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研究——Meta分析

李晓翠;苗丽琼;钱靖;吴云坤;杨青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 纵隔, 淋巴结,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通过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1年已发表的有关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文献,按预设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使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7篇(3667例患者).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 (95% CI0.76~0.81)、0.87 (95% CI 0.85~0.88),AUC和Q*指数分别为0.8869、0.8175.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95%CI0.64~0.69)、0.94(95%CI 0.94~0.95),AUC和Q*指数分别为0.9197、0.8530.结论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度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574例冠状动脉血管CT成像资料,对其中5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图像进行1∶ 1匹配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组在斑块段数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0,P>0.05);两组在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段数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8,P>0.05);两组在斑块各分布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冠状动脉共同高位开口、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分别与匹配组、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匹配组在狭窄段数分布上和狭窄积分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或分别开口于冠状窦嵴上方或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无明确的相关性.

    作者:王艳;潘存雪;刘文亚;杨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20排容积CT冠状静脉对比剂浓度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静脉轻度对比剂显影对获取冠状动脉显影佳时相的重要性.资料与方法 提取19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CCTA影像资料,根据CCTA原始图像冠状静脉CT值分成A组(0~50 Hu)98例和B组(51~100 Hu) 10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及远段图像质量差异.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血管进行分析,评价两组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A组与B组血管平均CT值、信噪比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2.19、-1.432,P>0.05).A组与B组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88%和92%,特异度分别为75%和84%,准确度分别为81%和8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和8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和89%,B组的诊断效能优于A组.结论 CCTA检查冠状静脉内适当浓度对比剂是判断其佳扫描时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狭窄≥50%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内合适的对比剂强化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勐;晏子旭;范占明;徐磊;宋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瞬时波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1]是在e-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新近研发的一项综合评价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技术.WI即是循环系统中任意点的压力变化(dP/dt)与速度变化(dU/dt)的乘积,计算公式:WI=(dP/dt)×(dU/dt).WI系统包括2个追踪光标,可以分别测量出同一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大小,并用血压值进行校正,从而可以用血管管径的变化来代替血压的变化,再绘制出管径变化曲线、血流速度曲线及WI曲线,终可以自动计算出相应的WI参数、血管僵硬度及时间参数等.

    作者:马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0T MRI在小肝细胞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细胞癌(SHCC)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SHCC和21例FNH患者的MRI资料,分析MRI鉴别SHCC与FNH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T1WI:12个FNH病灶(54.5%)表现为等信号,43个SHCC病灶(82.7%)表现为低信号;动态增强门静脉期TlWI:15个FNH病灶(68.2%)表现为等信号,32个SHCC病灶(61.5%)表现为低信号,两者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18、-5.517,P<0.05),T2WI和DWI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1WI鉴别诊断SHCC与FNH的AUC为0.7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1%和82.7%;动态增强门静脉期T1WI鉴别诊断SHCC与FNH的AUC为0.8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61.5%.结论 3.0T MRI平扫T1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DWI和T2WI对鉴别诊断起有益的补充.

    作者:李跃明;邢振;林娜;林征宇;李秀梅;陈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MRI在诊断产前胎盘植入中的应用

    随着剖宫产及其他宫腔操作术应用的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产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胎盘植入的发生与子宫内膜损伤或瘢痕子宫有关,是一种妊娠晚期常见的出血性、致死性疾病,常合并前置胎盘,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产前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可靠性越来越受到妇产科临床医师的关注.目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主要借助超声检查,但由于孕妇体型、肠道积气及骨骼的影响,使超声波的穿透力降低或反射波增加,而对病变观察不清,尤其是对子宫后壁胎盘病变的观察能力降低.MRI检查范围大、受肠气及骨骼的影响小、组织分辨力高,可以清晰地观察位于子宫后壁胎盘的情况.

