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诊断

马天璇;张德智;高伟民;刘静;辛鹏;陈丽君

关键词:小脑幕, 脑膜瘤, CT, MRI
摘要: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 17例小脑幕脑膜瘤中,肿瘤呈哑铃状8例、突向幕下6例和突向幕上3例.CT呈略高密度12例、等密度3例和完全钙化2例.T1WI呈等低信号8例和略高信号5例;T2WI略高信号11例和等信号2例.肿瘤非钙化部分均呈明显增强.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的 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证实的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病例均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2例加行DWI扫描.结果: 肿瘤位于额叶4例和颞叶1例.位于皮层4例,侧脑室旁深部白质1例.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3例、长T1稍长T2信号1例、混杂信号1例,DWI呈高信号2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4例,出血2例.瘤周无明显水肿2例、轻度水肿2例和中度水肿1例.花环状增强3例、团絮状增强1例和斑点状增强1例.脑膜及颅骨受侵2例.结论: 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MRI有一定的特点,MRI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易自生;张霞;刘一平;郭文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肝癌的超声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研究资料显示,肝癌的生存率与肿瘤直径有关,小肝癌(单个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结节之和《3cm)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大肝癌(直径≥5cm)[1].术后1年生存率为86.5%,3年生存率为70.3%,5年生存率为55.2%[2].近年来,随着超声新技术如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造影、穿刺活检等的发展,使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林振湖;林礼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直接数字化摄影和螺旋CT扫描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1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造成上气道狭窄直接数字化摄影和螺旋CT的表现特点,探索其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应用直接数字化摄影(DDR)鼻咽部侧位片和螺旋CT(SCT)扫描,测量上气道狭窄段的入口、出口及狭窄部水平的截面积及相关的矢径和横径、肥大腺样体的厚度及长径,计算L/N比值,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结果: (1)联合应用DDR和SCT影像可理想观察上气道狭窄的形态特征,准确测量各所需数据并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2)10例OSAHS患儿腺样体都明显病理性肥大,L/N比值为0.77~0.89,明显大于正常参考值0.65,狭窄段长15.0~42.0mm,狭窄部在鼻咽区6例、在腭后区4例和后鼻孔闭塞3例.结论: 腺样体肥大造成上气道狭窄可能是OSAHS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DDR结合SCT观察上气道简便、准确、全面,对儿童OSAHS临床综合诊断、病因研究及选择手术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丁绍省;吴建超;叶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矩阵影像诊断显示器检出肺部小结节(<10mm)的初步探讨

    目的: 评价不同矩阵的影像诊断显示器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肺部小结节(<10mm)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选取100张DDR正位胸片,其中64张为CT和随访证实的直径<10mm的小结节,5位诊断医师分别在1K、2K和数字投影屏幕上阅读胸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来判定结节的有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计算每位医师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显示器上判定肺小结节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及其标准误,并进行比较.结果: 5位诊断医师在数字投影屏幕上、1K和2K上判定肺部小结节的平均ROC的AZ值分别为: 0.7894,0.8622,0.8859.随着显示器分辨力的提高,AZ值随之提高,但经ROC分析,不同显示器的检测效能无差异.结论: 用1K显示器和数字投影屏幕结合放大影像后处理,显示肺小结节是可用的;肺小结节采用2K×2K高分辨力显示器更佳.不同显示器的配置可以获得较好的性价比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凯;陈林;王惠;谈旭东;吴捷;汪洋;林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9例脾脏低回声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例脾血管瘤造影剂廓清慢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强于脾实质.5例脾淋巴瘤、1例脾转移癌及1例脾炎性假瘤造影剂廓清均快于脾组织,实质期回声低于脾实质.结论: 超声造影对脾脏低回声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晻;高永艳;石文媛;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A及3例DSA的影像资料.结果: 7例共9个肿块(双侧2例),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均显著增强,薄层横断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被推移或包绕的颈内外动脉以及增宽的颈内、外动脉间距.8个肿块外周可见多发扩张的滋养动脉影.颈部CTA清晰显示7例9个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其中7个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3例CTA结果与DSA检查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佳诊断方法.

    作者: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王弘岩;陈济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X线平片发现巨大阑尾结石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3岁.10年前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隐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5天前,疼痛突然加剧,向右髂骨处放射,遂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 腹肌略紧张,右下腹略膨窿,麦氏点存在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生命体征: 体温: 37℃,P 68次/min,R 20次/min,BP 15.6/10.2kPa.实验室检查: WBC 7.6×109/L,N 0.736, RBC 4.9×1012/L,HG 172g/L.

    作者:李斌元;李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例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积水型无脑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大脑半球呈不同程度充满脑脊液的膜性囊腔,小脑、部分基底节、丘脑及脑干存在.结论: CT能准确地诊断积水型无脑畸形.

    作者:肖榕;地力木热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双侧下腔静脉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1岁.无临床症状.在成人健康体检时行常规超声检查.于脊柱左前方及右前方见平行走行的双条静脉结构,位于腹主动脉两侧,双侧髂总静脉未见汇合征象,分别汇入同侧相应静脉结构.

    作者:陈榴斌;李莉蕊;陈振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和靶容积冠脉成像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初步评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显示正常冠状动脉长度及成像质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3.0T MR对15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心成像及靶容积成像.对比两种成像方式显示的血管长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图像质量.结果: 全心成像RCA(10.41±2.37cm)、LM/LAD(8.47±1.40cm)的长度显示大于靶容积成像 (9.82±1.44cm和8.24±0.85cm),(P《0.05); 显示LCX长度两种成像方式无差异(4.75±0.86cm 和4.65±0.91cm,P》0.05).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无显著差异.RCA、LAD远段全心成像质量评分(3.1±1.0;2.8±1.1)高于靶容积成像(2.5±1.2;2.5±1.2,P《0.05);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3.0 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全心冠脉MRA在对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的显示上优于靶容积成像.

