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王力军;杜湘珂;李军
女,36岁,因腰背部疼痛不适住院,3日后患者出现腹胀不适.次日呕吐一次,为咖啡色样胃内容物.查体于剑突下可扪及肿物.B超检查,胃饮水充盈后发现大量胃内容物潴留,胃液逆流明显,排空受阻.于近胆囊内下方的胃幽门窦部前壁显示7.2cm×1.6cm低回声区,近胰头侧的胃幽门窦部后壁可见6.8cm×1.8cm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缘欠规则,均向胃腔内凸起,以致胃液流经幽门窦部时,胃腔呈线状狭窄暗区,局部蠕动消失.B超诊断:厚壁型胃癌合并胃潴留.
作者:吴波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总结30例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资料,进一步探讨超声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健;迟建峰 刊期: 1998年第12期
例1男,5岁.肉眼血尿,伴尿频尿痛尿急7天入院.查体见下腹部耻骨上方扪及界限不清包块约6cm×6cm轻压痛.右肾区叩击痛.
作者:原丰同;李培仁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患者女,20岁,因腰痛4个月就诊,既往无外伤史,无明显发热,盗汗史.查体: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及,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彩超检查:取俯卧位.右肾未见明显异常.左肾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也未见明显异常,但位置外移.于左肾下极与脊柱之间探及范围约16.8cm×4.94cm的液性暗区,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呈长条形,沿脊柱左侧向骶尾部延伸,其位置与形态不随体位及呼吸改变.
作者:李培玉;张媛;方云霞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患者男,24岁,主诉:肝外伤修补术后9年,间断腹胀1年.1996年DSA诊为“肝动-静脉瘘“,并行肝动-静脉瘘钢丝圈栓塞术,术后症状稍有缓解.1997年4月再次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而来院行“肝动-静脉瘘“栓塞术及缝扎术,术后症状仍旧存在,而再次入院.
作者:李玉华;王向东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29例脑肿瘤,评价在TCCS检查的基础上运用能量多普勒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颞窗和枕窗对29例脑肿瘤患者进行TCCS检查,采用能量多普勒显示肿瘤病灶外周及内部血流分布状况,将血流信号分级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TCCS共检出脑肿瘤28例,漏诊1例.12例Ⅲ-Ⅳ级胶质瘤均呈强回声,6例(50%)内部可见明显低回声区;其余16例Ⅰ-Ⅱ级胶质瘤、脑膜瘤和垂体瘤中13例呈强回声,回声均匀.肿瘤内血流信号能量多普勒显示分级:12例恶性胶质瘤中10例(83.3%)3级,2例2级;16例分化较好的脑肿瘤中3例2级,13例0-1级.12例恶性胶质瘤Vmnx=21.70±9.29cm/s,PI=0.68±0.25.结论:在TCCS检查基础上采用能量多普勒能较好显示脑肿瘤内血运情况,提高良、恶性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率.
作者:庄磊;段云友;曹铁生 刊期: 1998年第12期
超声引导下介入穿刺在各级医院已广泛开展,但穿刺时所用耦合剂的消毒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急诊穿刺时耦合剂不能进行及时消毒.进口的已消毒的小包装耦合剂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国内货源也极少.目前多数采用高压蒸气消毒或钴60辐照消毒.前者不能及时进行,后者在基层难以普及.近年来我们对超声耦合剂采用微波进行消毒,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颖;孙勤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报告我院使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形成术(PTA),治疗30例柏-查综合征(BCS),现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李成朗;曹建民;陈君坤;尹革平 刊期: 1998年第12期
1977年5月至12月对3例闭经后妇女超声引导下取残留节育环,取得理想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普光;孟燕;张宁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总结近5年来我科对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通过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化疗疗效.病情发展和肿瘤复发进行动态追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军;高淑华;吕君;张婉柳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患者男,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6个月进食呕吐伴呛咳26天.查体:慢性消耗病容,双肺闻及湿性罗音,心音正常.体温37.2℃,脉搏、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200、中性粒细胞88%、红细胞370万,血红蛋白9
作者:刘运珍;刘强;尹玉海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自1990~1997年底收治急症病人100例,均作B超诊断.
作者:宋瑞英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应用超声检查的146例绝经后妇女中82例子宫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对照,以探讨其声像图特点和诊断价值.
作者:高秀荣;迟玉花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对100例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进行了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现将其血流测值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林;陈惠;王桂英;李君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用客观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取代医学科研和临床中传统的主观、不稳定的定性描述方法.方法:对多处骨肿瘤X光片进行准确的形态参数测量,与临床跟踪随访结果对照.结果:不同程度的骨肿瘤形态参数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形态参数的定量分析可以为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作者:吴朝霞;陈少卿;程敬之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在静脉输入胆道造影剂Biliscopin后,42个病人进行了上腹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胆道系统正常、正常变异及部分病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与两天之内进行的ERCP进行比较.结果: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准确地诊断胆道系统所有的正常、正常变异及所有的胆道梗阻、胆道结石,但在胆道结石的定量诊断方面有2(2/6)个病人的结石数量被低估;一个病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仅诊断出胆总管结石而未能诊断出胆囊癌,但轴位图象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胆囊癌.模拟内窥镜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病变.结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作者:洪楠;梁皓;洪小妮;王立军;杜湘珂;罗德馨 刊期: 1998年第12期
1资料和方法使用Aloka-280型B超仪,3.5MHz线阵及机械扇形探头,选择中、晚期妊娠者共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探查宫壁和胎儿及其附属物,测量宫体下壁浆膜与胎头光环(如为臀位,则为浆膜与臀部皮肤)之间的距离(简称子宫体下壁厚度).
作者:吴锦春;段晓琳;王桂珍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非屏气MRCP技术显示胆道病变的能力。方法:6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MRcp和ERCP检查。分析MRCP图像胆胰管显示情况,有无充盈缺损及梗阻,作出定性诊断,并与ERCP比较。结果:MRCP和ERCP分别显示了100%和88%的胆管结石。对肿瘤及其它胆道梗阻病变,MRCP显示病变部位和形态的作用与ERCP基本一致。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MRCP为85%,ERCP为88%。结论:非屏气MRCP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靳二虎;马大庆;梁宇婷;张艺;张忠嘉;李铁一 刊期: 1998年第12期
1资料与方法本文报告原发性肝癌100例,其中男84例,女16例,年龄为28~75岁,平均44.5岁.超声发现肝占位性病变80例,有肝硬化病史40例.其中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余80例为介入治疗住院病人.使用日本岛津制造SMT-50X,0.5T超导型磁共振仪,常规进行肝脏横断扫描;用自旋回波序列,一般为12~16层,层厚8 mm或10 mm,层距10 mm或12 mm.TiWI:TR500 ms;TE20ms T2WI:TR2000ms,TE80~90ms.
作者:王澄林;李成录;赵锋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报告自1997年7月至1998年4月经CT和X线下腔静脉造影、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证实的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报告如下:
作者:谢亦农;黄道中 刊期: 199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