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膜微泡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

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付赤学;李秋颖

关键词:脂膜微泡, 凝血酶原复合物, 直接连接法, 理化性质
摘要:目的: 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 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 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由洗涤前的95%降为80%,活性由90%降为19%.结论: 直接连接法可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且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计算机参与的骨折端旋转X线片测量方法

    对外伤骨折患者,医生需要了解的是骨折端的对位、对线及旋转情况,折端对位、对线在常规X线照片上是很容易判断的,而对骨折端旋转度的测量一直是骨伤科乃至放射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提取骨折X线照片中某些特殊点信息,在计算机上经预定的计算程序来求出骨折端旋转度的方法.

    作者:刘荣;白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在经腹彩色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抽液及无水酒精固化对14例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术后症状性盆腔淋巴囊肿共15个囊腔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 14例病例15个囊腔均成功地完成了液体抽吸及无水酒精凝固治疗.12例13个囊腔通过一次超声介入治疗囊腔完全闭合.1例多房合并感染者,在抽吸囊液、囊内注入混合性抗生素治疗1周后,行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3个月后复查囊腔完全闭合;另1例治疗后囊腔明显缩小,未经处置,4个月后囊肿自然消失.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无直接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军燕;汪龙霞;孙长坤;高学文;林倩;张晓莉;宋磊;李向红;刑占海;孟元光;李秀丽;周振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数字化X线机与普通X线机胸部高千伏摄影比较

    目的: 对比胸部普通X线机与数字化X线机高千伏摄影的优缺点.材料和方法: 用普通X线机及数字X线机对170例患者进行胸部高、低千伏摄影,然后对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普通X线机高千伏摄影对外带肺纹理、胸部包块、胸腔积液及矽肺等显示较好.数字化高千伏摄影对胸部包块、胸腔积液及心后病变的显示更好.结论: 胸部高千伏摄影优于低千伏.数字化X线机摄影具有普通X线摄影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黄群国;代小兵;刘启榆;谢步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A及3例DSA的影像资料.结果: 7例共9个肿块(双侧2例),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均显著增强,薄层横断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被推移或包绕的颈内外动脉以及增宽的颈内、外动脉间距.8个肿块外周可见多发扩张的滋养动脉影.颈部CTA清晰显示7例9个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其中7个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3例CTA结果与DSA检查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佳诊断方法.

    作者: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王弘岩;陈济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9例脾脏低回声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例脾血管瘤造影剂廓清慢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强于脾实质.5例脾淋巴瘤、1例脾转移癌及1例脾炎性假瘤造影剂廓清均快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低于脾实质.结论: 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晻;高永艳;石文媛;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肠系膜下动脉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老年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组)的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的内径较正常组增宽,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流速减,搏动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血流动力学较正常老年人有显著变化.

    作者:涂美琳;刘学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动态观察对于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和动态变化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并进行6个月~6年,(平均1年)之动态观察,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3例.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实性结节3例.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后完全变成实性结节2例.动态变化特点为: 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病变体积增大,密度增加,由单纯磨玻璃密度发展为部分变实或完全变实.结论: 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具有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周围型肺癌.

    作者:李言文;李润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脂膜微泡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

    目的: 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 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 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由洗涤前的95%降为80%,活性由90%降为19%.结论: 直接连接法可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且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

    作者: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付赤学;李秋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矩阵影像诊断显示器检出肺部小结节(<10mm)的初步探讨

    目的: 评价不同矩阵的影像诊断显示器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肺部小结节(<10mm)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选取100张DDR正位胸片,其中64张为CT和随访证实的直径<10mm的小结节,5位诊断医师分别在1K、2K和数字投影屏幕上阅读胸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来判定结节的有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计算每位医师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显示器上判定肺小结节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及其标准误,并进行比较.结果: 5位诊断医师在数字投影屏幕上、1K和2K上判定肺部小结节的平均ROC的AZ值分别为: 0.7894,0.8622,0.8859.随着显示器分辨力的提高,AZ值随之提高,但经ROC分析,不同显示器的检测效能无差异.结论: 用1K显示器和数字投影屏幕结合放大影像后处理,显示肺小结节是可用的;肺小结节采用2K×2K高分辨力显示器更佳.不同显示器的配置可以获得较好的性价比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凯;陈林;王惠;谈旭东;吴捷;汪洋;林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暂时性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病变的并发症

    目的: 探讨暂时性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病变的并发症.材料和方法: 透视下,经口腔将覆膜支架放置到20例食管良性狭窄和10例食管纵隔瘘患者的病变部位,2~3个月后将支架取出,观察食管内径变化、食管纵隔瘘口的封闭情况、临床改善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30例食管良性病变,放置和取出全覆膜食管支架34枚,20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内径由术前4.1±2.1mm扩张到术后14.6±1.9mm,10例食管纵隔瘘患者瘘口均封闭,临床治愈.并发症: 胸痛20例、支架移位5例、食管再狭窄4例、严重感染1例.结论: 食管良性病变放置支架应持谨慎态度,针对不同病变选择合适的支架和合适的治疗措施,并掌握好支架取出时机.