    作者:张静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磁共振温度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肿瘤热疗是利用物理能量加热人体局部或全身,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达到使肿瘤细胞凋亡但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正常组织可以长时间耐受42~43℃高热,加热到57~60℃(蛋白质变性阈值)数秒后组织即开始凝结坏死,即使温度低于该值,延长加热时间也会杀死组织.特别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热疗中,靶组织的温度上升速度可以达到3℃/s,空间分辨率低于2 mm3即会产生较大的测温误差[1],因此,加热过程中对组织温度的实时检测十分必要.

    作者:高天欣;吕宙;丁海艳;唐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低血糖脑病胼胝体压部MR扩散加权成像高信号的可逆性

    目的 采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低血糖脑病(HE)患者恢复血糖前后胼胝体压部DWI高信号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探讨本病DWI征象的可逆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5例HE患者,MR显示胼胝体压部DWI高信号并经及时治疗后病灶消失,记录患者的低血糖持续时间(发病至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恢复时间(血糖恢复正常至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至发病前的时间),并分别测量首次DWI检查高信号区的ADC值,以病灶外正常白质区ADC值作为对照,计算ADC值平均降低百分比(ADC对照区-ADC病灶区/ADC对照区).结果 35例HE患者低血糖持续时间<24 h,恢复时间4~72 h.MR图像显示病灶均局限性位于胼胝体中线处,未累及胼胝体全部,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下降.病灶DWI高信号区ADC值为(0.28±0.06)×10-3 mm2/s,显著低于对照区的(0.88±0.13) ×10-3 mm2/s (P<0.05),ADC值平均降低(67.05±7.40)%.患者血糖恢复后胼胝体压部高信号消失、发生可逆性改变,病变区ADC值恢复正常.结论 胼胝体压部是HE可逆性损伤的好发部位,DWI序列ADC值测量可以准确地评价HE损伤是否可逆,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谭红艳;张健;刘君凤;计学文;张烜赫;吴佳芮;宋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扩大的肠腔内引起的梗阻症状[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肠套叠仅占所有肠套叠的5%,且多为继发性[21.成人原发性肠套叠较少,常继发于器质性病变,如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一般不能自行复位[3].确诊后应尽快进行手术,以解除肠套叠引起的梗阻,并去除器质性病变[4].

    作者:张晓青;刘艳萍;钱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

    目的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早期诊治至关重要,本文拟探讨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绵阳市中医医院门急诊收治的经超声初诊为急性肠套叠的6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69例患儿中,超声提示典型肠套叠包块63例,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右侧腹部非典型肠套叠样包块6例.63例超声提示典型肠套叠包块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为肠套叠;6例非典型肠套叠包块中,2例肠套叠包块患儿肠管缺血坏死行部分肠管切除术,l例超声复查提示为腹股沟嵌顿疝,2例经手术证实为阑尾炎,1例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时未见明显软组织包块;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为94.2%.结论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比较特异,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诊断准确率高,方便快捷,可以作为肠套叠复位后的随诊观察方法.

    作者:胡良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原发性失眠患者默认网络神经功能的静息态MRI研究

    目的 运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通过种子点相关分子方法,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脑默认网络(DMN)是否存在异常及其发生的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 符合美国DSM-Ⅳ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脑部结构正常的PI患者2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临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及MR常规扫描、MR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以双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比较PI组和对照组静息态DMN的差异.结果 PI组与对照组PSQI、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I组与对照组脑DMN对比,PI组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脑区包括左侧枕叶齿状回、舌叶、海马旁回、梭状回、右侧颞上回、颞极、颞中回、枕中回,PI组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和中间扣带回.结论 PI患者存在DMN神经网络连接异常,揭示PI患者记忆力下降及情绪调节失常等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病理损害机制.

