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长江;喻洁;朱虹倩;朱万春;米方林;刘兴容
目的::用介入栓塞法建立小型猪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11头贵州种小型猪,体重30~45 kg。术前采集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等);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经导管将栓子推送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回旋支远端进行栓塞,复查造影结果满意后结束手术操作,并复查心电图。术后24 h采集血液复查实验室指标,并复查超声心动图。术后5周处死实验动物行心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1头小型猪中,有8头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率72%。栓塞前: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栓塞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栓塞远端未见显影;心电图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实验室检查及心功能检查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均有梗塞灶的存在。结论:介入栓塞法成功率高,简单易行,是建立稳定心肌梗死模型的较好方式之一。
作者:刘兴华;董国礼;张小明;缪南东;任勇军;张军辉;曹礼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以3D-DSA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所有病例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144例经过数字减影CTA和3D-DSA检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所有源图像都发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大小。以3D-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不同直径(<3 mm,≥3mm且<5 mm,≥5mm且<10 mm,≥10 mm)动脉瘤和前循环与后循环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44例患者中,DSA检查共发现199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发现196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3 m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100%;≥3 mm的分别为100%和100%。结论:64层CTA是颅内动脉瘤检出的可靠方法,可作为诊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元早;翟昭华;王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微循环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载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肺功能指标、甲襞微循环指标和氧代谢状态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3 d、7 d,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TLC、PIMAX和PEMAX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R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指标管襻形态积分、血流状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毛细血管流速则显著快于对照组;氧代谢状态指标CaO2、D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O2和Ca-vO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通过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液黏度,增加肺部血流供应,从而促进肺功能的提高,并表现为氧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善。
作者:李慧;罗英琳;李朝锋;吴胜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南充地区儿科医疗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南充市具有儿科资质的二级及以上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南充市儿科发展初具规模,但儿科医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设备缺乏,业务水平低下,儿科发展中面临很多问题。结论:南充市儿科医疗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刘崇海;皮光环;康迁;赵婧;何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就基层医院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在基层医院真正实施,提升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服务品质。
作者:李莉;赵莉;龙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208例,同时进行常规DSA(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8例中,检出动脉瘤128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29例,动静脉畸22例,烟雾病10例,脑肿瘤4例。2D-DSA病变检出率80.3%(167/208);3D-DSA病变检出率92.8%(193/208);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2D-DSA的优化和补充。