    作者:靳海英;霍守义;韩新巍;张和平;贺祥;张杰;王斌杰;李长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双侧下腔静脉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1岁.无临床症状.在成人健康体检时行常规超声检查.于脊柱左前方及右前方见平行走行的双条静脉结构,位于腹主动脉两侧,双侧髂总静脉未见汇合征象,分别汇入同侧相应静脉结构.

    作者:陈榴斌;李莉蕊;陈振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7例肺部结节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显示的结节较常规剂量扫描稍小,但二者对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肺结节的几率相仿,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蒋颖;蒋岳;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Tim技术MR全脊柱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Tim (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方式的优选应用.对8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 63例二步法约10min内完成全脊柱T1WI和T2WI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8%,22例三步法约20min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3%;8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6例脊柱病变,24例脊髓病变.结论: 二步法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较好,更适用于MRI全脊柱扫描;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MR全脊柱成像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宋云龙;张挽时;方红;祝红线;孟利民;毕永民;鲁晓燕;时惠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栓塞结合手术孤立瘘口或瘘口所在的颈内动脉内覆膜支架置入等方式.结果: 63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术后59例动静脉瘘完全闭塞,4例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消失62例,好转1例.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根据其动静脉瘘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瘘口的数量、引流静脉的特点等综合考虑栓塞材料的选择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生;李宝民;张远征;姜金利;王君;曹向宇;张阿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例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积水型无脑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大脑半球呈不同程度充满脑脊液的膜性囊腔,小脑、部分基底节、丘脑及脑干存在.结论: CT能准确地诊断积水型无脑畸形.

    作者:肖榕;地力木热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肝癌的超声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研究资料显示,肝癌的生存率与肿瘤直径有关,小肝癌(单个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结节之和《3cm)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大肝癌(直径≥5cm)[1].术后1年生存率为86.5%,3年生存率为70.3%,5年生存率为55.2%[2].近年来,随着超声新技术如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造影、穿刺活检等的发展,使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林振湖;林礼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和靶容积冠脉成像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初步评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显示正常冠状动脉长度及成像质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3.0T MR对15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心成像及靶容积成像.对比两种成像方式显示的血管长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图像质量.结果: 全心成像RCA(10.41±2.37cm)、LM/LAD(8.47±1.40cm)的长度显示大于靶容积成像 (9.82±1.44cm和8.24±0.85cm),(P《0.05); 显示LCX长度两种成像方式无差异(4.75±0.86cm 和4.65±0.91cm,P》0.05).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无显著差异.RCA、LAD远段全心成像质量评分(3.1±1.0;2.8±1.1)高于靶容积成像(2.5±1.2;2.5±1.2,P《0.05);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3.0 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全心冠脉MRA在对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的显示上优于靶容积成像.

    作者:孙红彬;郭启勇;侯阳;孙宝海;于兵;高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小儿腹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小儿腹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1~2005-01的27例小儿腹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节细胞瘤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7例,神经母细胞瘤15例)的常规超声表现及14例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 18例超声准确判断肿瘤神经母细胞性来源(66.7%),9例分别误诊为肾母细胞瘤(3例)、其他神经来源的肿瘤(2例)、淋巴瘤(1例)和未能提出肿瘤可疑来源的3例.本组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为较大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包块(9.25±2.96cm),形态不规则,23例可见散在的细小钙化灶,17例肿块包绕腹部大血管,节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声像图有从均匀一致到弥漫不均的趋势;14例活检病例中,13例具体分型与术后病理相符,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误诊为节细胞瘤.结论: 常规超声对小儿腹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而超声引导下多点的粗针穿刺活检能够明确肿瘤的分类和性质.

    作者:高永艳;梁萍;王旸;李春伶;于晓玲;夏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主干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1岁.因高血压病入院治疗.体检未发现异常.肝脏超声检查意外发现近肝门处门静脉主干前壁局部向外膨出,呈囊状,大小约27mm×19mm,内为无回声暗区,其内未见实性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示内部有血流信号,呈红蓝双色,为涡流特点频谱分析提示为门静脉特征,瘤体因受肝动脉影响,血流频谱有周期性轻度切迹改变,频谱边缘呈轻度毛刺样改变(图2).

    作者:赵婷婷;章建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X线平片发现巨大阑尾结石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3岁.10年前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隐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5天前,疼痛突然加剧,向右髂骨处放射,遂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 腹肌略紧张,右下腹略膨窿,麦氏点存在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生命体征: 体温: 37℃,P 68次/min,R 20次/min,BP 15.6/10.2kPa.实验室检查: WBC 7.6×109/L,N 0.736, RBC 4.9×1012/L,HG 172g/L.

    作者:李斌元;李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