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孕妇中的对比研究

陈远秀;孙玉春;陈双双;叶定村;李春华;邹丽华

关键词:孕前保健, 孕期保健, 糖尿病, 围产期合并症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社区分娩的106例糖尿病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孕前和孕期保健对孕妇与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孕妇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5,P<0.001).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巨大儿、低血糖、畸形儿的新生儿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2).结论 加强糖尿病孕妇的孕前保健非常重要,行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围产期合并症、改善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肝癌肝切除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给予含谷氨酰胺(Gin)的肠外营养(PN)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不含Gin的PN,研究组接受含Gln的PN.术后第1d开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共7d.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8dIgG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状况,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作者:田银生;李毅;周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度子痫前期胎盘血管铸形特点和改善灌注功能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重度子痫前期胎盘血管铸形特点,了解胎盘血管的结构和药物改善灌注功能的作用.方法 6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34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29例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比较两组胎儿的基本情况,同时对63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进行血管铸形,选择同期正常妊娠的胎盘进行铸形,作为对照.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动静脉血管容量为(104.9±43.1)ml,小于正常妊娠组(151.7±51.6)ml,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的1、2、3级脐静脉直径分别为(5.6±1.2)mm、(2.9±1.0)mm、(1.2±0.4)mm,与正常妊娠组(9.0±2.3)mm、(4.3±1.1)mm、(3.5±0.9)mm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组出现死胎率达到8.82%,与两联组的0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组的IUGR占26.47%,高于两联组的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盘血管铸形能够在胎盘功能的研究上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联合使用硝苯地平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也能够改善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的灌注功能.

    作者:陈晓燕;李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4例骨科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骨科医疗纠纷逐年增多,给患者及其家属和临床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文章根据近年文献和案例,从骨科门急诊特点、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术后护理角度分析了影响骨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因素,试图找出产生纠纷的原因,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与防范医疗纠纷发生,为骨科医疗提供管理思路与参考.

    作者:傅威;李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渗透树脂对早期龋齿的渗透研究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对早期釉质龋的渗透能力.方法 将制备的人工釉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渗透树脂组)、对照A组(窝沟封闭剂组)和对照B组(流动树脂组)3组,分别使用渗透树脂、窝沟封闭剂和流动树脂涂抹表面,对3组的渗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渗透树脂组的渗透深度明显高于窝沟封闭组和流动树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窝沟封闭组和流动树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渗透树脂在预防早期龋齿方面可能具显著优势.

    作者:刘建华;胡征;韩继双;叶慧娟;宋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对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性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方案对多种晚期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11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实验室检查、治疗周期、治疗方案、疗效评价、随访资料,比较联合恩度组与单用化疗组患者之间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单用化疗组(C组)相比,恩度联合组(EC组)提高了临床获益率,改善了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时间,且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获益率,同时没有明显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施媛;王玫;王必莲;门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COPD加重期患者47例纳入研究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年龄匹配、无吸烟史健康成年人40名纳入对照组.检测研究组因病情加重而第一次服药前、加重期稳定后3个月及对照组的呼吸功能试验(PFT)、全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分别比较研究组稳定期和对照组,研究组稳定期和加重期PFT、全血细胞计数和CRP结果,分析MPV与COPD加重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及对照组MPV分别为(9.3±1.3)、(8.5±1.0)和(9.3±0.8)fL.研究组急性加重期MPV显著低于稳定期(P<0.05)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稳定期和对照组间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研究组稳定期体重指数(BMI)与MPV之间有相关性(r=0.31,P=0.035).在加重期,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之间有相关性(r=-0.4,P=0.013),而MPV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r=0.06,P=0.64)、MPV与其他PFT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MPV与CRP在加重期和稳定期均无显著相关性(r=0.08,P=0.58;r=0.07.P=0.68).研究组稳定期和加重期的MPV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r=-0.13,P=0.36;r=-0.20,P=0.17).结论 COPD加重期患者MPV显著降低,提示患者炎症程度加重,MPV可以作为COPD加重期的一个炎症标志.

    作者:李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0例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行舒适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l2月内科住院患者共180例,32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他148例非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同时分别统计两组的临床观察数据.结果 观察组32例共分离到致病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0%.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基础疾病评分、抗生素应用、低蛋白血症这些因素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和使用抗生素等,要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舒适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1例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参照2003年WHO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组织学分型对51例手术切除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发生部位多见于人体中线两旁,频率依次为纵隔、骶尾部、腹腔、盆腔、腹膜后、肺、颅内等.51例中4例为恶性,恶变率为7.8%;其中3例为成熟性畸胎瘤伴腺癌或鳞癌,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Ⅱ级.结论 性腺外畸胎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多见于中线两旁,有较高的恶性率,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非体表部位畸胎瘤可合并感染,容易误诊.

    作者:殷秀;蹇顺海;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头颈部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腔和鼻窦29例为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为扁桃体14例,其它12例.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33例,其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IBCL)15例,其它7例.结论 原发于头颈部的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其在发病年龄、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特征.

    作者:邹胜琴;古庆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静脉维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全身静脉麻醉的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的效果,探讨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5例,将手术患者分为Eto组和Pro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均为咪达唑仑+罗库溴铵+舒芬太尼,Eto组41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Pro组44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后3 min,切皮时、拔管后3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出现的血流动力学高值、术后苏醒时间及围手术期的血皮质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MAP、HR无显著差异,P>0.05;Eto组患者术中的血皮质醇显著低于Pro组,P<0.01;Eto组和Pro组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分别为(12.9±4.0)min、(8.3±3.6)min,t=5.58,P<0.01;Eto组患者术后1~2d的血皮质醇显著高于Pro组,P<0.01.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静脉麻醉患者的术中维持,具有安全可行性.