作者:刘康;缪南东;任勇军;徐浩;闵旭立;杨林;张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人系膜细胞( HMC)蛋白激酶Cα( protein kinase Cα,PKCα)、癌胚纤维连接蛋白( oncofetal FN)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 PKCα与 oncofetal FN mRNA 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 HMC 分组如下:正常葡萄糖组( NG,5 mmol/L D-葡萄糖),渗透压对照组( LG,5 mmol/L D-葡萄糖+20 mmol/L L-葡萄糖),高葡萄糖组( HG,25 mmol/L D-葡萄糖),高葡萄糖+PKCα抑制剂组( HS,25 mmol/L D-葡萄糖+40μmol/L Safingol)。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KCα蛋白表达及转位,RT-PCR法检测oncofetal FN 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NG组对比,高葡萄糖可促进蛋白激酶Cα蛋白发生核转位,定量分析示HG组胞浆/胞核强度较NG组降低20%( P<0.05 ),高葡萄糖刺激诱导HMC oncofetal FN mRNA上调,为NG组的2.36倍(P<0.05)。(2)与HG组比较,HS组PKCα蛋白转位激活被抑制,胞浆/胞核荧光强度比值为HG组的1.15倍, HS组oncofetal FN mRNA表达较HG组降低45%(P值均<0.05)。结论: PKCα的激活参与高葡萄糖致人系膜细胞oncofetal FN的表达。
作者:杜超;蒋智;熊勤攀;周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为高危妊娠,是妊娠期特有疾病。虽然对孕妇预后良好,仍会出现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无明显先兆的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ICP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殖激素,免疫耐受失衡以及环境因素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求。
作者:胡海军;李佳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 3-MA)对结直肠腺癌细胞Jagged-1蛋白表达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3-MA药物组(5 mmol/L),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用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3-MA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腺癌细胞内Jagged-1蛋白的表达显著被抑制( P<0.05);3-MA作用后,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率为(85.23%±5.61%),与对照组增值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3-MA作用后,结直肠腺癌细胞凋亡率为(11%± 4.3%),与对照组凋亡率(4.5%±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A可能通过抑制结直肠腺癌细胞中Jagged-1蛋白表达和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生物学作用。
作者:谢杰斌;庞月珊;王崇树;魏寿江;王攀;唐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联合英诺伟 TMIVX-SC10/07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取石导管配合钬激光治疗组( A组,40例)与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治疗组( B组,35例)的手术时间、并发症、残石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碎石成功率主要与结石具体位置及有无息肉包裹相关,A组在手术时间及残石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取石导管,能够更有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特别是位于骶髂关节上缘-第三腰椎( L3)段结石。
作者:蓝建华;唐培金;唐贤富;徐小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 All Bond Universal,ABU)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人体12颗无龋坏磨牙,磨除牙釉质暴露牙本质面,分别用酸蚀-冲洗法和一步自酸蚀法使用All Bond Universal粘结剂,在其上堆砌树脂,并与酸蚀-冲洗粘结剂Prime& Bond NT( PBN)和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G Bond ( GB)进行对照。试样于37℃去离子水储存24 h后,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制备出0.81 mm2的树脂/牙本质试件,进行牙本质粘结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通用型牙本质粘结剂All Bond Universal在两种粘结方法下,其粘结力均高于对照组;就All Bond Universal本身而言,酸蚀-冲洗技术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结论:这种新型牙本质粘结剂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并且酸蚀-冲洗技术能提高其粘结力。
作者:米长江;喻洁;朱虹倩;朱万春;米方林;刘兴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乐氟,双氟12,奥敏清三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1例240颗因咬合面重度磨耗所致牙本质敏感磨牙随机分4组,每组60颗牙,分别用多乐氟,双氟12,奥敏清脱敏,0.9%氯化钠液治疗,在统一标准下,即刻、1个月、3个月后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奥敏清组与多乐氟组,双氟12组间即刻疗效,1个月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9%氯化钠液组即刻疗效,1个月疗效,3个月疗效与奥敏清组,多乐氟组,双氟1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种脱敏剂有良好的即刻和1个月短期疗效,但多乐氟和双氟12于3个月后的疗效优于奥敏清。
作者:朱虹倩;喻洁;刘兴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研究发现左房大小和功能是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标志,左房功能的评估提高了重要的临床病理生理信息。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左房大小及功能可以更加准确测量。
