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文;李润霞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1岁.无临床症状.在成人健康体检时行常规超声检查.于脊柱左前方及右前方见平行走行的双条静脉结构,位于腹主动脉两侧,双侧髂总静脉未见汇合征象,分别汇入同侧相应静脉结构.
作者:陈榴斌;李莉蕊;陈振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小儿腹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1~2005-01的27例小儿腹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节细胞瘤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7例,神经母细胞瘤15例)的常规超声表现及14例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 18例超声准确判断肿瘤神经母细胞性来源(66.7%),9例分别误诊为肾母细胞瘤(3例)、其他神经来源的肿瘤(2例)、淋巴瘤(1例)和未能提出肿瘤可疑来源的3例.本组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为较大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包块(9.25±2.96cm),形态不规则,23例可见散在的细小钙化灶,17例肿块包绕腹部大血管,节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声像图有从均匀一致到弥漫不均的趋势;14例活检病例中,13例具体分型与术后病理相符,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误诊为节细胞瘤.结论: 常规超声对小儿腹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而超声引导下多点的粗针穿刺活检能够明确肿瘤的分类和性质.
作者:高永艳;梁萍;王旸;李春伶;于晓玲;夏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央桥脑髓鞘溶解症(CPM)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对1例肝移植术后CPM患者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频谱分析(MRS)和灌注成像检查并随访.结果: 四肢瘫后第8天,桥脑、双侧丘脑内见对称性长T1、长T2 信号,边缘增强;表观弥散系数(ADC)下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下降,胆碱(CHO)/Cr升高;病变区域脑血容积增加.结论: CPM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弥散受限提示病变早期存在细胞毒性水肿,NAA减少提示神经元丢失,CHO升高提示胶质增生的存在,灌注增加可能反映胶质细胞增生活跃.
作者:郭勇;孙玮;邱宝安;林伟;郑奎宏;黄敏华;钱明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 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赵绍宏;郭伟;刘小平;聂永康;蔡祖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在经腹彩色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抽液及无水酒精固化对14例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术后症状性盆腔淋巴囊肿共15个囊腔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 14例病例15个囊腔均成功地完成了液体抽吸及无水酒精凝固治疗.12例13个囊腔通过一次超声介入治疗囊腔完全闭合.1例多房合并感染者,在抽吸囊液、囊内注入混合性抗生素治疗1周后,行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3个月后复查囊腔完全闭合;另1例治疗后囊腔明显缩小,未经处置,4个月后囊肿自然消失.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无直接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军燕;汪龙霞;孙长坤;高学文;林倩;张晓莉;宋磊;李向红;刑占海;孟元光;李秀丽;周振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10例超声表现均为圆形、单房囊肿,后壁规则,有后方增强效应,CDFI显示囊肿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2例位于右侧下颌角与外耳道之间,2例位于左侧下颌角与外耳道之间,2例位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4例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2例可见瘘口者,囊壁较厚,内充满散在细点状回声,瘘管显示不清.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较准确、可靠.
作者:莫祝宁;晏湘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1岁.因高血压病入院治疗.体检未发现异常.肝脏超声检查意外发现近肝门处门静脉主干前壁局部向外膨出,呈囊状,大小约27mm×19mm,内为无回声暗区,其内未见实性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示内部有血流信号,呈红蓝双色,为涡流特点频谱分析提示为门静脉特征,瘤体因受肝动脉影响,血流频谱有周期性轻度切迹改变,频谱边缘呈轻度毛刺样改变(图2).
作者:赵婷婷;章建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老年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组)的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的内径较正常组增宽,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流速减,搏动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血流动力学较正常老年人有显著变化.
作者:涂美琳;刘学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7例肺部结节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显示的结节较常规剂量扫描稍小,但二者对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肺结节的几率相仿,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蒋颖;蒋岳;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评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显示正常冠状动脉长度及成像质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3.0T MR对15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心成像及靶容积成像.对比两种成像方式显示的血管长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图像质量.结果: 全心成像RCA(10.41±2.37cm)、LM/LAD(8.47±1.40cm)的长度显示大于靶容积成像 (9.82±1.44cm和8.24±0.85cm),(P《0.05); 显示LCX长度两种成像方式无差异(4.75±0.86cm 和4.65±0.91cm,P》0.05).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无显著差异.RCA、LAD远段全心成像质量评分(3.1±1.0;2.8±1.1)高于靶容积成像(2.5±1.2;2.5±1.2,P《0.05);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3.0 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全心冠脉MRA在对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的显示上优于靶容积成像.
