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诊断脊柱侧弯的价值

余正贤;朱斌;周正扬;张冰

关键词:脊柱侧弯, MRI
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脊柱侧弯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34例脊柱侧弯进行脊柱扫描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34例脊柱侧弯中,椎体及附件发育不良25例、脊髓纵裂4例、中央管扩大或脊髓空洞8例,Chiari氏畸形9例和脊髓栓系综合征2例.结论:MRI可准确诊断各种脊柱侧弯畸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作者:钟涛;于红光;李月敏;王勇;杨思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T诊断肠系膜损伤的价值

    目的:评价CT诊断肠系膜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因腹部钝伤进行手术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证实7例肠系膜损伤.术前CT诊断肠系膜损伤6例.CT表现包括肠系膜内血肿4例、肠壁增厚2例、肠系膜脂肪内渗出6例和对比剂从肠系膜血管漏出2例.结论:CT对于肠系膜损伤的检测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作者:姚凤明;朱海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表现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椎EG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和腰椎8例.CT表现:18例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椎弓根等附件破坏2例,出现周围软组织肿块3例.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1呈等信号和T2WI呈稍高信号.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周围软组织肿胀4例和椎弓根受累4例.结论: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多数病例能正确诊断,但MRI优于CT.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再生脾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再生脾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扫描证实的6例全脾切除术后脾再生的超声表现及供养血流情况及1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脾再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和监测脾再生的首选检诊方法.

    作者:吕琪;牛振英;刘志娟;侯云峰;吕琨;胡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0例337条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在电视透视下,用改进的导管、导丝进行输卵管再通术,其中120例再通术后行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及热敷治疗.结果:337条阻塞输卵管中,再通276条,再通率为81.9%.2个月后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单纯再通术的127条再通后的输卵管,68条再通良好,有效率为53.5%;配合中药治疗组的149条经再通后的输卵管,保持通畅良好112条,有效率为75.2%.术后随访1年,单纯再通术组受孕率为33.8%(27/80),配合中药治疗组的受孕率为56.7%(68/120).结论: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治疗不孕症,方法简单安全,再通的有效率、受孕率均高于单纯输卵管再通术.

    作者:蒋建文;曾祥彬;张玉泉;彭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诊断肢体外周神经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04-01~2006-05对30例肢体外周神经正常者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行肢体外周神经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正常肢体外周神经纵切面超声表现为条索状管形结构,其表面为连续带状高回声,内部为多条平行线性回声;横切面为圆形、椭圆形,内有散在点状回声结构.肢体外周神经损伤诊断正确23例,误诊2例.其中神经完全或部分断裂者声像图表现为神经外膜的带状高回声及内部平行线性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神经炎性肿胀粘连声像图表现为神经增粗,神经外膜的带状高回声模糊,内部平行线性回声不清晰.肢体外周神经源性肿瘤诊断正确7例,误诊1例.其声像图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可见肿物与神经纤维相连,并观察到神经纤维瘤的中心有神经经过,而神经鞘膜瘤无此征象.结论: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损伤和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马洪;肖丽达;古琳若;张广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时三维超声右心室容积曲线评价肺心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右心室容积曲线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测量19例肺心病心功能代偿期(Ⅰ组)和16例心功能失代偿期(Ⅱ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量(RVSV)及射血分数(RVEF).另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结果:肺心病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RVEDV增大,RVSV、RVEF减低(P<0.01),且肺心病Ⅱ组差异更显著.随着心功能的降低,三维右心室容积曲线逐渐低平、收缩峰值后移.结论:三维右心室容积曲线能够客观地反映肺心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怡;陈明;郑建华;刘盛林;黄金康;张青;张宇辉;苗爱雨;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成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X线平片表现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成年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成年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X线表现.结果:7例下肢横纹肌肉瘤中,X线平片表现大腿3例、小腿4例,软组织肿块,大径10~25cm,2例钙化不定形,骨膜反应3例及骨干弯曲变细2例.结论:成年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x线平片表现.有一些特点,但终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段建国;张继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死亡率较高,而且相当比例的患者事先没有临床症状.尸检研究表明,易损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了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尽管这些易损斑块并没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明显的狭窄,但却是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的首因.本文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型、稳定性及各种影像学方法对其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涛;蔡祖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6例(142个病灶)FLL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10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余23例经CT、MRI增强检查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肝细胞性肝癌63个,肝内胆管细胞癌5个,转移性肝癌15个,肝血管瘤2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0个,肝炎性假瘤3个,肝腺瘤3个,局灶性脂肪肝7个,肝硬化结节8个).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相比达峰时间、消退时间提前,持续时间缩短(P<0.05);原发性肝癌比转移性肝癌消退时间提前(P<0.05).在动脉相,41个(65%)中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Hcc)病灶呈高增强,3个(5%)高分化HCC病灶在所有时相均呈等增强;3个肝内胆管细胞癌和8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在动脉相呈环状增强.18个(18/28)血管瘤在动脉相,呈周边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呈向心性填充;6个(6/10)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呈轮辐状增强;2个肝腺瘤动脉相呈高增强;2个炎性假瘤于3个时相均未见增强.所有的局灶性脂肪肝和肝硬化结节在3个时相呈等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FLL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影像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FLL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康;丛淑珍;甘科红;赵晓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产前子痫脑病的CT和MRI表现

    目的:分析产前子痫患者脑病的MR及CT特点以及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产前子痫患者头颅MRI/CT影像资料.结果:病灶主要分布在两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分布.可同时累及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CT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影,病变面积大者脑池、脑裂、脑沟明显变窄.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D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ADC升高.结论:产前子痫患者脑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能明确诊断.

