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刘生;张波;段华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肿瘤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8例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数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腰痛、明显肉眼血尿和肾盂输尿管积水,术前确诊比较困难,主要检查以B超、CT、MRI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本组患者术前确诊仅8例.手术切除肿瘤并行病理检查是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对不明原因尿路全程肉眼血尿、腰痛、肾盂积水等临床表现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相关检查,仔细分析,尽早确诊并手术治疗.
作者:姚树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未来高寒山地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高寒山地缺氧严重,环境恶劣,物质匮乏,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战斗激烈,进程短,节奏快,消耗大,涉及面广.探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的特点及卫勤保障应对措施,对未来进一步深化高技术条件下卫勤准备,提高高寒山地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刘生;张波;段华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痛高热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32例艾滋痛高热采取高热护理、基础护理、注重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病倒体温正常出院22例(69%);体温不降、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8例(25%);死亡2倒(6%).结论 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关键.
作者:卢国彩;韦彤;李露莎;罗明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正红花油外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对23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患者正红花油外涂治疗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痊愈6例(26.09%),呈效13例(56.52%),无效4例(17.39%),总有效率82.61%.结论 正红花油外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刚;张世荣;岳代荣;李冬燕;聂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粘膜活检胃癌的检出率及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确诊率.方法 在我科近年来胃粘膜活检组织663例中选出病理诊断为胃癌的病例80倒,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粘膜活检胃癌检出率12%,男女之比为4∶1,年龄19~89岁,平均62.8岁.胃镜检查癌检出率81.25%,二次活检确诊率17.5%,胃镜漏诊率6.25%.结论 胃镜与病理的密切结合是临床诊断胃癌的必经途径,二次活检可以减少胃癌的漏诊率.值得注意的是,对非正常粘膜的常规活检可以提高早期平坦型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刘学蓉;陈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呱卡因与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两种麻醉药的不同点和优缺点,选择实用于临床的麻醉药.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开腹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麻醉效果及麻醉手术中的不良反应、并发症、麻醉时效和临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两药均能很好的满足临床医生的要求,但布比卡目的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患者血压下降明显,有心率减慢,需要药物处理才能恢复,甲磺酸罗呱卡因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仅有部分患者的血压下降,不需药物处理,稍微加快输液速度就可恢复.结论 甲磺酸罗呱卡因毒性低,临床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徐净;任渝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头痛头晕临床比较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为慢性病者,相关检查无异常发现,中西医治疗效果不好,患者较为痛苦.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凡头痛头晕的患者,枕骨下都有明显的压痛,进行痛点按摩后头痛头晕可消失,经常按摩可预防头痛头晕发生.为探索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2005年元月以来,我们对350例头痛头晕患者,行头部痛点按摩治疗和预防头痛头晕,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喜;杨中待;邵风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影响肠适口夫妻性生活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面的新进辰.
作者:程贤琴;唐樱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临床工作中,住院患者突发死亡并不少见,为预防患者住院期间猝死,减少医疗纠分,我们将我院1995年1月以来能查到资料的48例猝死病历进行了死亡原因分析,结果显视,多数死亡原因不明确,据有关资料,经综合分析,考虑本组猝死与血栓有关,多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紊乱心脏聚停死亡,并发现部分疾病及用药者可能成为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2005年以来,我们对住院期间视为血栓易形成的高危患者给予常规服用阿斯匹林预防,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喜;邵风英;杨中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治疗翼状胬内的佳方法.提高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降低复发率.方法 采用反撕法切除翼状胬肉,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结果 随访1~2年,60例病员治愈56倒,治愈率93.37%,4例复发,复发率为6.67%.结论 反撕法方法简单,安全,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残留的胬肉组织少.应用丝裂霉素减少术后复发率,不需显微镜等设备,复发率低.
作者:邹树军;韩非;梁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颅脑损伤分为外伤性颅脑损伤和非外伤性颅脑损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凶险、变化快、并发症多、伤残率和病死率高是本病特点.因此,对护理要求高,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正确处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关键.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40例,发生并发症26例.现将有关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吴开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2003-Ⅰ配方药用于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分为2003-Ⅰ配方药治疗组54例;对照组为迭克宁检治疗组46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3-Ⅰ配方药治疗蛆有效率达98.15%,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 2003-Ⅰ配方药用于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而且价康易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疏影;张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宫颈炎是由于急性宫颈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或非特异性化脓性细菌等病原菌潜伏于宫颈粘膜所致.
作者:谢佳;李宗恒;刘华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是我国对医疗器械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实施全面管理的基础.根据国家对医疗器械一词的定义可知,医疗器械涵盖了现代医学在人类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工具和辅助设施(包括各种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医用耗材、体外试剂、病房用具和医疗亡程).医院作为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同时对医疗器械的管理臣肩负了十分重要的任务.
作者:汪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肠套叠是指肠管部分及其相应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1岁以内肥胖婴儿.临床上以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便及腹部包块为其典型症状,如不及时诊治,将发生肠缺血、坏死,导致穿孔,直接威胁患儿生命.我科从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128例小儿肠套叠,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翠凤;李玲;王海红;杨龙娟;夏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痛风(Gout)是由于瞟呤代谢紊乱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沉积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但大多数人是因为发生急性关节炎才发现.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多参照1997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1]而定.我国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一般以1980年全国正常人血尿酸调查均值,男≥420μmol/L,女≥360μmol/L.
作者:李忠泽;邓小燕;姚德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TCD)测量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同时采集怠者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烟酒嗜好、病程、家族史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0.01的解释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CD检测到45例(21.64%)颅内动脉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龄、病程长、血压较高、高TC、高TG患者更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是导致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病程为不可控因素,延缓颅内动脉狭窄的关键应是良好的血压控制和血脂改善.
作者:贾宝山;王小燕;徐德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碱中毒的原因.方法 采用病例分析跟踪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了解患者内环境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其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15位患者均在伤后4~8天出现不同程度的碱中毒,其中6倒出现于第一次手术前,9例出现于第一次手术后3天内.而1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中出现PO2明显降低的仅3例,出现PCO2降低7例,心电监护经皮测SO290%以上有12例,80%~90%有3例,PO2降低的3例患者经面罩用氧及静脉用氧后氧分压逐步升高,碱中毒情况随病情稳定后3~5天内渐好转.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碱中毒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作者:侯伟;葛永强;宋晓霓;卢建刚;靳慧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颌面部的血供主要来自颌外动脉的分支舌动脉、面动脉及颌内动脉,鼻咽部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咽升动脉.手术区域血运十分丰富,切除过程因术野小,视野不清等,手术过程中易误伤血管及神经;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外科切除术前进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完全,并且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张义平;邓太美;严杰;欧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预后不同将86饲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46例),检潮其PTA水平,从PTA水平和PTA降低的严重程度比较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转归.结果 重型肝炎死亡组PTA水平为(23.86±5.62)%,存活组PTA水平为(42.83±7.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水平为30%~40%、20%~30%、10%~30%、<10%时病死率分别为12.5%、39.5%、72.7%、100.0%,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A的降低和严重程度与重型肝炎的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是诊断重型肝炎的标准之一,是衡量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判断疗效、评估预后的一项曩敏感和可靠指标.
作者:田巧;庞国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