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雪琼;张静;樊晋
目的 探讨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72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总结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2周开始扩肛,持续半年-1年,未发现小肠结肠炎、腹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对巨结肠的手术治疗、预后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医护患配合,病人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鲁思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所有传染病之首.为贯彻执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目标,盐边县从2001年开始利用中央经费支持项目、日本援助项目、全球基金项目立项实施.通过在项目期间(6年)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规则治疗管理,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督导等工作,使我县:DOTS覆盖率达100%,重点发现和治愈了大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保护了人民健康,促进了我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探讨分析项目效果,必将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造福于人民.
作者:孙安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下肢的手术.罗哌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时效长,毒性低等特点,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应用,国内报道较少.2006年3月-6月,我们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将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30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承华;董发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火针治疗鸡眼的疗效.方法 使用与鸡眼直径相当的平头或多头火针,用酒精灯外焰把针烧红至发白速刺入鸡眼中心直达基底部速出,用无菌棉球压少许,不包扎不上药.结果 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为100%.结论 使用火针治疗鸡眼操作简便安全,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小,值得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推广应用.
作者:詹光宗;吕茂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临床上多常见的疾病,由上感引发的并发症较多,早期及时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及治愈,并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感冒药的种类较多,但错过早期治疗,即使用药多,治疗时间长,效果仍差,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治疗费用高.我们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早期及时口服克感敏加热白糖水只服用一次,治疗效果好,治愈快,很少使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2000年以来用此方法治疗3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喜;石艳葵;熊志举;杨淑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肩关节脱位整复不同方法与传统牵引方法的比较,探讨快速的复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传统牵引方法与Eskimo法和Hippocratesi法整复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Eskimo法)46例患者一次性复位成功45例,占97.8%,2次性复位成功2例,占4.4%:B组(Hippocratesi法)46例患者一次性复位成功38例,占79.1%,2次性复位成功8例,占20.9%:对照组88例患者一次性复位成功54例,占61.5%,2次性复位成功34例,占38.5%.结论 手法复位优于传统牵引方法,且两种手法复位相比,Eskimo法疗效更可靠.
作者:赵利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MC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MC手术成功1988例(99.4%),延长切口8例(0.4%),胆道损伤4例(O.2%)胆漏1例(0.05%),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O.1%).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基础上开展M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彭育荣;陈昌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于2005年-2007年3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病人48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马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adult 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成人Hirschsprung's病,是由于结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先天性缺如或减少所致的肠道发育畸形.本病新生儿直至老年人均可发病,少数患者由于病变较轻或耐受性好,可到成年后才首次就诊.2000年以来本院收治成人型先天性巨结肠5例,通过分析其临床特点,结合CT及钡灌肠X线表现,以探讨其诊疗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公安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心理,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影响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加强消防官兵灭火救援心理训练.诱发这些消极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原因,科学确定心理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作者:李焕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被迫体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出现血液循环差,局部皮肤发生干燥脱皮、破溃,如不及时处置,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我科从2004年4月开始应用龙血竭对有浅表性皮肤损伤的26名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崔冬伟;赵琳;梁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病例:某女,29岁,囚受凉后自觉头痛、流涕、鼻塞、咽捅,曾到外院治疗(输先锋类抗生素、病毒唑,具体用量不详)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来院就诊,经初步检查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先行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后,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头孢曲松钠2g静脉滴注,在输入约15分钟后,手部即出现皮疹,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颜面潮红、眼睑浮肿.立即中止输液,静推地塞米松10mg,肌注盐酸异丙嗪25rag,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I+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OmI+维生素C2g,吸氧.约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面色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
作者:杜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精神科和产科医师对产后抑郁症的识别情况及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为制定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来自精神科、产科门诊中的产后抑郁症患者47例,分为专科医师组20例和产科医师组27例,在入组时、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修订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编的药物依从性评估等量表评定.结果 (1)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显著高于产科医师组(P<0.01).(2)专科医师组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优于产科医师组(P<0.01),两者在治疗后第8周及第12周HAMD、HAMA总分减分率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在治疗第12周时SF-36各因子分均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医师在对抑郁症的识别、治疗效果上优于产科医师;产科医师对产后抑郁症的识别及诊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的卫生管理体系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王桂霞;王相立;李顺成;麻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各级各类医院的检验科在医技科室中逐渐表现突出,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整体建设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其未来优势也在许多领域显示出来.同时,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也向传统检验方法和管理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作为基层科室管理者和检验医学学科带头人,必须从时代的眼光和全新的角度,分析检验科的现状和未来,强化学术研究和管理探讨,促进大型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飞速发展.
作者:陈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传统劈冠并牙钻法拔除下颌Ⅱ类阻生牙的方法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收集62例下颌Ⅱ类近中或水平阻生牙采用传统劈冠并牙钻法拔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均顺利拔除,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病人感到满意.结论 以传统劈冠并牙钻法拔除下颌Ⅱ类阻生牙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张海元;李晨军;马高祺;李向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梗阻性黄疽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US、CT、ERCP、PTC、MRCP、SCTC、SCintigraPby等[1,2]影像检查在病因诊断中得到不同程度应用.但以上影像检查因时间、设备、方法不同,所得出的诊断也有差异.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集6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欧波;朱向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护理安全.本病区为消化、呼吸内科病房,床位46张,在任护士长期间,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网络、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做到了以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十年来未发生安全事故,现将护理安全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认识的加深和治疗手段多样化,需要外科治疗的病人逐渐减少.但是,对部分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病人,外科治疗仍是必要的手段.传统的手术方式为胃切除75%以上,并发症多,且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保胃术式(胃切除50%)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人6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永宽;王培红;薛刚;张国虎;龚加庆;周庆贤;田伏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甲亢)又称甲状腺毒症(hyrotoxicosis),是由于甲状腺内或甲状腺外的多种原因引起血中甲状腺激素过量,作用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各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有学者把甲亢定义仅限于由甲状腺合成过多甲状腺激素所产生的高代谢综合征,以区别于摄入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或因甲状腺炎症致甲状腺激素外溢所致者.甲亢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患病率约为o.5%-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的女性[1].
作者:李志艳;宗绍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多发的疾病,由感冒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也较多,做好上呼吸道感染预防十分重要,除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全身机体抵抗力外,根据鼻腔,咽部生理特点及病源体的致病途径,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清凉水每天多次清洗鼻腔咽喉部200例,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喜;孙礼刚;和平;熊志举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