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孙玮;邱宝安;林伟;郑奎宏;黄敏华;钱明珠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10例超声表现均为圆形、单房囊肿,后壁规则,有后方增强效应,CDFI显示囊肿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2例位于右侧下颌角与外耳道之间,2例位于左侧下颌角与外耳道之间,2例位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4例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2例可见瘘口者,囊壁较厚,内充满散在细点状回声,瘘管显示不清.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较准确、可靠.
作者:莫祝宁;晏湘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和动态变化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并进行6个月~6年,(平均1年)之动态观察,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3例.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实性结节3例.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后完全变成实性结节2例.动态变化特点为: 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病变体积增大,密度增加,由单纯磨玻璃密度发展为部分变实或完全变实.结论: 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具有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周围型肺癌.
作者:李言文;李润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 17例小脑幕脑膜瘤中,肿瘤呈哑铃状8例、突向幕下6例和突向幕上3例.CT呈略高密度12例、等密度3例和完全钙化2例.T1WI呈等低信号8例和略高信号5例;T2WI略高信号11例和等信号2例.肿瘤非钙化部分均呈明显增强.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的 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马天璇;张德智;高伟民;刘静;辛鹏;陈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老年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组)的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的内径较正常组增宽,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流速减,搏动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血流动力学较正常老年人有显著变化.
作者:涂美琳;刘学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积水型无脑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大脑半球呈不同程度充满脑脊液的膜性囊腔,小脑、部分基底节、丘脑及脑干存在.结论: CT能准确地诊断积水型无脑畸形.
作者:肖榕;地力木热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7例肺部结节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显示的结节较常规剂量扫描稍小,但二者对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肺结节的几率相仿,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蒋颖;蒋岳;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MR螺旋桨技术T2WI序列与常规FSE T2WI序列减少运动伪影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随机对82例行头部常规检查者,同时行螺旋桨技术T2WI序列扫描.由2名高职MR室医师分别评价其血管搏动、眼球运动、脑脊液波动、头部运动伪影.结果: 82例中,常规T2WI扫描产生血管搏动伪影56例计106条、眼球运动伪影59例(1例因金属伪影无意义)、脑脊液波动伪影29例32条;头运动伪影35例(5例因金属伪影影响观察).螺旋桨技术T2WI扫描未产生血管搏动和眼球运动伪影、脑脊液搏动伪影4例、头运动伪影2例.结论 : 螺旋桨技术在消除常规头颅扫描中产生伪影有显著效果,对疾病的确诊具有临床意义,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戈明媚;刘志钦;刘小林;王秋良;廖玉珍;孙楠;柳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Tim (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方式的优选应用.对8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 63例二步法约10min内完成全脊柱T1WI和T2WI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8%,22例三步法约20min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3%;8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6例脊柱病变,24例脊髓病变.结论: 二步法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较好,更适用于MRI全脊柱扫描;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MR全脊柱成像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宋云龙;张挽时;方红;祝红线;孟利民;毕永民;鲁晓燕;时惠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栓塞结合手术孤立瘘口或瘘口所在的颈内动脉内覆膜支架置入等方式.结果: 63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术后59例动静脉瘘完全闭塞,4例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消失62例,好转1例.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根据其动静脉瘘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瘘口的数量、引流静脉的特点等综合考虑栓塞材料的选择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生;李宝民;张远征;姜金利;王君;曹向宇;张阿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以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起病、反复发作的特点.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65亿人口中,癫痫患者5500万人,其中中国650万,每年新发10万人;其年发病率为(50~70)/106,75%于14岁以下发病[1].癫痫极大地影响着患儿的生理及认知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控制已成为癫痫的现代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徐贤;马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证实的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病例均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2例加行DWI扫描.结果: 肿瘤位于额叶4例和颞叶1例.位于皮层4例,侧脑室旁深部白质1例.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3例、长T1稍长T2信号1例、混杂信号1例,DWI呈高信号2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4例,出血2例.瘤周无明显水肿2例、轻度水肿2例和中度水肿1例.花环状增强3例、团絮状增强1例和斑点状增强1例.脑膜及颅骨受侵2例.结论: 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MRI有一定的特点,MRI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易自生;张霞;刘一平;郭文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外伤骨折患者,医生需要了解的是骨折端的对位、对线及旋转情况,折端对位、对线在常规X线照片上是很容易判断的,而对骨折端旋转度的测量一直是骨伤科乃至放射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提取骨折X线照片中某些特殊点信息,在计算机上经预定的计算程序来求出骨折端旋转度的方法.
作者:刘荣;白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9例脾脏低回声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例脾血管瘤造影剂廓清慢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强于脾实质.5例脾淋巴瘤、1例脾转移癌及1例脾炎性假瘤造影剂廓清均快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低于脾实质.结论: 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晻;高永艳;石文媛;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研究资料显示,肝癌的生存率与肿瘤直径有关,小肝癌(单个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结节之和《3cm)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大肝癌(直径≥5cm)[1].术后1年生存率为86.5%,3年生存率为70.3%,5年生存率为55.2%[2].近年来,随着超声新技术如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造影、穿刺活检等的发展,使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林振湖;林礼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A及3例DSA的影像资料.结果: 7例共9个肿块(双侧2例),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均显著增强,薄层横断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被推移或包绕的颈内外动脉以及增宽的颈内、外动脉间距.8个肿块外周可见多发扩张的滋养动脉影.颈部CTA清晰显示7例9个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其中7个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3例CTA结果与DSA检查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佳诊断方法.
作者: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王弘岩;陈济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3岁.10年前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隐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5天前,疼痛突然加剧,向右髂骨处放射,遂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 腹肌略紧张,右下腹略膨窿,麦氏点存在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生命体征: 体温: 37℃,P 68次/min,R 20次/min,BP 15.6/10.2kPa.实验室检查: WBC 7.6×109/L,N 0.736, RBC 4.9×1012/L,HG 172g/L.
作者:李斌元;李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梗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DSA、CT增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肾梗死患者,记录患肾大小、病变处二维回声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并与DSA、CT增强及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肾梗死灶二维超声切面呈三角形,发病早期回声偏低,后期呈强回声.肾动脉主干栓塞者肾脏体积缩小,回声杂乱;梗死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消失,不能测到动脉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梗死的检出敏感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项尖尖;朱赛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 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赵绍宏;郭伟;刘小平;聂永康;蔡祖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 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 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由洗涤前的95%降为80%,活性由90%降为19%.结论: 直接连接法可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且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
作者: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付赤学;李秋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评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显示正常冠状动脉长度及成像质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3.0T MR对15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心成像及靶容积成像.对比两种成像方式显示的血管长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图像质量.结果: 全心成像RCA(10.41±2.37cm)、LM/LAD(8.47±1.40cm)的长度显示大于靶容积成像 (9.82±1.44cm和8.24±0.85cm),(P《0.05); 显示LCX长度两种成像方式无差异(4.75±0.86cm 和4.65±0.91cm,P》0.05).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无显著差异.RCA、LAD远段全心成像质量评分(3.1±1.0;2.8±1.1)高于靶容积成像(2.5±1.2;2.5±1.2,P《0.05);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3.0 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全心冠脉MRA在对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的显示上优于靶容积成像.
作者:孙红彬;郭启勇;侯阳;孙宝海;于兵;高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