作者:孙红彬;郭启勇;侯阳;孙宝海;于兵;高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9例脾脏低回声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例脾血管瘤造影剂廓清慢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强于脾实质.5例脾淋巴瘤、1例脾转移癌及1例脾炎性假瘤造影剂廓清均快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低于脾实质.结论: 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晻;高永艳;石文媛;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和动态变化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并进行6个月~6年,(平均1年)之动态观察,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3例.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实性结节3例.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后完全变成实性结节2例.动态变化特点为: 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病变体积增大,密度增加,由单纯磨玻璃密度发展为部分变实或完全变实.结论: 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具有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周围型肺癌.
作者:李言文;李润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研究资料显示,肝癌的生存率与肿瘤直径有关,小肝癌(单个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结节之和《3cm)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大肝癌(直径≥5cm)[1].术后1年生存率为86.5%,3年生存率为70.3%,5年生存率为55.2%[2].近年来,随着超声新技术如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造影、穿刺活检等的发展,使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林振湖;林礼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积水型无脑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大脑半球呈不同程度充满脑脊液的膜性囊腔,小脑、部分基底节、丘脑及脑干存在.结论: CT能准确地诊断积水型无脑畸形.
作者:肖榕;地力木热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A及3例DSA的影像资料.结果: 7例共9个肿块(双侧2例),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均显著增强,薄层横断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被推移或包绕的颈内外动脉以及增宽的颈内、外动脉间距.8个肿块外周可见多发扩张的滋养动脉影.颈部CTA清晰显示7例9个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其中7个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3例CTA结果与DSA检查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佳诊断方法.
作者: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王弘岩;陈济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36例患者口服1500ml 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30~40min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重建.将小肠分为六组,分析小肠充盈情况.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比较三种造影方法,其中以第三种效果好.充盈良好率达88.5%,MSCTE清楚显示小肠肿瘤10例、肠粘连、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梗阻等各1例,显示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及腹腔内脏器情况,显示胃、结肠癌共6例.结论: MSCTE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作者:李颖文;柴汝昌;苏云杉;陈翠仙;张勇;牛云;杨晓;梁冬云;邵举薇;蒋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证实的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病例均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2例加行DWI扫描.结果: 肿瘤位于额叶4例和颞叶1例.位于皮层4例,侧脑室旁深部白质1例.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3例、长T1稍长T2信号1例、混杂信号1例,DWI呈高信号2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4例,出血2例.瘤周无明显水肿2例、轻度水肿2例和中度水肿1例.花环状增强3例、团絮状增强1例和斑点状增强1例.脑膜及颅骨受侵2例.结论: 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MRI有一定的特点,MRI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易自生;张霞;刘一平;郭文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 17例小脑幕脑膜瘤中,肿瘤呈哑铃状8例、突向幕下6例和突向幕上3例.CT呈略高密度12例、等密度3例和完全钙化2例.T1WI呈等低信号8例和略高信号5例;T2WI略高信号11例和等信号2例.肿瘤非钙化部分均呈明显增强.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的 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马天璇;张德智;高伟民;刘静;辛鹏;陈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1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造成上气道狭窄直接数字化摄影和螺旋CT的表现特点,探索其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应用直接数字化摄影(DDR)鼻咽部侧位片和螺旋CT(SCT)扫描,测量上气道狭窄段的入口、出口及狭窄部水平的截面积及相关的矢径和横径、肥大腺样体的厚度及长径,计算L/N比值,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结果: (1)联合应用DDR和SCT影像可理想观察上气道狭窄的形态特征,准确测量各所需数据并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2)10例OSAHS患儿腺样体都明显病理性肥大,L/N比值为0.77~0.89,明显大于正常参考值0.65,狭窄段长15.0~42.0mm,狭窄部在鼻咽区6例、在腭后区4例和后鼻孔闭塞3例.结论: 腺样体肥大造成上气道狭窄可能是OSAHS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DDR结合SCT观察上气道简便、准确、全面,对儿童OSAHS临床综合诊断、病因研究及选择手术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丁绍省;吴建超;叶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3岁.10年前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隐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5天前,疼痛突然加剧,向右髂骨处放射,遂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 腹肌略紧张,右下腹略膨窿,麦氏点存在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生命体征: 体温: 37℃,P 68次/min,R 20次/min,BP 15.6/10.2kPa.实验室检查: WBC 7.6×109/L,N 0.736, RBC 4.9×1012/L,HG 172g/L.
作者:李斌元;李至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