    作者:李永丽;王恩锋;张红菊;张晓琪;贾艳艳;张斌;窦社伟;贾武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b值优化

    目的 探讨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寻找鉴别两者的佳b值.资料与方法 对25例高级别胶质瘤和1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行DWI扫描,b值取1000、3000、5000 s/mm2,测量瘤体及瘤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当b值取1000、3000、5000 s/mm2时,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周ADC值分别为(1.31±0.10)×10-3 mm2/s和(1.65±0.19)×10-3 mm2/s、(0.98±0.13)×10-3 mm2/s和(1.12±0.14)×10-3 mm2/s、(0.69±0.10)×10-3 mm2/s和(0.76±0.0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5、-2.972、-2.392,P<0.05).当b值取1000 s/mm2时,瘤周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8.0%、79.0%、100.00%.结论 b值取1000 s/mm2时瘤周ADC值对于鉴别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佳.

    作者:王萍;翟昭华;唐光才;韩福刚;舒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对肝、脾、肾ADC值的影响

    目的 对比增强扫描前后正常肝脏、脾脏及肾脏ADC值的变化,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对腹部DWI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1例志愿者于静脉注射Gd-EOB-DTPA前及注射20 min后分别行T1WI肝脏容积加速快速成像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并比较增强扫描前后T1WI图像的信噪比(SNR)及正常肝脏、脾脏及肾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Gd-EOB-DTPA 20 min后肝脏、肾脏的SNR分别为163.41±56.24、67.24±21.02,显著高于增强扫描前的101.33±37.58、42.70±14.72 (t=5.797、6.247,P<0.01);增强扫描后脾脏的SNR为58.80±15.56,略高于增强前的51.95±13.03(t=2.150,P<0.05);增强扫描后正常肝脏和肾脏的ADC值分别为(1.27±0.23)×10-3 mm/s、(1.99±0.27)×10-3 mm/s,较增强扫描前的(1.34±0.25)×10-3 mm/s、(2.10±0.29)×10-3 mm/s降低(t=2.189,P<0.05; t=3.195,P<0.01);增强扫描前后脾脏的ADC值分别为(0.84±0.22)×10-3 mm/s和(0.78±0.25)×10-3 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P>0.05).结论 静脉注射Gd-EOB-DTPA 20 min后T1WI图像正常肝脏、脾脏及肾脏的SNR均高于增强扫描前,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及检出;增强扫描后肝脏及肾脏的ADC值降低,而脾脏的ADC值较增强扫描前无显著变化,静脉注射Gd-EOB-DTPA会影响正常肝脏及肾脏ADC值的测量.

    作者:张静;潘晶晶;叶慧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磁共振波谱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

    目的 探讨中国磁共振波谱鉴别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计算其汇总效应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得出诊断阈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胶质瘤复发时Cho/NAA波峰比值较放射性脑损伤高(P<0.05); NAA/Cr诊断阈值为1.01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55.6%;Cho/Cr诊断阈值为1.67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和81.8%;Cho/NAA诊断阈值为2.27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100.0%;Cho/NAA诊断阈值为2.14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5.7%.结论 磁共振波普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地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可靠方法,特别是Cho/Cr波峰比值及Cho/NAA波峰比值.

    作者:王莉;孙立新;于学文;王芳;胡军;田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脊髓空洞症合并Charcot关节病1例

    1 病例简介男,43岁,以右肩病变入院.体格检查:右肩关节肿胀、活动无受限,无红肿,皮温不高,压痛不明显,触及大小约12 cm×10 cm×10 cm囊性肿块,质软,有波动感.右上肢肌力正常,右肩关节及右侧胸部触觉及痛觉降低,上肢肌肉和大鱼际肌较对侧萎缩.10年前依据症状及颈部MRI诊断为C1~C6水平脊髓空洞症,后根据病史、X线及穿刺活检在外院诊断为Charcot关节病(Charcot's arthrosis,CA).

