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冯蕾;孙琰;蒋红樱;陈坤;张庶
目的 探讨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非同步性运动及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应用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获得心尖四腔切面组织速度图,获取左心室6个壁共12个节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p)、达峰速度(Vp),并计算Tp、Vp的标准差(Tp-SD、Vp-SD)及12个节段中任意2个节段Tp、Vp的大差值( Tp-maxD、Vp-maxD).同时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结果 冠心病组LVEDV、LVESV较正常对照组增加,LVEF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Tp、Tp-SD、Tp-maxD均明显延迟,Vp、Vp-SD、Vp-maxD均明显降低(P<0.001);Tp与LVEF呈负相关(r=-0.559,P<0.001);Vp与LVEF呈正相关(r=0.801,P< 0.001).结论 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可用于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Tp、Tp-SD、Tp-maxD、Vp、Vp-SD、Vp-maxD 可作为定量评价左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有效指标,且左室运动同步性异常加重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作者:刘表虎;王全师;朱向明;李国杰;曹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78岁,2010-02-10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口服云南白药后症状缓解.2010-02-25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伴腰痛,B超检查示左肾下极肾盂内不规则低回声区并下段肾盏轻度扩张(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可见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
作者:余兴亚;李功杰;张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血流灌注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研究组)及42例无肾脏疾病者(对照组)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随机QLAB分析软件获取肾脏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曲线上升支斜率(A)、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降支斜率(α)],并分析其与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肾皮质血流灌注TIC上升、下降均缓慢,TTP延迟;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肾皮质定量灌注参数中,AUC增大、PI减低、A增大、TTP延长(P<0.05).AUC、TTP、A与Scr(r=0.89、0.73、0.70,P<0.05)、BUN(r=0.84、0.77、0.65,P< 0.05)呈正相关,PI与Scr(r=-0.64,P<0.05)、BUN(r=-0.71,P<0.05)呈负相关;α与Scr(r=0.04,P> 0.05)、BUN (r=0.05,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肾脏实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实时观察肾皮质血流灌注过程,其定量灌注参数可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的真实水平,与Scr及BUN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建华;冯蕾;孙琰;蒋红樱;陈坤;张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与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FTP的MS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5例为胸部单发巨大肿块占位病变,边缘清晰;6例为结节状肿块,肿块直径2.1~16.5cm;密度均匀(5例)或不均匀(6例),2例中央出现钙化.4例巨大肿瘤内见杂乱血管,肿瘤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镜下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组成,排列成编织状,局灶细胞可见核仁,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化显示,11例患者Vim (+)、CD34(+)、S-100(-)、CK(-);其中8例CD99(+);9例Bcl-2(+).结论 SFTP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重建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梁辉清;关玉宝;曾庆思;刘海明;黄锦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经手术、输尿管镜或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VCTU检查,并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后处理,获得尿路重建图像.结果 66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畸形),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2例,马蹄肾7例,肾旋转不良6例,肾盏憩室5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输尿管囊肿3例,膀胱憩室7例.VCTU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观察尿路,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 VCTU通过VR、MIP、MPR、CPR图像能准确显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及其伴发病变,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唐翠松;汤光宇;李伟;李宝平;刘勇;沈永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关节镜证实的正常髌软骨T2值的区域差异性及场强对软骨T2值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43例(1.5T MR)和31例(3.0T MR)经关节镜证实的无髌软骨病变患者行髌骨轴位T2-mapping成像.将髌软骨分为上、中、下部,每部又分为内、外侧区,分别测量T2值,比较各处软骨T2值的差异,以及场强对软骨T2值的影响.结果 在1.5T和3.0T MR上,髌软骨内侧、外侧、总体(包括内外侧)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下各部软骨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髌软骨厚层面上,软骨浅、中、深3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软骨T2值从软骨表面到软骨下骨有逐渐减小趋势.正常髌软骨在1.5T与3.0TMR上软骨T2值随场强增加而减小(P<0.001).结论 正常髌软骨T2值在内外侧和上、中、下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髌软骨T2值从软骨表面到软骨下骨不断减小.随着MR场强的增高,软骨T2值下降.
作者:任阿红;郑卓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Ktrans值的变化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穿刺活检证实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Ktrans参数图上画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相应部位的Ktrans值,分析其与穿刺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51,P<0.05).结论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Ktrans值有可能用于评价前列腺癌的分级和预后.
作者:朱海滨;刘婧;蔡文超;党袆;杜华瑞;张珏;王霄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4岁,因无明显诱因后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7个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心、腹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及血液生化检查均为阴性.胸椎正侧位片:T8椎体稍变扁,骨质密度减低,其内密度不均匀,相邻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图1A、B);CT平扫:T8椎体骨质破坏,呈虫噬状,其内可见散在砂粒状致密骨样影;椎体右侧缘骨皮质致密硬化,左侧局部骨皮质不连,边缘模糊,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C、D);MR平扫:T8椎体变扁,呈“双凹征”,T8椎体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邻段软组织信号异常(图1E~G).
