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培养直接药敏试验分析

黄义山;代小川;邓健康;唐中

关键词:血培养仪, 直接药敏, 诊断和治疗, 药敏试验, 阳性结果, 微生物室, 增菌液, 实验室, 菌血症, 数据, 临床, 报告
摘要:目前临床上对细菌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赖实验室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报告血培养结果已成为微生物室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认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 使用快速自动血培养仪争取48小时回报阳性结果.2,将阳性增菌液直接进行药敏试验.本文旨在探讨后者的可行性.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由基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由于对自由基研究的深入,发现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人类许多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由基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疾病中的病理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吴碧华;吴文斌;胡常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70例阿托品东莨菪碱治疗对血胆碱脂酶变化的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用阿托品和阿托品加东莨菪碱治疗对血胆碱脂酶(ChE)的变化.方法:70例患者入院后采用单盲法分组,用阿托品加其它综合治疗作为对照,阿托品加东莨菪碱加其它综合治疗作为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抽血测定ChE活性值.结果:ChE在中毒患者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6-12小时差异不明显,24小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48小时及72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OPP治疗中通过ChE变化观察,阿托品加东莨菪碱较单纯使用阿托品效果更好,并能减少阿托品用量,减轻阿托品的毒副作用,亦可减少中间综合征发生.

    作者:谭光林;张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吻合器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中的应用

    Miles手术作为直肠癌的传统经典术式,一直是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法,尤其是对中下段直肠癌,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外科医生仍沿用此法治疗直肠癌,手术虽切除了病变,但腹部永久造口给病人带来不便[1].随着管状吻合器的应用,保肛手术比例呈上升趋势,范围扩大到中下段直肠.我院近年来应用GFI型肠吻合器治疗中下段直肠癌共3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波;胥焰;刘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96例对照治疗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状群.本病患病率高而疗效有限,病人辗转求医费用大,部分病人还有症状加重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为了探索FD的有效治疗方案,我们在临床治疗基础上,用两种治疗方案对96例FD患者进行临床对照治疗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作者:何长培;冯迎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体液离心沉淀物行组织切片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的细胞学检查方法很多,如脱落细胞学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及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1-2]等.

    作者:吴才良;王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2例误诊

    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妇科以急性腹痛和腹腔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酷与宫外孕相似,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误诊1例

    患者龚某,26岁,工人.因停经4+月于1997年4月23日入院终止妊娠.患者末次月经1996年12月14日,孕3产1.1994年第一胎剖宫产,1996年人流一次.

    作者:刘康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危重病人护嘱计划一体化在临床中的应用

    我院从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多数护嘱是以口头形式表现或由专业组长在护嘱单上下护嘱(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护理、专科护理),辅助护士执行后签名,实施结果在护理记录上体现.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所下护嘱95%具有共性特点,仅5-3%具有个性或特殊性.且护嘱单仅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不归档,护理病历无护嘱记录,不能体现专业护士的责任.99年开始,我院改用含护嘱、计划一体化的危重病人护理计划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萍;李龙珍;胡定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腹超声导向在清宫术中的应用

    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5月经腹超声导向行清刮术42例,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华;胡翠芳;乔凤华;李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急性脑梗塞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超急性脑梗塞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超急性脑梗塞CT改变;结果:脑组织密度减低30例,一侧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5例 ,局部脑组织肿胀5例;结论:CT检查是超急性脑梗塞的重要(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翟昭华;唐显映;张小明;赵宗文;廖朝德;甘良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残胃癌及残胃再发癌的外科治疗

    统计我院自1984-2001年共收治残胃癌及残胃再发癌共17例,其中残胃癌7例,残胃再发癌10例.全部病例均经过胃镜及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洲;杨绍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氯胺酮安定合用于人工流产的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了解除术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术中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PAAS)的发生,我们在术前应用氯氨酮安定静脉注射,取得了满意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蓉;刘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0例脑脓肿误诊原因分析

    脓肿是儿童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其临床表现多样,常不典型,易发生误诊.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1995年至2000年收治的28例脑脓肿中,院外误诊20例,误诊率占71.4%.现将20例误诊病历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庆菊;郭智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向肝癌转变的相关生化免疫学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向原发性肝癌(PHC)转变的临床相关生化标准.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住院二次以上,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发展为PHC的病例并进行临床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PHC组的AFP及生化指标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肝硬化组的AFP、A/G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HC的HBegAg阳性组(10/53)和HBsAg抗HBc、抗HBe(29/53)阳性组与慢性肝炎组(28/53)、(12/53)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组的HBeAg阳性率(13/48)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乙肝病毒(HBV)感染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的持续存在,肝细胞反复持续损伤是促发癌变的关键因素,癌变前甲胎蛋白(AFP)及生化指标变化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梅小平;熊良仕;谭赤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对8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内科心衰病人具有病情凶险、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在抢救病人生命的过程中,还应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本院1993年3月至1998车12月收治的8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锦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改变与预后

    为了解轻、中、重型(包括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将我院1997年9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141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中、重三组,分析原发昏迷时间和入院时GCS分级以及入院后48小时内血糖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胡开荣;刘中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灭吐灵加苯海拉明与恩丹西酮控制化疗呕吐疗效观察

    呕吐是肿瘤病人应用化疗药物后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很多病人化疗因严重呕吐而中断治疗,从而影响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控制化疗呕吐的方案和药物较多,各自均有一定的疗效和优缺点,我们采用灭吐灵加苯海拉明与恩丹西酮对68例化疗病人作镇吐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组对镇吐均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玉芳;胡定伟;董文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78例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分析

    我科自1996年10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骨转移癌78例,对其骨转移病灶进行了局部姑息性止痛放疗,放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现将止痛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柳弥;廖碧霞;周业勤;胡劲;谭榜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伽马钉用于治疗股骨上段粉碎型骨折11例报告

    我院骨科自2000-2001年采用伽马钉治疗股骨上段粉碎型骨折11例,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炳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7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分析

    本文对37例经头颅CT及MRI证实的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霞;刘春平;周培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