    作者:袁春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护理管理与防控医院感染的思路与探讨

    目的 加强护理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手,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建设,规范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推进院感信息化实时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由2008年的4.9%下降至2011年2.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上升,由2008年73.5%上升至98.7%;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由2008年14.3%上升至2011年39.7%;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下降,由2008年3.2‰下降至2.4%.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殷瑾;张群;陆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后住院期间和60 d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8.3%,随访60 d的MACE发生率为33,3%.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60 d 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MACE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护士要熟悉MACE形成的相关因素,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

    作者:木小红;郑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孕妇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社区分娩的106例糖尿病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孕前和孕期保健对孕妇与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孕妇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5,P<0.001).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巨大儿、低血糖、畸形儿的新生儿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2).结论 加强糖尿病孕妇的孕前保健非常重要,行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围产期合并症、改善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远秀;孙玉春;陈双双;叶定村;李春华;邹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aspase-3、ADAM10在肺癌中表达与生物学意义

    目的 探讨Caspase-3和ADAM10在肺癌中表达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择肺癌石蜡包埋标本80例与同期正常肺组织20例,分别进行免疫染色检验,一抗分别为兔抗人多克隆抗体ADAM10和Caspase-3.结果 ADAM10和Caspase-3在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0 %.经过调查显示,ADAM10和Caspase-3在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鳞癌和小细胞癌低,同时在转移的肺癌表达水平也比较低.结论 Caspase-3、ADAM10在肺癌中表达都受到抑制,阳性率降低,可能与患者肿瘤的病理特点与转移情况有关,可作为预测肺癌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

    作者:景瑞军;李勇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MST mRNA在大鼠延髓的表达以及急性缺氧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mRNA在正常、急性缺氧及急性缺氧加外源性H2S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急性缺氧+ Na HS(H2S供体)组.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延髓3-MS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大鼠延髓有3-MST mRNA表达;给予急性缺氧刺激后,大鼠延髓3-MST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急性缺氧+NaHS组3-MST mRNA表达量比急性缺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3-MST mRNA存在于正常成年大鼠延髓组织中,急性缺氧可上调其表达,外源性H2S可抑制由缺氧所引起的3-MST 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3-MST-H2S途径可能参与急性缺氧大鼠延髓呼吸中枢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及节律性呼吸的中枢性调节.

    作者:聂政;李慧;侯雪飞;周华;唐玉红;陈丽;郑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

    目的 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于本院ICU病房治疗成年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ICU病房停留时间超过3 d;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出血、既往输血史和孕妇病例.限制性输血适应症指血红蛋白含量≤7 g/d的病例.结果 APACHE II评分为28.9±6.5,基线血红蛋白含量(10.6±2.2)g/dl.进入ICU第28 d,血红蛋白含量为(8.2±1.3)g/dl,较进入前显著降低(P<0.001).59例予输血治疗,接受输血患者病死率(61.1%)显著高于未接受输血患者(48.6%)(P=0.03).对于危重患者,输血是一个独立的死亡危险因子(P=0.011;OR:2.67;95%CI:1.25-5.69).输血组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非输血组延长(20 d比8d,P<0.001;24 d比14d,P=0.002).结论 危重患者血红蛋白减少会延长重症监护时间,输血可以导致预后更差.

    作者:徐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对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一种新型抗菌敷料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对颈部或胸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倒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和普通棉纱布敷科对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情况(甲、乙、丙级愈合或不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棉质敷料,羧甲基壳聚糖敷科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创口愈合质量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疼痛降低(P<0.05).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与传统棉纱布敷料相比,可以促进创口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晓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9例重度烧伤休克期过度补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过度补液的正负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70%Ⅱ度、Ⅲ度≥50%TBSA的患者39例行液体复苏,总结患者伤后24、48、72 h的补液量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这一时间段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的变化.结果 28例重度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6例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同时高血压患者2例,凝血功能障碍(VK1↓)1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例.结论 把控好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杜绝过度补液,为保证烧伤休克期顺利、安全、有效的补液提供借鉴.

    作者:白倩;李瑞华;赵林霞;唐世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回顾分析我院40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预后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APACHEⅡ不同分数段危重病患儿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分值≤10分时,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APACHEⅡ分值>10分时,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分值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PACHEⅡ分值>30分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0%.结论 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评估急诊危重病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医护人员可以应用APACHEⅡ评分尽早了解小儿危重病的预后程度并早期实施救治干预.

    作者:张洁;郭树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探讨复方滴眼剂治疗眼部细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0.5%莫西沙星和0.1%地塞米松组成的复方滴眼剂与0.5%莫西沙星和0.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使用效果,评价复方莫西沙星滴眼液治疗眼部细菌感染和炎症(睑缘炎、角膜炎、结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年龄18岁以上诊断为睑缘炎、角膜炎或结膜炎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试验.根据患者不同的给药方式分为复方药物组和对照组,评价药物的临床效果、体征、症状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抗微生物疗效都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眼睛症状和体征随着时间好转,治疗7d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复方药物组患者眼睑红斑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94),眼睑蜕皮结痂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337).两种给药方法安全且耐受性好.结论 0.5%莫西沙星、0.1%地塞米松组成的复方药物与分开同时使用在疗效和耐受性等效.

    作者:蒋大义;谢守霞;马惠莱;杨宏图;孙业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成都医学院