作者:肖立华;周波;文星;熊统生;欧仕洪;晏正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获得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探讨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75例BPH患者行IPSS后,对患者前列腺行经直肠SWE检查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的平均弹性模量,分别测量尿道上部、中部、下部的A区(紧邻尿道)和B区(距尿道2mm处)弹性模量平均值.根据IPSS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差异,评价弹性模量与IPSS的相关性.选择17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 BPH患者轻度组36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7例.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前列腺周围组织弹性模量值分别为:上部A区( 16.21±2.54)、(20.71±2.92)、(26.79±3.45)、(31.74±4.13);上部B区(16.90±3.44)、(23.25±3.52)、( 28.72±3.29)、(38.31±3.81);中部A区(15.78±1.75)、(21.97±3.79)、(28.94±4.46)、(33.46±4.41);中部B区( 16.23±1.97)、(22.52±3.61)、(30.28±3.59)、(38.66±6.01);下部A 区( 17.93±7.03)、(23.23±4.99)、(27.71±3.71)、(40.37±7.89);下部B区(16.45±3.51)、(23.12±5.65)、(29.16±3.44)、(42.18±1.91).各区弹性模量与IPSS呈显著正相关(r=0.727~0.856,P<0.01).结论 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与IPSS显著相关,因此SWE可以作为无创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程度的新方法.
作者:周昀;唐杰;张明博;张艳;费翔;李秋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 病例简介患儿女,6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4个月”入院.2011-02,患儿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无明显眼痛、眼胀、畏光、流泪及异物感;发病时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至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查颅脑磁共振提示双侧豆状核及尾状核异常信号,考虑软化灶形成,未给予特殊治疗.患儿视力持续下降,于2011-03-24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查:左眼视力0.03,右眼视力0.01.双眼睑无肿胀,结膜无充血,前房深,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无浑浊,双眼底视盘上下边界不清晰,色淡红,视网膜血管迂曲,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作者:陈志晔;娄昕;马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快速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和多序列DWI成像,分别测量各DWI序列扫描图像的信噪比(SNR)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另将5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整体前列腺病理标本与DWI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和数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单次激发EPI相比,多次激发EPI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 (P<0.05),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减少了扫描时间分辨率(P<0.05).单次激发、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DWI序列采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与健康志愿者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DWI技术可以提高前列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沈新平;叶炯贤;张娜;李贤新;翁得河;池泽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RI常规序列在胰腺癌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接受系统化疗的51例胰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治疗前后肿瘤大小、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等,采用RECIST 1.1标准进行胰腺癌化疗后疗效评估.结果 42例治疗前信号均匀或相对均匀,9例为不均匀囊实性肿块.治疗后,30例信号由均匀或相对均匀变为不均匀;13例强化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其中8例治疗后肿瘤强化程度增强,5例强化程度减弱;17例胰周脂肪间隙较治疗前清晰.通过瘤体单一长径测量,51例患者中客观疗效为部分缓解14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17例.结论 MRI常规序列胰腺癌靶病灶径线的测量、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可用于评估胰腺癌化疗后的疗效.
作者:洪国斌;徐启兰;梁碧玲;周经兴;柳学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肾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探讨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分级诊断肾囊性病变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30例患者的36个肾囊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分析良恶性肾囊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征象;按照Bosniak标准对超声造影的表现进行分级诊断,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Kappa值及验后概率,分析该方法分级诊断肾囊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超声造影可显示常规超声不能发现的囊内分隔及实性结构.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诊断肾囊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2.9%、90.9%、94.8%、86.7%、10.2,Kappa=0.83;应用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可提高肾囊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验后概率.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可以提高鉴别诊断肾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
作者:曾红春;姚兰辉;王玉杰;王晓荣;木拉提·热夏提;王颖鑫;韩伟;刘文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3D-MEDIC)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及11名腰骶丛神经病变患者行常规序列、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 BS)序列及3D-MEDIC序列扫描,DW BS及3D-MEDIC序列所得图像均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结合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腰骶丛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 DW BS和3D-MEDIC两种序列都能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形态和走行,但3D-MEDIC序列在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细节及病变方面优于DW BS序列,并能对图像进行不同角度旋转观察.结论 3D-MEDIC序列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走行,并能提供较为可靠的局部解剖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品霓;雷益;伍晓六;陈静;刘晓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携sialyl LewisX靶向超声微泡( MB-SLex)与P-选择素Fc段(PSFc)的结合和解离特征,并与携抗ICAM-1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ICAM) 比较.材料与方法构建MB-SLex、MB-ICAM与携同型抗体IgGl微泡(MB-C)后,应用平行极流动腔装置,在结合实验中观测MB-Slex、MB-ICAM及MB-C通过小鼠PSFc、小鼠ICAM-1抗原包被培养皿时,在低剪切应力(0.5dyn/cm2高剪切应力(4.0dyn/cm2)和不同时间点各种微泡的结合数量、滚动数量,以及在解离实验中各测定种微泡达到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结果 在0.Sdyn/cm2 剪切应力下,MB-Slex和PSFc每分钟微泡的结合数量(结合率)与MB-ICAM和ICAM-I抗原的结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在4.0dyn/cm2剪切 应力下 MB-Slex的结合率明显大于MB-ICAM(P<0.05).结合实验可见MB-Slex每分钟微泡的滚动数量无论在0.5dyn/cm2还是4.0dyn/cm2均明显大于MB-ICAM (P<0.05).而MB-C与PSFc及ICAM-1抗原均未见明显结合,亦未见明显MB-C滚动现象.MB-Slex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小于MB-ICAM( P<0.05).结论 MB-SLex能与PSFc在高剪切应力下结合,应用sialyl LewisX为靶向诱导分子可能构建出在高速血流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分子特异结合的靶向超声微泡.
