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焰;刘文敬;周华澡
作者:陆炳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探讨雌激素致BPH的机理.用单克隆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前列腺增生石蜡切片30例、膀胱颈纤维化8例中ER和VEGF.BPH组ER阳性率86.67%(26/30)、VEGF阳性率40%(12/30),对照组ER 62.5%(5/8)、VEGF 25%(2/8),其中纤维肌腺瘤型ER 87%、VEGF 53%.纤维肌腺瘤,纤维肌型的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肌腺瘤的腺上皮细胞浆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雌激素致BPH是通过ER所引起雌激素效应,加上VEGF增加,提供营养,进一步促进前列腺增生.
作者:王继忠;毛普德;曾德朗;王建军;邓显忠;谢贤镛;朱治建;周继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病人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寻反映预后的敏感指标,结果发现:CPB心内直视术后30d内死亡组及生存组术后心功能状态与术前心功、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持续时间、术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包及纵膈引流量等因素显著相关,因此在今后的监测与护理中,避免这些相关因素的存在或发生,或有这些因素存在时,警惕其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并密切监测术中、术后这些显著相关因素,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作相应处理,以提高术后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促进病员早日康复.
作者:王亚莉;陈琳;王万琼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全血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的普及,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增多,血小板参数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受到各级医师的广泛重视.为了明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本文对新生儿至成人352例血样(年龄跨度15d~81岁,男187例,女165例)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按性别及年龄阶段分组比较分析,以供临床应用血小板参数时综合考虑.
作者:凡瞿明;张晓岚;邢艳;赖明;李君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结合2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讨论消融靶点、靶点图、预示成功的标志、房室传导阻滞征象及防治、消融终点.并讨论了旁道标测时合理应用X光投照角度,以避免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
作者:向乾才;陈隆富;刘世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研究三种不同标准对卫生部室间质评Ig、补体结果的影响.每次作卫生部Ig、补体室间质评前,使用自制IgG、IgA、IgM、C3、C4抗血清、蛋白稀释液及缓冲液将仪器用贝克曼标准CAL1定标,然后将质控血清、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上生所)免疫球蛋白标准、卫生部临检中心免疫球蛋白定值质控血清上Array仪测定.用三种不同标准对其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平均得分用SDI表示.三种不同标准所计算出的Ig、补体室间质控值均较接近,全年平均得分(SDI)均在0.602以下,说明Array仪采用自配试剂检测结果准确,不同的标准对总的分值影响不大.
作者:张国元;唐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比较维库溴胺与琥珀胆碱用于静脉快诱导气管内插管时的插管条件.150例病人随机分为维库溴胺0.08mg*kg-1、0.10mg*kg-1和琥珀胆碱1.0mg*kg-1组,均采用静脉快诱导完成气管内插管;插管条件按Viby-Morgensen等标准分为优、良、差,优良者视为临床可行插管条件.①维库溴胺0.10mg*kg-1组显著优于0.08mg*kg-1组(P<0.01);②维库溴胺0.10mg*kg-1组与琥珀胆碱1.0mg*kg-1组插管条件优良率无显著差异(96% vs 97%),但优异率显著低于琥珀胆碱组(62% vs 80%).维库溴胺0.10mg*kg-1可替代琥珀胆碱1.0mg*kg-1用于静脉快诱导气管内插管.
作者:曹小平;郑述碧;王玲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报告100例在我科接受彩超检查的产前孕妇与分娩后临床资料对比,结果显示我科检出脐带绕颈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都较高.说明彩色多普勒技术用于产前孕妇检查,对检测胎儿有无脐带绕颈及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冬梅;宋铮;张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睾酮与孕酮配伍是有希望的可逆性男性避孕方案.近的一项研究采用国产长效十一酸睾酮注射液(250mg/mon)与国产长效左旋炔诺孕酮硅胶棒(150mg)配伍,只造成约40%的受试者达到无精子.该研究在两名志愿者身上试用同样的配伍,但剂量均加倍(睾酮500mg/5wk,左旋炔诺酮300mg),结果维持了血清睾酮水平,抑制了血清促性腺激素LH和FSH,两名受试者均达到无精子,且停药后精子数和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因此推测这种配伍这种剂量是中国有希望的男性避孕方案,值得较大范围的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邓显忠;毛普德;王继忠;文晓红;杨正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77~1996年间共收治小儿发热惊厥(FC)846例,占同期住院患儿(16213)的5.22%.男541例,女305例,男女之比为1.77∶1.发病季节以7~9mon为高,其次为1~3mon.惊厥前后体温以38℃~40℃为多.引起FC的常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首次发作的小年龄为40d,大年龄为7岁10个月.发作类型主要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其次为强直发作.惊厥持续时间短几秒钟,长2h以上.以在治疗中,供给葡萄糖,纠正酸中毒,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及保护脑细胞是不可忽视的措施.应使用苯巴比妥及其它综合措施防止惊厥复发,积极使用退热药和物理方法降温.