    作者:岳明纲;王茜;李河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无创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动脉硬化的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可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及全身其他大中动脉血管,并终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为局部内膜下脂质沉积,脂纹形成,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主要采用超声手工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从形态学方面进行评估,但该方法对操作者的依赖性大,临床应用受限.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形态改变之前,血管内皮功能首先发生紊乱,动脉弹性减退[1].因此,除形态学上IMT增加外,功能学上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对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也尤为重要.本文从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探讨超声新技术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宇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研究——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通过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1年已发表的有关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文献,按预设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使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7篇(3667例患者).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 (95% CI0.76~0.81)、0.87 (95% CI 0.85~0.88),AUC和Q*指数分别为0.8869、0.8175.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95%CI0.64~0.69)、0.94(95%CI 0.94~0.95),AUC和Q*指数分别为0.9197、0.8530.结论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度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晓翠;苗丽琼;钱靖;吴云坤;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经健侧入路的导丝,将其拖至左侧股静脉内,建立右-左股静脉通道,然后沿此通道辅以其他介入手段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使用导丝“抓捕”技术均获得成功.其中疗效优30例(83.3%),良4例(11.1%),中2例(5.6%),总有效率达100%,治疗优良率为94.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溶解,下肢肿胀消退,未发生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导丝“抓捕”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左髂总静脉闭塞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作者:曹树伟;郭喜田;王大伟;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内脱髓鞘假瘤与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脑内脱髓鞘假瘤和星形细胞瘤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12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和5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低级别组18例,高级别组34例),术前分别行脑内MR灌注加权成像及增强MR扫描,获得灌注伪彩图.选取脱髓鞘假瘤直径>20 mm的病灶,测量并比较各组脱髓鞘假瘤和星形细胞瘤实质的标准局部脑血容量.结果 12例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共28个病灶中,有18个病灶直径>20 mm.脱髓鞘假瘤、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标准局部脑血容量值分别为0.82±0.47、1.74±0.46和5.23±1.4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99、16.291、12.901,P<0.05).结论 脑内脱髓鞘假瘤和星形细胞瘤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标准局部脑血容量存在差异,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郭军;孟郊;韩彤;刘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时相18F-FDG PET/CT对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双时相PET/CT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本研究系统评价双时相18F-FDG PET/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关于双时相PET/CT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的研究,提取数据和资料,并根据QUADAS条目评估文献质量,计算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合并、诊断优势比合并;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值.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366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合并为0.82 (95% CI0.79~0.85,I2=79.1%),特异度☆并为0.73(95% CI 0.70~0.77,I=84.2%),阳性似然比☆并、阴性似然比合并分别为2.60 (95% CI1.84~3.67)和0.24 (95%CI0.16~0.36),诊断优势比合并为12.12 (95%CI6.23~23.57),AUC=0.8538,Q*=0.7848.结论 双时相PET/CT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较高,但与常规PET/CT相近,没有明显的优势,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探讨其临床应用潜能.

    作者:沈国华;贾志云;周绿漪;王乔;邓候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灌注化疗和粒子支架治疗高龄贲门癌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灌注化疗(PC)和粒子支架(IS)治疗高龄贲门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28例高龄胃底贲门癌患者分为胃左动脉灌注化疗组(PC组)和125I粒子支架置入组(IS组),各64例,比较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PC组吞咽困难缓解率及缓解程度均低于IS组:0级缓解率分别为25.00%、3.13%,1级缓解率分别为50.00%、29.69%,2级缓解率分别为25.00%、67.19%,总缓解率分别为75.00%、96.88% (P<0.05).PC组胃部疼痛、反酸、呃逆、焦虑、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IS组(23.44%与51.56%、7.81%与82.81%、7.81%与26.56%、14.06%与40.63%、7.81%与32.81%,P<0.05).PC组体重增加发生率高于IS组(81.25%与51.56%,P<0.05).PC组脱发的发生率稍高于IS组(3.13%与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介入治疗方式对贲门癌均有明显疗效,支架在解除梗阻方面更有优势,3级以下吞咽困难的高龄贲门癌患者行PC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但吞咽困难不能控制或进一步加重者,应尽早放置125I粒子支架以缓解梗阻,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吴涛;王志学;尹晓翔;朱鸷祥;沈松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