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林;李俊彪
目的:探讨脾虚证甘草甜素(GL)的药物动力学(PK)特征及其在胃肠机械运动方面的机制.方法:利血平作用于大鼠7天和14天,制成实验性脾虚短期(A组)和长期(B组)模型;用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反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GL的血药浓度;用高灵敏度传感器记录胃和十二指肠运动波.结果:与正常对照组(E组)比较:①A组大鼠GL体内为一室房室PK模型,其它组均为二室房室模型;A组和B组大鼠AUC(163469.8和9505.18 vs 213540.53,μg.min.mL-1)、Cmax(872.22和162.32 vs2122.09,μg/mL)和T1/2ka(16.39和2.86 vs 47.46,min)降低,且B组较A组明显;B组大鼠K12(0.04vs 0.00004,min-1)增大,β(0.007 vs 0.02,min-1)减小.②A组大鼠十二指肠运动增强,B组大鼠则运动功能减弱,两组的胃运动均减弱,且B组较A组更弱.③经四君子汤预防性治疗的大鼠(C组)胃肠运动和GL的PK参数与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经六味地黄汤治疗的大鼠(D组)各值与E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而与B组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脾虚大鼠对经口服GL后的吸收、转运和消除均存在异常;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降低,且脾虚程度越重,GL的有效吸收越低;胃运动功能减弱,可能是脾虚GL的有效吸收降低的机制之一.
作者:任平;黄熙;张莉;王骊丽;封吉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闭阻肺络.药用黄芩、桑白皮、郁金、杏仁各15g,毛冬青、瓜蒌各30g,丹参20g,三七粉3g.西医采用抗感染、溶栓等治疗方法),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12例,结果治愈10例,好转1例,死亡1例.
作者:黄晋红;王恩江;张仲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金朱止泻片和复方黄连素片对泄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分别应用金朱止泻片和复方黄连素片进行治疗.结果:金朱止泻片组329例,治愈率为73.15%,总有效率为94.75%;复方黄连素片组125例,治愈率为52.00%,总有效率为97.60%.未发现服用金朱止泻片后有不良反应.结论:金朱止泻片的治愈率高于复方黄连素片(P<0.05),对湿热泄泻的各种症状及大便异常有显著疗效(P<0.01).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无异常变化.
作者:梁超;谭漪;余洁;王再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合理利用远志药材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远志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60nm处测定远志总皂甙含量.结果:对照品在10.02~30.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7),平均回收率为97.98%,RSD=1.4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远志及远志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刘友平;万德光;刘涛;吴天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超高倍显微镜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照观察了应用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诊断系统与传统检测方法(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细胞培养法)对116例确诊为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了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检查.结果显示:超高倍显微镜诊断系统对前列腺液中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与细胞培养法和免疫荧光法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该系统可能成为对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的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
作者:廖峨山;邵继春;张蜀武;常德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鼻塞对大鼠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堵塞大鼠鼻腔方法,7天后检测RBC-C3b、RBC-Ic率.结果:鼻塞组RBC-C3b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RBC-Ic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塞能导致大鼠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降低.
作者:钟渠;彭顺林;熊大经;郑桃晓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通过对384例慢性胃炎患者与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HP)病人的分析,发现HP(+)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且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升高,50岁以上患者患病率达到50.74%,而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仅为40%~53%.
作者:魏学琴;韦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以针刺三阴交、次髎穴为主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尿潴留40例每日针刺治疗1次,结果40例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4次.其中20例经3次治疗后即去除导尿管自行排尿;12例经4次治疗即愈;6例经5次治疗即愈;另有2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愈率为95%.提示针刺三阴交、次髎穴为主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尿潴留,能明显缩短尿潴留时间,且方法简、便、廉、验,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褚自宏;罗美珍;赵宁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从总体上看,现代英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它的句法关系,即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功能词以及词序来表示的.所以词序对于句子意义至关重要.
作者:黄嘉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运用中医化湿泄浊祛瘀法治疗中医证属湿浊内蕴、瘀血阻络型的痛风肾20例,结果显示: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提示化湿泄浊祛瘀法能够明显改善痛风肾的症状,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
作者:伍新林;李俊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将清经胶囊用水超声处理,以C18为固定相,甲醇一水(34:66)为流动相,232nm为检测波长,用HPLC法测定其中芍药甙含量.在所拟条件下,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35.8~716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2%.
作者:张琦;陈登志;李亚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白某某,男,64岁.1998-12-07 11:00入ICU.住院号106646.主诉:反复胸骨后疼痛19小时,加重伴昏迷、无尿3小时.
作者:岳仁宋;赵文;王卫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通过电子耳穴探测仪对26例海洛因戒断综合征患者的耳穴敏感点进行探测,初步得出此类患者出现频度高、反应强的耳穴敏感点,为临床耳穴戒毒提供了参考穴位.
作者:罗永芬;吴俊梅;胡小琼;苍晓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运用物质传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过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宏观动力学数学模型.将其实际应用于中药香连丸释放度数据的考察,不仅确定了不同样品该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药物制剂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作者:韩永平;向永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观察针刺胃脘下俞和足三里穴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及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影响,通过对四氧嘧啶(Alloxan)致糖尿病家兔血糖(BG)及血浆胰高血糖素(IRG)的检测和针刺(电针)胃脘下俞穴/足三里穴对其影响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针刺胃脘下俞具有明显降低Alloxan糖尿病家兔BG浓度和抑制IRG的释放的作用.提示针刺胃脘下俞穴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在单独针刺足三里穴时未见BG和IRG出现任何有意义的变动,但若同时针刺胃脘下俞穴,则BG和IRG的下降程度较单独针刺胃脘下俞穴更为明显,且针刺效应出现更早,持续时间更长,提示足三里穴对胃脘下俞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曾志勇;李永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采用改进的肛瘘切缝内口(挂线)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瘘81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74例,二次手术治愈7例.疗程短19天,长90天,平均27.6天,提示该术式对马蹄形肛瘘有较好疗效.
作者:陆一;安敏;赵自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田三七对肝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肝损伤大鼠的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秋水仙碱组(灌服秋水仙碱)及中药田三七组(灌服生田三七粉浸液)进行观察.结果:田三七有增加体重、肝脾重和改善蛋白代谢、抗氧化能力及肝脏病理等作用,其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结论:与具有促进肝脏癌变作用的肝细胞微粒体扩增促进剂的降脂药物作用方向相反,田三七有促进肝内适量脂肪储存作用,这可能是田三七抗肿瘤作用的表现之一.
作者:李兆健;金树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根据古代医家对恶血的论述以及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恶血的含义及其形成机理和致病特点.提出恶血应包括瘀血和血液质地腐败两层含义.其形成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侵有关.其发病形式多为急性发作与慢性发作两种.常表现为发热、血虚状、出血、肿块、易感邪和变生它疾等病症特点.
作者:王承平;徐中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笔者从1997年开始,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对病历完整的45例病例报告整理如下.
作者:戚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手指端出血症徐某,女,11岁,1999-11-09初诊.患者平素易感冒,近日经常腹隐痛,吐白沫,心烦.昨日,在无任何外伤情况下,手指端浸出鲜血,自发4次,今日前后求治.察患者指头有干血痂,可睹鲜红血珠渐浸出皮肤,大如豆,指端不痛,食欲差,情绪紧张,脉浮,舌尖红,苔白.治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作者:李光淑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