作者:陈兴维;巫幸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门静脉高压症以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我国,以肝硬变为主要病因,其次是门静脉主干先天性畸形或主干内血栓形成,本例病人既无各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无肝硬变,出现反复呕血,黑便1+a,诊断为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且多种疾病并存,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顺利康复.
作者:李泉清;雷英;龙霖;杜修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6例病人均为长发女性,工人12例,农民4例,年龄小16岁,大48岁,伤后入院时间短1h,长6h,损伤原因均为长发绞入高速旋转的机器所致;入院时均有失血性休克,估计失血量在1500ml以上,均为完全性头皮撕脱伤,撕裂成4~5块状,其中合并双耳廊撕脱3例,单侧5例,颈额部撕脱4例(其中帽状腱膜撕脱缺损、颅骨外露面较大,无法修补者2例,无合并症4例,伤后离体头皮均未作任何保存,直接随病人送来15例,1例将头皮埋于泥土中1h后取出送来本院,术后发生轻度感染,经过抗药治愈.住院时间2~3wk.术后随访8例,无头皮及面部畸形,有少许发毛生长,效果满意.
作者:谢军;蒲旭阳;郑勇;张进恂;须昌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碱性返流性胃炎(ARG)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症状为上腹灼痛与胆汁样呕吐,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我院外科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6例.经再次手术后,其远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福;杨小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尿隐血反应结果与尿中镜检红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韩国盈东S-300型尿液分析仪试带法测定尿中隐血(BLD),使用显微镜一滴尿法检测尿中的红细胞数量.结果对1768例病人随意尿标本的测定,BLD阴性,平均每个视野红细胞1个以下者1276例,BLD阳性,平均每个视野红细胞1个以上者391例,则尿中隐血反应与尿中红细胞数的相关性一致率为94.2%;其中,BLD阴性、平均每个视野红细胞1个以上者3例,BLD阳性,平均每个视野红细胞1个以下者98例,则隐血反应与尿中红细胞不相关占5.8%.结论分析尿常规报告隐血反应和红细胞数的相关性,要动态观察检验结果和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尽量做到减少误诊、漏诊现象,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作者:李君安;陈寿开;赖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以多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鳞癌,临床上甚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以皮下包块、肝脾转移的肺鳞癌1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朝;张小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对7例内眼术后脉络脱离进行分析,其总发生率为1.15%.而白内障及青光眼术后的发生率分别为1.60%与1.67%.探讨其发生原因多与手术,脉络膜血管硬化,血管扩张渗出,及眼内压的变化,术后的炎症反应及玻璃体疝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对眼球的危害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晋平;刘文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总结改良式剖宫产术112例(研究组),即采用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不缝合腹膜、简化缝皮等方法,并与传统的下腹纵切口剖宫产术2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产后病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评分、切口感梁率等两组相差无异,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魏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现将作者10年来,由超声显像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比较完整的56例宫外孕,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研究诺迪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在结扎冠脉15min后经十二指肠给药,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胸前多导联心电图(9点),以ST和NST来反映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于结扎冠脉后180min,摘取心脏,用N-BT染色确定心肌梗塞面积.与空白对照相比,诺迪康1.00g/kg、0.50g/kg在30min时使ST分别下降29.92%、26.81%(P<0.01);使NST分别降低14.47%、8.82%(P<0.01)持续180min,使梗塞面积由对照组的15.14%分别降到8.15%、13.38%(P<0.01,P<0.05).诺迪康可降低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程度和缺血范围,减少梗塞面积.
作者:刘毅;张翔;倪志诚;周春阳;范平;李蕊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晚期广泛转移、已不能切除的胃癌的区域性化疗的途径、方法和疗效.作者采用术中经胃网膜右动脉逆行插管,胃网膜右静脉插管至门静脉行腹腔置管,术中及术后经预插三路导管灌注化疗.结果6例已有腹腔淋巴结、腹膜及肝脏广泛转移,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行三路插管,完成化疗2周期1例,3周期2例,4周期2例,6周期1例;生存6mon、7mon、9mon、13mon、14mon各1例,1例已生存52mon,现仍健在.作者认为胃网膜右动脉、门静脉及腹腔三路插管化疗针对晚期胃癌转移的多种途径,是比较合理的区域性化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崇树;刘瑜;魏寿江;赵国刚;王城;缪南东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