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天勇;魏强;杨璐;崔晓波;张朋;韩平;曾浩;石明;李虹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8岁.因“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1年”入院.患者既往曾在外院行左侧上腹部包块切除术,术后诊断为畸胎瘤.查体:腰腹部未触及包块,左侧肾区叩击痛阳性.
作者:陈斌;张正龙;陈明;张继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孤立的肾盏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2例采用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孤立的肾盏结石.结石长径大小1.5~2.5 cm,平均(2.1±0.3)cm,其中多发结石3例,肾盏积水(2.0~2.8)cm,平均(2.6±0.2)cm.其中上组盏结石3例,中组盏5例;下组盏16例.结果 22例患者全部全部取石成功,术后4~7 d复查腹部平片未发现残留结石,拔出肾造漏管.未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6~45 min,平均(34.6±5.2)min.术后住院5~8 d,平均(6.1±2.1)d.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孤立的肾盏结石安全、有效,适用于肾盏积水>2 cm、因解剖特点预期体外冲击波碎石效果不佳的肾盏结石患者.精准的经皮肾穿刺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文瀚东;潘铁军;刘昊;李功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例1,男性,54岁,主因“排尿不畅伴尿频、尿急半年,进行性加重近1月”来院就诊.查体:前列腺Ⅰ~Ⅱ度增大,质地韧,未触及硬结,中央沟稍浅,无触痛;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予行B超示:膀胱壁毛糙,膀胱三角区近膀胱颈部可探及25 mm×18 mm实性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回声欠均,无异常血流信号,前列腺大小为30 mm×24 mm×31 mm,残余尿约20mL;CT示:膀胱壁略增厚,膀胱底部约2 cm实性肿块,增强后肿块强化不明显;拟诊:膀胱占位.
作者:陈卓;金伟;马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流行病学及病理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明显相关.文献还证实,低脂肪饮食,尤其来源于鱼油的n-3脂肪酸,及蔬菜、水果和豆类中的多酚类、异黄酮、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及没食子,通过调节性激素、胰岛素/IGF轴及基因,可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异种移植癌生长、细胞增殖,并增加凋亡,从而达到抑制前列腺癌生长和发展的作用.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低脂肪饮食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且可使PSA倍增时间延长,增加存活.此法有效、安全、省钱、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刘国栋;刘晓;马宝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e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源于皮肤真皮层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低度恶性,易复发,故易被误诊.阴囊部发病罕见.现将汉中市3201医院收治的例发病13年,反复手术治疗6次的阴囊DFSP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官峰;陈如;马锋;石永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尿道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易引起漏诊、误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于2010年7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女性患者,47岁,因发现尿道口肿物伴尿痛1个月收住院.查体见尿道外口3至6点处可见1个2.0 cm×3.0 cm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可,无触痛及压痛.
作者:汪帮琦;胡卫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在肾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包括透明细胞性肾癌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及血管平滑肌瘤2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STIR序列检查,同时做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透明细胞癌20例,T1WI均匀等信号7例,混杂信号10例,均匀低信号3例;T2WI均匀略高信号9例,明显高信号1例,混杂信号10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肾窦侵犯3例,肾周侵犯4例,下腔静脉癌栓1例,腹膜后或肾门淋巴结肿大3例,腰大肌转移1例.注入造影剂后,7例病灶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T2WI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持续轻度强化.血管平滑肌瘤2例,T1WI上的明显的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无假包膜,脂肪可被明显抑制,无明显强化.结论 MR对于肾肿瘤的术前检出、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昭夷;华瑞;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尿道下裂是泌尿、男性生殖道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约为每300个出生男婴中有1例.近30年来,尿道下裂的发生率成倍增长,1991年有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个尿道下裂男婴出生.
作者:任晓敏;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将8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例,分别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耐受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皮肾镜组和腹腔镜组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12%和97.56%,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和腹腔镜组术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8.10±95.44)mL和(23.90±10.48)mL,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1%和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都是有效的微创治疗策略,经皮肾镜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性高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作者:伍季;李云祥;范俊;姜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编织状聚乙醇酸膜片重建兔全层尿道的效果.方法 制备1 cm×1 cm的非编织状PGA膜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尿道腹侧1 cm全层尿道缺损动物模型,将PGA膜片植入尿道缺损区域,修补尿道缺损.术后1、2、3个月进行尿道造影、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评价尿道重建情况.结果 PGA膜片修复新西兰兔全层尿道缺损,9只动物除1只术后1个月发生尿瘘外,其余动物均排尿通畅.组织学检查发现尿道黏膜再生良好,但尿道海绵体区域主要以纤维瘢痕增生为主,未见明显尿道海绵体再生.结论 PGA膜片能够修复新西兰大白兔1 cm尿道黏膜的缺损,但缺乏尿道海绵体再生.
作者:宋鲁杰;徐月敏;傅强;李超;朱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游离口腔黏膜移植片尿道成形治疗闭塞性干燥性阴茎头炎(BXO)所致尿道外口及前尿道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狭窄段尿道沿尿道外口纵形切开,采用口腔膜移植片分期尿道成形治疗尿道外口及前尿道狭窄.结果 2例患者手术后排尿通畅,随访至今未见尿道外口再次狭窄及其他异常.结论 闭塞性干燥性阴茎头炎致尿道外口狭窄诊断及治疗较为棘手,手术治疗为首选,尤其是口腔黏膜移植片尿道成形术.