    作者:季文斌;鄢广平;吴海鸽;高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偶发小肾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偶发小肾癌(SRC)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9例偶发小肾癌,观察肿物是否引起肾脏轮廓的改变;病变的边界、内部回声强度,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其边缘及内部的血流分布及强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9例SRC(肿瘤直径≤4cm)中,15例肿瘤内部回声为偏高至高回声型(其中11例肿瘤≤3cm的病变表现为高回声型),等回声型与低回声型各6例,2例为混合性回声;23例向肾外突出引起肾脏轮廓的改变;CDFI于21例病变内部探测到彩色血流信号,其中11例病变周边及内部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异常,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内的血流分布明显不同,10例病变内部见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CDFI对SRC的诊断符合率高(89.7%,26/29),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琴;林礼务;薛恩生;林学英;王艳;何以敉;俞丽云;周平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咽旁神经纤维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2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圆形肿物,伴有颈部异物感,无其它不适症状,近1个月抗炎治疗未见缩小.颈部查体:上颈部可及4.0cm×3.0cm椭圆形肿物,边缘光滑,质软,压痛,无粘连,活动稍差,穿刺引流无脓性分泌物.

    作者:张凤全;王朝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9岁.因左上腹持续性钝痛,伴全身乏力、恶心、低热1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患者左上腹压痛,肋缘下4cm可触及脾脏,叩击痛(+).

    作者:滕海婷;滕瑞军;王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日本TOSHIBA300S CT机故障维修1例

    1 故障现象我院TOSHIBA300S CT机在扫描时出现一层条纹状(STREAK)的伪影,再连续扫描3~4层均又是正常图像,以后再继续扫描,每一层面图像就都有条纹状的伪影,但做正位和侧位扫描定位片时,均为正常图像.

    作者:张本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临床与CT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7例、Wemicke脑病2例、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kigh病1例和Hauervorclen-spatz氏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17例中,CT显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7例、苍白球6例、双侧豆状核伴胼胝体1例、壳核伴外囊2例、壳核伴尾状核1例;双额顶叶低密度5例、单侧壳核出血1例、大脑萎缩4例和小脑萎缩1例.结论:CT平扫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可见于多种疾病,必须密切结合其他征象和临床,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志刚;刘义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成像诊断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正常人、31例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分别进行11C-β-CFT PE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及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分析,比较正常组与PD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OI显示PD组尾状核及壳核各区域DAT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重侧基底节DAT减少较对侧明显,重侧的尾状核头、体及壳核前、中、后的区域内CFT摄取值分别为轻侧的94.6%、87.0%、89.6%、91.8%、95.4%.SPM图像显示DAT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侧尾状核、壳核区域,以壳核中后部减低为著,重侧DAT减低区域明显大于轻侧.结论:11C-β-CFT PET显像能够客观显示帕金森病DAT不对称性代谢改变的区域,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SPM分析为一种更全面、准确的统计方法.

    作者:何婷婷;王瑞民;陈英茂;张锦明;姚树林;田嘉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新生儿直肠和乙状结肠比值的测量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X线测量直肠和乙状结肠比值及其意义,提高对新生儿不典型巨结肠病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X线测量先天性巨结肠病14例、非先天性巨结肠病22例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大横径R和S,并计算其比值(R/S).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0.625±0.227;侧位:0.586±0.292.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1.056±0.254,侧位:0.997±0.291.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明显大于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结论:新生儿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横径的比值约为0.6时,对于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贺新民;王建华;邢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刺同一经络不同穴位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比研究

    目的:应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同一经络不同穴位所引起的不同中枢反应.材料和方法:利用BOLD技术观察分别针刺12例志愿者右侧足三里和丰隆穴时脑信号的改变,用SPM2软件分析比较激活脑区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时激活的脑区位于左侧海马回、颞中回、颞上回和右侧颞上回、缘上回.针刺丰隆穴激活的脑区位于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扣带回、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结论:相同经络的不同穴位针刺后引起的脑激活区不完全相同,两侧颞上回和左侧颞中回可能是针刺右侧足三里和丰隆穴作用的共同神经通路.

    作者:吴志远;缪飞;项琼瑶;郝晶;葛林宝;倪根雄;陈克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造影、MRA和CTA的对比研究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以C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RA和CTA检测≥50%狭窄血管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MRA表现.结果:MRA和CTA判断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0%、86.9%、86.1%和85.1%、87.2%、86.8%.斑块的MRA复杂信号是MRA高、低估冠脉狭窄的主要原因,钙化是导致CTA高估狭窄的主要原因,MRA可以校正CTA对钙化所致狭窄的错误判断.结论: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MR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与CTA接近,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斑块的MRA表现比较复杂,给狭窄的判断带来困难,也为斑块性质的判断提供机会.

    作者:程流泉;赵锡海;高元桂;马林;王新疆;蔡幼铨;刘宏斌;盖鲁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