    作者:孙红彬;郭启勇;侯阳;孙宝海;于兵;高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弥散张量成像诊断癫痫的应用研究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以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起病、反复发作的特点.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65亿人口中,癫痫患者5500万人,其中中国650万,每年新发10万人;其年发病率为(50~70)/106,75%于14岁以下发病[1].癫痫极大地影响着患儿的生理及认知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控制已成为癫痫的现代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徐贤;马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脏移植术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中央桥脑髓鞘溶解症(CPM)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对1例肝移植术后CPM患者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频谱分析(MRS)和灌注成像检查并随访.结果: 四肢瘫后第8天,桥脑、双侧丘脑内见对称性长T1、长T2 信号,边缘增强;表观弥散系数(ADC)下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下降,胆碱(CHO)/Cr升高;病变区域脑血容积增加.结论: CPM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弥散受限提示病变早期存在细胞毒性水肿,NAA减少提示神经元丢失,CHO升高提示胶质增生的存在,灌注增加可能反映胶质细胞增生活跃.

    作者:郭勇;孙玮;邱宝安;林伟;郑奎宏;黄敏华;钱明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Tim技术MR全脊柱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Tim (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方式的优选应用.对8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 63例二步法约10min内完成全脊柱T1WI和T2WI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8%,22例三步法约20min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3%;8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6例脊柱病变,24例脊髓病变.结论: 二步法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较好,更适用于MRI全脊柱扫描;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MR全脊柱成像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宋云龙;张挽时;方红;祝红线;孟利民;毕永民;鲁晓燕;时惠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数字化X线机与普通X线机胸部高千伏摄影比较

    目的: 对比胸部普通X线机与数字化X线机高千伏摄影的优缺点.材料和方法: 用普通X线机及数字X线机对170例患者进行胸部高、低千伏摄影,然后对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普通X线机高千伏摄影对外带肺纹理、胸部包块、胸腔积液及矽肺等显示较好.数字化高千伏摄影对胸部包块、胸腔积液及心后病变的显示更好.结论: 胸部高千伏摄影优于低千伏.数字化X线机摄影具有普通X线摄影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黄群国;代小兵;刘启榆;谢步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R螺旋桨技术消除颅脑各种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MR螺旋桨技术T2WI序列与常规FSE T2WI序列减少运动伪影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随机对82例行头部常规检查者,同时行螺旋桨技术T2WI序列扫描.由2名高职MR室医师分别评价其血管搏动、眼球运动、脑脊液波动、头部运动伪影.结果: 82例中,常规T2WI扫描产生血管搏动伪影56例计106条、眼球运动伪影59例(1例因金属伪影无意义)、脑脊液波动伪影29例32条;头运动伪影35例(5例因金属伪影影响观察).螺旋桨技术T2WI扫描未产生血管搏动和眼球运动伪影、脑脊液搏动伪影4例、头运动伪影2例.结论 : 螺旋桨技术在消除常规头颅扫描中产生伪影有显著效果,对疾病的确诊具有临床意义,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戈明媚;刘志钦;刘小林;王秋良;廖玉珍;孙楠;柳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7例肺部结节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显示的结节较常规剂量扫描稍小,但二者对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肺结节的几率相仿,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蒋颖;蒋岳;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肠系膜下动脉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老年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组)的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的内径较正常组增宽,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流速减,搏动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IMA血流动力学较正常老年人有显著变化.

    作者:涂美琳;刘学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诊断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 17例小脑幕脑膜瘤中,肿瘤呈哑铃状8例、突向幕下6例和突向幕上3例.CT呈略高密度12例、等密度3例和完全钙化2例.T1WI呈等低信号8例和略高信号5例;T2WI略高信号11例和等信号2例.肿瘤非钙化部分均呈明显增强.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的 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马天璇;张德智;高伟民;刘静;辛鹏;陈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暂时性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病变的并发症

    目的: 探讨暂时性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病变的并发症.材料和方法: 透视下,经口腔将覆膜支架放置到20例食管良性狭窄和10例食管纵隔瘘患者的病变部位,2~3个月后将支架取出,观察食管内径变化、食管纵隔瘘口的封闭情况、临床改善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30例食管良性病变,放置和取出全覆膜食管支架34枚,20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内径由术前4.1±2.1mm扩张到术后14.6±1.9mm,10例食管纵隔瘘患者瘘口均封闭,临床治愈.并发症: 胸痛20例、支架移位5例、食管再狭窄4例、严重感染1例.结论: 食管良性病变放置支架应持谨慎态度,针对不同病变选择合适的支架和合适的治疗措施,并掌握好支架取出时机.

    作者:靳海英;霍守义;韩新巍;张和平;贺祥;张杰;王斌杰;李长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动态观察对于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和动态变化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具有磨玻璃征象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并进行6个月~6年,(平均1年)之动态观察,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3例.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实性结节3例. 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转变部分磨玻璃密度结节,后完全变成实性结节2例.动态变化特点为: 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病变体积增大,密度增加,由单纯磨玻璃密度发展为部分变实或完全变实.结论: 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具有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周围型肺癌.

    作者:李言文;李润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