作者:张长胜;孙天明;苟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及时、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尿液标本培养出的1 68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分类及耐药性分析,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泌尿系感染菌群及耐药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9.08%)、肺炎克雷伯菌(8.98%)、粪肠球菌(6.6%)、白色假丝酵母菌(5.5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1%、59.6%;粪肠球菌对四环素、链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性较高;真菌的总体耐药率不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然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的细菌率上升;泌尿系真菌感染率增高;临床应及早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早期可使用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不推荐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作者:甘澍;向松涛;蓝锴;王树声;陈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深静脉穿刺法膀胱造瘘术在处理急性尿潴留导尿失败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深静脉穿刺法行膀胱穿刺造瘘术患者50例,其中16例患者为尿道狭窄,34例为前列腺增生导尿失败患者.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膀胱积血、堵管、尿瘘及继发感染现象发生,平均出血约2~5 mL,仅有2例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结论 应用深静脉穿刺法造瘘术处理急性尿潴留导尿失败,安全、微创、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康业;许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50岁,受轻微外力后感左肘部疼痛,X线检查发现左肱骨远端病理性骨折.查体左肱骨中下1/3处畸形,骨擦感(+).CT示左肾中极实性占位,34mm×29mm,病灶未突破脂肪囊,肾筋膜正常,肾静脉、腔静脉未见癌栓,腹膜后淋巴结未见异常.
作者:赵亚昆;祝清国;仇宇;刘伟;高治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全世界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250~300,我国发生率为4.3/1 000[1],而且逐年有上升的趋势.据文献资料报道看,到目前为止,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方法竟然有200多种,同时由于患者数量的增加,使得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整形外科等医生均涉足了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领域,这说明尿道下裂目前仍有许多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
作者:姚海军;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男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第2位.肾癌的生物学行为较为特殊,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其转移途径中以血液循环为常见.容易侵及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形成瘤栓(亦称癌栓)是RCC的另一生物学特点,其伴发静脉癌栓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在4.0%~22.2%之间.RCC一旦伴发静脉癌栓,其临床分期属Ⅲ期b.随着MRI、CTA、彩超等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手术治疗癌栓的成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作者结合文献报道和临床诊治体会,对RCC诊断、治疗进行了总结,并对伴发静脉癌栓新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南勋义;张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104例局限性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39.3±13.5)mm.69例阻断肾蒂,其中冰泥降温43例.评价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 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425 min,平均(95±25)min.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7±10)min.术中出血10~2 000 mL,平均(204±102)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95例,囊性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其中pT1aN0Mo 73例(70.2%),pT1bN0M031例(29.8%).手术切缘距肿瘤0.5~1.0 cm.术后漏尿1例,出血1例,心衰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101例(97.1%)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5月,平均(55±15)个月,1例出现卵巢转移瘤,1例术后36个月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99.0%.结论 对于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有可能取代根治性肾切除术成为小肾癌新的标准术式.
作者:黄瑞旭;周芳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的经验和改进方法.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447例.男性175例,女性272例,平均年龄(39±12.8)岁(15~84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8例,柯兴氏综合征112例,嗜铬细胞瘤57例,副神经节瘤10例,髓脂瘤28例,肾上腺囊肿17例,神经鞘瘤1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9例,原发性肾上腺结节状增生5例,原发性肾上腺癌3例,转移性肾上腺癌3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64例;瘤体平均直径(2.8±2.1)cm(0.5~10 cm).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沿肾背侧缘向上游离出肾上极并尽量扩大腹膜后腔,然后在肾上极内上份的Gerota筋膜前层与腹膜反折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分离,其次再分离肾周脂肪囊和Gerota筋膜后层之间的无血管间隙;将前两个解剖层面在肾上极表面无血管层面连通起来,形成一个“U”形的解剖步骤,后再离断其上份的附着部分,切下肿瘤或肾上腺,计算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7.3%(435/447).因术中和术后出血、气胸、过度肥胖等而转开放手术12例.单侧手术平均时间(45±22)rain(15~140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35±15)mL(15~200 mL),14例需要术中、术后输血1~2单位,输血率为3.1%(14/44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2.5)d(3~10 d).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皮下气肿、发热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6%(25/447).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依据U形的解剖步骤,解剖层次清楚,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科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作者:范天勇;魏强;杨璐;崔晓波;张朋;韩平;曾浩;石明;李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术前应用戈舍瑞林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28 d口服非那雄胺(保列治,5 mg/d),B组:术前22 d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C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前列腺切除重量、术中出血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列腺组织平均手术切除量比较,3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切除1 g前列腺组织失血量、前列腺组织MVD值、微血管腔内面积、VEGF平均阳性细胞数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戈舍瑞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组织内VEGF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组织血管生成,从而减少TURP术中出血,效果比术前口服非那雄胺更佳,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徐庆春;张永海;李湖;黄洪;曾绍文;周文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本科113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对单、双侧病变选择手术方式的差异性、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症状及精液性状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症状均有改善;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侧患者在选择术式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密度、精子活动力及活力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患者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创伤小等,较开放手术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与开放手术组精液改善的比较无显著优势.
作者:王玺坤;罗力;李文雄;李峻;王森;高炜城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