作者:郑小艳;顾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高场强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探讨胰腺主胰管形态学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MRI和2D MRCP检查患者共64例,并分为A、B两组,A组分为急性胰腺炎组,共31例,B组为正常对照组,共33例。两组数据均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在PACS系统中选取一幅主胰管显示清楚且完整的MRCP图像,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分别3次测量其胰腺主胰管曲线长度和头尾直线距离,取其平均值为后值,主胰管屈曲度为后值的主胰管曲线长度与头尾直线距离之差的绝对值,记录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主胰管曲线长度分别为(23.74±6.62) cm和(17.24±3.35) cm,头尾直线距离分别为(11.46±1.73)cm和(11.04±1.41)cm,主胰管屈曲度分别为(12.28±5.54)cm和(6.20±3.46)cm。胰腺主胰管屈曲度、主胰管曲线长度A、B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1);胰腺主胰管头尾直线距离A、B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240)。结论:胰腺主胰管形态学变化(屈曲度及曲线长度)与急性胰腺炎具有相关性,胰腺主胰管的屈曲度越大,曲线路径越长,其急性胰腺炎的患病率越高。
作者:雷力行;黄小华;敬宗林;刘念;潘珂;石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对家兔肝脏灌注成像参数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只家兔行常规剂量、中等剂量和低剂量肝脏CT灌注成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肝脏灌注参数值,包括肝血容量( BV)、肝血流量( BF)、肝动脉灌注量( APL),并对获得的肝脏灌注图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对3组灌注参数值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三种条件下的辐射记录值。结果: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BF、BV、AP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11±0.65)分、(4.38±0.61)分和(4.56±0.58)分,2名医师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507)。低剂量组所接受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 dose length product,DLP)均下降了75%。结论:基于降低管电流方式的家兔肝脏低剂量CT成像是可行的。
作者:杨茹;胡富碧;吴少平;冯俊榜;宋晓琴;张志;曾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胆囊手术相关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其临床预防和鉴定要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98年至2014年36例因胆囊手术诱发的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6例,女性20例;以41~60岁年龄组多见(63.89%);二级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多(58.33%);术前诊断以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为主(58.33%);术式以开腹手术为主(72.22%);主要死因为手术并发症(62.5%),其次心血管疾病(18.75%);术后3 d内死亡易诱发医疗纠纷(62.5%)。结论:重视轻症胆囊炎患者的诊治、强化知情告知义务、加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有利于防范医疗纠纷;及时尸体解剖明确死因对解决医疗纠纷非常重要。
作者:谢英;易旭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游离DNA在人体内分布广泛,被临床广泛研究和应用,成为多种疾病无创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但游离DNA在法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尚属少见。游离DNA既可增加DNA产量同时又能完善DNA分型,在法医学实践中特别是痕量检材分型方面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徐冬冬;黄花;张明阳;杜冰;王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死后尸体变化的发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其发生发展也有所不同。但在环境条件较一致的情况下,同一尸体各部分形成差别较大的死后变化较为少见,特别是在相对潮湿的西南室内的同一尸体,既形成局部干尸和局部尸蜡等死后变化,也出现角膜尚可透见等死后变化更是罕见,现报告1例。
作者:邹华明;吴松;杨明;张伟;何生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SNaPshot技术建立一个检测6个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复合检测系统,并利用其对四川地区140名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选择mtDNA上709、6455、10398、12705、14569和15043等6个SNP位点进行复合扩增,利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技术( SNaP-shot kit)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SNP进行检测。结果:6个SNP位点均具有遗传多态性,在140名个体中检测到12种单体型,单体型多样性为0.7638。结论:该复合检测系统能快速而准确的对样本进行分型,在法医学实践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杜冰;杜宏;周斌;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在亲权鉴定案件中经常可以观察到突变,突变会直接影响到亲权指数( PI)的计算。这里我们观察分析15个STR基因座在山西汉族人群亲子鉴定案件中的突变特点和规律。方法:546例确认亲子关系案件来自于山西汉族人群,包括父-母-子三联体案件383例,二联体案件163例。用含15个STR基因座的PowerPlex ?16 System kit试剂盒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在546例亲子鉴定案件中共有22例出现突变,Penta E,D5S818,D7S820,vWA,D21S115个位点均出现3例突变,突变率高为0.32%;FGA,D8S11792个位点突变均为2例,突变率为0.22%;CSF1PO,D3S1358,D18S513个位点突变均为1例,突变率为0.11%;未观察到其余基因座的基因突变。22例突变全部为一步突变,其中来自父亲的突变10例,来自母亲7例,5例无法确定突变来源。22例突变中增加1个基序的10例,减少1个基序的10例,增加减少不明确的2例。结论:山西汉族人群常染色体STR的突变率在0%~0.32%之间,该数据为计算突变情况下的亲权指数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张晓嘉;张更谦;刘晋玎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