作者:李莹;王秀君;李军华;杨莉;李美瑜;肖云彬;廖旺军;宾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s angle)指侧位X线片上距骨线和第一跖骨线的夹角,反映前足和后足的对线关系,为一种直接测量足部矢状面畸形的方法,常用来评价足部内侧足弓畸形,其交点可用来确定中足塌陷的部位,目前己用于评价多种足部疾病,如扁平足、平足症、高弓足、马蹄内翻足、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等.因此,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是足部X线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对于评估足部功能、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疾病预后非常重要.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己广泛用于临床和科研.本文对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路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泛影葡胺及不同CT扫描条件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分别将2%、5%、10%、15%、30%的泛影葡胺溶液置入一圆桶模型中进行PET/CT显像,同时采用CT及37Cs两种衰减方法进行校正.比较不同管电压(90kV、120kV、140kV) CT扫描条件下各浓度泛影葡胺充盈区CT衰减校正(CTAC)和137Cs衰减校正(CsAC)的标准摄取值差异及图像差异.结果 不同管电压CT扫描条件下的CT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均随泛影葡胺浓度增加而增加(r=0.977、0.979、0.985,P<0.01),而137Cs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则与泛影葡胺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0.386,P> 0.05);在本底区、清水充盈区及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充盈区,各CT衰减校正和137Cs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2、0.912、0.721,P>0.05);在浓度为5%、10%、15%、30%的泛影葡胺充盈区,CT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明显高于137Cs衰减校正值(F=82.571、348.211、569.630、992.746,P<0.01),管电压越高CT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越小.在浓度为15%、30%的泛影葡胺充盈区,不同管电压CT扫描条件下的图像均出现18F-FDG高摄取伪影,以140kV下的图像“热区”范围及强度小,而相同区域的137Cs衰减校正及无衰减校正图像均表现为圆形“冷区”.结论 高浓度(≥5%)的泛影葡胺可使PET图像出现高摄取伪影或标准摄取值的高估,增加CT扫描管电压值可以减轻图像伪影并减小标准摄取值的误差.
作者:黄克敏;冯彦林;温广华;梁伟棠;余丰文;刘德军;袁建伟;杨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适宜诊断界值.资料与方法 102例行胸部或全身PET/CT检查并经支气管内镜病理、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确诊证实的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根据Youden指数大原则、误诊率与漏诊率同等重要原则、正确率大原则寻找18F-FDG PET/CT SUVmax鉴别NSCLC与肺良性病变的适宜诊断标准.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NSCLC与肺良性病变时,Youden指数大原则下的适宜诊断界值为S UVmax=2.8,误诊率与漏诊率同等重要原则下的适宜诊断界值为SUVmax=5.45,正确率大原则下的适宜诊断界值为SUVmax=2.8.结论 SUVmax鉴别NSCLC与肺良性病变的适宜诊断标准为2.8.
作者:童瑶;高琴;谢和宾;曹霞;李晓翠;王乐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术前评价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存病变病理反应状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0例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术前超声检查的乳腺癌患者,参考Miller&Payne反应性分级将患者的病理反应性分为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其余为浸润癌残余,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并以此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术前超声测量残余癌大直径与病理测得残余癌大直径呈显著正相关(r=-0.7797,P<0.01).超声对化疗后浸润癌残余判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50.0%,准确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50.0%;超声对化疗后组织学显著反应判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4.4%,准确性为85.0%,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86.4%. 结论 超声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浸润癌残余和组织学显著反应的评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新辅助化疗后术前无创性评价乳腺癌的病理反应性.
作者:张彦;陈翠京;刘星;史秀云;邵云;杨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 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 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陈俊;莫绪明;左维嵩;张婧;祁雪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