鹅颈圈套器将导丝从主体侧牵入接口侧股动脉3例,使用多用途导管帮助导丝跨越移植物分叉5例,在接口侧帮助导丝定向3例.结论EVE对设备及导管技术操作要求非常高,备足各种系列各种类型常规介入器具对保证EVE的技术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景在平;王永春;任建;沈倩瑾;蔡希刚;陆美中;王振堂;赵珺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CT噪声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测试系统,采用不同直径的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为受检体.选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及扫描方式,对受检体分别进行扫描,测量图像中相同位置和面积感兴趣区域噪声.结果扫描参数,受检体的体积及密度均影响CT图像噪声.结论除CT的机械噪声外,多种因素可以影响CT图像噪声.
作者:陈志安;潘勇;岳勇;李晓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几种类型AVM造影技术的总结,分析AVM的诊断及栓塞过程中选择性造影和微量造影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方法人为地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即高流低阻型(A)和高流高阻型(B).根据不同的类型,设定不同的造影条件.栓塞过程中微量造影时,根据微导管的类型及微导管位于畸形团内的深度,设定微量造影条件.结果当微导管位于畸形团内时,压力应相应减低至120~150PSI,当微导管在供血动脉行经较长时,应重复造影,以获得较为清晰的图像.结论良好的造影条件能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特别是微量造影,有时可能出现全和无的信息反差.
作者:宁志光;郝珊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